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3)
- 2023(3699)
- 2022(2922)
- 2021(2797)
- 2020(2069)
- 2019(4653)
- 2018(4544)
- 2017(8147)
- 2016(4489)
- 2015(5119)
- 2014(5350)
- 2013(5305)
- 2012(5342)
- 2011(5081)
- 2010(5381)
- 2009(5308)
- 2008(5310)
- 2007(5228)
- 2006(4804)
- 2005(3977)
- 学科
- 农(21576)
- 济(21233)
- 经济(21200)
- 业(14883)
- 农业(14470)
- 管理(9860)
- 业经(8676)
- 企(7130)
- 企业(7130)
- 中国(7014)
- 农业经济(6706)
- 方法(6157)
- 制(6032)
- 地方(5793)
- 发(5634)
- 财(5334)
- 发展(5197)
- 展(5190)
- 数学(5093)
- 收入(5086)
- 数学方法(4943)
- 学(4816)
- 村(4738)
- 农村(4719)
- 策(4284)
- 建设(4263)
- 工作(4095)
- 及其(3893)
- 土地(3893)
- 银(3663)
- 机构
- 学院(73128)
- 大学(71215)
- 济(26746)
- 经济(25895)
- 研究(25477)
- 管理(24795)
- 理学(20815)
- 理学院(20545)
- 中国(20387)
- 管理学(19984)
- 管理学院(19847)
- 农(19810)
- 科学(16193)
- 京(15226)
- 农业(14191)
- 所(13210)
- 中心(12796)
- 财(12587)
- 业大(12521)
- 江(12398)
- 研究所(11738)
- 范(11587)
- 师范(11483)
- 省(10409)
- 州(10031)
- 北京(9463)
- 财经(9354)
- 农业大学(9153)
- 师范大学(8869)
- 院(8365)
- 基金
- 项目(44453)
- 科学(34280)
- 研究(33845)
- 基金(31343)
- 家(27034)
- 国家(26677)
- 科学基金(22204)
- 社会(21849)
- 社会科(20192)
- 社会科学(20188)
- 省(18090)
- 基金项目(16395)
- 编号(14889)
- 教育(14800)
- 划(14381)
- 成果(13286)
- 自然(12855)
- 自然科(12563)
- 自然科学(12561)
- 资助(12428)
- 自然科学基金(12306)
- 农(12215)
- 发(10217)
- 课题(10165)
- 村(9624)
- 重点(9617)
- 部(9415)
- 性(9038)
- 国家社会(8848)
- 年(8475)
共检索到120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文广
赌风盛行,影响到了正常的清代乡村秩序。乡村社会因而开展了禁赌活动。它带有较强自治性:村社通过刻立碑碣、存于庙宇,进行了风俗改良的努力;禁赌的主导者是村社而非官府,即以官府为依靠又自行其事。这种努力在1884年以后因官方政策的变化走入低谷,民国之后重新萌芽。
关键词:
清代 禁赌 村社 乡村自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蔡汉向
近期建行广东省分行召开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和动员全分行深 入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赌禁赌专项斗争。据悉,在全分行范围内开展 反赌禁赌专项斗争,在广东省分行乃至整个建行系统尚属首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克明
民国初年广东处于历史大变动时代,盛炽的赌风既影响新生军政府的声誉,也不利于恢复社会秩序,还威胁着新生政权的巩固,军政府成立后,便发布命令以"军法从事"禁赌。军政府的禁赌,反映出民国初年国家与地方政府社会关系变化的某些共同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广东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但是,年轻的革命党人缺乏执政的经验,军法手段打击赌博,过于严厉,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的政权丧失了更多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军政府 赌博 禁赌 广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正华
学界关于清代土地交易中典与活卖的认识存在着相反的观点,但少有明确的论证分析。从观念演变和实际交易中的产权转移表现可以发现,清代的典与活卖呈现出既“合”又“分”的形态,即在普通百姓日常认知中,典与活卖并无什么不同,但在具体的典与活卖交易过程中,对契税、推收过割和完粮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体现了其谋求利益的选择逻辑,这一逻辑亦形塑了典与活卖的合流。而对于清政府而言,为了保证赋税、减少诉讼,其多次立法澄清二者的区别,尤其在找价回赎问题方面,试图消除因典与活卖的模糊性所带来的弊病,且直接影响了民间交易实践对典与活卖二者内涵认知的调整,但效果甚微。清末典契税的重新征收加剧了这种混乱,并延续至民国,进而影响到民法中的物权问题讨论,而当下学者的认知困境与民国学人又极其相似。
关键词:
典 活卖 税契 推收过割 完粮 回赎时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柏琼 袁方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安民 薛晓婧 余恺齐 高雯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权力是社区自然形成的权威,村委会权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融入社区权威的程度。村民参与是社区权力的共有共享,独立自主的投票参与固然需要,但是无法代替村庄事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村民整合以社区默契为基础,体制内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应当通过社区认同有机整合到社区权威中。
[期刊] 求索
[作者]
蒋勤
近年来,海量明清地方文献进入公藏机构,如何凭借零散的契约、账簿、票据等史料开辟新论题或是检验经典命题,成为亟待突破的难题。通过对民间账簿开展全面释读,并整体核算和变量提取,或可形成基于民间文书的价格研究新范式。以清代浙南松阳县石仓的农家账簿为核心史料,可构建一个19世纪地方食物类价格的体系及相对序列。在民间文书研究中,采用统一折米的方式可解决不同时空度量衡和货币不一致难题,提供了简易且有效的比较物价的方案。研究发现,米价较稳定,其次是猪肉价格,最后是盐价和糖价等外部商品的价格;而折米价格的变动则反映商品供应能力和需求的相对变动,从中或可窥见乡村市场与产业的兴衰。整体性分析和量化方法的结合,为系统发掘地方文献的研究价值开辟了新路。
关键词:
石仓 食物价格 乡村市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水 陈春
