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647)
2022(2519)
2021(2402)
2020(2211)
2019(4946)
2018(5125)
2017(9338)
2016(5627)
2015(6412)
2014(6534)
2013(6733)
2012(6550)
2011(6136)
2010(6553)
2009(6462)
2008(6432)
2007(6023)
2006(5723)
2005(5328)
2004(4868)
作者
(16783)
(14014)
(13845)
(13321)
(9412)
(6899)
(6490)
(5662)
(5513)
(5344)
(5067)
(4887)
(4838)
(4835)
(4515)
(4356)
(4320)
(4298)
(4070)
(4005)
(3982)
(3583)
(3512)
(3502)
(3349)
(3305)
(3287)
(3264)
(2937)
(2918)
学科
(25187)
经济(25152)
管理(17058)
(15870)
(13648)
企业(13648)
方法(9179)
地方(7792)
中国(7728)
数学(7155)
数学方法(7047)
(6953)
(6947)
(6639)
(6548)
业经(5544)
理论(5436)
教育(5100)
(4756)
银行(4749)
农业(4624)
(4548)
(4452)
金融(4451)
(4291)
(4089)
(4022)
贸易(4016)
(3779)
地方经济(3721)
机构
大学(86788)
学院(84477)
(30432)
经济(29551)
研究(29421)
管理(28789)
理学(23255)
中国(23216)
理学院(22904)
管理学(22396)
管理学院(22224)
(20503)
(18455)
(18078)
科学(17762)
(17250)
(15483)
(14669)
师范(14572)
中心(13950)
研究所(13581)
财经(13412)
(12814)
(12389)
北京(11949)
师范大学(11702)
(11679)
业大(10343)
(10034)
(9767)
基金
项目(46454)
科学(36211)
研究(35634)
基金(32453)
(27570)
国家(27233)
科学基金(22850)
社会(22064)
社会科(20660)
社会科学(20655)
(19380)
教育(17266)
基金项目(16638)
(15953)
编号(14831)
成果(14717)
自然(14404)
自然科(14060)
自然科学(14056)
自然科学基金(13838)
资助(13830)
课题(11811)
重点(10543)
(10341)
(9705)
(9610)
(9391)
规划(9258)
(9079)
教育部(8973)
期刊
(44193)
经济(44193)
研究(31870)
中国(21580)
(15317)
学报(15180)
教育(15138)
科学(12585)
管理(12256)
(12052)
大学(11129)
(11099)
金融(11099)
学学(9853)
财经(8334)
图书(7635)
农业(7154)
(7063)
技术(7032)
业经(6887)
书馆(6241)
图书馆(6241)
问题(6081)
经济研究(5557)
(4946)
(4876)
(4834)
论坛(4834)
理论(4378)
(4265)
共检索到149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鹿苗苗  
本文通过对嘉道时期郭麐与后期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关系梳理,窥视后期浙西词派对郭麐"性灵"词论和白描作词手法的继承,并对郭麐的新变有所调整,融入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词学主张;郭麐与常州词派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内容主张"自抒其襟灵"而非"以忠孝立意",表达方式主张写"胸中所欲言之意"而非"若隐若见,欲露不露"的含蓄。后期浙西词派对郭麐的新变接受和改进在创作和实践中与常州词派的融合起着一定的过渡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远震  
王初桐是浙西词派中期重要词人,其词论《小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他对浙派词学思想及浙派词学观的接受与继承,具体包括:推尊南宋姜夔、张炎以及浙派宗主朱彝尊,主张“雅正”“清空”,重视音律,推重南宋,推崇咏物传统。其词学思想亦促进了浙西词派的经典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苗贵松  
文章以近年来大型古籍整理成果《清代诗文集汇编》为考察依据,梳理出常州词派主要作家左辅、恽敬、张惠言、陆继辂、李兆洛、董士锡、谭献7家所创作的72篇题画散文作品。常州词派作为有清一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强调寄托的文人群体,题画散文作品成为他们抒发儒家理想、与论词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脉相承的不二法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育  
谭献是晚清著名词学家,由其辑录的《箧中词》是清词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选本,后世学人对他的关注与研讨亦多围绕此书展开,至于其学术思想上的宗尚则乏人问津。事实上,在谭献本人手书文字如日记、书信等当中,以常州庄氏家族成员为代表的今文学家们高频出现,是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将此置于清代整体学术背景之下,同时联系谭献在词学领域之外的治学实践可以看到,以开创者庄存与为核心的常州学派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扬  
清代社会存在着广泛利用尸体泄愤或获取利益的图赖行为,这类行为的出现自乾隆朝开始显著增多,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看,案件的处理较为复杂。清代有专门规定禁止图赖、恐吓取财与威逼人致死的律例条文,其中经历了例文与司法实践相互调适并进而修改的立法过程,大体而言,立法旨趣逐渐趋于具体化。图赖案件在清代的具体时空分布,以乾嘉道时期所占比例最高,而嘉道时期社会失范趋势加速,故以嘉道时期刑科题本中"图赖"案为中心的研究,分析图赖者利用尸体的产生方式、尸体与图赖者关系以及图赖发生原因,对清代图赖现象进行微观考察,可以从社会与司法等方面剖析其生成机制,借此展现清代中央司法官员在案件审理中司法运作的实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尚葭  
