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8)
2023(2620)
2022(2102)
2021(1993)
2020(1513)
2019(3542)
2018(3343)
2017(6630)
2016(3786)
2015(4260)
2014(3964)
2013(4087)
2012(4042)
2011(3573)
2010(3581)
2009(3379)
2008(3426)
2007(2893)
2006(2887)
2005(2657)
作者
(10552)
(8595)
(8532)
(8419)
(5706)
(4290)
(3902)
(3548)
(3409)
(3348)
(3267)
(3214)
(3084)
(3079)
(2954)
(2804)
(2787)
(2699)
(2613)
(2507)
(2400)
(2337)
(2251)
(2146)
(2109)
(2021)
(1941)
(1852)
(1810)
(1737)
学科
(21528)
税收(20099)
(19934)
(13442)
经济(13430)
管理(8348)
(7858)
(7825)
地方(5945)
(5621)
企业(5621)
(5396)
财政(4546)
(3920)
中国(3753)
方法(3484)
农业(3322)
数学(3176)
数学方法(3144)
(3098)
业经(3087)
地方经济(2935)
收入(2935)
(2922)
财务(2921)
财务管理(2921)
企业财务(2746)
环境(2588)
(2450)
(2355)
机构
学院(48848)
大学(47407)
研究(19206)
(18989)
经济(18685)
(16240)
(16206)
管理(15682)
中国(14661)
理学(13241)
理学院(13047)
管理学(12843)
管理学院(12748)
科学(12420)
(11068)
(10900)
(10632)
财经(10630)
(10620)
(10107)
(9435)
研究所(9211)
(8892)
税务(8392)
农业(8277)
(8235)
中心(8165)
业大(7767)
财经大学(7607)
(7329)
基金
项目(30870)
科学(23991)
研究(22985)
基金(22071)
(19819)
国家(19679)
科学基金(16199)
社会(14539)
社会科(13829)
社会科学(13826)
(13262)
基金项目(11621)
(10143)
自然(10098)
编号(9898)
自然科(9769)
自然科学(9767)
自然科学基金(9596)
(9043)
教育(8975)
资助(8689)
成果(8611)
重点(7351)
(7247)
(7009)
课题(6746)
(6425)
(6282)
国家社会(6110)
(6062)
期刊
(23811)
经济(23811)
研究(21195)
(14940)
(14353)
税务(13240)
(12355)
中国(11126)
(9277)
学报(9145)
农业(6446)
科学(6328)
大学(6035)
学学(5763)
管理(5097)
财经(4394)
(4173)
(4173)
涉外(4173)
资源(3983)
(3864)
金融(3864)
(3703)
经济研究(3641)
(3615)
教育(3583)
业经(3573)
(3555)
(3220)
财政(3220)
共检索到87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清代江苏赋税钱粮积欠的大规模清查,始于雍正三年,迄于雍正九年底,分为三年至六年和七年至九年两个阶段。大规模的清查,直接成果明显,分清了官侵、吏蚀、民欠的类别、数额与比例,挖出了大批侵蚀亏空钱粮的州县贪官和作弊弄奸侵蚀钱粮的经承里书,惩处了大量包揽或花分诡寄甚至抗欠钱粮的不法生监绅宦,挽回了国家和地方的正常钱粮损失;起获了各地里书实收钱粮的底簿,一定程度上堵塞了经承册书诓骗侵蚀业户税粮的作弊渠道,因清查制订的汇欠、汇查册籍,也为清查后改革完善地方赋税征收制度与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各地后来普遍实行版图法以清户口,顺庄法以征钱粮。清查期间或稍后,朝廷对江南赋税的征收定额也大幅度减低,较大程度地解决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光伟  
清代江苏田赋居各省之首,但日益严重的积欠致其田赋不能足额上缴。清代江苏田赋积欠历经前期的不时蠲免到中后期的周期性蠲免。计量分析显示,康雍乾三朝蠲免江苏田赋积欠数额相当于免除该省9年额赋银、1年额赋粮;清中后期积欠量激增,蠲免积欠银、粮数额约占同期全国普免积欠银粮总额之17%、21%,居各省首位,相当于免除该省19年额赋银、9年额赋粮。发轫于嘉道之际以迄清末的田赋缓征与连年展缓是江苏积欠衍生之主因。江苏田赋积欠的发展与恶化,嵌入了错综复杂的财政体制机制与人为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建录  蔡鹏飞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而儒家文化,宋代大儒朱熹是这样认识的: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所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第一要义是探讨"义利之说"。而财税,无论从古到今,还是西方文明或东方文明,它都是"义"和"利"的结合体。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义",但是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精神是不会变的:在任何利益面前首先都考虑到底是合理不合理(即义或不义),合则取,不合则不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敏  
