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3)
- 2023(8154)
- 2022(6972)
- 2021(6340)
- 2020(4960)
- 2019(11558)
- 2018(11472)
- 2017(21154)
- 2016(11643)
- 2015(13053)
- 2014(12991)
- 2013(12945)
- 2012(12554)
- 2011(11530)
- 2010(11839)
- 2009(10804)
- 2008(10545)
- 2007(9464)
- 2006(8824)
- 2005(8467)
- 学科
- 济(53329)
- 经济(53261)
- 业(27958)
- 管理(27581)
- 地方(23041)
- 企(19302)
- 企业(19302)
- 中国(19154)
- 农(18440)
- 业经(13496)
- 农业(12911)
- 方法(12415)
- 地方经济(12149)
- 发(10350)
- 数学(10272)
- 制(10193)
- 数学方法(10114)
- 融(10098)
- 金融(10094)
- 银(9880)
- 银行(9870)
- 学(9856)
- 行(9669)
- 财(9220)
- 环境(9036)
- 贸(8878)
- 贸易(8862)
- 易(8385)
- 技术(7780)
- 和(7688)
- 机构
- 学院(160792)
- 大学(158239)
- 济(63801)
- 研究(62315)
- 经济(62143)
- 管理(55859)
- 中国(48744)
- 理学(45715)
- 理学院(44997)
- 管理学(44245)
- 管理学院(43920)
- 科学(37800)
- 京(36587)
- 所(31891)
- 财(30141)
- 中心(29523)
- 农(28964)
- 江(28533)
- 研究所(28373)
- 范(26348)
- 师范(26123)
- 北京(23910)
- 州(23487)
- 院(22648)
- 业大(22377)
- 农业(22100)
- 省(22089)
- 财经(22067)
- 师范大学(20930)
- 经(19611)
- 基金
- 项目(99779)
- 科学(77615)
- 研究(77546)
- 基金(68143)
- 家(58907)
- 国家(58205)
- 科学基金(49033)
- 社会(47535)
- 社会科(44778)
- 社会科学(44770)
- 省(41209)
- 基金项目(36175)
- 教育(34701)
- 划(34292)
- 编号(33099)
- 自然(29524)
- 自然科(28761)
- 自然科学(28756)
- 发(28448)
- 自然科学基金(28188)
- 成果(28165)
- 资助(26824)
- 课题(24542)
- 发展(23209)
- 展(22809)
- 重点(22754)
- 部(20724)
- 创(20594)
- 年(20419)
- 性(19275)
共检索到276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苏南 义庄 数量 分布 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太新
李文治、江太新著《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下,于2000年4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前言在内由八个板块组成,共28万多字。 本书主要写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宗族制的发展变化为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所制约;(2)伴随宗法宗族制深入庶民之家,它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已不单纯停留于对血缘伦常关系的抒发,而是对封建法纪、封建社会秩序起着更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冯定雄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一彪 龙登高
元明时期浙江宗族的发展轨迹显著地带有国家和区域历史的烙印。宋元易代之际,金庭王氏通过依附元军、结交赵孟頫进而跻身军功家族。至明前中期,核心成员受政策影响,相继谪发卫所,旁支则通过粮长之职扩充土地,发展为士绅家族。明中叶以降,功名人数占据优势的士绅家族主导了宗族话语权。在上述过程中,明前中期与中后期的族谱编纂及祖先祭祀等方面的特征变化体现了家族权势转移与地方发展的路径关联。宗族整合的历程虽然体现出家族精英掌握着对祖先历史解释与塑造的权力,但也呈现了其深受现实背景乃至历史传统的约束。金庭王氏的案例说明,深受国家走向影响的多场家族活动持续推动着渐趋体系与规模的祖先认同与宗族祭祀的变迁,而这既促进了宗族建构的过程,同时又对宗族整合产生了难以直接逾越的路径依赖影响。
关键词:
元明 金庭王氏 族谱 祠庙 整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观察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制裁机制如何运作,是了解村庄整合度、农民集体认同与行动方式,把握村庄社会秩序的生产和维持的重要切入口。在中国的宗族性村庄中广泛存在的小农社会行为的一致性,是通过"协商缺失的被动协同"和"小农社会的行为制裁"两种方式达成的,其根本差异在于多数农户对少数不一致者的行为是否存在制裁意欲。然而制裁意欲并不必然能够转化为针对少数不一致者的有效制裁行为。小农制裁意欲的表达因制裁效度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序列结构。宗族性村庄浓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一方面阻碍小农制裁意欲表达层级的上升,但另一方面也使少数不一致者仍对宗族精英、村庄精英和村庄舆论的规训和制裁存在戒惧心理,成为使宗族性村庄的内生制裁机制仍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效用的最后保障。宗族性村庄的制裁机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也会带来有益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川川 马光荣
本文基于CFPS数据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宗族文化对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文化强度同地区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显著相关,表现为宗族文化势力越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女性与男性教育差距越大。以宋代民族战争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进一步估计了宗族文化对人口性别比和两性教育差距的因果影响,得到同OLS估计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城市化和教育进步在影响和改变传统宗族文化中可能发生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川川 马光荣
