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6)
2023(7004)
2022(6052)
2021(5545)
2020(4552)
2019(10480)
2018(10549)
2017(19982)
2016(10853)
2015(12509)
2014(12900)
2013(12659)
2012(12165)
2011(11252)
2010(11381)
2009(10516)
2008(10070)
2007(8967)
2006(8134)
2005(7326)
作者
(31683)
(26539)
(26494)
(25178)
(16972)
(12834)
(12143)
(10323)
(10080)
(9775)
(9129)
(8947)
(8835)
(8429)
(8110)
(7976)
(7735)
(7660)
(7624)
(7583)
(6899)
(6460)
(6441)
(6203)
(6043)
(5900)
(5817)
(5777)
(5365)
(5125)
学科
(66578)
经济(66525)
管理(29482)
(23955)
地方(19591)
方法(19233)
(19189)
企业(19189)
数学(16526)
数学方法(16402)
中国(13401)
地方经济(12902)
(12824)
(12667)
业经(12144)
(10352)
(9135)
农业(9018)
环境(8652)
理论(8364)
(8061)
经济学(7731)
(7418)
贸易(7411)
(7294)
(7161)
金融(7158)
(6988)
(6974)
(6771)
机构
学院(159694)
大学(157015)
(70496)
经济(68908)
研究(57458)
管理(54775)
理学(46013)
理学院(45303)
管理学(44467)
中国(44377)
管理学院(44158)
科学(34670)
(34093)
(31385)
(29745)
研究所(26561)
(26271)
中心(25801)
财经(24397)
(23119)
师范(22964)
(22893)
经济学(22362)
北京(21847)
(21748)
(21083)
(20810)
业大(20458)
经济学院(19723)
(18390)
基金
项目(97255)
科学(75338)
研究(73495)
基金(67908)
(58424)
国家(57862)
科学基金(48948)
社会(45929)
社会科(43237)
社会科学(43227)
(38839)
基金项目(36257)
教育(33482)
(31816)
编号(30877)
自然(30436)
自然科(29573)
自然科学(29568)
自然科学基金(29010)
资助(27737)
成果(25319)
(22615)
课题(22193)
重点(22114)
(20587)
(19341)
发展(18627)
(18573)
大学(18442)
国家社会(18380)
期刊
(92751)
经济(92751)
研究(53089)
中国(34507)
(25900)
管理(21608)
学报(21556)
科学(21362)
(20760)
教育(18429)
大学(16186)
技术(15424)
学学(15035)
经济研究(15011)
(14458)
金融(14458)
农业(13621)
业经(13424)
财经(12661)
问题(11740)
(11176)
资源(9618)
技术经济(9034)
(8324)
图书(7934)
现代(7832)
世界(7769)
商业(7673)
经济问题(7539)
(7536)
共检索到25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太新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介绍清代灾荒概况;二、探求清前期经济发展与救灾情况;三、探讨清后期经济衰落与救灾情况;四、小结。文章通过清代经济发展与变化,探讨经济与救灾之间的关系,并阐明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所得到的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向军  
有清一代,最重救灾。其制度措施之完备,组织之周密,立法之严格,为以往历代所不及。地方遇灾,须经报灾、勘灾、审户,然后才是蠲免与赈济。这一系列办理程序的确立,标志着清代荒政日臻制度化、经常化。上述救灾程序,是清代荒政的重要内容之一。1.报灾报灾即地方官吏逐级向上报告灾情。它是政府了解灾况的原始依据。清代对报灾要求严格,“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报灾逾期要给予处罚。顺治六年(1649)曾谕:“嗣后直省地方如遇灾伤,该督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忠强  
1876—1879年,华北晋、豫、陕、鲁、直等省发生了特大旱灾,而其中山西省灾情最为严重。救灾过程中,政府的"官赈"、民间的"商赈"以及西方来华教会的"教赈",不但各有表现,而且还遥相呼应,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震后,灾区救灾款物接收、发放一度很混乱,尤其是救灾物资,要么没有接收台账,要么账目不清。如果单看账册,往往不知道他们接收的是什么,接收数量为多少。据一些灾区干部反映,有时候接收一车物资,单子上明明写着食品,可打开一看,却是矿泉水、方便面、药品等,甚至还有衣物、帐篷。灾区救灾物资接收之乱,由此可见一斑。有人说,交通、通讯不畅导致了以上混乱局面。但进入过渡安置阶段后,人们才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华金秋  罗樱  
客观公正的救灾资金分配模型是政府分配救灾款项的重要依据,但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资金分配模型。上级政府通常根据个别受灾指标分配救灾补助款,这种分配方式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有待改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构建了救灾资金的分配模型,并作了测算举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磊  
一、中国灾害概况及特点大量迹象和研究报告证实,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由于天文因素和地球内部活动增强,加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大范围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已造成地球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异变,如全球地震活动再次进入新高潮期;全球升温加剧,臭氧层空洞扩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黄玉玺  
