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2)
- 2023(4547)
- 2022(4147)
- 2021(3896)
- 2020(3512)
- 2019(8471)
- 2018(8345)
- 2017(16497)
- 2016(9224)
- 2015(10779)
- 2014(11129)
- 2013(11291)
- 2012(10809)
- 2011(9889)
- 2010(10042)
- 2009(9508)
- 2008(9711)
- 2007(8955)
- 2006(7547)
- 2005(6737)
- 学科
- 济(41952)
- 经济(41913)
- 业(24272)
- 管理(24022)
- 方法(22221)
- 数学(20080)
- 数学方法(19933)
- 企(18687)
- 企业(18687)
- 农(11919)
- 财(10537)
- 中国(9972)
- 学(9007)
- 贸(8500)
- 贸易(8499)
- 易(8233)
- 地方(8135)
- 农业(7753)
- 业经(7377)
- 制(7111)
- 和(6511)
- 务(6380)
- 财务(6367)
- 财务管理(6346)
- 企业财务(5956)
- 银(5917)
- 银行(5897)
- 融(5708)
- 金融(5706)
- 行(5567)
- 机构
- 大学(142884)
- 学院(141222)
- 济(58811)
- 经济(57531)
- 管理(52609)
- 研究(48320)
- 理学(45288)
- 理学院(44758)
- 管理学(43950)
- 管理学院(43690)
- 中国(35774)
- 科学(30874)
- 京(30000)
- 农(28188)
- 财(26178)
- 所(25864)
- 研究所(23650)
- 业大(23218)
- 农业(22567)
- 中心(22553)
- 江(21645)
- 财经(21012)
- 经(18939)
- 北京(18880)
- 范(18829)
- 师范(18645)
- 经济学(18475)
- 州(17007)
- 经济学院(16941)
- 院(16536)
- 基金
- 项目(91082)
- 科学(69906)
- 研究(65113)
- 基金(64864)
- 家(56640)
- 国家(56177)
- 科学基金(46671)
- 社会(39998)
- 社会科(37803)
- 社会科学(37786)
- 省(36087)
- 基金项目(34678)
- 划(30438)
- 教育(30388)
- 自然(30245)
- 自然科(29489)
- 自然科学(29475)
- 自然科学基金(28935)
- 编号(27269)
- 资助(27068)
- 成果(22770)
- 重点(20724)
- 部(20649)
- 发(19849)
- 课题(18552)
- 创(18407)
- 科研(17874)
- 教育部(17300)
- 创新(17264)
- 计划(17231)
共检索到203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尾咕
清代武夷茶达到极盛,至清末渐失竞争力,民国时期陷入低谷,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武夷茶再度中兴。武夷茶在近代崛起除了自身品质提升外,还归因于俄、英等国对茶叶大量需求及武夷茶外销之路的打通。清末以后武夷茶衰落则是茶区战乱困扰、苛税重压和印度、斯里兰卡等新兴产茶国的竞争所致。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武夷茶再度中兴归功于品牌策略和茶文化项目的推动。
关键词:
武夷茶 茶业 茶史 贸易 品牌 茶文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志 刘扬 张黎明 许锐能 孙丽莉 廖红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4.5—5.0;有机质20—40g·kg~(-1);碱解氮60—100 mg·kg~(-1);有效磷10—100 mg·kg~(-1);速效钾100—150 mg·kg~(-1)。【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国强
西方国家储蓄机构自19世纪初建立以来,至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其间经历了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西方储蓄机构正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鼎盛时期转而进人困难时期,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本文拟对西方国家储蓄机构由盛而衰的过程及其原因作一肤浅的探讨,以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借鉴。一、西方储蓄机构的发展西方储蓄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二次大战)。这是西方储蓄机构初创及缓慢发展阶段。其中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曾有过较大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慧
"兴勃衰忽"的故事一再在一些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上演,多是在于公司在高速发展之际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规范的组织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只有良性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才是培育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摇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晋文 黄李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慧 陈树思 周春娟 曾令达 庄东红
采用SDE-GC/MS联用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两种乌龙茶的挥发成分,分别鉴定出53、12种成分,凤凰水仙挥发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武夷水仙。结果表明:凤凰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含氮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茶吡咯、香叶醇、叶绿醇、N-乙基吡咯、脱氢芳樟醇等;武夷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醛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正己醛、芳樟醇、橙花叔醇、β-紫罗兰酮及茶吡咯等。武夷水仙和凤凰水仙含9种相同挥发成分,包括乌龙茶的主导芳香化合物茶吡咯、β-紫罗兰酮及橙花叔醇,此外,(S)-氧化芳樟醇、E-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芳樟醇及脱氢芳樟醇等四种芳樟醇在两种水仙茶挥发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分别达到3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丹 孙威江 吉克温
参照传统的武夷岩茶和清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设置做青叶的不同晾青环境和造型工艺2个因素,对不同处理的茗科1号清香型武夷岩茶毛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晾青环境不同对条形和卷曲形毛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造型工艺不同对空调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对自然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揉捻造型有利于提高毛茶品质,其中以自然环境薄摊晾青后进行揉捻造型的毛茶品质最佳.
