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4)
- 2023(12801)
- 2022(11422)
- 2021(10745)
- 2020(9077)
- 2019(21253)
- 2018(21253)
- 2017(40397)
- 2016(22588)
- 2015(25437)
- 2014(25333)
- 2013(25274)
- 2012(23558)
- 2011(21069)
- 2010(21124)
- 2009(19355)
- 2008(18478)
- 2007(16193)
- 2006(14407)
- 2005(12687)
- 学科
- 济(87513)
- 经济(87407)
- 管理(61047)
- 业(57722)
- 企(47054)
- 企业(47054)
- 方法(38248)
- 数学(32960)
- 数学方法(32546)
- 农(25215)
- 地方(24714)
- 中国(22893)
- 学(21838)
- 财(21177)
- 业经(19301)
- 农业(17229)
- 制(16076)
- 理论(14641)
- 贸(14491)
- 贸易(14479)
- 和(14204)
- 易(13908)
- 环境(13828)
- 务(12949)
- 财务(12882)
- 技术(12877)
- 财务管理(12857)
- 教育(12293)
- 银(12234)
- 地方经济(12207)
- 机构
- 大学(312197)
- 学院(309508)
- 管理(120875)
- 济(114738)
- 经济(111935)
- 研究(107903)
- 理学(104287)
- 理学院(102992)
- 管理学(101079)
- 管理学院(100547)
- 中国(79279)
- 科学(71176)
- 京(68489)
- 农(56446)
- 所(55547)
- 财(52745)
- 江(51504)
- 研究所(50925)
- 业大(50254)
- 中心(50029)
- 农业(44495)
- 范(43641)
- 师范(43125)
- 北京(42630)
- 财经(41754)
- 州(40877)
- 院(39612)
- 经(37695)
- 省(35902)
- 师范大学(34955)
- 基金
- 项目(216933)
- 科学(168412)
- 研究(155678)
- 基金(155123)
- 家(136952)
- 国家(135770)
- 科学基金(115135)
- 社会(94588)
- 社会科(89207)
- 社会科学(89178)
- 省(86435)
- 基金项目(83535)
- 自然(77801)
- 自然科(75908)
- 自然科学(75885)
- 自然科学基金(74489)
- 划(72872)
- 教育(71094)
- 资助(64107)
- 编号(64079)
- 成果(52220)
- 重点(49015)
- 部(46757)
- 发(46560)
- 课题(44759)
- 创(44423)
- 科研(41966)
- 创新(41425)
- 计划(40454)
- 大学(39596)
共检索到462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伟 李晓薇
买卖行为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构建法律关系的高频次、普遍性渠道,对买卖行为的内容规范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社会对基本民生的关注水平与管理风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法律体系的先进程度与完善程度。对清代买卖契约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太新 苏金玉
亩产问题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学术界对此已发表了许多意见,应该说是有成绩的,但由于过去的研究,缺乏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得出的结论又是不能令人满意。我在治史过程中,经过多年的积累,从《屯溪档案》中获得一批珍贵的材料,很有助于解决清代徽州地区的粮食亩产问题,我们想通过这个地区的个案研究,也许能为研究亩产问题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睿君 李琳琦
中人报酬主要有银两、宴请和物品三种类型。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中资占交易总额的比值一般在2%—10%之间,尤以5%左右的居多,且清前期的比值略低于清中晚期。该比值的确定,与中人和契约双方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均有关联。中人报酬由哪一方支付带有不固定性,主要依据"成破"双方的经济地位以及对契约合同的遵守情况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取报酬并不是中人作中的动因和目的。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中人 报酬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郭睿君
"中人"身份选择不以地位、经济、威望为拘,"面子"的大小并不是选择"中人"的绝对标准。一般亲族较为普遍的担任中人,妇女、佃人也可以作中参与到契约关系中。中人的选择是契约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实际需要,在其特定的乡土社会网络中,亲疏、远近、尊卑自由组合的结果,自身品质良好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人。
关键词:
徽州 契约文书 中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以贵州清水江流域的契约为样本,对林地产权流转的主要形式、范围、价格以及林地产权流转契约的履约机制和纠纷化解机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从清水江林业契约来看,林地产权流转主要是在本地区的流转;林地产权流转形式和内容主要有林地所有权及林木所有权的整体买卖、林地使用权租赁、林地股权及林木股权买卖等,在分成租赁情况下,山主(地主)与林地佃户(栽手)之间的分成比例多为3∶2;林地流转契约的履约机制主要是基于信任的自我履约机制、基于中人的履约机制、基于担保的履约机制和基于政府的履约机制;林地产权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可以说是一种以当事人协商解决和在寨老等参与调解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奇岩
