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4)
- 2023(2254)
- 2022(2020)
- 2021(2063)
- 2020(1582)
- 2019(3882)
- 2018(4017)
- 2017(7387)
- 2016(4082)
- 2015(4726)
- 2014(4525)
- 2013(4263)
- 2012(4084)
- 2011(3609)
- 2010(3472)
- 2009(3161)
- 2008(2843)
- 2007(2422)
- 2006(2073)
- 2005(1858)
- 学科
- 济(14021)
- 经济(14002)
- 管理(9888)
- 业(8457)
- 企(6622)
- 企业(6622)
- 地方(5515)
- 农(5170)
- 方法(3814)
- 教育(3686)
- 农业(3647)
- 业经(3523)
- 中国(3403)
- 制(3185)
- 数学(3166)
- 数学方法(3122)
- 学(3065)
- 技术(3016)
- 财(2985)
- 体(2508)
- 理论(2489)
- 环境(2333)
- 和(2280)
- 土地(2253)
- 思想(2245)
- 地方经济(2230)
- 政治(2196)
- 贸(1984)
- 贸易(1982)
- 技术管理(1966)
- 机构
- 学院(50321)
- 大学(50218)
- 管理(17773)
- 济(16828)
- 研究(16476)
- 经济(16287)
- 理学(15017)
- 理学院(14767)
- 管理学(14495)
- 管理学院(14382)
- 中国(12761)
- 京(11522)
- 科学(10712)
- 范(8837)
- 师范(8800)
- 江(8702)
- 财(8320)
- 中心(8296)
- 农(7956)
- 所(7725)
- 业大(7400)
- 师范大学(7152)
- 北京(7020)
- 州(7000)
- 研究所(6942)
- 财经(6409)
- 院(6269)
- 农业(6117)
- 经(5668)
- 省(5612)
共检索到7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赖骏楠
清前中期学界有关限田的论争是观察清代产权观念的重要窗口。清前期限田派在规范性论辩上占据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儒家的王道、仁政、三代之治等语汇和思想资源来支持自身,并将井田界定为“理”的外王呈现。但因与清代的产权和市场实践及基层治理现实相悖,限田论在实用性论辩上面临较大困难。清前期反限田派将私有产权和贫富分化归结为“情”,从而为其主张获得理学世界观中的规范性落脚点。由于顺应清代实际情况,反限田派的实用性论辩较为成功。清中期皇权以文字狱等手段,多次介入限田论争,并残酷打压部分限田论者。政治上的不利局面,并未阻止清中期限田派坚持信念,且部分限田主张能结合宗族等社会现实,提出变通方案。逐渐占据论争上风的反限田派,在清中期继续完善自身的规范性论辩,尤其是以今文经学推翻了清代主流儒学中的复古史观,解构了以三代之治作为评价一切制度之标准和改革目标的意义,从而为彻底放弃限田企图、尊重现有产权秩序提供了正当性空间。清代经济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复杂作用方式、儒家思想在应对帝制中国各时代治理问题上的潜力等议题,均值得学界严肃对待。
关键词:
产权 限田 皇权 儒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武江
私有产权的限制可从两个层次看:一是立宪层次上的限制,它是私有财产所有者被动接受的限制,包括禁止侵害他物权的限制和保护公共利益与实现政治需求的限制;二是法律上的私有产权界定后,私有产权所有者主动选择的限制,包括行使权利成本的限制和设立他物权的限制。保护公共利益与实现政治需求的限制抑制了私有产权、市场交换作为调节资源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矛盾手段的力量;其他限制则是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产值最大化的要求,为不是限制的限制。
关键词:
产权 私有产权 限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淑英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都有可能存在不明晰的问题。产权是否明晰,不仅取决于产权是否明确界定,且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产权主体是否具有行使所界定的产权权能的行为能力。在行使所有权权能的行为能力上,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所有权主体存在差异。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与经营权主体之间存在着经济人格的不对称,决定了不能简单地仿效西方企业产权制度达到产权明晰,而只能通过建立一种不需依靠所有权主体的特别行为能力的机制,以实现对经营权主体的有效约束和激励
关键词:
产权明晰,公有产权,私有产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荣兆梓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既不是截然分开、毫无联系的两个封闭体系 ,也不是绝对对立、经纬分明的两个独立板块 ,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 ,并且存在着一个相当宽阔的中间地带。由于对此缺少清醒认识 ,面对市场经济中高度多样化的产权安排 ,一些人否认公、私产权的本质区别 ,将二者混为一谈 ;另一些人则因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而经常地陷入困惑与迷茫之中。本文讨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公、私产权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谱系 ,希望能够为克服上述认识误区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有产权 私有产权 区别 联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胜明
职工去职后的社会保障和企业债务问题已经构成我国经济改革两难处境的症结:不改革或改革进展缓慢,则国有经济不景气和大多数企业亏损的状况得不到解决,从而下岗和领不到工资的工人增加,不良贷款增多,隐含社会和金融危机;改革步子稍大一些,无社会保障的人员激增和死账、坏账增多,亦会导致社会和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建议国家设立职工去职社会保障补偿和清理企业债务两项基金,规范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企 产权变动 职工去职 改革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现代意义的私有财产权理论始于英国启蒙运动,是作为新生资本主义(商人社会)的意识形态而走上思想史舞台的。这种理论以个人对自身拥有天赋的"自我所有权"观念为基础,论证私有财产权的正当性、它所隐含的个人自由权利在市场经济中的拓展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思想史的思考,把这种理论归纳为三个核心命题,以艰难的方式,收集这类命题中那些零散的思想证据,追溯这种论证及其争论过程,指出这种论证选择性忽视的某些关键性事实和其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