关键词:
清香型武夷岩茶 茗科1号 工艺 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江华 罗盛财 张奇 贾小丽 王海斌 刘宝顺 洪永聪 王飞权 晁倩林 曹士先 周建文 何海斌
以武夷山3个不同地域茶园土壤及6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茶青品质,研究不同茶园茶青品质的差异及与种植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3个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明显,但其土壤肥力指数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在茶多酚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旗山茶园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龟岩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九龙窠茶园最高;在咖啡碱含量上,肉桂、水仙以旗山茶园的含量最高,铁罗汉以龟岩茶园最高,半天妖、瓜子金
关键词:
茶园 土壤理化性质 茶青品质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燕云
近年来,名牌热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在这沸腾的热流中,冷静思考并回顾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有关名牌的现象,对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很有益处。 80年代以前,上海轻工、家电、纺织商品几乎覆盖全国。当时消费者梦寐以求的三大件,上海的就有“永久”、“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和“华生”牌电扇等。新三大件兴起时,上海又出了“金星”、“凯歌”、“飞跃”牌电视机,“双鹿”牌电冰箱等,加上其他一大批轻工、纺织名牌,那真是人人都以拥有上海名牌为荣。如今当我们漫步全国各地市场时,这些名牌有的已无了踪影,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光铮
从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在亚太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到德、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后来居上,及至如今亚太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奋起直追,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和跨国化经营方式日益成为一个趋势。发展中的中国,随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和集团公司已跨出国门投资办企业。如何在海外的直接投资中取得成功,我们从巩固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投资经营的兴衰中能够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回顾历史,自十九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世界经济体系的出现,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一赴以一个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姜国钧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经济波动 教育盛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远致
日本,既是我们曾经切齿仇恨的对手,也是我们艳羡模仿的榜样,也是我们引以为戒的对象,更是我们永不搬家的邻居。从黑船事件、甲午战争,到主动挑起日俄战争,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军国日本;从明治维新、军人夺权,到战后经历了美占时代、从美外交的政治日本;从国家主导、军工为主,到倾斜生产计划、道奇计划和"已经不是战后"的经济日本;从小津安二郎、日本电影四骑士,到岩井俊二、是枝裕和以及宫崎骏、押井守的银幕日本。关于我们东边这个菊与刀、禅与色、礼与猬、序与乱彼此矛盾错乱,却又并行不悖的国度,我们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说得太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庞志 邢华彬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21世纪后衰退较快的国家。促使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并走向强盛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创新,获得了最充分的经济要素,贸易保护政策,优越的地理环境及地缘政治条件。关于美国经济实力衰落的原因,由于研究者分析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在总结相关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又从经济过度金融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美国 经济 强盛 衰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伍贻康 杨逢珉
国家的强盛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历史上一系列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史,为研究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是无论如何,一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应该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制定。借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自己的路。
关键词:
经济强国 盛衰规律 借鉴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建华
地理大发现开始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进程,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也成为世界首批经济强国。英国以其在工业革命上的捷足先登,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和德国则抓住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和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机遇,成功实现工业化的跳跃式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世界经济大国。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复兴也得益于科技振兴和贸易立国方针。由此,重视世界市场,依靠科技革命,成为造就世界经济强国的历史道路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
世界市场 科技革命 经济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