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5)
2023(7971)
2022(6344)
2021(5775)
2020(4944)
2019(10831)
2018(10780)
2017(21177)
2016(11294)
2015(12496)
2014(12204)
2013(12488)
2012(11297)
2011(9935)
2010(10275)
2009(9992)
2008(10144)
2007(9353)
2006(8551)
2005(7687)
作者
(31534)
(27217)
(26894)
(24992)
(16993)
(12999)
(11916)
(10468)
(10098)
(9613)
(9126)
(8879)
(8754)
(8429)
(8226)
(7983)
(7847)
(7724)
(7722)
(7677)
(6739)
(6646)
(6555)
(6340)
(6181)
(6115)
(5981)
(5928)
(5565)
(5386)
学科
(78305)
(61822)
企业(61822)
(55412)
经济(55339)
管理(46715)
(44553)
农业(29735)
业经(26542)
方法(21912)
(19935)
(15470)
财务(15467)
财务管理(15460)
数学(14932)
数学方法(14875)
技术(14652)
企业财务(14603)
(13208)
(12952)
中国(11862)
(11112)
(11110)
企业经济(10336)
(10272)
经营(10070)
农业经济(9918)
技术管理(9633)
(9334)
贸易(9328)
机构
学院(172595)
大学(161040)
(79843)
经济(78697)
管理(75604)
理学(65509)
理学院(65047)
管理学(64479)
管理学院(64181)
研究(50207)
(45752)
中国(43131)
农业(34461)
(34396)
(31605)
业大(30049)
科学(27782)
(27535)
财经(27190)
(24898)
(24618)
中心(24413)
经济管理(24187)
经济学(22686)
研究所(22029)
(21118)
农业大学(20929)
商学(20790)
经济学院(20641)
商学院(20618)
基金
项目(110342)
科学(89374)
研究(84845)
基金(81787)
(69191)
国家(68360)
科学基金(61214)
社会(57820)
社会科(54526)
社会科学(54513)
(46021)
基金项目(44028)
自然(37448)
自然科(36647)
自然科学(36641)
自然科学基金(36061)
教育(35630)
编号(35338)
(34782)
(32047)
资助(31263)
(27330)
(26642)
成果(26042)
(25287)
(24692)
(24153)
国家社会(23978)
创新(23919)
重点(23298)
期刊
(100135)
经济(100135)
(51594)
研究(46138)
农业(34863)
中国(33428)
管理(29445)
(28885)
业经(25075)
科学(23564)
学报(21147)
(18222)
(17827)
金融(17827)
大学(17721)
学学(17508)
技术(16530)
农村(13833)
(13833)
问题(13628)
农业经济(13586)
财经(13461)
经济研究(13073)
技术经济(12079)
(11715)
世界(11403)
经济问题(10049)
现代(9701)
商业(9538)
(9525)
共检索到259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屡遭战乱,造成人口大量下降,社会经济处于瘫痪之中,史称“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清末和民国年间编修的四川各地方志书在《户口卷》内,绝大部分均有“靡有孑遗”之记录。这虽属夸张之辞,但至少反映了清初四川土旷人稀之事实。面对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凋零状况,统治者及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人民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初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这次移民运动除湖广省外,还包括广东、福建、江西、陕西、贵州、安徽、山西等十数省份。就移民数量而言,广东移民人数仅次于占首位的湖广省,如金堂县,楚省籍约占37%,粤省籍约占28%,闽籍占15%,其余各省籍共占20%。广东移民人数在某些州县甚至超过湖广省,如简阳县的粤省籍占49.5%,而湖广省却为31.9%。清人彭遵泗对乾隆18至20年入川移民数统计结果为:南、湖北4463户,广东1279户,江...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清代四川的福建移民经济活动刘正刚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①的荒凉残破局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极力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这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循刚  鲍学东  
文章依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利用四川农户农业生产的微观数据,测度了四川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了四川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四川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比较低,只有0.6625,农户的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农户产出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政府应完善四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普及、推广,加强劳动力的技术培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张涛  孙秀艳  杨春悦  
通过对四川省的调研发现,农业大县对生产性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地区进行了系列探索,着力从引导需求、培育主体、强化基础、完善机制等方面支持和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中还有些关键环节服务薄弱,亟待政府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特点,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装备条件、加大人才和关键服务环节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孙涛  孙秀艳  杨春悦  
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构建的三大体系之一,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为此,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研究起草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二是研究谋划"十三五"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三是组织实施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四是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悦  邓伟  张少尧  
