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0)
- 2023(5472)
- 2022(4654)
- 2021(4505)
- 2020(3752)
- 2019(8444)
- 2018(8514)
- 2017(15962)
- 2016(9517)
- 2015(10881)
- 2014(11262)
- 2013(10726)
- 2012(10397)
- 2011(9374)
- 2010(9820)
- 2009(9184)
- 2008(9299)
- 2007(8688)
- 2006(7913)
- 2005(7401)
- 学科
- 济(29904)
- 经济(29836)
- 管理(23719)
- 业(20399)
- 企(15438)
- 企业(15438)
- 农(12652)
- 学(10770)
- 中国(10526)
- 制(10285)
- 财(9264)
- 方法(9240)
- 银(7893)
- 体(7872)
- 银行(7860)
- 农业(7788)
- 行(7556)
- 业经(7436)
- 理论(7415)
- 融(7314)
- 金融(7306)
- 数学(7120)
- 数学方法(6868)
- 地方(6547)
- 教育(6299)
- 和(5331)
- 贸(5321)
- 贸易(5319)
- 度(5250)
- 制度(5246)
- 机构
- 大学(136069)
- 学院(135923)
- 研究(54466)
- 济(48371)
- 经济(46984)
- 管理(43996)
- 中国(42847)
- 理学(36075)
- 科学(35836)
- 理学院(35532)
- 管理学(34542)
- 管理学院(34306)
- 农(32173)
- 京(31294)
- 所(30703)
- 研究所(27667)
- 财(26002)
- 农业(25376)
- 中心(24385)
- 江(24026)
- 业大(23017)
- 范(21080)
- 师范(20803)
- 北京(20245)
- 院(19452)
- 财经(19090)
- 省(18784)
- 州(18702)
- 技术(17205)
- 经(17106)
- 基金
- 项目(83703)
- 科学(63313)
- 研究(61470)
- 基金(57204)
- 家(52025)
- 国家(51552)
- 科学基金(40853)
- 社会(35065)
- 省(33601)
- 社会科(32805)
- 社会科学(32796)
- 基金项目(29397)
- 划(29106)
- 教育(28778)
- 自然(26543)
- 编号(26273)
- 自然科(25854)
- 自然科学(25837)
- 自然科学基金(25338)
- 成果(24512)
- 资助(24003)
- 课题(19856)
- 重点(19762)
- 发(18252)
- 部(18003)
- 创(16585)
- 性(16347)
- 计划(16311)
- 年(16083)
- 科研(15940)
共检索到226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浩 王文素
粮食储备体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而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曾出现在我国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当中,当前粮食储备体系改革亦可从历史上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问题治理中汲取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清代形成了以"仓庾""常平仓"以及"社仓(义仓)"所构成的粮食储备体系,这一粮储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赈灾济荒、平抑物价以及促进社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在经营方面、管理方面也存在弊端,最终影响到粮食储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也存在管理不善、行政调节与市场化运作相矛盾、粮储体系单一化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清代粮食储备体系,对比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清代 仓储 粮食储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清娟 周慧秋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等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储备粮管理制度。本文主要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粮食储备规模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粮食储备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粮食储备 规模与运行机制 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崔海兴
粮食高库存威胁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储备规模是当前粮食政策调整的关键。如何确定粮食最优储备规模?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从历史经验法起步,进一步提出能够反映储备多目标特征的目标规划法,以及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最优储备规模的动态规划法,极大推动了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相关研究。中国学者普遍采用差额补偿法估算粮食最优储备规模,从单边补偿、双边调节和需求补偿三个角度丰富了差额补偿法。但总的来看,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固化,对粮食储备及整个市场的刻画比较粗略,难以满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和政策调整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紧要关头,有必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于中国现实情况,拓展和深化国内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锡东 季发玲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压力,影响了当时的粮食安全标准。北宋农民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富民、地主粮食储备较为可观,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总量存在差距,具备藏粮于富民的特征。宋廷利用制度性和市场性的手段,将粮商作为国家的后备粮仓,灵活地缓解了官民粮食储备差距悬殊的矛盾。粮食流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粮食来源和运输距离揭示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南、北救荒上的不同分配,北方地区的灾荒救济以官方力量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民间力量为主,粮食的性质、流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影响着救荒效果。以北宋时期为鉴,当前我国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耕种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区域性粮食流通,完善重大灾情下的粮食供给体系;树立科学粮食储备观,全方位增强社会戒奢从俭意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悦 刘合光 孙东升
