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7)
2023(10057)
2022(8959)
2021(8251)
2020(7280)
2019(17293)
2018(17175)
2017(32656)
2016(17976)
2015(20722)
2014(20676)
2013(20712)
2012(19636)
2011(18003)
2010(18354)
2009(16955)
2008(16830)
2007(15636)
2006(13804)
2005(12408)
作者
(55290)
(46398)
(46379)
(43858)
(29808)
(22695)
(21052)
(18050)
(17668)
(16623)
(15904)
(15811)
(15294)
(14770)
(14637)
(14533)
(14277)
(13692)
(13659)
(13646)
(11704)
(11689)
(11438)
(10852)
(10611)
(10472)
(10410)
(10401)
(9449)
(9405)
学科
(75855)
经济(75763)
(47758)
管理(45844)
(35805)
企业(35805)
方法(31684)
数学(27212)
数学方法(26915)
(25242)
中国(19972)
(19078)
地方(18267)
(18018)
农业(17220)
业经(15526)
(14516)
贸易(14510)
(14431)
(13940)
(12427)
理论(12326)
(11483)
金融(11478)
(10987)
银行(10935)
(10419)
(10177)
技术(9920)
(9909)
机构
大学(267177)
学院(262761)
(102863)
经济(100445)
研究(95561)
管理(94314)
理学(79930)
理学院(78884)
管理学(77415)
管理学院(76913)
中国(70414)
科学(61478)
(57655)
(53346)
(50955)
(47805)
研究所(46453)
中心(43992)
(43048)
业大(42665)
农业(42191)
(37862)
财经(37390)
师范(37368)
北京(36264)
(35942)
(33953)
(33645)
经济学(31404)
(30650)
基金
项目(171556)
科学(131948)
研究(123580)
基金(121559)
(108560)
国家(107273)
科学基金(88597)
社会(75062)
社会科(70652)
社会科学(70625)
(68165)
基金项目(64505)
(58321)
自然(58248)
教育(56939)
自然科(56765)
自然科学(56741)
自然科学基金(55717)
编号(50786)
资助(50200)
成果(43534)
重点(39353)
(37832)
(37716)
课题(36026)
(34839)
科研(33588)
计划(32636)
创新(32575)
大学(31940)
期刊
(120116)
经济(120116)
研究(78180)
中国(55701)
学报(49690)
(48690)
科学(42416)
(38500)
大学(36095)
学学(33273)
管理(33177)
农业(32608)
教育(31454)
技术(22912)
(22807)
金融(22807)
财经(19391)
业经(19100)
(17852)
图书(17721)
经济研究(17696)
问题(16790)
(16746)
(15030)
(13110)
书馆(12952)
图书馆(12952)
技术经济(12491)
世界(12307)
(12142)
共检索到405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侃  董丽琼  
雍正、乾隆年间,以胡焯猷为首的汀州籍客家移民在淡水河流域开展垦殖活动。现存于世的文书档案显示,他们面对"边疆社会"的潜在风险采取了有效的生存策略,主要依靠从原籍带来合股经营等方式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应对垦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他们超越族群、地域、血缘的限制,与其他社会群体产生多元的文化互动,共同构建如书院、庙宇、家族等经济—文化共同体,形成了社会合成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情势中转化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支平  
本文通过对一批尚未被人引用的清代台湾中部民间契约文书的分析,就清代台湾开发过程中汉民与番民(即"平埔族")的土地交易,归纳出四个特点。一、清代台湾汉番之间的土地承耕、承租,不能与我们平常所认知的大陆地区的租佃关系等同起来,出租土地的番民,从名义上是地主,但是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二、开发期的台湾,租种者承耕的土地大多属于初垦或半熟状态,因此在租谷的交纳上需要工本费的折算,与大陆福建等地的地租交纳方式差异较大;三、由于经济及耕作技术上的优势,汉民承耕、承租番民的土地,经过若干年的产权更换交易之后,往往反客为主,番民的地主身份日益弱化,而汉民逐渐成为土地的实际主人;四、在清代台湾汉番土地交易中,番...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张士箱父子为了寻求科举进身之阶而东渡台湾,他们并非"窃取一衿,辄褰裳以归",而是积极参加台湾的文化教育与社会公益等活动,并投身于云林平原和新庄平原的拓垦,经济活动的重心逐渐向台湾转移,族人因赴台经营而定居下来者逐渐增多,反映在墓葬方面,经历了从归葬故乡到落葬台湾的转变过程。但直到日本占据台湾之前,拾骸归葬一直在持续,海峡两岸的张氏族人往来频繁。张士箱家族因赴台应试而逐渐定居的过程,对于研究清代台湾科举士人的移民模式及其对台湾开发的影响,应具有类型学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翔鹤  
本文以清嘉庆、道光年间台湾宜兰水利合股经营为个案 ,研究传统中国农村合股经营企业状况。通过对 3 0 0多份水利合股契约的分析归纳 ,本文认为在资本、劳动、土地、技术诸要素中 ,资本在农村企业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资本、农村企业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关系。在农村企业的组成和运营上 ,等量资本占有等量利润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大股套小股等方式 ,形成了少数人合伙或一定范围内多数人以小额资金入伙等不同合股经营模式 ,有利于企业的形成、发展。但由于缺乏近现代信用制度 ,农村企业在吸资范围和融资渠道上均受到限制 ,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睿君  李琳琦  
