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4)
2023(7016)
2022(6007)
2021(5402)
2020(4533)
2019(10128)
2018(10135)
2017(18493)
2016(10056)
2015(11361)
2014(11340)
2013(11292)
2012(10906)
2011(10086)
2010(10416)
2009(9882)
2008(9324)
2007(8329)
2006(7848)
2005(7434)
作者
(29933)
(25432)
(25298)
(24145)
(16223)
(12318)
(11343)
(9796)
(9632)
(9264)
(8884)
(8475)
(8364)
(8051)
(7853)
(7761)
(7392)
(7356)
(7220)
(7194)
(6650)
(6275)
(6080)
(6020)
(5784)
(5635)
(5585)
(5506)
(5197)
(4964)
学科
(64468)
经济(64416)
管理(26278)
(22062)
地方(21101)
(16947)
企业(16947)
方法(16296)
(14395)
数学(14308)
数学方法(14176)
中国(13762)
地方经济(13149)
业经(12427)
(11879)
(10065)
农业(9866)
(8549)
环境(7892)
(7875)
贸易(7867)
(7754)
(7638)
金融(7636)
(7456)
经济学(7423)
(7418)
(7391)
银行(7386)
(7133)
机构
学院(147034)
大学(145932)
(67592)
经济(66180)
研究(55548)
管理(50887)
中国(42840)
理学(41934)
理学院(41376)
管理学(40650)
管理学院(40367)
科学(32707)
(31267)
(30042)
(28190)
中心(25800)
(25342)
研究所(25218)
(24836)
财经(22876)
经济学(21468)
业大(20972)
(20591)
(20529)
师范(20464)
(20317)
(20224)
北京(20221)
(20018)
农业(19050)
基金
项目(90128)
科学(69523)
研究(66752)
基金(63244)
(54730)
国家(54228)
科学基金(45864)
社会(42824)
社会科(40450)
社会科学(40436)
(37148)
基金项目(33173)
教育(29446)
(29177)
自然(28243)
自然科(27462)
自然科学(27453)
自然科学基金(26919)
编号(26556)
资助(25991)
成果(22138)
(21387)
重点(20271)
课题(19756)
(18531)
发展(17649)
(17611)
国家社会(17558)
(17404)
创新(16600)
期刊
(91859)
经济(91859)
研究(52316)
中国(32727)
(23985)
(23514)
学报(22742)
管理(20833)
科学(20783)
大学(17392)
(16374)
金融(16374)
学学(16177)
农业(15375)
教育(15002)
经济研究(14882)
技术(13932)
业经(13899)
财经(12227)
问题(11996)
(10762)
技术经济(8555)
图书(8264)
(8098)
(7852)
经济问题(7796)
世界(7592)
(7303)
资源(7252)
商业(7104)
共检索到248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张林峰  
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晋商在济南经营的主要行业除历来擅长的金融和盐业之外,首饰业和药业占比之高是在其他城镇罕见的,特别是21家药业字号中竟有19家主营人参。晋商的这一行业选择,显然是为适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相对庞大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济南商业中奢侈性消费占比较高的特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本文利用商人会馆碑刻等资料,对清代中叶甘肃山陕商人的来源及其经营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考察显示:甘肃的晋商多来自晋中和晋南,主要分布于平阳、汾州等府和解州直隶州;陕商则主要来自西安、同州二府。山陕商人在甘肃经营的商货主要有绸缎、布匹、茶叶、皮毛、杂货等,甘肃输入商品以绸缎、棉布、茶叶等为大宗,输出则为水烟、药材、皮毛制品等。乾隆年间汇聚兰州的山陕商号已有四五百家,武威更达六七百家,秦州和张掖则少得多。凉州府城武威是连通中原与甘肃西部乃至新疆的重要转运枢纽,其商业规模和腹地范围可能均超过省城兰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宾长初  
百色是清代桂西重镇,滨临右江,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百色粤东会馆保存的碑刻以及地方志资料显示,百色的兴起约在康熙末年,清代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咸丰年间出现衰落,同光年间有所恢复。百色地处滇桂黔交通要道,是桂西乃至滇黔门户,不但是桂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也是滇黔两省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道光年间汇聚百色的粤商有430余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约500万两。光绪年间,在百色经商的粤商商号有300多家,年经营额估计约为117万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祁州药市兴起于清初,清代中叶迅速发展,同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华北最大的药材市场。据捐款统计,同光之际汇聚祁州的商人商号已近2 000家,其中以关东、怀庆、山西等药材帮实力最强。祁州药市的货源和辐射范围主要包括直隶、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以及广袤的东北地区,也有少量江西、宁波、陕西药商来此贸易。这些药材商帮将家乡所产药材汇集到祁州,又从祁州购买其他地区所产带回各自的销区。祁州本地经济也以药材贸易为中心,形成加工存贮、中介贸易以及餐饮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占江  晋晶娜  
