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5)
2023(3936)
2022(3291)
2021(3172)
2020(2603)
2019(6061)
2018(6096)
2017(11831)
2016(6677)
2015(7385)
2014(7365)
2013(7650)
2012(7304)
2011(6661)
2010(6886)
2009(6470)
2008(6352)
2007(5806)
2006(5425)
2005(4713)
作者
(19252)
(17066)
(16401)
(15556)
(10471)
(8449)
(7197)
(6664)
(6575)
(6133)
(5776)
(5772)
(5340)
(5246)
(5180)
(4959)
(4925)
(4911)
(4775)
(4617)
(4386)
(4342)
(4283)
(4221)
(4006)
(3878)
(3851)
(3657)
(3514)
(3490)
学科
(44525)
(33568)
经济(33529)
农业(29518)
(26658)
业经(11746)
地方(11226)
管理(10579)
农业经济(9973)
(8990)
农村(8982)
方法(8965)
数学(8386)
数学方法(8340)
(7793)
土地(7517)
中国(7439)
(7005)
(6659)
劳动(6659)
发展(6580)
(6578)
收入(6400)
人口(6314)
农业劳动(6312)
(6083)
企业(6083)
及其(5844)
动力(5785)
分配(5769)
机构
学院(97672)
大学(89544)
(43229)
(43069)
经济(42338)
管理(37314)
研究(34849)
农业(32732)
理学(32425)
理学院(32091)
管理学(31585)
管理学院(31433)
中国(27809)
业大(24287)
科学(22391)
(21831)
农业大学(19763)
(18752)
(18418)
中心(17489)
研究所(16977)
(16894)
(15951)
(15710)
经济管理(14616)
(13066)
科学院(13021)
(12994)
(12626)
(12546)
基金
项目(65894)
科学(51737)
研究(50291)
基金(46686)
(40510)
国家(40028)
科学基金(33864)
社会(32398)
(30231)
社会科(30110)
社会科学(30098)
(26367)
基金项目(25743)
编号(22268)
(21672)
自然(20869)
教育(20525)
自然科(20262)
自然科学(20259)
自然科学基金(19894)
资助(17835)
成果(16793)
(16362)
(14681)
重点(14653)
课题(14607)
(14490)
发展(13536)
(13333)
(13200)
期刊
(58772)
经济(58772)
(50459)
农业(34426)
研究(25165)
中国(23174)
业经(17605)
学报(16787)
科学(15610)
(15505)
农业经济(13313)
大学(13246)
学学(13014)
农村(12971)
(12971)
(12494)
金融(12494)
(10233)
问题(9322)
农村经济(8792)
管理(7986)
资源(7955)
经济问题(7866)
世界(7745)
(7737)
技术(7719)
社会(6802)
业大(6432)
社会科(6258)
社会科学(6258)
共检索到151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通过对江南棉布市场价格及民谚的分析,认为清代江南棉市市场形成了一种大致平均的价格,农民织布出现了收益平均化的趋势,这是棉布市场竞争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期间,农民家庭棉纺织是弥补棉布计划供应不足的一条途径。由于国家计划供应量不能满足需求,因而存在着一个广大的非法土布市场,手工纺织业收益丰厚,这种利益决定着农民的选择取向。国家为加速工业化而实行的垄断购销办法和定价机制,反而造成了一个悖论性结果,逼迫着农村手工棉纺织业从近代以来的市场化趋势向家庭自给化回归,对国家的战略意图造成干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生产、交换、分配等问题,都曾经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而消费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成果不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和生产、交换、分配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总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创造出商品市场。忽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种缺失,应予弥补。 封建社会农民的消费,对研究封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极为重要。清代,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农民消费水平较高,颇值得研究。这里的农民,一般是五口之家。其生产经营,大致有三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元彬  
湖南近代棉纺织在前清发展的基础和晚清"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强烈刺激下,既受到了洋纱、洋布的冲击,同时也促使棉纺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内倡导发展实业和国货运动的多重推动下,洋纱、洋布、国产纱在湖南棉纺织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湖南近代棉纺织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我国的手工棉纺织业在历史上的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54年开始的棉花统购与棉布统购统销,中断了手工棉纺织业、特别是农村手工纺织业的正常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手工棉纺织业从地下转入地上,得到合法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上重又蓬勃兴旺,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我国手工棉纺织业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新的活力。本文从历史连续性的角度,考察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1954至1965年间——在国家统购统销制度严格管控下的手工棉纺织业的生存状况,并通过这一个侧面,来观察改革前在实施工业化战略下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枚先  任子中  
研究棉纺织工业合理地区布局,也可说是合理棉纺织生产能力的空间分布,必然要涉及到正确规划生产集中化的水平,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问题. 企业规模,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在棉纺织企业中,习惯以纺纱锭数来表示规模的大小。通常3万锭以下为小型企业,3~10万锭为中型企业,10万锭以上为大型企业。研究不同规模棉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旨在为确定合理规模提供依据。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以1988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维  
我国入世对国内市场和行业的保护措施已逐步削弱,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一、低效率的行业表现在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高新技术和人才,高附加值的产品,给我们带来较大的进口压力。另一方面,新兴的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与我国相当,改造制造业的步伐比我国要快,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出口阻力。因此,我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熊性美  纪辛  
一1903年,方显廷出生于浙江宁波,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即辍学,进入上海厚生纱厂做学徒工,后受著名实业家穆藕初资助,考入南洋模范中学;1921年,方显廷赴美留学,先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随即转入纽约大学学习;1924年获得纽约大学文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嗣后进入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教于当时著名商业史教授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储诚山  潘家华  
本文先介绍了棉纺织产品链结构。在棉纺织产品链的棉花节点中,着重分析中国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口棉花对出口国所产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在棉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中,分析环境成本内部化前后对中国的福利影响,以及中国棉纺织服装出口对国际消费者影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棉纺织产品链在全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顾强  
西非地区棉纺织业投资及市场前景顾强西非主要包括贝宁、多哥、加纳、科特迪瓦、马里等国家,一直是我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市场。投资环境概述1投资政策贝宁纺织企业赋税有五个税种:营业税,为固定税;地皮税,为固定税;纺织布匹特殊税,税率为6%,出口布匹则免6%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建刚  
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考察明清棉纺织业产业组织,并就其生产流程中的组织分工、生产销售、交易环节进行论述,分析其产业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群英  
国内棉价自2003年9月以来一路飚升,直接对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及时掌握了解棉花价格上涨对棉纺织企业的影响程度,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近期对山东、河北等九个产棉和纺织大省(市)的近200家棉纺织企业进行了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棉价暴涨不仅对2003年纺织行业生产经营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制约了2004年纺织行业的生产经营和出口。同时也暴露出棉花市场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廷元  
明清时期江南棉织业颇负盛名,其产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俱为全国之冠。江南棉织业的发展对于商业的活跃,市镇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都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历经明清两朝五百年的悠悠岁月,江南棉织业的绝大部分却一直停留在“以织助耕”的经营形态上,而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更没有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当时棉织业的劳动收益过低。本文拟就此略作论述,以就正于学界同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新军  赖海榕  
德州棉纺织厂是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也是《比较》杂志的老朋友。该厂始建于1958年,经过艰苦奋斗,固定资产已从1984年的2200万元上升到今天的3个亿。直到1995年以前,该厂的经济效益始终处于山东省同行业领先水平,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实现利税总额继1991年首次跨入全国纺织工业十强后,1992年进一步跃居到第6位,1993年,德棉进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1994年该厂产值、利税和出口创汇一直处于山东省前列,是全国纺织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