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4)
- 2023(3459)
- 2022(3082)
- 2021(2953)
- 2020(2563)
- 2019(5831)
- 2018(6009)
- 2017(10790)
- 2016(6368)
- 2015(7161)
- 2014(7110)
- 2013(6915)
- 2012(6593)
- 2011(5872)
- 2010(5999)
- 2009(5551)
- 2008(5298)
- 2007(4752)
- 2006(4386)
- 2005(4122)
- 学科
- 济(20848)
- 经济(20815)
- 管理(15078)
- 业(14386)
- 企(11156)
- 企业(11156)
- 农(8948)
- 地方(8518)
- 中国(6223)
- 制(6129)
- 农业(6022)
- 方法(5818)
- 业经(5633)
- 学(5394)
- 财(5061)
- 数学(4729)
- 数学方法(4609)
- 银(4196)
- 银行(4164)
- 行(3952)
- 理论(3895)
- 体(3842)
- 和(3618)
- 融(3511)
- 金融(3509)
- 教育(3493)
- 土地(3377)
- 环境(3298)
- 地方经济(3269)
- 度(3226)
- 机构
- 学院(80327)
- 大学(80246)
- 研究(29154)
- 管理(27660)
- 济(26152)
- 经济(25253)
- 中国(23491)
- 理学(22462)
- 理学院(22127)
- 管理学(21598)
- 管理学院(21439)
- 科学(19663)
- 京(18658)
- 农(18247)
- 江(15817)
- 所(15168)
- 中心(15075)
- 业大(14561)
- 农业(14180)
- 财(13802)
- 研究所(13664)
- 省(13239)
- 范(12899)
- 师范(12800)
- 州(12771)
- 北京(11884)
- 院(10793)
- 师范大学(10219)
- 财经(9980)
- 技术(9886)
- 基金
- 项目(52148)
- 科学(39237)
- 研究(37898)
- 基金(35249)
- 家(31367)
- 国家(31007)
- 科学基金(25734)
- 省(22162)
- 社会(21434)
- 社会科(20052)
- 社会科学(20045)
- 基金项目(19101)
- 划(18140)
- 自然(17636)
- 教育(17156)
- 自然科(17132)
- 自然科学(17124)
- 自然科学基金(16799)
- 编号(16174)
- 资助(14114)
- 成果(14055)
- 课题(11994)
- 重点(11563)
- 发(11466)
- 创(10422)
- 部(10175)
- 科研(10017)
- 年(10000)
- 计划(9935)
- 创新(9761)
共检索到137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本文利用商人会馆碑刻等资料,对清代中叶甘肃山陕商人的来源及其经营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考察显示:甘肃的晋商多来自晋中和晋南,主要分布于平阳、汾州等府和解州直隶州;陕商则主要来自西安、同州二府。山陕商人在甘肃经营的商货主要有绸缎、布匹、茶叶、皮毛、杂货等,甘肃输入商品以绸缎、棉布、茶叶等为大宗,输出则为水烟、药材、皮毛制品等。乾隆年间汇聚兰州的山陕商号已有四五百家,武威更达六七百家,秦州和张掖则少得多。凉州府城武威是连通中原与甘肃西部乃至新疆的重要转运枢纽,其商业规模和腹地范围可能均超过省城兰州。
关键词:
山陕商人 碑刻 兰州 武威 捐款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张林峰
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晋商在济南经营的主要行业除历来擅长的金融和盐业之外,首饰业和药业占比之高是在其他城镇罕见的,特别是21家药业字号中竟有19家主营人参。晋商的这一行业选择,显然是为适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相对庞大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济南商业中奢侈性消费占比较高的特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祁州药市兴起于清初,清代中叶迅速发展,同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华北最大的药材市场。据捐款统计,同光之际汇聚祁州的商人商号已近2 000家,其中以关东、怀庆、山西等药材帮实力最强。祁州药市的货源和辐射范围主要包括直隶、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以及广袤的东北地区,也有少量江西、宁波、陕西药商来此贸易。这些药材商帮将家乡所产药材汇集到祁州,又从祁州购买其他地区所产带回各自的销区。祁州本地经济也以药材贸易为中心,形成加工存贮、中介贸易以及餐饮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关键词:
清代 祁州 药市 药商 捐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
解州城 商业 关帝庙 碑刻资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
解州城 商业 关帝庙 碑刻资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宾长初
