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1)
- 2023(11903)
- 2022(10636)
- 2021(10116)
- 2020(8390)
- 2019(19530)
- 2018(19668)
- 2017(37938)
- 2016(20738)
- 2015(23570)
- 2014(23501)
- 2013(23345)
- 2012(21456)
- 2011(19333)
- 2010(19192)
- 2009(17500)
- 2008(16652)
- 2007(14548)
- 2006(13022)
- 2005(11097)
- 学科
- 济(84211)
- 经济(84124)
- 业(61215)
- 管理(52598)
- 农(48097)
- 企(39713)
- 企业(39713)
- 方法(34811)
- 农业(32074)
- 数学(30371)
- 数学方法(30048)
- 业经(22149)
- 地方(21519)
- 中国(20926)
- 学(17697)
- 财(17604)
- 制(15295)
- 贸(13900)
- 贸易(13893)
- 易(13426)
- 环境(12922)
- 技术(12872)
- 理论(12547)
- 发(12465)
- 和(12202)
- 策(11498)
- 体(11225)
- 农业经济(11158)
- 教育(11137)
- 银(10889)
- 机构
- 学院(288962)
- 大学(286321)
- 管理(117234)
- 济(112252)
- 经济(109745)
- 理学(102446)
- 理学院(101298)
- 管理学(99656)
- 管理学院(99146)
- 研究(95987)
- 中国(71478)
- 农(64797)
- 科学(61637)
- 京(61176)
- 业大(50470)
- 农业(49672)
- 所(48101)
- 财(47167)
- 江(46055)
- 中心(45032)
- 研究所(44061)
- 范(39752)
- 师范(39422)
- 财经(38091)
- 北京(37367)
- 经(34715)
- 州(34695)
- 院(34187)
- 经济管理(32818)
- 师范大学(31564)
- 基金
- 项目(203412)
- 科学(159247)
- 研究(151554)
- 基金(145833)
- 家(126326)
- 国家(125161)
- 科学基金(107500)
- 社会(93613)
- 社会科(88126)
- 社会科学(88101)
- 省(81561)
- 基金项目(79428)
- 自然(69995)
- 自然科(68258)
- 自然科学(68245)
- 教育(67564)
- 自然科学基金(67005)
- 划(66971)
- 编号(64646)
- 资助(58320)
- 成果(51382)
- 重点(44763)
- 部(44506)
- 发(44366)
- 课题(42883)
- 创(41905)
- 创新(38976)
- 科研(38484)
- 人文(37429)
- 教育部(37355)
- 期刊
- 济(128653)
- 经济(128653)
- 研究(81942)
- 农(66384)
- 中国(55646)
- 学报(46654)
- 农业(45383)
- 科学(43427)
- 管理(37649)
- 大学(35571)
- 学学(33435)
- 财(33071)
- 教育(31591)
- 业经(27051)
- 融(24885)
- 金融(24885)
- 技术(24729)
- 业(21092)
- 问题(18219)
- 财经(16893)
- 经济研究(16885)
- 图书(16692)
- 资源(15580)
- 版(15483)
- 科技(14696)
- 农业经济(14397)
- 理论(14223)
- 经(14164)
- 农村(14110)
- 村(14110)
共检索到41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强
学界对林间套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国外的研究,多数在论述农林混业时略有涉及;国内的研究,则重视现当代套种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总结,囿于史料,鲜有涉及历史上中国的套种问题。幸运的是,黔东南林区山多田少的状况让林农格外关注土地利用,并以契约文书形式再现历史时期套种实态。学术界对黔东南的关注兴于“清水江文书”,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成果聚焦于以林契为核心的山林方面,套种问题没有得到相应重视。清代民国时期黔东南农业经营是山林经济的重要补充,已有成果忽略了林业之外,诸如借贷、农田典当、断卖等农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努力深掘的方向。
关键词:
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 清水江文书 民国时期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奇岩
清水江文书有关田地买卖,多涉及"田边地角"的权属交易,这是清水江文书区别于其它区域田地买卖契约的最大特色,构成混农林经济的显著特征。"田边地角"确认林地和田地的边界,是了解"林农兼作"的切入点。田主对"田边地角"一定范围内的树木和荒地享有所有权,在田地买卖中可以保留或出售。"田边地角"所涉的田地多为岭子田和山冲田,且常分布于群山环抱的林地中,因而多用于种植禾,故林间开辟田地种植禾是林间套种的特殊方式,而"田边地角"的荒地多用于种植旱禾以及培植以杉树为主的林木。"杉禾间作"是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林粮间作的主要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海玉 向前 赵冉
数字时代的馆藏资源组织、存储和展示面临挑战。本文基于GIS技术与方法,以清水江文书为例,通过提取清水江文书蕴含的地理信息并使其标准化,最终实现数字化的展示、利用与分析,以期呈现地方历史文献资源在关联聚类、信息自动获取与空间可视化等方面的数据化效果,为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与利用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
GIS 历史文书 地理信息系统 地方文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近年来在发掘和研究贵州清水江地区出现的大量民间契约文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带"股"字样的契约和合同文书。这些契约文书与我们过去习见的存在于投资和经营中的"股"不同,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不仅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存在,在流通和生活领域中同样存在。对这些契约文书中的"股"进行分类和研究,可以大大深化我们对"股"的认识。
关键词:
贵州清水江 契约文书 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才茂 李斌
近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地区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清水江文书,官文书作为清王朝控制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行政工具,亦多有遗存。清王朝通过攒造鱼鳞图册、颁发土地执照与契尾,确立民众的土地权属,化"异域"为"旧疆";官府亦把张贴或刊刻告示作为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而清代中期以后"札"体公文的大量使用,使国家控制乡村的意图在地方社会得以迅速传播。清王朝正是通过各类官文书的上传下达及其在诉讼裁决中的有效运用,促使苗、侗等少数民族民众逐渐认知、接受与收藏官文书,使其成为清王朝最终成功经营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一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才茂 李斌
