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6)
2023(5856)
2022(4856)
2021(4556)
2020(3888)
2019(8423)
2018(8640)
2017(16158)
2016(9146)
2015(10145)
2014(10337)
2013(10482)
2012(9982)
2011(9277)
2010(9642)
2009(8963)
2008(8830)
2007(8384)
2006(7683)
2005(7092)
作者
(28023)
(24214)
(23527)
(22625)
(14614)
(11597)
(10559)
(9390)
(8951)
(8615)
(8262)
(7871)
(7583)
(7528)
(7451)
(7262)
(7251)
(6890)
(6824)
(6769)
(6195)
(6179)
(5969)
(5671)
(5661)
(5481)
(5351)
(5297)
(4969)
(4949)
学科
(44743)
(39270)
经济(39227)
(37911)
农业(29888)
管理(22166)
(17424)
企业(17424)
业经(14008)
技术(12962)
方法(10988)
中国(10723)
农业经济(9945)
(9744)
地方(9680)
(9511)
数学(9263)
数学方法(9148)
(8986)
农村(8977)
(8671)
土地(7369)
发展(7289)
(7277)
(7116)
(7075)
(6928)
劳动(6927)
(6824)
及其(6671)
机构
学院(135499)
大学(130284)
(56788)
经济(55589)
管理(51091)
研究(49681)
(48320)
理学(43505)
理学院(43080)
管理学(42406)
管理学院(42178)
中国(39479)
农业(36619)
科学(31699)
业大(29703)
(28023)
(26675)
中心(24591)
研究所(24033)
(24022)
(22812)
农业大学(22238)
(20735)
(18518)
师范(18364)
(18133)
(18131)
经济管理(17676)
北京(17618)
财经(17132)
基金
项目(88348)
科学(68767)
研究(66414)
基金(61793)
(54555)
国家(53950)
科学基金(45120)
社会(41233)
社会科(38588)
社会科学(38578)
(37586)
基金项目(33349)
(29747)
编号(29064)
自然(28351)
教育(28226)
(27830)
自然科(27608)
自然科学(27602)
自然科学基金(27091)
资助(23782)
成果(22826)
(21123)
重点(19886)
(19411)
课题(19063)
(18938)
(18279)
创新(17747)
(17151)
期刊
(75032)
经济(75032)
(54827)
研究(38785)
农业(37100)
中国(34747)
学报(24855)
科学(22899)
大学(19359)
业经(18687)
学学(18383)
(17323)
(15732)
金融(15732)
教育(15182)
(15164)
管理(15027)
技术(14011)
农业经济(13408)
农村(13335)
(13335)
问题(10655)
(9871)
世界(9030)
农村经济(8843)
技术经济(8668)
业大(8514)
资源(8507)
经济问题(8442)
科技(8353)
共检索到218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春辉  
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历史农业技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清代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区自然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重视土地的休耕、施肥、排碱、浇水的时机以及浇泡冬水、秋水等。由于受社会经济衰微、耕作技术守旧、农民生活贫困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尚属粗放,并直接影响到该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钱万建  
通过测定河西走廊中部梭梭人工林中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分析了其在0~10 cm土层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差异较大;(2)在0~10 cm土层中,百粒重在0.500~1.000 g之间的种子在分布密度上占明显优势;(3)形态方差在0.050~0.100之间的种子密度和出现频次都相对占优势,且其在0~2 cm土层中的分布密度较大,随土壤加深密度减小,但出现频次变化不大;(4)单位体积种子质量>500 kg·m~(-3)的种子在分布密度和出现频次上均占明显优势;(5)百粒重较小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百粒重较大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霍有光  张伟  韩小青  
祁连山为河西走廊平坦川道单位面积(不合南、北山区)提供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单位面积的5倍多,也是以色列的4.56倍。国家加速开采黄河中上游水资源,使黄河下游断流及盐碱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河西均为内陆河,过去流经走廊的河流多被渗漏与蒸发。用系统哲学思想精心规划和充分配置河西水、土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高效节水型农林业,不仅不会损害邻区利益,反而还将带来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发生彻底变化,使河西走廊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林基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玲  王猛  刘曦  陈阜  
利用河北平原区7个地市20年(1994—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SIMETAW模型计算了各地市区域作物灌溉需水量,分析了各地市近20年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5个地市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廊坊下降最为显著;7个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蔬果类种植面积在保定、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廊坊等地市具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所有地市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邯郸下降最为显著,保定的年均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昕蕾  范云飞  康德奎  何玉江  王素芬  
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带,地形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在气候急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地区植被水碳通量变化复杂。为探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的植被生态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表征植被水、碳通量,探究气候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下2000—2020年河西走廊ET0与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植被水碳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气候趋于暖湿,土地利用变化加速的背景下,2000—2020年ET0与NPP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与日照时长分别是ET0与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ET0均值空间格局特征为“西高东低”,NPP均值为“南高北低”。气候变化加剧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植被蒸散发,人类活动使得21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小,其对区域植被水碳通量的干预作用大,植被生产力显著增加,因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驰  
