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2)
2023(2608)
2022(2226)
2021(2222)
2020(1746)
2019(4229)
2018(4283)
2017(8066)
2016(4254)
2015(4898)
2014(4628)
2013(4534)
2012(4230)
2011(3616)
2010(3418)
2009(3078)
2008(2757)
2007(2198)
2006(1914)
2005(1548)
作者
(10203)
(8857)
(8432)
(8018)
(5722)
(4328)
(3962)
(3388)
(3292)
(3145)
(3111)
(2827)
(2822)
(2625)
(2608)
(2573)
(2525)
(2523)
(2450)
(2443)
(2128)
(2039)
(2030)
(2001)
(1976)
(1942)
(1890)
(1889)
(1862)
(1714)
学科
(15221)
经济(15207)
管理(10467)
(9739)
(7222)
企业(7222)
地方(7194)
(6080)
方法(4464)
农业(4239)
(4211)
贸易(4209)
(4026)
业经(3975)
数学(3918)
数学方法(3865)
中国(3680)
地方经济(2941)
电子(2928)
网上(2758)
网上贸易(2758)
(2637)
环境(2498)
(2495)
(2388)
(2381)
(2175)
供销(2174)
城市(2162)
理论(2132)
机构
学院(51048)
大学(49303)
管理(19600)
理学(16819)
(16667)
理学院(16562)
管理学(16303)
管理学院(16192)
经济(16146)
研究(15825)
中国(12232)
(10764)
科学(10470)
(9964)
(8774)
(8525)
师范(8483)
中心(8388)
(7841)
(7474)
业大(7436)
(7197)
师范大学(6861)
研究所(6577)
北京(6464)
(6167)
农业(6039)
技术(5933)
财经(5862)
(5553)
基金
项目(36827)
科学(28730)
研究(28684)
基金(25162)
(21208)
国家(20977)
科学基金(18469)
社会(17045)
(16080)
社会科(15919)
社会科学(15915)
基金项目(14371)
(12909)
编号(12760)
教育(12681)
自然(12245)
自然科(11919)
自然科学(11917)
自然科学基金(11684)
成果(9713)
资助(9512)
课题(8810)
(8608)
重点(7784)
(7724)
(7686)
(7261)
规划(7203)
创新(7102)
项目编号(7069)
期刊
(21847)
经济(21847)
研究(15292)
中国(11206)
(7206)
科学(6608)
教育(6593)
学报(6265)
管理(6261)
(6025)
业经(5197)
农业(4976)
技术(4841)
大学(4637)
资源(4304)
学学(4082)
(3954)
金融(3954)
图书(3949)
(3887)
经济研究(3266)
城市(3133)
(3111)
问题(2985)
书馆(2836)
图书馆(2836)
商业(2831)
现代(2693)
(2585)
(2372)
共检索到76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清代福州南台绥安会馆的运营经历了三个阶段。乾隆、嘉庆朝由建宁米、盐商人共同创建会馆。道光朝以后,盐商逐渐成为绥安会馆的主导力量,米商渐少。光绪朝以后,邵武纸业等帮附入会馆,形成了两县商帮合伙运营的格局,持续到1930年代。这一过程与商帮力量发展形成了有机互动。建宁商帮主要从事闽江流域内的商品贩运,从米、木行业逐渐转入盐业。虽然盐业风险较高,但能迅速积累相当规模的资本,主导会馆运营。邵武商帮以山林产品的外销转运为主,资本积累较缓慢,长期在会馆中处于依附地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林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张林峰  
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晋商在济南经营的主要行业除历来擅长的金融和盐业之外,首饰业和药业占比之高是在其他城镇罕见的,特别是21家药业字号中竟有19家主营人参。晋商的这一行业选择,显然是为适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相对庞大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济南商业中奢侈性消费占比较高的特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宾长初  
百色是清代桂西重镇,滨临右江,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百色粤东会馆保存的碑刻以及地方志资料显示,百色的兴起约在康熙末年,清代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咸丰年间出现衰落,同光年间有所恢复。百色地处滇桂黔交通要道,是桂西乃至滇黔门户,不但是桂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也是滇黔两省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道光年间汇聚百色的粤商有430余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约500万两。光绪年间,在百色经商的粤商商号有300多家,年经营额估计约为117万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慧  
清前期商人会馆有较快的发展,清后期则有公所继起,从会馆到公所,反映着清代商人组织的演进。会馆主要是外来商人在某一经商地为联络乡谊、相互支持而设置的商人组织,有较浓厚的地域乡土色彩,但从主要说,也具有行业性质的内涵,是行业性与地域性的“二重性”的统一。公所是在经营地不分外来商人、本地商人共同按行业重新组合的商人及手工业者的组织,突出了其行业性,而且是某地的某行业的全行业组织。会馆之所以向公所演变,其中有很多具体的原因可待分析。会馆、公所相互之间有很多区别,会馆、公所与唐宋的行、团行区别更大,并不是团行的继承和延续。会馆、公所有不同程度的行会性,体现在行规之上,团行则说不上有什么行会性。团行、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祁州药市兴起于清初,清代中叶迅速发展,同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华北最大的药材市场。据捐款统计,同光之际汇聚祁州的商人商号已近2 000家,其中以关东、怀庆、山西等药材帮实力最强。祁州药市的货源和辐射范围主要包括直隶、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以及广袤的东北地区,也有少量江西、宁波、陕西药商来此贸易。这些药材商帮将家乡所产药材汇集到祁州,又从祁州购买其他地区所产带回各自的销区。祁州本地经济也以药材贸易为中心,形成加工存贮、中介贸易以及餐饮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灵玢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所载史料自康熙二十二年汉口山陕会馆创立之初始,至光绪二十二年成书为止,多集中于同治、光绪年间,不仅记录了汉口山陕会馆的兴建重修过程,还列明了重修资金募集和会馆收支情况。以汉口山陕会馆作为窗口,可一窥当时山陕商人在汉口的经商活动和规模,及其以金融为中心的商业结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平  
