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6)
2023(7302)
2022(6207)
2021(5751)
2020(4770)
2019(10779)
2018(10752)
2017(19727)
2016(11078)
2015(12593)
2014(12861)
2013(12421)
2012(11554)
2011(10589)
2010(10830)
2009(10247)
2008(10208)
2007(9535)
2006(8566)
2005(8136)
作者
(33765)
(27961)
(27880)
(26627)
(17902)
(13535)
(12677)
(10838)
(10770)
(10448)
(9679)
(9634)
(9438)
(9151)
(9055)
(8644)
(8476)
(8295)
(8278)
(8165)
(7177)
(7050)
(6887)
(6597)
(6530)
(6493)
(6272)
(6186)
(5813)
(5599)
学科
(37271)
管理(37244)
经济(37186)
(31721)
(27661)
企业(27661)
(14883)
(14447)
方法(13199)
中国(11715)
(11211)
数学(10483)
数学方法(10308)
业经(10236)
(9933)
(9822)
(9077)
财务(9051)
财务管理(9011)
企业财务(8519)
体制(8229)
(8229)
银行(8200)
理论(8044)
(7791)
(7460)
金融(7457)
农业(7073)
(6835)
贸易(6828)
机构
大学(159745)
学院(159201)
(60176)
经济(58602)
研究(56414)
管理(54851)
理学(45435)
理学院(44869)
中国(44038)
管理学(44001)
管理学院(43708)
(34995)
科学(34850)
(33457)
(29840)
(29624)
(27769)
研究所(26363)
中心(25681)
财经(24741)
业大(24121)
农业(23297)
北京(22163)
(22162)
(21536)
(20656)
(20588)
(20583)
师范(20337)
技术(18774)
基金
项目(98887)
科学(76321)
研究(72603)
基金(69949)
(62017)
国家(61454)
科学基金(51357)
社会(44221)
社会科(41641)
社会科学(41630)
(39400)
基金项目(36069)
教育(34427)
自然(33449)
(33368)
自然科(32608)
自然科学(32595)
自然科学基金(32028)
编号(30066)
资助(28954)
成果(26309)
(23213)
重点(23125)
课题(22342)
(21951)
(20905)
(20682)
(19564)
创新(19436)
科研(19078)
期刊
(75584)
经济(75584)
研究(51316)
中国(41223)
(29312)
学报(28613)
(27658)
科学(24612)
管理(23342)
教育(22702)
大学(21538)
学学(19860)
农业(18091)
(16620)
金融(16620)
技术(14162)
财经(12995)
业经(11932)
经济研究(11249)
(11175)
图书(9654)
问题(9374)
(9336)
(8884)
财会(8140)
会计(7748)
(7696)
书馆(7417)
图书馆(7417)
理论(7298)
共检索到260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璐  
耕织图是清代御制文献中的一个农业主题,清代宫廷曾出现过大量帝王御制的以耕织图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清宫所藏甚多,记载于各类目录学著作当中。清代帝王的御制耕织图,有绘本、拓本、刻本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在创作上存在传承、模拟和复制的关系。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影响深远。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耕织图》即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为题材的绘画图像,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于历代《耕织图》的创作意义,已有研究均强调其技术推广价值,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由《耕织图》的一系列特点所决定的,如前后因袭而少有变化、存在大量的技术描绘错误、重场景描绘而轻操作流程与技术细节等,由此使其很难发挥技术推广的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蔚  
楼璹《耕织图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大型农事组诗,其文本融合了先秦以来大量同类诗歌的艺术精华,虽然尚有明显的拼凑痕迹,但其集大成意义毋庸置疑,实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先声。在广泛继承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耕织图诗》也有所创变。遵循着谏上和劝下的双重艺术旨趣,《耕织图诗》一方面增添了宫廷诗的因素,屡用舜帝躬耕、丞相重农、后妃祭蚕献茧等典故,有些织图诗风格软媚,塑造的人物形象近于仕女,与以往的农事诗颇有差异;另一方面,《耕织图诗》又融入了劝农诗劝勉农桑、化育民风的艺术功能,有意识地向农村推介当时较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春华  孔庆茂  
翠岩精舍刊元代林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30卷,被当作元刻本收入中国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又被中华再造善本"宋元编"影印出版。但从建阳刻书字体的发展与演变历史看,其书不该是元代刻书,而更像是明代前期的重刻本。从现有年代明确的元代翠岩精舍刻书看,都是自然流畅的手写颜体字;只有到了明代宣德、正统以后,字体才逐渐变得横平竖直,笔画越来越平整,总体上显得平整呆板。这是从元代的手写软体到正德、嘉靖间工匠式硬体过渡阶段的典型特征。笔者推断该书为书贾抽去明代重刻的牌记,以冒充元刻本。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玮   杨家瑶  
耕织图像是艺术领域重要的图像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驱动下,提出一种面向耕织图像的数字资源开发,实现多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源数据知识图谱构建、主题性检索功能设计,以满足知识服务需求。构建耕织图像知识图谱与数据关联,选取各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料为数据来源,搭建图文资料图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本体知识图谱,以充分挖掘利用图像知识。基于关联数据构建作品的知识图谱模型,能够揭示耕织图像的语义信息,为各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料的数据化转换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既能揭示耕织图像之间隐藏的关系,又能比较分析耕织图像中未知图像的内涵,以及耕织图像中所涵盖的关于耕作和纺织图像技术、工具、动能等的发展演变。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凤元杰  
