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8)
2023(11636)
2022(10392)
2021(9933)
2020(8314)
2019(19190)
2018(19078)
2017(36960)
2016(20411)
2015(22821)
2014(23007)
2013(22666)
2012(20998)
2011(18776)
2010(18733)
2009(17091)
2008(16793)
2007(14846)
2006(12788)
2005(11234)
作者
(59766)
(49612)
(49198)
(47069)
(31693)
(24048)
(22394)
(19597)
(18801)
(17784)
(17084)
(16650)
(15686)
(15654)
(15329)
(15153)
(15057)
(14843)
(14200)
(14122)
(12377)
(12203)
(12051)
(11279)
(11138)
(11138)
(11101)
(10902)
(10129)
(9912)
学科
(78081)
经济(77942)
管理(58508)
(57093)
(47238)
企业(47238)
方法(37537)
数学(31806)
数学方法(31355)
(23058)
(19862)
中国(19576)
(19532)
业经(17617)
地方(15518)
农业(15393)
理论(14638)
(14300)
(13427)
贸易(13419)
(13229)
(13013)
(12986)
财务(12918)
财务管理(12893)
技术(12736)
企业财务(12271)
(11725)
银行(11675)
教育(11553)
机构
大学(290522)
学院(286942)
管理(114713)
(106605)
经济(104059)
理学(99889)
理学院(98733)
管理学(96848)
管理学院(96336)
研究(95245)
中国(69475)
科学(62492)
(62030)
(50023)
(48817)
(48515)
业大(45919)
研究所(44537)
中心(43371)
(41226)
财经(39733)
农业(39319)
(38921)
北京(38873)
师范(38491)
(36200)
(34556)
(34015)
师范大学(31166)
经济学(30799)
基金
项目(200617)
科学(156574)
基金(145262)
研究(144049)
(127440)
国家(126368)
科学基金(107888)
社会(88680)
社会科(83789)
社会科学(83766)
(78334)
基金项目(77756)
自然(72139)
自然科(70478)
自然科学(70460)
自然科学基金(69180)
(66303)
教育(66088)
资助(60188)
编号(58550)
成果(48144)
重点(44356)
(43759)
(41590)
(41285)
课题(40117)
科研(38746)
创新(38452)
大学(37392)
教育部(37116)
期刊
(116407)
经济(116407)
研究(81951)
中国(53436)
学报(51201)
(46287)
科学(45810)
管理(41587)
大学(38201)
(36374)
学学(35876)
教育(33478)
农业(32130)
技术(24311)
(22544)
金融(22544)
业经(19465)
财经(18981)
经济研究(17497)
图书(16814)
(16106)
(15839)
问题(15275)
科技(14881)
(14877)
理论(14492)
技术经济(13530)
业大(13481)
实践(13477)
(13477)
共检索到411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月宁  王静  
恤贫济困是我国传统善举之一,慈善组织是恤贫济困的主要表现方式。清代慈善组织的建立、经营和发展都是官民共同合作的结果,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趋势。晚清,因烟台开埠通商,胶东地区慈善组织的官民互动既有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慈善组织开放性特征,又兼具华北内陆地区保守之特性。因此,通过对胶东慈善组织中官民互动的研究,不但可以概见清代慈善组织发展的脉络变化,更能从晚清地方慈善组织的变化中看出不同地域的慈善组织因各地情况之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特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付海艳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期,慈善组织的管理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有关慈善组织管理的历史进程和核心议题的文献进行跨学科的梳理与整合,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募款难的具体表现与微观基础,二是公信力重构与组织能力建设,三是内部运营机制改善,四是与政府的关系。在对文献系统评述的基础上,认为国际化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的有效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主动研究慈善的基础理论是国内慈善组织研究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成  郭剑鸣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灵魂,但当前国内慈善组织的丑闻事件层出,不仅沉重打击了慈善组织在公众心中的神圣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公信力评估及公信力的重塑路径4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反思慈善组织公信力流失现象以及加强监管、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众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鲍丽华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慈善法修订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慈善活动,强化了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本文从慈善组织财会监督的角度,分析了慈善法的修订对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并为慈善组织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如何改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慈善组织业务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温艳萍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区域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唯一因素,政府的推动和政策引导也是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托,完备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则是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发展我国现代慈善事业重点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府职能;二是加强监督与监管,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峰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基金会通过了慈善组织认定并成为了慈善组织。