本文基于CFPS数据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宗族文化对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文化强度同地区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显著相关,表现为宗族文化势力越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女性与男性教育差距越大。以宋代民族战争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进一步估计了宗族文化对人口性别比和两性教育差距的因果影响,得到同OLS估计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城市化和教育进步在影响和改变传统宗族文化中可能发生的作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张士箱父子为了寻求科举进身之阶而东渡台湾,他们并非"窃取一衿,辄褰裳以归",而是积极参加台湾的文化教育与社会公益等活动,并投身于云林平原和新庄平原的拓垦,经济活动的重心逐渐向台湾转移,族人因赴台经营而定居下来者逐渐增多,反映在墓葬方面,经历了从归葬故乡到落葬台湾的转变过程。但直到日本占据台湾之前,拾骸归葬一直在持续,海峡两岸的张氏族人往来频繁。张士箱家族因赴台应试而逐渐定居的过程,对于研究清代台湾科举士人的移民模式及其对台湾开发的影响,应具有类型学意义。
关键词:
清代 台湾 科举士人 移民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凌一鸣
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与书籍收藏的成熟,士绅家族的藏书活动在明清时期臻于极盛。除了对书籍的喜好,地方士绅在书籍搜集和藏书累积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扩张自己及家族的文化辐射力,并通过藏书建构博取同侪的认可,成为地方文化权威。在较为封闭的藏书保藏过程中,书籍的所有者通过制定流通、保藏与阅读秩序维系与巩固文化权威地位,并冀图以家族形式予以延续与继承,从而达到血缘、学缘、地缘的扭合与统一。
关键词:
家族藏书 社会文化史 玉海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清楼
宗族作为清代基层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是影响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探究宗族的经济关系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清代社会特别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众普遍与其所在的宗族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经济依存关系,宗族的族产越多,族人对宗族的经济依赖关系越强,而或宗族缺乏公产,宗族反而会有赖于族人的捐助。那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宗族在对族人实施资助和救恤的同时,也积极施以道德的教化。与现代社会相比,清代族人间通财意识明显较强,但在相对普遍贫苦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计较其实也十分强烈,族人间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纠纷
关键词:
清代 宗族 经济关系 社会生活 通财意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宗族村落的农民集体行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性,这种强组织性以农民的血缘和地缘认同为基础,以情感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的农民集体行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集体行动进行深描,探究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复杂性:村组干部的主导,积极分子和第三种力量的介入,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并引导着集体行动,从而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中选择有利于共同体的行动策略。政府对农民自组织集体行动要慎重对待,理性分析行动诉求,切忌将矛盾上升,不仅要稳妥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还要警惕其他势力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冲击社会稳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基于对江西沙湾村公共品供给的考察表明:宗族性村庄以宗族理事会为组织载体,通过收集、筛选和整合村民意见,充分回应和凝聚了村民公共品供给项目需求;通过申请政府资源、链接社会资源、整合村庄资源,有效地整合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资源;通过营造村庄群体舆论,形成群体压力,顺利推动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宗族网络 作用机制 村庄动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转型与嬗变。苏北农村尤其是徐海地区遭遇了以农业为首的的衰败历程。这种衰败与自然因素固然相关,但徐海农村极端低下的承灾能力决定了其衰败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政府保运护漕、损贫利富的治河宗旨;地方高度集中的地权、居高不下的苛捐杂税;民间固步自封、尚武剽悍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徐海社会在农业发展之路上身处极其不利的社会环境,制约苏北农业发展的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我们理应以史为鉴。
关键词:
制约 农业 政府 地方 民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通过构建宗族网络作用于农户迁移选择的模型,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宗族网络对村庄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宗族网络对缓解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相比没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更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族网络对低收入群农户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从宗族网络中获益更多。我们还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族网络对缩小收入差距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互补作用。
关键词:
宗族网络 收入分配 劳动力迁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