"商书"是传统商人经营管理中的实用工具书,是商人经营管理经验的结晶。晋商中流传的商书显示,晋商不仅在人生终极追求方面以儒家观念为皈依,而且在日常经营以及处理内部关系方面也多以儒家伦理为行为准则,晋商通过这些伦理规范实现其获利目的,达到义利统一。晋商的这种文化面貌从明清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之后,这表明商人群体是维系儒家伦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商商书与东南地区商书有着内容、思想方面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晋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中国传统商人群体的文化面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振刚  
清代山西农村庙宇营建时,工匠和非技术性劳力或是义务工,或是雇工,或是二者的混合。材料运输有雇人搬运、雇人赶车拉、车马义务出工及多种方式混合。建材、地基或购买,或接受布施,材料也能生产制造或用旧材料,或多种方式混合。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所需。广大村民是农村庙宇营建的一大股义务劳力。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明中叶大量流民进入闽粤赣交界地区,一度造成当地社会秩序的失衡,但也促进了该地区的开发。山地的开垦,蓝靛、杉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矿产的开采,新县的设置,奠定了这一地区行政区划和地域发展的格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吕长全  
以契约理论探讨信息不对称、外生冲击影响下的票号东掌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分析表明:在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和东掌双方信息对称的条件下,掌柜身股分红比例增加是一个有效率的安排;在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外生冲击增大的条件下,掌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增加,财东必须对分红方案及时进行调整。现实中,掌柜以其专有性资源对财东“敲竹杠”,通过讨价还价不断对契约进行边际修正,攫取票号所有权;到了民国时期,票号所有权分配出现结构性失衡,而此时的财东已经无力扭转局面,终致票号衰败。因此,票号制度本身无所谓成功或者失败,只因东掌之间的所有权分配无法适应急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原有的某些特点转而成为致命弱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伍巧  
《清代的书籍流转与社会文化》是对清代文献文化史体系构建的尝试与探索,其不仅继承了传统文献学的研究理路,也借鉴了西方书籍史的研究范式。该著作大量使用日记、题跋、笔记等史料,以专题史的形式,综合利用书籍史、文化史、技术史、心态史、学术史等视角,探索了清代书估、抄书人、文士、女性等群体与书籍的互动,分析了《读书分年日程》《说文》、家集、小说戏曲、新学书籍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勾勒揭示出清代文献与文化的流动与关联图景,为后续文献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该书是清代文献文化史研究的探索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引领与导向价值。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平  
河北正定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正定山西会馆的前身晋宁庵始建于明末崇祯初年,明清多次重修,现存清代碑刻三通。利用这些碑刻材料,结合其他史料,可以大致勾勒出明清时期正定商业发展轨迹与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的情况。晚明清初,正定商业以木植与盐业为主要特色,这一时期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主要是平阳盐商,有明显家族特点。清代中期,晋商东伙制与会馆制均已成熟,来自平阳、泽潞、平定和汾州府的山西商人在盐业、花布业、典当业、酒业和铁业等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民国时期,山西忻州和平定商人成为主导,花布业、印染业、铁业、典当业和银钱业是山西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峥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是用少数民族文字镌刻的文献材料,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原始而又特殊的实物文献。通过碑刻文献对维护政权统一、抵御外侮、反抗清政府腐朽统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等民族团结的记载,说明民族团结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并为促进民族关系、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实物史料为今天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提供着宝贵的经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张亚兰  张银龙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晋商诚信教育在当今社会对人们信任心理及行为倾向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晋商教育在增进人们普遍信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学校和社会应广泛宣传晋商教育的内容,通过营造信任环境、启动和维护信任关系来提高社会整体的信用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