核心期刊的形成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考察 :从宏观上看 ,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期刊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 ,自发地形成层次分明、等级森严的有序结构 ,即核心期刊产生 ;从微观上看 ,就某种期刊而言 ,要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成为核心期刊 ,期刊编辑因素起决定作用 ,而能否确立主编意识 (精品意识 )、特色意识、编辑意识、规范标准意识、宣传经营意识这五种意识是期刊成功的关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粟慧  
核心期刊的具体形成原因仅用马太效应来解释是不完全的,影响核心期刊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进化论、耗散结构论和编辑学的角度,探讨了核心期刊的成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文艳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以及重视板书的作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着手,着重探究了"水利工程制图"的教学方法。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丁俊丽  
清代是继宋之后历史上的第二次研韩高峰,留存大量韩集文献,这与清代刻书业的繁荣不无关系。清代韩集文献通过官刻、私刻、坊刻流传于世。官刻韩集文献极大地提高了韩愈在清代的地位;私刻韩集文献种类多,推动了清代韩愈研究的发展;坊刻韩集文献便于韩集的普及,扩大了韩愈的影响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秀丽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一部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原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内府精写本,一向被误定为"清抄本",本文予以探讨、更正。同年武英殿刻本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因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但经比较,精写本的书法更细致优美,属于版本极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鸿亮  
“刻地”是古籍版本著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历史源流、中外学者论述、古籍编目标准化、学科发展等角度论述了著录“刻地”的必要性,参考四川省11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数据和《中国古籍总目》的抽样数据,统计了其中的“刻地”著录比例,了解了当前古籍编目中“刻地”著录的实际状况。文章以清代四川刻本为实例,提出鉴定与考证“刻地”的具体方法,并对考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因素进行了举例说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玉秀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显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投资和经济发展(GDP)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给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带来压力。耕地保护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的幸福指数;事关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当前耕地保护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健全、登记制度分散且不规范。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必须通过转变耕地配置和利用方式来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就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耕地制度和耕地管理体系,创新耕地资源利用战略,通过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实施管经分离的耕地管理模式等有效的体制、政策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常娥  李慧芳  
古籍数据库为文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已成为文史研究的必备资源。但由于目前各种古籍数据库错漏讹误较多,存在缺少学术引用信誉的弊端,古籍版本学亟需解决古籍数字版本的权威定本问题。文章在阐释古籍数字版本基本概念和分析古籍数字版本特点的基础上,以《老子·道德经》数字版本为例,对其进行比较和评鉴,最后提出确定古籍数字版本权威定本及引用的方法和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艳燕  
潘寀鼎重订《六经图考》一书的刊刻年代,有著录为清康熙元年潘寀鼎礼耕堂刻本者,有著录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礼耕堂刻本者,笔者通过考察潘寀鼎生平,认为该书应刻于康熙六十一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关勇  
山东省图书馆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本《周易辨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四库底本”,业界确信无疑,且有文章论证。经研究发现,此本与翁方纲所作提要有矛盾,继而与文渊阁、文津阁等四库本比对,内容差别甚大,基本认定此本非四库底本。遍查海内外藏本,发现中科院图书馆藏吴玉墀进呈本与四库本同,此本即为四库底本。此重要发现使之得以正本清源,为研究者提供巨大帮助。在遍览海内外藏本的基础上,将《周易辨录》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通过比对,对藏于中科院图书馆及日本京都大学所藏版本进行更正。山东省图书馆藏本虽然不是四库底本,但作为三大进呈本之一,经藏书家李文藻、周永年先后收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清初南洙源点阅,加之金彩集参,具有独特的价值。经考证,确定了其准确版本,更正了山东省图书馆著录错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