清代骈文的发展,以包括苏、浙、皖等省(以下均指清代行政区划)在内的江南为核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国以来,李详、刘麟生、张仁青等学者从地域角度对清代骈文流派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仪征派"等说法。"浙派"骈文作者众多,且在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现,代表了当时骈文发展水平,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浙派"学者的骈文理论批评论作及编选的骈文总集也对推动骈文创作及骈文理论发展、保存骈文文献、总结历代骈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清代骈文复兴中,"浙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守稼 ,缪振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今天的人口是在历史人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乾、嘉、道时期人口的飞跃增长,对中国确立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一定的关系。据清初统计,顺治八年国家控制的全国成年男丁一千零六十余万。但到乾隆六年,人口陡增至一亿四千三百多万。乾隆在位六十年间,人口连续突破一亿、二亿、三亿大关。道光年间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逄淑美  
《民族日报》《浙西导报》是抗战时期浙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抗战报刊。两个报刊创办于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环境下。文章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阐明两个报刊对抗战动员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从经济、政治、文化、人员4个方面剖析了两个报刊进行抗战动员的维度,最后总结了《民族日报》《浙西导报》进行抗战动员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光辉  
学界在对常州学派的论述上,主要有"人物的直线型历史论述"与"辞命意谓的精密解析"两种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人物的直线型历史论述以"人物"为叙述中心;辞命意谓的精密解析以"概念"为叙述中心。以"概念"为叙述中心,较利于对常州精神特质作出有深度的解读,但亦有其局限与缺点,即"问题意识的不明确"以及"体系性建立的不足"。故秉持概念范畴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当以问题为讨论中心。而所谓的"问题",又包含两个方面,即"文本的问题"与"解释者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两个"问题",则需对"知识客观性"与"视域融合"有一定的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惠进  刘伯根  
我国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栽培、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受立地环境的控制,仅分布在浙西、皖南的部分地区。本文在介绍山核桃的经济价值、资源的地理分布基础上,分析了立地环境和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了加快山核桃的异地引种、推广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加强山核桃生产的规范化管理、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措施,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天杰  
清代中前叶的浙西有一批传承有序的朱子学者,以张履祥为发端,吕留良为助手,经过吕葆中、柯崇朴、严鸿逵、车鼎丰等吕氏门人的接续,直到张氏之私淑祝洤,为拯救风俗人心起而"尊朱辟王",将朱子学作为道德践履的思想资源。他们将朱子后学与朱子本人的著述并重而分别加以刊刻或选编,在选编之时喜好使用朱子《近思录》的学术诠释范式,这些努力,对于朱子学的重新诠释与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根福  邵将  
近代以来,受水旱天灾、兵燹破坏以及客民垦殖的影响,浙西水利遭受严重破坏。清末新政实施后,清政府鼓励地方实行自治,乃有设立浙西水利议事会之提议。议事会筹设过程中围绕水利治权、经费来源即有激烈争论。议事会成立后,为统筹地方水利工程,完善了组织框架和工程议决制度,力图处理好自治组织与政府权力的关系,为浙西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统一水利行政,浙江省设立了水利局,强化了政府的水利主导权,并通过对议事会章程和相关制度的修订,削弱议事会的权力,使其逐渐融入以政府为主导的水利行政体系之中。浙西水利议事会的成立与运作体现了近代政局动荡下社会精英参与政府管理、分享政治权力的意图,但作为政治权力的附庸,社会精英阶层只能在既有的政治框架内进行利益诉求,无力阻拦南京国民政府重建政府权威的努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琦  何晨  
道光时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学术界从不同视角予以广泛的关注。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较少涉及州县征漕费用的数额、构成和比例。道光年间尤其道光后期,州县征漕收支数目庞大,弄清数目的实际状况有助于加深对地方弊政的理解。吴煦档案中的乌程县漕用各费的账册资料,记录了该县办漕的收支状况。乌程县征漕费用总计约3万两,由漕务开支、衙门规费、运军兑费三部分构成。清中后期州县的法定漕费远不敷用,州县财政对漕务陋规形成依赖;上级官员、运丁和地方绅衿分润州县漕规收入,形成惯例;州县官则率由旧章,对已有的利益格局通常不做改变。征漕费用和陋规加派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当需要因事加征时,往往援例加征。征漕陋规虽名义上归州县官所有,但各类开支从规费中支出,所以征漕规费并非州县官的纯收入。州县官借征漕而获利之数,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地方财政依赖陋规加派,而陋规又被各利益集团分润,这是清政府腐败集团化的呈现,也是清中后期朝廷囿于"不加赋"之名,惰于进行制度改革的恶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