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6)
2023(8965)
2022(8197)
2021(7821)
2020(6523)
2019(15427)
2018(15406)
2017(30029)
2016(16314)
2015(18353)
2014(18303)
2013(18063)
2012(16408)
2011(14548)
2010(14395)
2009(12917)
2008(12295)
2007(10371)
2006(8886)
2005(7496)
作者
(45797)
(38098)
(37630)
(35799)
(24086)
(18146)
(17145)
(15127)
(14421)
(13379)
(13121)
(12541)
(11766)
(11749)
(11626)
(11512)
(11309)
(11301)
(10758)
(10554)
(9440)
(9084)
(9038)
(8607)
(8458)
(8439)
(8277)
(8270)
(7575)
(7526)
学科
(62167)
经济(62099)
管理(45806)
(44459)
(36039)
企业(36039)
方法(30745)
数学(26698)
数学方法(26411)
(18242)
中国(15362)
(14547)
(13977)
业经(13878)
地方(13580)
农业(12675)
理论(10651)
(10603)
(10475)
贸易(10470)
技术(10133)
(10110)
环境(10031)
(9849)
(9459)
财务(9401)
财务管理(9379)
教育(8992)
企业财务(8867)
(8758)
机构
大学(225607)
学院(222668)
管理(95537)
(85302)
理学(83956)
经济(83417)
理学院(83047)
管理学(81690)
管理学院(81298)
研究(71684)
中国(51865)
(50781)
科学(46187)
(36492)
(36432)
业大(36412)
(35105)
中心(32465)
北京(32425)
研究所(32425)
财经(30042)
(29958)
(29589)
师范(29358)
农业(28468)
(27439)
(26140)
经济管理(24961)
(24826)
师范大学(23989)
基金
项目(161901)
科学(127160)
研究(118786)
基金(117593)
(101962)
国家(101119)
科学基金(87607)
社会(73228)
社会科(69268)
社会科学(69250)
基金项目(64032)
(62342)
自然(58400)
自然科(57005)
自然科学(56994)
自然科学基金(55957)
教育(53610)
(53107)
编号(49670)
资助(48019)
成果(39348)
(35342)
重点(35281)
(33786)
(33626)
课题(32657)
创新(31248)
科研(31007)
项目编号(30475)
教育部(30236)
期刊
(88475)
经济(88475)
研究(63590)
中国(38711)
学报(36045)
科学(33340)
管理(32381)
(32327)
大学(27306)
(25561)
学学(25358)
教育(24989)
农业(22947)
技术(19170)
(15328)
金融(15328)
业经(14959)
图书(14428)
财经(13322)
经济研究(13223)
理论(12243)
科技(11777)
问题(11658)
实践(11579)
(11579)
(11241)
(11116)
情报(10881)
技术经济(10859)
现代(10334)
共检索到309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永智  
盛京户部为清代东三省钱粮总汇,在统筹和调度东北地方财政、保障清朝大后方稳定方面作用突出。本文利用档案文献资料指出,盛京户部的经费来源大致可分为奉天地丁、旗租、杂税等本地经费收入,户部岁拨东三省官兵俸饷、外省协饷、内务府拨款等外部财政补给,以及其他经费收入等。就各款比重而言,本地收入长期保持较低份额,巨大的财政缺口致使盛京户部极度倚赖来自户部、内务府及各省的财政补给,从而限制了其财政运转与调度能力。盛京户部的经费来源充分反映出清朝以国家财政扶持和巩固"龙兴之地"的经济政策与政治意图,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清代中央财政与东北地方财政的互动关系,亦为考察清廷对东北边疆的经略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灏  
《盛京时报》凝聚了大量清末法制改革与近代法律体系构建的史料,包括晚清与民国法规、民国修约运动、司法体制改革、判词案例、地方法治建设、法政教育资料、法制论说等法学信息。该报以静态的文本动态地记录了近代中国与东北地区的法制建设及法文化转型情况,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法制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宇  
对《盛京时报》所载经济史料进行搜集、整理与推介,包括商务广告、金融行市、债券彩票、出口贸易、苛捐杂税、赈灾救济和满洲经济产业等若干方面,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素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存健  
清代咸同时期,为了应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财政危机,咸丰四年(1854)户部设立捐铜局收捐铜斤用于铸钱,该局也收捐银钱以增加财政收入。捐铜局的收捐价格较各省低20%,咸丰末年户部又增设垄断性捐例,以在收捐中获得优势,但从同治初年开始逐渐收回捐例和提高捐价以澄清吏治。户部一方面利用捐铜局收捐以补充部库和吸引商人运米赴京,同时利用货币组合来推动新发货币的流通和回收。捐铜局降价引起各省不满,纷纷要求仿照推行,进而导致捐价的普遍降低。咸同战时体制下,捐铜局一方面成为户部维持财政运转的重要机构,另一方面在财权竞争中也导致捐价的下降,是晚清捐输泛滥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鸿山  
养济院是清代江苏普遍设立的社会保障机构。因经费限制,清代前期养济院实行限额收养,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补助不足,官府和地方社会努力拓宽养济院的经费渠道,陆续增设额外孤贫,使其救助规模不断扩大,但受经费筹集方式限制,养济院的救助规模呈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而且,养济院仅着眼于维持孤贫的衣食和居住之需,救助水平不高,受吏治腐败及社会经济状况影响,养济院的实际救助水平在清代后期还呈现出进一步降低的趋势,暴露出传统社会保障事业的局限。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秀艳  周大勇  