近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地区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清水江文书,官文书作为清王朝控制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行政工具,亦多有遗存。清王朝通过攒造鱼鳞图册、颁发土地执照与契尾,确立民众的土地权属,化"异域"为"旧疆";官府亦把张贴或刊刻告示作为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而清代中期以后"札"体公文的大量使用,使国家控制乡村的意图在地方社会得以迅速传播。清王朝正是通过各类官文书的上传下达及其在诉讼裁决中的有效运用,促使苗、侗等少数民族民众逐渐认知、接受与收藏官文书,使其成为清王朝最终成功经营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一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忠
民国时期,政府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制定了边疆教育的政策和相关措施;地方政府及社会人士采取积极举措努力设校兴学,发展边疆民族教育。省立黄平初级小学应势开设,在黔东南加巴苗族地区积极吸收苗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在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各方面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促进民族地区民众教育观念的转变、民族国家意识的提升和现代文化知识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斌
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的土司宗族,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建构过程。清水江流域锦屏亮司留存的碑刻和多次编修的龙氏族谱均显示,龙氏家族在迁移与定居亮司的过程中,通过祠堂修建、族谱编修逐渐开始其宗族化运动。通过对这一宗族建构过程的细节分析发现,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发展,主要基于地方宗族自身的努力,这一发展过程既反映了清水江流域宗族建构的类型,也显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建构历程。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土司 宗族 龙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述松
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快变量,以结构调整引导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进入经济活动获得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实践意义重大。500年、30万份清水江文书记录的苗木经济,给出了历史参考。清水江林粮兼作文书蕴含的经济活动,从人-地-林的规模化和时空结构,突破族内小农经济等多侧面次第展开,结构调整引导劳动、交易和生产三者耦合及其制度化,进而推动持续经济增长。文书所展示的结构调整红利四路径:规模经济;林权拆分买卖;中幼林股权在栽手、地主之间的复杂交易与重组;经济活动制度化。可为文书时间序列化、数据化研究方法所检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特别是域内木材成为"皇木"和远销省外的大宗商品,由此而引来的利益纠葛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动,是该区域社会变迁的核心内容。为争夺木材贸易带来的利益,锦屏"内三江"和天柱"外三江"展开了长达二百多年的争江诉讼,史称"争江案"。本文以碑刻史料为核心,通过对"当江"制度与"争江"历史的细节梳理,分析清水江流域在木材贸易兴起后,当江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并藉此分析清水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过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彦增
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侗族民众在田土山林诉讼之后有独具特色的防御策略,即将官府判词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桥头路口等众人途经之处,以警示他人以后对判决所涉田土山林不得再生觊觎之心。黔东南苗侗族民众之所以采取这种诉后防御策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田土山林对黔东南传统苗侗族民众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二是意图减少或者避免以后的讼累;三是官府判决的权威性已经在黔东南得到显现。黔东南苗侗族民众的田土山林诉后防御策略对法制建设的启示:要加强对民众田土山林权益的保护,减轻民众的诉讼负担。
关键词:
黔东南 苗侗民族 山林诉讼 防御策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庆欣 刘明松
本文选取江汉平原作为研究区域,对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人地关系与粮食产量、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考察。民国时期农户面临着大量来自自然的、市场的和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农户形成了一种风险规避基础上的基本需求最大化行为取向,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行为和非农行为特征。
关键词:
江汉平原 人地关系 价格波动 农户行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永钦 陈支平
关于历史上的买卖妻子问题,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学界,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都关注于极致"夫权"社会里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把妇女作为商品的压迫性经济行为。但是在事实上,民间的卖妻、典妻、赎妻等行为,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复杂。其中掺杂着家族延续与家族结构的重新组合、夫妻双方家庭及家族的社会地位角力、民间习惯法上的婚姻聘金的交易等等诸多层面。因此,如果我们从民俗学以及民间习惯法的视野来考察这一现象,可能可以从中领悟出一些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于锦恩
民国初期海外使用国语(1)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但是,在国内国语运动的推动和民族独立意识觉醒的双重作用下,东南亚华校在重视英语教学的同时,国语学科在传统和现实平衡的前提下逐渐得到重视。民国时期东南亚华校国语课程设置基本满足了华侨华人社区的客观需求。当时的东南亚作为列强殖民地,其华校逐渐走上了中英双语教育之路。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东南亚华校 国语文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