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
2023(1341)
2022(967)
2021(963)
2020(653)
2019(1341)
2018(1121)
2017(1916)
2016(998)
2015(1049)
2014(1026)
2013(1049)
2012(941)
2011(808)
2010(789)
2009(764)
2008(743)
2007(647)
2006(605)
2005(610)
作者
(2927)
(2465)
(2425)
(2410)
(1514)
(1159)
(1080)
(950)
(880)
(873)
(848)
(830)
(807)
(790)
(774)
(763)
(746)
(728)
(707)
(670)
(633)
(609)
(588)
(578)
(549)
(542)
(538)
(509)
(486)
(483)
学科
(3601)
经济(3596)
(2218)
管理(2165)
(1809)
企业(1809)
中国(1682)
(1490)
(1397)
(1228)
业经(1215)
农业(1034)
(992)
银行(992)
(963)
地方(922)
(859)
方法(813)
教育(774)
(767)
工作(716)
制度(712)
(712)
(697)
理论(678)
(652)
金融(652)
(643)
(625)
业务(619)
机构
大学(14994)
学院(14373)
研究(5550)
(4822)
经济(4679)
管理(4601)
中国(4491)
理学(3769)
理学院(3707)
管理学(3657)
管理学院(3622)
科学(3257)
(3182)
(2736)
(2626)
(2625)
师范(2607)
中心(2504)
研究所(2479)
(2379)
师范大学(2189)
(2140)
(2139)
北京(2084)
财经(1995)
(1845)
教育(1843)
(1841)
业大(1839)
研究院(1710)
基金
项目(10136)
科学(7929)
研究(7831)
基金(7397)
(6617)
国家(6542)
科学基金(5381)
社会(5291)
社会科(4944)
社会科学(4944)
教育(3479)
(3444)
基金项目(3422)
(3157)
编号(2964)
成果(2904)
自然(2897)
自然科(2812)
自然科学(2810)
自然科学基金(2763)
资助(2668)
国家社会(2495)
重点(2373)
(2178)
(2160)
课题(2143)
(2039)
(2006)
(1957)
重大(1939)
期刊
(6020)
经济(6020)
研究(4727)
中国(3974)
学报(3532)
科学(2905)
大学(2711)
学学(2527)
教育(2385)
(2296)
(2156)
管理(1869)
(1764)
金融(1764)
(1595)
农业(1459)
社会(1397)
社会科(1166)
社会科学(1166)
图书(1161)
财经(1078)
技术(1033)
书馆(979)
图书馆(979)
业大(975)
(958)
科技(776)
(773)
经济研究(754)
林业(751)
共检索到24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海平  
钱陆灿是清代顺康年间著名文人,虞山诗派代表作家。其作品康熙年间曾有过刻印,今有《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但遗漏其所作诗文不少,现仅在其他已刊书籍收集到钱陆灿长篇歌行2首、短诗1首、残篇3个,提供给相关研究者,意在抛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枰  
每一昼夜,这世上多少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每一晨昏,这天下几人看山气浮岚、古塞清秋?动人处,不止是山形树韵,不止是天际霞影。杳无人迹的深山,曾是淡泊名利者最正确的向往:拾山柴,煮涧水,以一瓢一箪安身,伏处岩穴,将心神交与茂林修竹、猿鸣鹤唳,不干扰天地之间自然生长的任何事物。不矜于智慧武力,默然与万物同列,获得身心畅快安逸,自是和谐之一途,然而人类力所能及之事甚多,若藏之过深,那与毁弃珠玉并无不同。莽莽丛林中,青山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微维  
闺阁有情,闺阁以其自身的特点为情感的酝酿和发生提供特定的场所,文学也借助闺阁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反映其所蕴含的内容,赋予闺阁浓厚的情感色彩,丰富闺阁的文化内涵。将王琼瑶为代表的清代女诗人闺阁生活感受与李清照、朱淑真等前代女文人笔下的闺阁生活作比较,清代闺阁女诗人笔下的庭院生活呈现一派悠闲愉悦之态,一反传统的消极哀怨的闺怨之情。这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俞艳庭  
清代是经学的“复盛时代”,乾嘉学者以其辑佚补亡之长技,对三家《诗》佚文遗说进行了全面搜讨,至清代后期,凡属保留了三家《诗》义的典籍,已被搜寻殆遍。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限于时代和学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军  
文章介绍了女诗人安妮·玛瑟森《南丁格尔传》的一些内容,认为《南丁格尔传》为那束穿越时空的圣洁之光提供了丰润而深刻的诠释,使佛罗伦萨·南丁格尔这颗怜恤之心绽放出强大的能量和最为壮美的华彩,穿透人世深重的阴霾和黑暗,成为人类历史星空中一颗最可仰望的星辰,世人心目中永远的"怜血天使"。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新才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文章通过对刘国钧先生现存诗作的钩沉,分析了先生的诗词创作手法,揭示出诗作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精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劲雄  