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王朝的长治久安,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重农思想和"灾异天谴"观念的制约下,古代社会形成了"救灾"与"救政"并存的两种救灾框架,这一模式贯穿历朝历代,救灾这种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救济事件亦成为政治领域的应急事务。从统治者的反应看,他们往往是救政先于救灾,对政治安定的考虑始终重于灾民的救济,救灾也服务于政治的救济。这种与重农与保民思想相悖的行为,显示对政权稳固的关注才是统治者考虑的重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红英  汪远忠  
中国自古以来有"灾荒的国度"之称,特别是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救灾减灾立法和实践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晚清社会,救灾减灾力量呈现出多元化的救助系统,民间各阶层大量加入到减灾救灾的行列中来,这既有传统民间救灾法律的引导和规约,又超出法律的范围。如何规范民间力量合理救灾减灾不仅是晚清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当今民间救灾中的凸显问题。民间救灾立法不仅要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更需要民间救灾形式的多样性和救灾实践的多中心性,充分调动民间救灾力量的积极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云娇  
伴随自然灾害事件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突发特征,救灾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建设滞后效应愈发明显,救灾资金投入绩效管理水平低下,难以对新时期巨灾情景下的灾害风险进行有效防御。面对这一现状,在对灾害救助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后,本文着重从权责维度、监管维度和法律维度分析我国救灾资金投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救灾资金投入管理经验,从明确央地资金预算投入责任、完善预算监督、健全法律体制方面出发,对救灾资金投入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升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贤补  陈尔余  
借鉴了美军精确后勤保障理论,结合我军在抗震救灾中实际特点,以"适时、适地、适量、快速、高效"为目标,深入研究分析了抗震救灾中油料保障的基本问题以及油料精确化保障的诸多欠缺,针对这一特定对象探索抗震救灾中油料精确化保障模式,为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精确化保障体系打下基础,最后总结并探讨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油料精确保障能力实现的基本途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清楼  
宗族作为清代基层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是影响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探究宗族的经济关系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清代社会特别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众普遍与其所在的宗族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经济依存关系,宗族的族产越多,族人对宗族的经济依赖关系越强,而或宗族缺乏公产,宗族反而会有赖于族人的捐助。那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宗族在对族人实施资助和救恤的同时,也积极施以道德的教化。与现代社会相比,清代族人间通财意识明显较强,但在相对普遍贫苦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计较其实也十分强烈,族人间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纠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露  陈曦  陈宏  彭岷  
汶川地震造成了极为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救灾过程中,应急物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汶川地震物资供给状况,分析总结了应急物流的五大特点:突发性、不确定性、供方主导性、弱经济性和非程序化决策。利用累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从成都市运往灾区的救灾食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汶川地震中食品供给具有阶段性、相关性、需求层次性三大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应急状态下如何合理供给物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国明  张树文  
人口是重要的受灾体,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是防洪救灾工作的重要依据。将人口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借助GIS手段来空间化人口统计数据,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着力分析两个问题:①居民点类型、面积、位置的精确获取;②居民点类型、面积与人口数量间的关系。研究中,首先根据地理意义和数学意义,对经典的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模型进行扩展,推导出城乡人口—面积统一模型。进而以扶余县为例,以1∶5万地形图为辅助数据,建立居民点分类体系,利用ETM影像提取居民点信息,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人口分布的反演模型,得到基于居民点的人口分布矢量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