“维新政府”时期,江苏各地伪政权基本上处于松散状态,赋税征收各自为政,各县境内自行设置关卡,上下交征。汪伪政权成立后一年,伪苏省财政厅大加整顿全省赋税,设立伪财政局,隶属伪省财政厅,但伪财政厅仍无法驾驭各伪县长,有些伪县长对伪省财政厅的指令置若罔闻。“清乡”高峰时期,伪政府对“清乡区”达到了较强的控制,部分克服了“清乡”前和非清乡区的混乱局面。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勇强  
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的水旱灾害,使江南地区损失严重,政府采取了缓征、截留的救灾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救灾效果,但这种救灾策略是在减少江南灾区上供粮赋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江南在灾后补缴欠粮,但江南常年灾荒,累积下来大量积欠,补缴压力非常巨大,结果出现了江南典型的后灾荒时期的饥荒现象。文章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积欠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博弈理论,对积欠危机的形成给予了进一步的反思。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蕙娜  
本文通过“桑哥钱粮钩考案”和“雍正帝彻查亏空案”,分析了古代大规模财政清查在部署推进、实施主体、方式方法和成果利用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做法,以期能对当前审计实践有所帮助。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漆亮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芳  
简述清雍正时期对边疆开发的贡献王晓芳清雍正皇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处于两个功业素著的帝王之间,其在位时间尽管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其在政治上欲"振数百年之颓风"的革新思想及采取的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不仅加强了满清统治,为乾隆时期兴盛创造了政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昌  
当时在中国北方和西部与宋朝并存的政权有辽、金、西夏。辽(公元916年—1125年)是以契丹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北方政权。后来金灭辽,金被蒙古所灭。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部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蒙古汗国,自称成吉思汗,后称元太祖。经蒙哥、忽必烈的拓疆,势力抵黄河流域,先后灭辽、西夏、金、大理。1260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据汉地建国称汗,建元中统,1271年改国号为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公元1279年攻陷南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毅生  
历代土地赋税郝毅生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对土地征税最早,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赋税兴革多变,名目繁杂。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缴贡纳粮),殷人七十而助(劳役地租),周人百亩而彻(贡、助合一彻地为粮),其实皆什一也(田赋为10%)。”即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科  
20世纪30年代,为了整理田赋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新成立的江宁实验县在其境内举办了一次土地陈报。经过统计,土地陈报之后的江宁额征田亩与前相比大为增加。田亩增加的同时,政府的税收也获得了很大的增长。这同时也就为江宁此后的进一步变革打下了良好的铺垫,为今后的各种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因此,此次土地陈报具有十分明显的"建设"意义。然而,江宁县更多的将土地陈报与田赋征收连接起来,因而在强调建设的同时也带有浓厚的控制意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溪莹  
广州世居满族是清政府由京津地区派驻广州的驻粤八旗兵的后裔。在他们对广州社会进行文化重构的过程中,钱粮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移民之初,它是国家权力为满族民众营造封闭文化体系的基石,随着清政府势微,日渐腐败的钱粮制度成为广州满汉民众沟通交融的催化剂和共同反抗清政府统治的纽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