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4)
- 2023(7048)
- 2022(6112)
- 2021(5831)
- 2020(4769)
- 2019(10923)
- 2018(10976)
- 2017(20344)
- 2016(11252)
- 2015(12612)
- 2014(12537)
- 2013(12065)
- 2012(11304)
- 2011(10125)
- 2010(10119)
- 2009(9360)
- 2008(9005)
- 2007(8226)
- 2006(7410)
- 2005(6422)
- 学科
- 济(40916)
- 经济(40758)
- 管理(30483)
- 业(26455)
- 企(22783)
- 企业(22783)
- 方法(14815)
- 农(14724)
- 地方(13431)
- 中国(12251)
- 业经(11631)
- 制(10898)
- 学(10800)
- 财(10655)
- 数学(10239)
- 理论(10186)
- 数学方法(10090)
- 体(9521)
- 农业(9365)
- 和(8974)
- 教育(6786)
- 地方经济(6355)
- 融(6160)
- 金融(6151)
- 环境(6135)
- 体制(6068)
- 工作(6045)
- 务(6019)
- 划(6017)
- 财务(5992)
- 机构
- 大学(151213)
- 学院(150613)
- 管理(54791)
- 研究(54476)
- 济(52427)
- 经济(50952)
- 理学(46834)
- 理学院(46160)
- 管理学(45187)
- 管理学院(44886)
- 中国(40601)
- 科学(34994)
- 京(33566)
- 农(28288)
- 所(27531)
- 财(26391)
- 中心(25797)
- 研究所(25041)
- 江(24492)
- 业大(23457)
- 范(23384)
- 师范(23105)
- 农业(21972)
- 北京(20734)
- 财经(20325)
- 院(20290)
- 州(19564)
- 师范大学(18605)
- 经(18247)
- 省(17716)
- 基金
- 项目(103966)
- 科学(81034)
- 研究(77839)
- 基金(73284)
- 家(64733)
- 国家(64109)
- 科学基金(53898)
- 社会(48793)
- 社会科(44780)
- 社会科学(44758)
- 省(41551)
- 基金项目(39532)
- 教育(36238)
- 划(35448)
- 自然(34489)
- 自然科(33630)
- 自然科学(33617)
- 自然科学基金(32985)
- 编号(32823)
- 成果(28379)
- 资助(28366)
- 重点(23642)
- 课题(23636)
- 发(22467)
- 部(22439)
- 创(21112)
- 创新(19673)
- 性(19555)
- 项目编号(19521)
- 科研(19510)
共检索到234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迅
王朝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通常以推行、移植内地基层社会组织,使其发生结构性变革。清代改土归流后土司地区里甲(保甲)、汛塘、义学的设置与运转,使该地区原有的社会组织施行受到国家权力制约。当国家权力在边疆地区基层社会受阻之时,王朝国家则适当保留少数民族固有社会组织结构,承认其存在合法性,在形式上进行适当改革,以发挥边疆地区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效能。这对新时代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提供重要历史借鉴。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重构 改土归流 清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春燕
公共品的供给主体通常是政府及其授权的营利性机构。清代则普遍存在非政府性、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提供基层公共品的制度化模式,这为公共品供给主体的比较研究与理论探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同时,民间组织在基层社会供给多种性质的覆盖多个领域、多种层次的公共品,对于重新认识和解释清代基层秩序与经济发展特征,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学术创新空间。在宏观层面,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在清代的国家治理目标和结构、社会总体供需情况、民间组织的发展等三方面条件之下的适应性选择,由于政府在基层公共品层面的缺失,自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在基层公共品供给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关键词:
民间组织 公共品供给 基层社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颖 折晓叶 孙炳耀
如果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那么它所引发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或曰社会组织的结构性变迁却远非尽人皆知。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组织要素的出现,原有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正在瓦解,新的更加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正在生成。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不容置疑的社会现实。在这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社团组织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之间的横向联结纽带,使已经分化出来的新经济成份、新利益群体和新志趣群体与原组织体系以新的联结方式整合在一起,改变了原有组织要素之间单一的行政隶属关系,建构起组织体系整合的新格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萧山市社团发展的典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滕广青 田依林 董立丽 张凡
通过对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的梳理,在分析Web 2.0时代知识"无序化"的解构主义倾向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组织体系的"晶格立方体"结构及其特点,力图重构知识组织体系框架,探索知识及知识组织研究的新途径。
关键词:
知识组织体系 解构 重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 贵阳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潇俏
以长沙市为个案,对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随着长沙市社会组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扶弱助残、关爱儿童、社区治理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长沙市社会组织已然成为长沙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长沙市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了基层党建模式,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满足了市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当然,部分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政治嵌入困境、社会组织之间联动合作不够强的结构嵌入困境、未能真正融入服务对象的关系嵌入困境、与受众认同观念存在差异性和服务理念不足的文化嵌入困境。要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制度,二是注重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三是注重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四是注重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基层社会治理 嵌入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苗大雷
结合商品房小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案例,并基于“组织—利益—情感”分析框架的研究表明,组织下沉、利益联结和情感黏合构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机制。其中,组织下沉机制提供组织载体并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益联结机制为多元主体提供激励方式和参与动力,情感黏合机制提供情感和价值支撑。三种机制相辅相成,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小区,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增进情感交流,对政府、市场、社会及居民等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从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雨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已经难以满足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进行重构,加大对商贸流通供应链的整合力度。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我国商贸流通组织体系重构进行研究,并分析商贸流通供应链逆向整合的基本过程。文章首先阐述了问题提出的基本背景,分析了商贸流通组织体系供应链的基本整合方式,然后对零售组织重构的类型进行分析,包括专业零售组织的反馈型结构重构、综合零售组织的效率型重构以及网络零售组织的定制性重构等;其次分析了从零售商到流通商的基本组织体系,包括商贸物流供应链商品自由聚集、交换中介的科学管理以及库存的合理调配等,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旨在为我国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重构提供更好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商贸流通 组织体系 重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雨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已经难以满足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进行重构,加大对商贸流通供应链的整合力度。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我国商贸流通组织体系重构进行研究,并分析商贸流通供应链逆向整合的基本过程。文章首先阐述了问题提出的基本背景,分析了商贸流通组织体系供应链的基本整合方式,然后对零售组织重构的类型进行分析,包括专业零售组织的反馈型结构重构、综合零售组织的效率型重构以及网络零售组织的定制性重构等;其次分析了从零售商到流通商的基本组织体系,包括商贸
关键词:
“互联网+” 商贸流通 组织体系 重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家智
我国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按行政区划均衡设置而成 ,组织体系结构不合理 ,融资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伴随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 ,以及近年来我国对农村金融“三乱”的整治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更呈萎缩趋势 ,农村金融业停滞不前 ,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组织体系 战略重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醒春 龙西安
对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看法中国农业银行发展规划部王醒春,龙西安"九五"计划时期,如何进一步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向前推进,有关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几个重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谨慎决策。一是农业发展银行的运作机制问题。毫无疑问,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登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现有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功能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要求,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本文从当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出发,并以江山市(县级)为例,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机构单一。改革开放以后,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集约化经营策略的实施,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进行大撤并。以江山市为例,1995年,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