历代广东诗人传记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广东文史研究的必备资料。但是,由于馆藏分散、传记来源不确定、查找地太远、阅读有限制、没有索引可供检索等,造成研究者无法如愿地找到想用之书和读到想查之传。因此,把散布在全国各大图书馆、研究机构、博物馆、高等院校及私人藏家的资源全部汇集在一起,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全新的编排,并编制完善的姓名字号索引,以影印的保真方式出版,将给各地方、各领域、各专业人士的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期刊] 求索  [作者] 颜同林  
在1950年代共和国文学体制之下,诗人毛泽东设想在古典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的计划具有不可替代的规约和实践品格。新诗走向民族化、大众化、歌谣化,从语言到思想层面均得到社会与诗人们的普遍认同与推行,新民歌运动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在"诗人毛泽东"影响下的新诗发展道路,是特殊时代与文化下的产物,呈现新诗道路曲折向前的内在规律,具有巨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杨芳芳   罗慧  
[目的/意义]立足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获取《全唐诗》中战争诗的相关数据,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绘制《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网络图谱,旨在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揭示《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根据从《全唐诗》中筛选出的战争诗,从知识重组的角度出发,基于数字人文分析方法,获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战争诗诗人的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构建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深入挖掘战争诗诗人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特征。[结果/结论 ]对《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全局社会网络关系、核心群体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学者进行战争诗诗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传庆  
严修,近代著名教育家,人称"南开校父"。其教育活动广为人知,而诗歌创作一直被忽视,实则严修是近代天津诗歌代表人物,在近代诗坛享有一席之地。严修的诗歌创作高峰出现在晚年,其主持城南诗社时期的诗歌与域外纪游诗最为引人注意。作为清廷官员,严修在辛亥以后的创作,罕见遗民之思,而是充满了对国家与生民的忧虑,其诗歌反映了北洋乱世文人的特殊心态。严修的欧美纪游诗关注异邦进步文明,反思中华之落后,反映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就诗学旨趣而言,严修明显受到了桐城诗派及张之洞诗论的影响,并在实际创作中吸纳平实通俗之语,形成了自然活泼又不乏韵味的诗风。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一鸿  
与读者的互动贯穿惠特曼《草叶集》始末,是《草叶集》深受世界读者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惠特曼强调读者参与诗歌连贯性塑造的必要性,以及读者在诗歌欣赏中所扮演的参与性角色,并通过一定的策略以实现诗人与读者的融合。从身体修辞、顿呼与表演性对话等方面来探索《草叶集》中诗人与读者关系的建构,能更好地理解惠特曼的诗学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邓君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Q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全唐诗》贬谪诗人时空轨迹的可视化研究有助于探索贬谪诗人相关要素挖掘方法,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贬谪诗人提供新线索。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鑫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栋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中旺  
明末僧人释法藏所著的《三峰藏禅师山居诗》卷首,收录有钱谦益《山居诗引》一文,该文为钱仲联整理的《钱牧斋全集》所未收。通过对该文的考察,可知其未刊入钱谦益亲自编订的文集之因,从中可反映出钱谦益对释法藏及钟惺前后截然不同的评价,对研究钱谦益的佛学及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