关键词:
自我所有权 个人自由 功利 异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现代意义的私有财产权理论始于英国启蒙运动,是作为新生资本主义(商人社会)的意识形态而走上思想史舞台的。这种理论以个人对自身拥有天赋的"自我所有权"观念为基础,论证私有财产权的正当性、它所隐含的个人自由权利在市场经济中的拓展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思想史的思考,把这种理论归纳为三个核心命题,以艰难的方式,收集这类命题中那些零散的思想证据,追溯这种论证及其争论过程,指出这种论证选择性忽视的某些关键性事实和其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
关键词:
自我所有权 个人自由 功利 异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通过构建一个两时期资源开发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产权制度下资源开发时间路径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差异,发现相对于私有模式,资源公有模式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过度排放问题。利用EFW数据库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提供的私有产权保护和污染排放数据所做的经验分析表明,在控制环境库兹涅茨效应、工业化水平和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后,私有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明晰资源产权归属是应对环境恶化和过度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私有产权 资源开发 污染排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德明
局部性行政权力拥有者在改革大潮中的逐利行动,使得我国大量局部性公有产权被非正当私有化,而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排斥在有效监督和受益范围之外,虽然这种情况得到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强烈关注并有所行动,却未改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这些官员行政权力边界界定不清与约束不力;唯有切实赋予一定主体对局部性行政权力有效规制的权力,才能彻底改变现状。
关键词:
非正当私有化 行政权力 权力规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木志荣
在西方经济学中 ,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或方法论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假设、私有产权制度、市场运行机制三者之间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关系。而我国的私营经济是在我国边际改良型渐进式改革过程 ,由制度调整和修正而留出的体制缝隙中得到再生。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内 ,私营经济的产生、发展表现为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经济制度与私有产权之间表现为一种逆向变迁过程。由于我国私有产权制度产生和成长的特殊性 ,我国私有产权具有不同于西方私有产权的许多特征。
关键词:
经济制度 私有产权 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治国 李本
在国际技术进出口中目前存在着大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发达国家利用这些措施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竞争。就中国近年来看,技术出口中被国外设置专利壁垒的情况相当严重。文章以DVD专利池纠纷案为切入点,探讨应对技术出口中的专利壁垒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私力救济,同时需要政府和相应组织的公力破解。
关键词:
技术出口 专利壁垒 DVD专利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伟
配套公建权属不明掣肘着业主财产权的行使,致使住宅小区的良性运转难以为继。剖析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因由,《民法典》第274条、《物权法》第73条中"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概念上的模糊性,是引发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症结。开发商的逐利性与配套公建的公共服务属性相悖,而业主的长期使用利益天然地促使其以维护配套公建为己任。在解释论上,宜秉持配套公建优先归属于业主法定共有的理念,以实现扩张业主共有配套公建范围的法解释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压缩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情形。登记层面对业主法定共有配套公建的形式确权是破解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必要补充,应将开发商违规建设的配套公建登记为业主共有,以切实保护业主财产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修泽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环境友好"比"环境保护"涵义更深刻,对我国现阶段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虹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更要侧重于信仰与道德的构建。以理论的高度、学术的深度、理论的魅力彰显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陈宝生强调,教育部今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思政课的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各地各高校要在贯彻全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