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5)
2023(5966)
2022(4976)
2021(5059)
2020(4072)
2019(9485)
2018(9493)
2017(16503)
2016(9870)
2015(11359)
2014(11359)
2013(10236)
2012(9725)
2011(8594)
2010(8806)
2009(7755)
2008(7506)
2007(6699)
2006(5986)
2005(5444)
作者
(23746)
(19588)
(19404)
(18535)
(12743)
(9656)
(9168)
(7941)
(7467)
(7025)
(6916)
(6528)
(6359)
(6061)
(6060)
(6047)
(6018)
(5745)
(5687)
(5653)
(5244)
(4828)
(4687)
(4687)
(4554)
(4446)
(4384)
(4274)
(4003)
(3951)
学科
(27990)
经济(27953)
教育(20315)
(16686)
管理(16607)
中国(14744)
(13560)
企业(13560)
(11452)
理论(10410)
(9843)
方法(9017)
地方(7915)
教学(7444)
业经(6776)
农业(6569)
数学(6433)
数学方法(6284)
(5846)
(5762)
(5442)
研究(5205)
技术(5187)
发展(4946)
(4824)
(4798)
思想(4610)
政治(4604)
经济学(4232)
(4117)
机构
大学(127286)
学院(121643)
研究(46086)
(38683)
管理(38228)
经济(37479)
理学(32263)
理学院(31664)
管理学(30959)
管理学院(30674)
教育(29984)
(29889)
师范(29757)
(29460)
中国(27505)
科学(27366)
师范大学(24649)
(22167)
(20463)
研究所(20218)
中心(20215)
北京(19349)
(18739)
技术(16896)
(16525)
(16177)
(16177)
职业(16060)
业大(15063)
财经(14759)
基金
项目(77760)
研究(66886)
科学(62077)
基金(51485)
(44067)
国家(43093)
社会(39230)
教育(38631)
社会科(36547)
社会科学(36539)
科学基金(35609)
(32047)
编号(30979)
成果(29168)
(28920)
基金项目(26652)
课题(24418)
(21417)
自然(20421)
资助(19851)
自然科(19848)
自然科学(19843)
自然科学基金(19477)
重点(18878)
规划(18703)
(18617)
项目编号(18349)
(18262)
(17934)
教育部(16767)
期刊
教育(51418)
研究(47757)
(46772)
经济(46772)
中国(35166)
学报(17092)
科学(15836)
(14873)
(14715)
大学(14264)
技术(13518)
管理(12867)
职业(12575)
学学(11265)
农业(10339)
图书(9812)
技术教育(8507)
职业技术(8507)
职业技术教育(8507)
(8313)
(8270)
论坛(8270)
书馆(7409)
图书馆(7409)
财经(7224)
(7166)
金融(7166)
业经(6822)
(6417)
高等(6233)
共检索到19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  
以阿桂家族私学教育为考察个案,梳理分析清代满族精英私学教育的内容、特点、作用及影响等问题,探讨满族精英的文化选择,为丰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成果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定历史借鉴。满族精英私学内容注重儒学科举教育、伦理道德传承和"国语骑射"教育;私学特点呈现出重视程度高、教育内容多元及儒学文化与满族文化并重;私学作用体现在促进家族发展、清代"大一统"格局的构建及民族融合等方面;私学教育影响满族精英形成对儒学文化及本民族文化的双重认同。私学教育问题实际反映出清代满族精英的文化选择,即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主动融入中华大家庭的文化。这表明满族在实现文化自觉的过程中,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符号特质,而且增添了鲜活生动的文化元素,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交融发展和民族文化向心力的形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  
文章基于清代八旗世家的典型代表阿桂家族的汉人塾师的考察,探讨清代满汉师生关系及其影响。首先考订阿桂家族的塾师大多为江南有科举功名的汉人教师;进而讨论阿桂家族与汉人塾师已超越了基本师生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双方在日常生活、文化交流、政治官场等活动中进行了内容丰富的民族互动;最后分析汉人塾师对阿桂家族崇尚儒学、世代举业及"尊师重教"等思想产生的影响,而密切的满汉民族互动也减少了双方的文化隔阂和种族之见。阿桂家族与汉人塾师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建立的良性关系,促进了满汉民族互动和文化认同的发展,对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有积极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雷菁  
西周时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基础上的学在王官制度,与西周政治上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的王有制相辅相成。及至春秋战国,典籍流散,"学在四夷",教育主体日益私人化,知识文化从周王室的严格禁锢之中释放出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士"阶层崛起之后,以锐意进取的精神,著书立说,宣传各自因应时局的主张,打破了学在王官制度对教育的垄断,其中孔子更是扮演了这一文化转型的关键角色。学在王官制到私学兴起的文化转型开创了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此后两千多年的文化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凌一鸣  
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与书籍收藏的成熟,士绅家族的藏书活动在明清时期臻于极盛。除了对书籍的喜好,地方士绅在书籍搜集和藏书累积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扩张自己及家族的文化辐射力,并通过藏书建构博取同侪的认可,成为地方文化权威。在较为封闭的藏书保藏过程中,书籍的所有者通过制定流通、保藏与阅读秩序维系与巩固文化权威地位,并冀图以家族形式予以延续与继承,从而达到血缘、学缘、地缘的扭合与统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伟  
元代蒙古、色目等民族家族教育形式包括延请儒生任教、创立家庙祠堂,订立族约家规、收藏图书、平日教育及临终嘱托、编辑家族文献、母亲教导、改汉姓起汉名等形式。家族教育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促进了蒙古、色目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的"华化"。同时有些汉族家族教育呈现出蒙古化倾向。"华化"与"蒙古化"倾向并存,反映出民族政权下民族融合与文化的"涵化"。
[期刊] 预测  [作者] 周立新  杨良明  