《盛京时报》自1926年创立《紫陌》至1943年《文学周刊》的收官,前后17年共诞生7个周刊,展现了不同时期信息的异质样态。其中"妇女"、"儿童"和"教育"由栏目扩为周刊,后又回归栏目,表明传播平台的扩容与收缩,折射了文学信息的丰裕与稀少。交替登台与接续谢幕的周刊,除了传播大量的政论、诗词、漫谈、剧本、出版介绍等信息之外,还登载了200多篇小说,为研究东北地区报纸文学提供了原生态的史料信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骁  林晓丹  
近年来城商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三家城商行集体在A股上市,之后没有新地方性银行在A股市场上市。在这一形势下,赴港上市成为了城商行的融资新路,为其走出资本补充困境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以盛京银行为例,分析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主要原因,为国内其他城商行赴港上市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勇虎  李琳琦  
祁门县二十二都二图四甲王鼎盛户实征册始于雍正六年(1728),迄于咸丰九年(1859),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这批实征册详细记载了王鼎盛户业户在此期间的土地买卖、分家析产等土地推收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清代乡村地权分配的实际形态,反映出地权分配变化会导致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揭示了土地买卖周期与土地市场供求、诸子均分与土地流向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勇虎  李琳琦  
祁门县二十二都二图四甲王鼎盛户实征册始于雍正六年(1728),迄于咸丰九年(1859),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这批实征册详细记载了王鼎盛户业户在此期间的土地买卖、分家析产等土地推收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清代乡村地权分配的实际形态,反映出地权分配变化会导致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揭示了土地买卖周期与土地市场供求、诸子均分与土地流向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国旺  
元代军官根据随朝官和外任官的不同,其俸禄或俸钞、俸米均支,或仅支俸钞。军官俸禄基本上经历了至元七年(1270)、至元二十二年、至大三年(1310)、皇庆二年(1313)四次比较大的变化。通过计算可知,《元史》"内外官俸数"所载右卫等军官俸额是延祐七年(1320)折俸支米后的情况,《元典章》以及地方志所载俸额分别反映了元代镇戍军官至元二十二年以及至大三年支取俸禄的情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成峰  蔡方  雷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秀丽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一部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原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内府精写本,一向被误定为"清抄本",本文予以探讨、更正。同年武英殿刻本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因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但经比较,精写本的书法更细致优美,属于版本极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绍丹  邓君  常严予  张子姝  沈涌  
[目的/意义]设计科学、规范的近代报纸资源细粒度语义描述模型,深入揭示近代报纸资源特征及关联关系,为近代报纸资源的有效管理、组织及知识发现、知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分析近代报纸资源逻辑结构、物理布局、内容信息等,从领域本体和元数据描述两方面着手,复用CIDOC-C RM本体概念模型和EAD、DC、《古籍元数据规范》,以《盛京时报》为例设计近代报纸资源细粒度语义描述模型,并采用Oxygen XML工具将语义描述模型用RDF/XML语言进行描述,实现元素互操作和模型应用。[结果/结论]为近代报纸资源组织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细粒度语义描述模型,为近代报纸资源库构建、报纸规范化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等提供基础保障,促进近代报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汝泉  
从会昌元年《中书门下奏》看唐后期户部的使职差遣何汝泉《唐会要》卷59《户部员外郎》载武宗会昌元年(841)二月中书门下奏文,全文如下:伏以南省六曹,皆有职分,若各守官业,即不因循。比来户部、度支两司,尚书侍郎多奏请诸行郎官判钱谷文案,遂令本司郎吏束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刘焱序  
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本文分析了北京1960-2014年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驱动UTC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北京年均人体感知温度为9.2℃,人体整体感觉为舒适,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52℃/10a;2在年际变化上,全年UTCI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持续下降期,1971-1990年持续上升期,1991-2014年平稳波动期;3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人体感觉为舒适,夏季为中度热胁迫,冬季为中度冷胁迫,且以春冬增幅最为显著;4在等级变化上,极端冷胁迫日数在减少,中度冷胁迫和热胁迫日数在增加,人体感觉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