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4)
2023(3759)
2022(3136)
2021(2549)
2019(4757)
2018(4693)
2017(9140)
2016(4607)
2015(5234)
2014(5427)
2013(5645)
2012(5655)
2011(5545)
2010(5828)
2009(5482)
2008(5176)
2007(4701)
2006(4454)
2005(4295)
2004(3786)
作者
(14457)
(12318)
(12277)
(11853)
(8015)
(5680)
(5587)
(4760)
(4701)
(4457)
(4420)
(4098)
(4032)
(3955)
(3883)
(3840)
(3637)
(3522)
(3455)
(3254)
(3130)
(2944)
(2939)
(2938)
(2921)
(2834)
(2612)
(2532)
(2385)
(2363)
学科
(48630)
经济(48604)
地方(14154)
管理(13469)
方法(11813)
地方经济(11397)
数学(10171)
数学方法(10133)
(9340)
中国(8581)
(8075)
(7705)
企业(7705)
业经(7533)
经济学(6430)
(5422)
环境(5416)
(5416)
金融(5416)
(4908)
(4808)
(4776)
(4740)
产业(4718)
(4642)
(4227)
银行(4226)
资源(4207)
(4158)
理论(4101)
机构
大学(81572)
学院(80232)
(47581)
经济(46855)
研究(32628)
管理(28924)
理学(24423)
中国(24311)
理学院(24118)
管理学(23877)
管理学院(23712)
(19359)
(16611)
经济学(16381)
(16366)
科学(16353)
财经(15312)
研究所(14536)
经济学院(14339)
(13809)
中心(13485)
(12015)
财经大学(11178)
(11013)
北京(10964)
(10367)
师范(10330)
科学院(10077)
社会(10047)
经济研究(9464)
基金
项目(45831)
科学(36639)
研究(34735)
基金(34366)
(28776)
国家(28565)
社会(25156)
科学基金(24584)
社会科(23922)
社会科学(23915)
基金项目(17612)
(16503)
教育(14940)
资助(14194)
自然(13545)
(13514)
自然科(13188)
自然科学(13186)
自然科学基金(12951)
编号(12792)
(11825)
经济(11729)
(11376)
国家社会(10968)
成果(10968)
(10633)
重点(10250)
发展(9980)
(9868)
教育部(9670)
期刊
(63133)
经济(63133)
研究(30936)
中国(15229)
(13960)
管理(13079)
经济研究(11235)
科学(9355)
学报(8711)
财经(8619)
(8164)
金融(8164)
(7743)
问题(7693)
(7667)
技术(7510)
大学(7124)
业经(6910)
学学(6775)
技术经济(6220)
经济学(5494)
世界(5490)
(5441)
统计(5225)
经济问题(5075)
农业(4992)
国际(4938)
教育(4740)
经济管理(4691)
改革(4406)
共检索到134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讨论了清代前期经济运行的两个特征,并讨论了商品经济对资源配置主体间和资源配置机制间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史上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发表了一组有关论文。为了推进研究与讨论的深入,中国经济史学会和本刊六月八日在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现把讨论会纪要和会议印发的长篇述评全文发表。本期刊登的方行、魏金玉、江太新、李向军、刘兴林等同志的论文亦与此论题有关。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研究成果与动态,并欢迎广大作者、读者以不同形式(如专论、笔谈)对此发表意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砚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珍藏的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抄档资料,包括了1821年至1911年清朝的21个行政省域内各府(州、厅、县)的各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史学者从故宫档案中挖掘整理出的专题史料,是研究清代后期粮食价格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其进行整理,有助于加强清代经济史的计量分析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史文献整理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莉琴  
清代陕西回族广泛分布在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尤以关中之同州府、西安府和凤翔府为甚。元明以来农业就是整个回族的支柱产业,延至清代,回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特征更加明显。陕西回族不仅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而且农业经济活动的分布地区、耕作技术、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等方面也都有显著发展。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畜牧业、牲畜贩运业、屠宰业、清真饮食业等一直是陕西回族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声丰  
清代前期,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而且也是江南地区手工业贸易的转运中心,繁荣的商品流通推动了江海关的设立与发展;而江海关的设立又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两者形成有机的互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太新  段雪玉  
如何看待清代的垦荒,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生态问题受到重视,对清代的垦荒的批评增多。清代的垦荒缺乏统筹兼顾,政府一味推行鼓励政策,致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山林锐减,湖面缩小,河道变狭,或海口淤塞,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是历史事实,教训应予总结,但对清代前期垦荒整体作评价时,却不能仅仅从局部地区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金玉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 ,参以师友与时贤的研究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诸方面阐述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作者认为 ,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清代前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不仅经济总量增长 ,经济结构、制度形式、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其间有新的因素显现。但从更广阔的范围看 ,当时的生产与交换以家庭劳动为基础 ,落后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 ,落后于近、现代社会 ,落后于资本主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金玉  
本文是对《高峰、发展与落后: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一文的几点补充。本文认为:首先,清代经济的宏观趋势,总的说来,是在不断发展、持续发展,虽然有时快时慢和起伏波动,却没有明显的长期持续停滞、下滑和衰退。其次,我们强调清代社会经济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是以家庭劳动为基楚的。这同资本主义的以雇佣劳动为基楚的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经济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不能用分析和计量后者的概念和方法来审视前者。最后,就制度创新而言,清代经济也是持续发展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明哲  
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科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介绍项目评价的价值理论、边际经济学、货币的时间价值、效用理论、供求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结构理论、帕累多改进理论、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实物期权、投入产出与科斯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以推动广泛开展投资项目评价的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绍光  
养老金经济学大体上包括两个流派。第一个流派可以称为政治经济学派,它着重研究养老金制度的变迁,强调非经济的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在方法上以经验描述为主。第二个流派则可称为新古典学派,它基本上是在新古典主义理论的框架之内,运用严格的新古典主义的方法,对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进行研究;它不研究养老金制度的变迁,而是把着重点放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对于其他经济变量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宏业,周述琼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研究的建设方案概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宏业,周述琼优选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方案,应有利于满足运输扩能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技术的经济优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争取以较小的投入谋求更大的效益。京沪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目标定为250km/h~3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延华  
清代前期中国对外火器贸易在清政府制定的严苛规则下进行着,商民时有犯禁走私之举。为保证武力优势,清政府对周边国家实施严格的火器封锁。政府与商民对军火都有一定的进口,然而出口被严格禁止。各国在清廷的巨大政治压力下,仍鼓励华商走私紧缺的军火。由于短视和盲目自信,清政府排斥西方的先进火器及技术,只广东地方政府在战事孔殷时有极少量进口。而商民在东南亚和澳门购入一定西方军火。面对配载先进火器西方船只的直接威胁,清廷未提升武力水平,而以起炮、控制泊船地来应对,通过封舱、断绝接济的手段解决冲突,终导致鸦片战争中的一败涂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建群  
清朝立国之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历行“海禁”,严格规定“寸板不许下海”和“片帆不准入口”;尤其为了打击郑成功所部抗清复明的活动,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在福建沿海推行“迁界”政策,强迫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和福宁五府州的沿海居民内迁,远离海边,并设置所谓“界线”,对胆敢“透越”者施以斩首。“海禁”和“迁界”措施无疑沉重地打击了福建造船业,致使自宋元明以降十分发达的福建造船业一片凋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