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任何国家及地区都会将其纳入到本国粮食安全保证体系当中。文章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粮食储备体系的比较框架,将世界主要的粮食储备体系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类型,并对二者的形成机理与运作机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归纳了国外粮食储备体系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设与完善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晋 王珏 肖慧琳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粮食储备 储备体系优化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平
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是东亚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柱。日本积极参与了这一区域功能性合作,从区域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看,日本通过供给和消费这一区域公共产品,有效增强了自身的粮食安全,间接地保护了本国农业,为在多哈回合谈判等多边层次争取有利于本国的舆论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借此加强了东亚地区的政策协调,深化了各国在应急性合作基础上的机制建设。这一案例的启示在于,在区域合作中"比较劣势"有可能转化为"比较优势",应充分注重"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同时需要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区域合作的新理念与新话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国际粮价持续高企和国内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的双重挑战,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平衡可能是一个长期中的特征事实,而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容出现闪失的重要意义。从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角度看,流通体系直接决定着供求衔接效率和粮价变动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平稳,就必须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通过改革着力提高粮食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贵林
完善储备调节制度强化粮食安全体系国家粮食储备局王贵林粮食流通体制要适应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最终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即主要依靠市场形成粮食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娟 王雅鹏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普蓂喆
我国社会粮食储备体系中政府储备高企、农户储备萎缩、企业储备式微影响市场机制发挥、增加了社会负担。发达国家社会储备结构调整的经验表明,在保持低政府储备的前提下维持较强的市场调控能力是可能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在平衡三种储备类型各自利弊的基础上,我国可通过适当缩减政府储备、提高农户储备能力、增加企业储备自由度来优化储备结构,同时将粮食调控政策的手段从政府储备逐渐剥离转向私人储备,从而保证政府市场调控能力不削弱。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玉玺 李军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粮价乃百价之基,粮价变动可反映社会治乱、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综合利用两套清代粮价数据,整体系统研究清代直隶粮价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738—1911年直隶小麦、高粱、粟米价格长期上涨,呈现“涨→跌→涨→平→涨”趋势,各阶段大约持续30年,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空间特征由粮食供需关系空间差异决定,以冀中平原为中心高价区向四周逐渐降低。粮价时空变动受气候和灾害、人口与耕地、交通条件、银钱比价、寻租行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俄乌冲突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导致全球粮价上涨,中国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与“大食物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从大历史观看,清代粮价时空演变对当前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仍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陈紫嫣 顾成炜
印度储备粮流通的管理机构主要为印度粮食公司和中央仓储公司。按照储备粮食的收购原则和程序,印度粮食公司及其邦代理机构收购了大部分储备粮。储备粮的运输是印度粮食公司的主要职能,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两种方式运输。储备粮库存的出清主要通由国内公开市场销售机制和国际出口两种途径。印度储备粮流通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紧守政府粮食收购量,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加快储备粮流通;运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调节储备粮的供求。
关键词:
储备粮流通 储备粮出清 过量库存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陈紫嫣 顾成炜
印度储备粮流通的管理机构主要为印度粮食公司和中央仓储公司。按照储备粮食的收购原则和程序,印度粮食公司及其邦代理机构收购了大部分储备粮。储备粮的运输是印度粮食公司的主要职能,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两种方式运输。储备粮库存的出清主要通由国内公开市场销售机制和国际出口两种途径。印度储备粮流通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紧守政府粮食收购量,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加快储备粮流通;运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调节储备粮的供求。
关键词:
储备粮流通 储备粮出清 过量库存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