家族文化、家族专家权力是影响家族企业网络模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本文利用浙江和重庆两地351家家族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族文化、家族专家权力对家族企业网络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家族或泛家族信任对家族企业网络关系强度和持久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信任对家族企业网络中心度、密度和范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网络关系强度和开放度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家族专家权力对家族企业网络中心度、密度和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家族专家权力在社会信任与家族企业网络中心度、范围和开放度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吴霓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私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也有着从北方发展兴盛到南方发展兴盛的过程,因而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私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中国古代私学在教育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吴霓一、中国古代私学承担了蒙养教育阶段的任务就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它大体上可划分为程度较低的蒙养教育阶段的私学和程度较高的专门研习经籍阶段的私学。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几乎完全是在程度较低的私学中完成的。无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宝华  谭晓静  
本文从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四个层面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潘家湾土家族乡学前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机构设置不合理、潜在安全隐患、教师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李金玉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正处在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青少年缺乏传承激情和动力、部分项目教育传承功能萎缩、传承场地建设面临困难等困境中。要打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现实困境,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的法律保护,在教育传承立法体系与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璐嘉  
文化世家是中国历史上难能可贵的人文地标。常熟翁氏家族以耕读起家,以文学见长,受常熟深厚历史文化的滋润和熏陶而兴盛,成为人才辈出、科第联翩的文化世家。翁氏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众多传统文化世家的一个缩影,反映出藏书、读书、用书与修身、为善、立业相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书香孕育对于“润身”与“淑世”的重要意义与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探讨翁氏文化世家形成发展的文化因素,解析翁氏家族书香传承、绵延不衰的人文缘由,展现传统文化世家对于书香的尊崇与挚爱,并立足于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为当代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的建设乃至书香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燕  卢云  
原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其中无文字民族的口述文化就很有代表性。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目前濒临消失,如何有效抢救、保护与利用这些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土家族为研究个案,对土家族濒危口述史料进行系统的征编与保护研究,以期有效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继红  
清代文化昌盛,与重视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以皇家宗室为例,从伦理道德、语言文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弓羽骑射等方面,实行素质教育,培养了大量精英人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张士箱父子为了寻求科举进身之阶而东渡台湾,他们并非"窃取一衿,辄褰裳以归",而是积极参加台湾的文化教育与社会公益等活动,并投身于云林平原和新庄平原的拓垦,经济活动的重心逐渐向台湾转移,族人因赴台经营而定居下来者逐渐增多,反映在墓葬方面,经历了从归葬故乡到落葬台湾的转变过程。但直到日本占据台湾之前,拾骸归葬一直在持续,海峡两岸的张氏族人往来频繁。张士箱家族因赴台应试而逐渐定居的过程,对于研究清代台湾科举士人的移民模式及其对台湾开发的影响,应具有类型学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超鹏  薛南枝  张琦  吴世农  
儒家文化倡导重家族、重血缘的家族主义价值观。本文研究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公司治理改革和上市后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家族企业在上市前越不可能实施"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即家族成员从管理岗位离职的概率越低,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下降幅度也越小。其次,公司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越不发达,或家族成员教育背景越差时,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去家族化"治理改革的阻碍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是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而非社会环境的熏陶塑造了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改革。最后,本文发现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实施得越不彻底,上市后公司绩效和收入增长率就越低。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儒家家族主义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