清水江文书有关田地买卖,多涉及"田边地角"的权属交易,这是清水江文书区别于其它区域田地买卖契约的最大特色,构成混农林经济的显著特征。"田边地角"确认林地和田地的边界,是了解"林农兼作"的切入点。田主对"田边地角"一定范围内的树木和荒地享有所有权,在田地买卖中可以保留或出售。"田边地角"所涉的田地多为岭子田和山冲田,且常分布于群山环抱的林地中,因而多用于种植禾,故林间开辟田地种植禾是林间套种的特殊方式,而"田边地角"的荒地多用于种植旱禾以及培植以杉树为主的林木。"杉禾间作"是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林粮间作的主要方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强
学界对林间套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国外的研究,多数在论述农林混业时略有涉及;国内的研究,则重视现当代套种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总结,囿于史料,鲜有涉及历史上中国的套种问题。幸运的是,黔东南林区山多田少的状况让林农格外关注土地利用,并以契约文书形式再现历史时期套种实态。学术界对黔东南的关注兴于“清水江文书”,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成果聚焦于以林契为核心的山林方面,套种问题没有得到相应重视。清代民国时期黔东南农业经营是山林经济的重要补充,已有成果忽略了林业之外,诸如借贷、农田典当、断卖等农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努力深掘的方向。
关键词:
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 清水江文书 民国时期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冯定雄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苏南 义庄 数量 分布 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尚葭
清代骈文的发展,以包括苏、浙、皖等省(以下均指清代行政区划)在内的江南为核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国以来,李详、刘麟生、张仁青等学者从地域角度对清代骈文流派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仪征派"等说法。"浙派"骈文作者众多,且在各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现,代表了当时骈文发展水平,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浙派"学者的骈文理论批评论作及编选的骈文总集也对推动骈文创作及骈文理论发展、保存骈文文献、总结历代骈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清代骈文复兴中,"浙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清代 骈文 地域骈文流派 “浙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柏树
民国中央政府或省级地方政府征收的土地卖契的契税额与土地卖价的比率称之为正税税率;县级政府附带征收的土地卖契的契税额与土地卖价的比率称之为附税税率;附税税率与正税税率之和称之为实际税率。本文根据民国徽州土地卖契的买契、买契税收据、土地房屋评价单通知等税契文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民国徽州土地卖契的正税税率和实际税率,阐述了民国徽州歙县等县级政府通过实行土地房屋评价制度以扩大增加土地卖契契税额的社会实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蒋文杰 赵国军 吴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岸冰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徽州 民间社会 契约经济 交易成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菡
本文利用浙江、安徽两省四县479农户的调查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地经营与农地流转的现状,总结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差别,不同地区的农地流转率、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农地规模经营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地区差异 市场化 规模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雇用关系中的心理契约:从组织与员工双重视角下考察契约中“组织责任”的认知差异
国家与社会:明清的里社制与乡村秩序——以徽州“社会”为线索的考察
浙东农村“弟兄家”拟制亲属现象研究——基于宁海峡湾村的考察
股东权的产生逻辑:一个契约理论的考察
清代山西解州城的商业——以关帝庙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个人理财业务中银行和客户的义务配置——基于产品和契约类型差异性的分析框架
苏轼:宋韵文化的样本——以浙江为中心视点的考察
清代台湾北部的汀州客家移民合作垦殖和共有形态论析——以契约文书等文献为中心
清代的祁州药市与药材商帮——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全球价值链差异性嵌入方式如何影响产能利用率?——基于技术进步和投资双重渠道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