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0)
2023(7303)
2022(5866)
2021(5301)
2020(4550)
2019(10178)
2018(10122)
2017(19438)
2016(10339)
2015(11530)
2014(11199)
2013(11307)
2012(10296)
2011(8707)
2010(8859)
2009(8397)
2008(8405)
2007(7522)
2006(6631)
2005(6141)
作者
(28655)
(24171)
(23937)
(22436)
(15614)
(11652)
(10702)
(9234)
(9125)
(8779)
(8212)
(8137)
(7721)
(7626)
(7307)
(7089)
(7069)
(6994)
(6888)
(6881)
(6004)
(5803)
(5761)
(5669)
(5451)
(5366)
(5344)
(5256)
(4872)
(4740)
学科
(66052)
(61485)
企业(61485)
(49214)
经济(49149)
管理(46783)
业经(23308)
(20883)
方法(19202)
(18629)
农业(15989)
(15780)
财务(15774)
财务管理(15769)
企业财务(14859)
技术(14168)
数学(12247)
数学方法(12185)
地方(11497)
(10901)
(10715)
(10629)
企业经济(10296)
理论(9784)
(9780)
经营(9709)
技术管理(9641)
中国(9350)
(8703)
体制(7588)
机构
学院(150481)
大学(141938)
管理(64120)
(63255)
经济(62125)
理学(54917)
理学院(54363)
管理学(53804)
管理学院(53519)
研究(43207)
中国(36327)
(29599)
(29248)
(26969)
科学(26095)
(24222)
财经(23223)
业大(22043)
农业(21416)
(20926)
(20922)
中心(20747)
(19063)
商学(18913)
商学院(18728)
研究所(18649)
经济管理(17817)
经济学(17767)
北京(17573)
(16697)
基金
项目(97297)
科学(78337)
研究(73626)
基金(70842)
(59848)
国家(59200)
科学基金(53478)
社会(47800)
社会科(45235)
社会科学(45219)
(41533)
基金项目(38868)
自然(34547)
自然科(33731)
自然科学(33724)
自然科学基金(33159)
教育(31630)
(31382)
编号(29759)
(27951)
资助(26990)
(23929)
(21892)
成果(21860)
创新(21313)
重点(21025)
(20428)
(19869)
课题(19742)
国家社会(19284)
期刊
(78413)
经济(78413)
研究(42140)
管理(28000)
中国(27376)
(27011)
(26517)
科学(18931)
农业(18874)
学报(17276)
业经(16314)
技术(15362)
大学(13940)
学学(13386)
(12681)
金融(12681)
(12586)
财经(11394)
经济研究(10654)
问题(10438)
技术经济(9990)
(9910)
财会(9677)
现代(9449)
教育(9242)
资源(8494)
商业(7905)
世界(7845)
会计(7633)
科技(7262)
共检索到226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荣琴  
本文以铜、铅、锌、锡矿为中心讨论了清代湖南矿业兴衰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业兴衰的原因。通过对在采矿厂(点)的数量变化、对各矿种产量变化以及对宝南钱局炉座数量变化的分析,文中认为,清代湖南矿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为一个从徘徊、准备到迅速上升,然后又急剧下降、再徘徊并略有上升的过程。而铜、铅、锌、锡矿的兴衰轨迹非常清楚,可以分为康熙雍正预备徘徊期、乾隆至嘉庆初繁荣期、嘉庆十年以后衰落期三个阶段。在影响矿业发展的诸因素中,技术因素非常关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亚玲  
作者在收集考古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铜矿、锡矿分布及其变迁状况 ,指出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以南方为主。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大型铜矿 ,但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崛起 ,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直至今天。历代锡矿的地理分布 ,则以南方占压倒优势 ,无论是青铜时代 ,还是汉唐盛世 ,抑或宋元明清 ,直到今天均产在南方、尤其以西南地区为盛。从而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也应该包括铜矿矿业经济的变迁内容在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政科  郭菊荣  朱忠保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但就整体来说,采矿工艺相对落后,大量矿山废弃物堆积,造成了对矿区土壤、水体和大气的严重污染。以往对矿山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废水及矿砂对人体及周围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1,2]。杉木[Cunninghamiala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璇  宋柳霆  滕彦国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根据25个采样点计算得出的矿区污染负荷指数为2.6,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Cd、Pb、As、Zn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此外,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矿作业可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文德  向建林  田大伦  
对湖南湘潭锰矿废弃地的土壤基质特殊性和少量自然定居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废弃地土壤以砂粉土为主,通气透水性能差,渗透系数小,易造成地面积水;矿渣废弃地渗透系数大,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抗旱力弱。2类废弃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低,重金属元素锰、铜的含量高,毒害大。在自然定居的少量植物中,商陆和荩草为超积累植物。采用植物生物原位修复法改善极端生境条件,既经济又高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雄略  陈永华  刘文胜  陈展祥  张倩妮  