河北正定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正定山西会馆的前身晋宁庵始建于明末崇祯初年,明清多次重修,现存清代碑刻三通。利用这些碑刻材料,结合其他史料,可以大致勾勒出明清时期正定商业发展轨迹与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的情况。晚明清初,正定商业以木植与盐业为主要特色,这一时期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主要是平阳盐商,有明显家族特点。清代中期,晋商东伙制与会馆制均已成熟,来自平阳、泽潞、平定和汾州府的山西商人在盐业、花布业、典当业、酒业和铁业等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民国时期,山西忻州和平定商人成为主导,花布业、印染业、铁业、典当业和银钱业是山西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段雪玉  
本文详细分析苏州《潮州会馆记》碑文所载会馆祭业内容,认为康乾时期潮商从扩建会馆与置买商铺两方面购置祭业,这些祭业选址阊门外地值千金的商业繁华区,颇见潮商投资房产的长远眼光。然而乾隆时期最有价值祭业契券遗失一事揭示出会馆祭业管理不为人知的复杂内幕。潮阳人武进士马登云出任董事,当与清理整顿会馆祭业有关。通过省、府、县三级地方官府的立案运作以及镌刻碑文,会馆重新确立全部祭业的所有权,解决了祭业流失危机。《潮州会馆记》还表明,除京师潮州新馆祭业外,其余17项祭业完纳漕粮,统一由粮户万世荣承担,万世荣并非具指某一潮商,而是潮商立足苏州开立户籍的虚拟粮户名字,它不仅完纳漕粮,也是苏州潮州会馆众商共用的合法户籍身份。会馆借助乾隆三十五年(1770)吴县清丈及花户重新造册之机,调整为两类漕粮完纳模式,揭示了清代苏州潮州会馆祭业的户籍登记与漕粮管理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萨兆为  
京都会馆载春秋萨兆为会馆的创设,始于明初。据文字记载,建得最早的是明永乐年间安徽俞漠捐资购屋,于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设立的安徽芜湖会馆。至嘉靖和万历年间,各省均建有会馆。清代,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愈来愈频繁,编纂《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的需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论明清福建会馆的多种形态王日根如果说宋元以前福建主要以人口移入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福建则显示出人口大量流出的景象;如果说在人口流入中家族是人们建立新居地的纽带,那么在人口流出中会馆则成为人们开拓其事业的基地。正是通过会馆,福建人流向北方、流向内地、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琪  
通过投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绩效转化,不断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利用会计核算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对企业项目进行相应的成本分析,可以较为系统地研究影响此项商业活动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而积极寻求并实施成本降低的各种举措,从而创造更多绩效收益。对晋商运销至广州的茶叶贸易进行成本与绩效分析发现,在洋行对茶叶价格拥有控制权的基础上,晋商茶帮在茶叶购销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严重影响了晋商在广州茶叶贸易的后续发展。而恰克图市场上,相对自由的定价机制与经商环境,吸引众多山西商人源源不断地到来,为恰克图茶叶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建生  吴丽敏  
有清一代 ,茶叶贸易是晋商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 ,从中他们实现了从采购、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使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 ,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茶叶的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从 1 8世纪下半叶到鸦片战争前晋商已控制了西北茶叶市场 ,垄断了恰克图茶叶贸易。进入 1 9世纪 80年代 ,由于国外茶叶充斥市场、茶价下跌及海路、铁路运输的开通 ,晋商驼路运茶的优势荡然无存 ,加之清廷课以重税 ,导致业茶利润甚微。当外部制度变化使晋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同时 ,其内部制度中的缺陷也日益显现 ,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晋帮茶商走向了衰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梁四宝  吴丽敏  
晋商是明清商帮中重要一支,其中的茶商以明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成为国内主要茶叶商帮之一。湖南是著名茶叶产区,晋商在湖南安化采茶、制茶,并将加工后的茶叶运销到西北茶市,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国内及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安化当地形成了以茶叶生产、加工及包装一体化的地区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湖南及安化当地经济的发展,晋帮茶商也因此获利,二者在茶叶贸易中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