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具有互馈关联和交叉耦合的重要特征。如何认知其过程的网络关系已成为响应快速城镇化和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乡村振兴所关注的农村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四川省土地利用和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特征以及网络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期间,草地和水田减少的面积最多,其土地利用变化率分别为-0.72%和-0.64%,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呈大幅增加,同时粮食作物产量占比大幅下降,而蔬菜产量占比增加了20.43%;2)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两大系统之间互馈关联的特征突出,尤其是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同相对应的农产品变化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而旱地变化的关联性具有分异性,突出了当前农业结构由粮食向蔬菜与经济作物转型的趋势;3)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网络关联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产品与用地类型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最突出,而其余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四川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尽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补偿安置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面临着一些必须回应的挑战。基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水电、形成移民可持续生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下列诸对策入手,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为四川水电资源的开发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全移民事务决策机制;改革移民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移民中期扶持制度;建立健全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移民分享水电工程收益机制;加强移民培训;促进移民创业就业;推动移民社会适应与整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小菲  
本文主要基于对郫县锦宁韭黄生产合作社负责人访谈调查和社员的问卷调研,结合四川省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标准化生产的整体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循刚  胡培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的微观数据,研究了2005~2007年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5~2007年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8.51%,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3.06%,规模效率占19.23%,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5.41%,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6.88%。因此认为,要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泗通  孙良顺  
当前项目制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大量的项目资金能够在多个层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在"项目治国"的背景下,移民村生产项目扶持逐渐成为移民后期扶持的重要举措。实地调查发现,M县L移民村农业生产项目落地后,实现了名义上的合理性,但村干部借助项目扶持名义,将项目扶持的相关加工设备私有化,成为项目的最大受益者;移民只享有项目最基本的资源扶持,贫困移民群体更是被弱化甚至被忽视。究其原因:一是村干部通过权力运作与资源约束,他们既是项目的"争取者",又是项目利益的最终"分配者";二是移民在收入增加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泗通  孙良顺  
当前项目制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大量的项目资金能够在多个层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在"项目治国"的背景下,移民村生产项目扶持逐渐成为移民后期扶持的重要举措。实地调查发现,M县L移民村农业生产项目落地后,实现了名义上的合理性,但村干部借助项目扶持名义,将项目扶持的相关加工设备私有化,成为项目的最大受益者;移民只享有项目最基本的资源扶持,贫困移民群体更是被弱化甚至被忽视。究其原因:一是村干部通过权力运作与资源约束,他们既是项目的"争取者",又是项目利益的最终"分配者";二是移民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选择集体沉默和漠视村中事务,为村干部持续专享项目利益提供现实条件。因此,需要从完善制度设计和建立村内外监督机制、调动村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发挥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予以破解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陈鹰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建设西部绿色能源基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还能极大地扩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整体上升,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硬梁包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农村生态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薇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秸秆利用行为模型,理解农户选择不同行为方式的经济过程,探讨碳交易机制将如何影响农户采纳土壤碳汇的秸秆利用方式。以成都平原2个样本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样本农户种植三大作物(水稻、小麦、油菜)采用秸秆还田利用方式的平均碳汇潜力为0.42吨,并且在碳价格大于652元/吨时农户具有采用土壤碳汇秸秆还田利用方式的积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传新  
采用西部地区24个行政村千余名农村妇女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描述分析发现,西部农村妇女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主体性作用,对农业新技术或新品种感兴趣,但她们同时也面临着农业生产压力大、农业生产支持网络单薄、农业生产知识有待提高等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的、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比较贫困、丈夫目前外出打工的、掌握较多农业生产知识的、对农业新技术感兴趣的农村妇女成为家庭中农业生产主要承担者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有过外出经历、购买了农村养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