研究通过对在乡村治理结构中村民自治组织发展情况的考察,分析乡村治理过程中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遭遇到的困境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整合村两委资源、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组织架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对策破解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困境,从而促进乡村治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村民自治组织 冲突 困境 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海薇
国家与公民的责权利是一一映射的,在县域治理环境下,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村民自治的对接是通过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来拟合实现,而国家管理与基层自治在乡村治理中各有优势与不足。通过分析乡村治理中政府代表的公共权利与农民代表的私人权利之间的博弈互动发现,由于公私权利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同是"理性经济人"的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在序贯重复博弈过程中是倾向于选择合作策略的。现实情境中确实存在导致"不合作"的干扰因素,但只要按照善治理念与现代管理方法,改革乡镇政府、培养各级干部、教育提升农民就可以促进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社会自治的良好对接,实现基层社会民主管理与国家管理基础稳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雷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受经济拉力影响,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人口流失现象严重,这个现象在边境地区尤为明显,然而,边境地区的人口安全对维护边疆安全、巩固国防、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为例,研究阐释了影响中蒙边境地区人口现状、流失因素及公安边防部队在边境管理活动中的影响和防范举措,以期为解决中蒙边境及其他边境地区人口流失问题带来借鉴,指导边防部队未来的边境管理活动。
关键词:
人口流失 边境地区 边境管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海
20世纪初以来,国家政权逐渐开始扩张,历代政权都竭尽全力企图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乡村社会,以此来汲取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资源。在总结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尝试失败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确立起村民自治,真正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村民自治又陷入一种"设计原则相悖"及治理性困境的"十字路口",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走向应不断强化村治的实体性与"草根性"、自主性与多样性。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现代国家 村民自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文亮
我国以乡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过坎坷不平的道路。取消农业税、快速城镇化等等带给乡村自治机遇的同时带来挑战,乡村自治自身实践也遇到"弱治理"的发展滞碍。面对发展困境,要加强自治主体培育、理顺乡村自治中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乡村自治法律和外部环境,要为实现乡村自治向民主政治转型打下基础、铺平道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乡村自治需要不断突破困境迎接挑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世军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指向。乡村治理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国家繁荣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浪潮下,乡村治理环境随之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乡村治理体系亟待重构。目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以下桎梏。一是治理主体缺位。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引发了其家人亲眷的“次生外流”。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在乡村治理中缺位,农村世代相承的村民自治制度难以为继。二是社会结构分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体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鑫 李渡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场域。重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路径选择是重点与难点。目前在村民自治与法治关系的研究上,"有限自治说""法律介入说"及"协调与互动关系说"都缺少反思性思维,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影响。因此以反思法理论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受规制的自治"在村民自治与法治结合路径中实现乡村治理的"三治合一"。据此,村民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反思法路径需要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实施、强化村民自治的程序规制、健全村民自治内部监督救济体系与优化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柔性治理。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治 反思法 乡村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琴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也映射在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之中,使得该空间兼具"国家在场"与"乡村自治"的双重面相,强化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