本文选取大豆、梗稻、玉米三种农作物,使用1994—2006年间若干代表年份的数据,通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作物种植效率与国际化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三种农作物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实证检验发现,农作物开放程度的提升确实会带来种植效率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具有出口优势的玉米,开放程度对种植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增勇  于立明  聂凤英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其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和单产都居世界前列,其每年作物产量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美国主要种植的8种农作物的分布、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自1961年以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琼  吴文斌  宋茜  余强毅  杨鹏  唐华俊  
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概括了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理论基础,归类了近10年间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技术方法,重点评述了不同技术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讨论和展望了未来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的发展方向。当前,光谱特征、时相特征和空间特征是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三大理论基础。基于单一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但往往难以获取种植结构"最佳识别期"的遥感影像;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季相节律特征,成为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主流方法。在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中,多特征参量法较单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春雷  张超  张文宗  康西言  
该文介绍了利用GIS平台的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所建立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特点和功能,系统通过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和地形条件对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建立评价和区划指标,提高了农作物引种栽培气候适宜性评估和农业气候区划的自动化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智育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东起乌鞘岭,西止甘新省界,是一条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在5~5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历史上是我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正处于我国三大沙漠之中,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东北为腾格里沙漠,西南是库姆塔格沙漠。走廊北部有马鬃、合黎和龙首诸山,成了防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扩张的天然屏障;南面是著名的祁连山,高山雪岭,全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见后图)。为了改变甘肃省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任妙丹  王生林  
基于循环经济的"5R"原则,文章选取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4类16个参评因子构建了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循环农业总体发展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因素;张掖市和河西走廊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于甘肃省和定西市,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和资源环境安全指标是造成河西走廊和张掖市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坚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蕊  石培基  
在中观视角下,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企业集聚-社会网络-服务体系(ESS)河西走廊农业产业集群识别模型,对河西走廊农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刻画。通过获取河西走廊700家企业坐标信息、对相关企业被调研人员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运用ESS模型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对集群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水平与社会网络水平较高,集群网络形成和演化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自组织规律;从集群服务体系现实情况来看,产业集群"支持性产业"处于"客观劣势","政府体制"处于"相对劣势"。针对准集群发展存在问题,为河西走廊农业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化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并成  
本文爬梳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 ,对于西夏统治河西走廊近 2 0 0年来的开发经营状况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西夏在河西行政军事建置的设立、劳动力资源的移增、水利建设的兴盛、耕地的垦辟、先进农具的使用、农业开发的成效及其评价 ,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面问题 ,以尽量复原其历史面貌 ,并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左心平  
本文简述了河西走廊农业的现状,提出发展节水农业、季节性畜牧业,建立蔬菜基地、工业原料基地、果品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玉苏普江·艾麦提  买合皮热提·吾拉木  玉苏甫·买买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全面、快速、客观地监测农作物种植信息,对于正确的把握该区域的农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作物种植空间格局的调整和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洲绿洲为研究区,根据农作物的物候规律和季相节律的差异性特点,选取2012年的3景不同时相的HJ卫星CCD遥感数据,ENVI下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规则自动提取主要农作物覆盖信息,然后以野外GPS调查点为依据,对决策树方法预分类结果进行修正,成功提取了研究区的玉米、棉花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总体精度达到了91.73%。结果表明HJ卫星CCD影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农作物提取,而且CART算法的分类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作物的分布状况,可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