中人报酬主要有银两、宴请和物品三种类型。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中资占交易总额的比值一般在2%—10%之间,尤以5%左右的居多,且清前期的比值略低于清中晚期。该比值的确定,与中人和契约双方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均有关联。中人报酬由哪一方支付带有不固定性,主要依据"成破"双方的经济地位以及对契约合同的遵守情况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取报酬并不是中人作中的动因和目的。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郭睿君  
"中人"身份选择不以地位、经济、威望为拘,"面子"的大小并不是选择"中人"的绝对标准。一般亲族较为普遍的担任中人,妇女、佃人也可以作中参与到契约关系中。中人的选择是契约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实际需要,在其特定的乡土社会网络中,亲疏、远近、尊卑自由组合的结果,自身品质良好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支平  
泉州黄宗汉家族在清代后期社会经济激变的环境里 ,以其在政治上取得比较显赫的地位 ,能够逐渐适应时代的变迁 ,从经营土地转而经营城市房店业、典当业以及其他种类的工商业 ,使得家族经济有着较快的发展。这个事例表明 ,中国近现代的工商业 ,与鸦片战争以前的社会经济 ,有着不可分割的某种传承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地主、官僚、高利贷者们 ,只要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吸取先进的经营方式 ,也完全可以直接转化为近现代商业的企业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德学  
清代是贵州人口发展的重要时期。贵州人口由清初的六十余万发展到清末的八百七十余万,增长了近十四倍,而同期全国人口从五千多万增至清末的四亿,仅增长七倍左右。贵州同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其中移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探讨清代贵州的移民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惠娟  
从客家独特的移民历史 ,通过客家文化的历史成因 ,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移民行为与客家文化特色的因果关系 ,探讨作为一种移民类型的客家文化的历史经验 ;从客家文化的发展情况上 ,看人口迁徙与文化的生存环境的关系 ,以及文化方面不断产生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唐智燕  
清代宁波契约文书中"更田"、"更地"等"更~"说法十分常见,弄清楚其含义,将有助于正确解读该批文契。本文主要依据文契中出现的"更~"与"众~"及"采~"异文现象,认为"更~"与"众~"或"采~"所指相同,即用以指称两家或几家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某一处田、地、山或屋等,因而"更田"与"更名田"无关,它指的是两家或几家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某一处田,"更地"也不是指"屯更地",它指的是两家或几家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某一处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祖基  
陈孔立教授的新作《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列为“南强丛书”第一批书目,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1991年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笔者获作者贻书一部,乃得先读为快。本书分总论、人口与人口结构、农民起义以及游民暴动与械斗四个部分,凡23万言。从各个不同侧面,对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历史作了深入的考察,具有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特点,学术价值甚高。 本书第一篇“总论”部分是全书的主轴,它首先从移民社会的特点、移民社会发展的模式以及台湾历史的特殊性等方面,对清代台湾移民社会史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游允中  
从历史上来看,台湾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受外来移民的影响很大。移民改变了人口的结构,加速或抑制了人口增长,推动了社会各种组织和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个与外界因为交通不便或其它原因很少来往的地方,移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在远古时就有人民从大陆到台湾去,但人数太少,记载不全,似乎也不是长期性移民。根据记载,1281年住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碧文  
从分析客家文献与客家文化的内在联系入手,介绍梅州客家文献的概貌,论述客家文献对"文化梅州"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客家地区图书馆做好客家文献工作的举措,从而又好、又快地推动"文化梅州"建设的持续发展。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冯定雄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