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和《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详细分析了基于慈善组织认定的高校基金会会计核算新要求,提出了基于慈善组织认定的高校基金会的会计核算思路与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曲国丽  孙冰悦  杨英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大多数却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小、资金少是这些组织的普遍问题。然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如果能够增加社会筹资的渠道,依靠社会投资扩大资金的规模,同时减少投资资金的比例、减少管理费用支出的比例,最终也能得到高资金分配效率的结果。对于政府来说,投资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民间慈善组织对其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作用不明显,因此可适当减少对此类民间慈善组织的捐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平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公信力的生成受信息、期望、信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受损的信任在多次的正向回馈后可以恢复重建,但重建的速度较慢。研究表明,信息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成和重建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慈善组织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只是公信力建设的初步阶段,更深层次的公信力建设方法是提升慈善组织的能力和运作规范性,提高政府和公众等外部力量对失信慈善组织的惩处能力。为了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一部科学的慈善法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聪  曲国丽  
城镇社区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官办慈善组织民营化的重要前提和社会基础,符合慈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数量"虚胀"而质量不足、"行政化"、"视觉慈善"、责任意识缺失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城镇社区民间慈善组织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实现我国城镇社区民间慈善组织的普及化、专业化、系统化、法制化培育目标可分"三步走"。对我国城镇社区民间慈善组织的培育应以民间自主经营、政府积极服务为基本原则,以鼓励、尊重、包容、主动配合为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培育支持政策,培育和鼓励城镇社区民间慈善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秦安兰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频发的慈善负面事件使得慈善组织公信力处于危险境地,但同时也带来公信力重建的机遇。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必然选择。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路径具有多维性,重建过程中需要注重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建设、公益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多元监督体系与第三方评估建设这四个方面。此外,透明度建设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突破口,提升诚信度和慈善能力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内在动力,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机制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外在动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艳芳  
从我国面临的养老形势和养老意愿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慈善信托这种慈善组织的特点和运作机制,提出建立慈善信托委托人积分制、具体养老服务委托制、慈善信托养老监督体系完备制、税收优惠激励制等,从多个角度构建服务于社区养老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式、自足式的养老体系,为我国社区养老提供可以参考的建议与实施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卫萍  田田  
近年来我国慈善活动发展迅速,但慈善资金总额一直难以满足救助需求。与此同时,慈善组织又存在短时间内暂未启用节余资金的现状。如何将此类节余的慈善资金加以有效利用,实现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这既成为慈善活动开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也为慈善资金的信托运营提供了必要条件。而慈善资金信托运营的商事属性与慈善资金公益目的的"保本"需求,对慈善资金信托运营的"零"风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具有不同于一般公益信托和商事信托的特点。为保障我国慈善资金的有效运用,可考虑建立慈善资金信托运营制度,以良好的慈善资金信托运营风险控制手段,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方方  
从研究内容看,慈善经济学主要围绕捐赠者、政府和慈善组织这三个主体展开,相应形成慈善行为经济学、慈善公共经济学、慈善组织经济学三个理论分支。慈善行为经济学主要探讨捐赠行为的动机和模式,现已较系统地形成公共物品理论、温暖理论、社会偏好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身份经济学和信号传递理论。慈善公共经济学主要探索最优慈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率、税收优惠方式、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补助以及社会福利支出等。慈善组织经济学主要探究慈善组织在慈善市场中与捐赠者、政府的互动策略及其影响效果,包括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从研究方法看,慈善经济学研究将更多地结合心理学,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虽然慈善经济学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