本研究以衡阳市某铅锌矿尾矿区为样地,首先选取了10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统计,然后,选取样地中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分析重金属的富集性。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植物15科41种,多为草本植物,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优势植物,两者占草本种数的60%。(2)采样地植物种类较为稀少,群落组成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生态较为脆弱,其中,各样方中样方四的植物多样性最佳,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为最高,也仅分别为2.299、0.724、1.813。(3)3个采样点中不同深度土壤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德泰  
清代云南铜矿"底本银"制度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云南巡抚刘藻奏请实行。实行之初仅限于汤丹、大水、碌碌三矿。政府根据各厂的生产规模,预先借给各厂一个季度生产所需银两。乾隆三十六年,清政府将"底本银"制度扩大到云南各铜厂,预借"底本银"数量由原来的一季度减少为二个月,所借"底本银"按40个月扣收还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鲤岭  程先锋  齐武福  
对云南个旧锡矿业活动区农田土壤及农作物进行野外调查采样,测定分析土壤及农作物中Pb、As、Hg、Cd、Cr、Cu和Zn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Pb、As、Cd、Cu、Zn污染严重。其中Pb、As元素超标率为100%,土壤中Hg没有超标。在矿业活动区的小麦、萝卜、豌豆尖均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小麦污染程度:Pb>As>Cr>Hg>Cd>Zn。萝卜污染程度:Pb>As>Cr>Hg>Zn>Cd>Cu。豌豆尖污染程度:Pb>As>Cr>Cd>Zn>Hg>Cu。通过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小麦中的大部分A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虹剑  罗能生  
湖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源于产权界定不清晰和配置方式不合理。湖南矿产资源产权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明晰和统一省级矿产资源所有权基础上,构建矿业权的三级经营管理体系,推行和健全矿业权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产权保护使矿业权契约长期化,有效处理原有矿业企业的产权问题,协调矿业权与土地产权、环境权益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斌   刘杨倩宇   叶利莹   柯达  
作为中国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矿产资源,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锡矿产业链为切入点,基于5种锡矿典型产品的2012—2021年国际贸易数据,构建锡矿产品国际贸易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全球锡矿产业链贸易整体及个体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中国在全球锡矿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及不足。结果表明:(1)锡矿产业链上中下游典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都存在一定集聚效应,但上游集聚效应低,中下游贸易效率较高。(2)锡矿产业链贸易呈现小团体化,社团内部以少数国家主导,德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在中游及部分下游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3)中国在全球锡产业链贸易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特别在下游产品的控制力,但在原材料供应上高度依赖进口,在中游产品贸易中缺乏话语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琦  
清代矿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矿业发展政策有密切关系,而国家矿业监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矿厂奏销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为国家矿业监管提供了矿业产销动态信息,便于政府进行适时调节和控制,促进矿业发展,满足国家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清代国家矿业监管的认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章甫  
一、研究我国统计史的重要性清代末叶近代资产阶级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开始由日本传入我国,首先由钮永建翻译出版日本横山雅男所著的《统计讲义录》,著者是属于欧美旧社会统计学派的。以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北京政法专科学校教师顾澄于一九一三年翻译出版了英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巧慧  田其云  
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开发矿产资源,按照生态系统能流物复率和协调稳定率设计矿产资源产业链,倡导循环型矿业发展模式,山东黄金集团发展生态矿业的实践为我们探索了一条实现生态矿业的路径。矿山企业在达到国家绿色矿山标准上主动承担环境责任,通过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来支持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并延长产业链以带动社区和谐发展,实现生态矿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龙  孟繁超  
笔者认为,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利用"之概念不能简单等同于民法理论中的"用益"之概念。前者指的是在国家开发规划或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自然资源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之效用,此过程包含了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