百色是清代桂西重镇,滨临右江,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百色粤东会馆保存的碑刻以及地方志资料显示,百色的兴起约在康熙末年,清代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咸丰年间出现衰落,同光年间有所恢复。百色地处滇桂黔交通要道,是桂西乃至滇黔门户,不但是桂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也是滇黔两省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道光年间汇聚百色的粤商有430余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约500万两。光绪年间,在百色经商的粤商商号有300多家,年经营额估计约为117万两。
关键词:
清代 百色 商业 粤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关键词:
古田商帮 会馆 福州 碑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日本赴明使者策彦周良在其《入明记》中,所记店铺字招,多达90余个,涵括手工作坊、商店摊铺和生活设施三大类。策彦一行,旨在利用出使机会,大力从事贸易,人数远超明廷定额五倍。策彦两次出使明朝,每次一路收购中国商品,广达丝、绸、书籍等60余种,包括文化用品、工艺品、食品、日常器皿、日用百货、丝毛织物、药材、计时器等,门类广泛,不少标有具体名称、数量及价格,甚至交代了商品来源、特色及用途,购买背景,何人经手,何人说价等,饶有趣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贡使的贸易性质。策彦等人在使明期间的经营活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明后期中日贸易的实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振刚
清代山西农村庙宇营建时,工匠和非技术性劳力或是义务工,或是雇工,或是二者的混合。材料运输有雇人搬运、雇人赶车拉、车马义务出工及多种方式混合。建材、地基或购买,或接受布施,材料也能生产制造或用旧材料,或多种方式混合。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所需。广大村民是农村庙宇营建的一大股义务劳力。
关键词:
山西农村庙宇 劳力 建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明中叶大量流民进入闽粤赣交界地区,一度造成当地社会秩序的失衡,但也促进了该地区的开发。山地的开垦,蓝靛、杉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矿产的开采,新县的设置,奠定了这一地区行政区划和地域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明中叶 流民 山区开发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红
近代中国商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是显示出"柔韧"的一面。现在,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对于这种"柔韧"的性格,不能一概以进步或反动对其进行简单的宏观定性,而是应该根据其所处具体社会背景对其活动进行具体论述与分析。对于活跃于更加特殊的时间与空间的我国东北地区中国商人更应该采取这一分析主调。本文利用了大量日文原始资料,针对20世纪前期奉天代表性商人"丝房"的活动及其性质进行了微观的实证研究。主要观点是:丝房的经营活动对于民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鲜明的两面性特征。在丝房与外国资本的关系方面,既有从属性的一面,也具有与外国资本竞争、对抗的一面。
关键词:
近代商人 奉天(沈阳) 丝房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平
河北正定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正定山西会馆的前身晋宁庵始建于明末崇祯初年,明清多次重修,现存清代碑刻三通。利用这些碑刻材料,结合其他史料,可以大致勾勒出明清时期正定商业发展轨迹与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的情况。晚明清初,正定商业以木植与盐业为主要特色,这一时期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主要是平阳盐商,有明显家族特点。清代中期,晋商东伙制与会馆制均已成熟,来自平阳、泽潞、平定和汾州府的山西商人在盐业、花布业、典当业、酒业和铁业等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民国时期,山西忻州和平定商人成为主导,花布业、印染业、铁业、典当业和银钱业是山西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
关键词:
山西商人 河北正定 山西会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廖声丰 孟伟
历史表明,古自然村庄的发展各有其不同的发展路径。至迟在宋元开始,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形式的寺庙对于中国古代自然村庄的轨迹影响巨大。对现存庙宇碑刻的考察后发现,明清时期高平县寺庄村的庙宇给予这一个地处晋东南山区村落的影响,更多的是带有明显区域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
关键词:
明清 山西商人 村落 庙宇 碑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发诚
泉州沿海港湾曲折交错,一方面固然对于海商的出海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便捷的地理条件。但是在另一方面,港湾与港湾之间,港湾与陆地之间,却因为水陆的交错,影响到陆上货物的运输。因此,自宋代以来,泉州地区的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昆
清代中后期黔西南地区出现大量涉林碑刻,这既是区域性人地关系紧张的映照,又彰显出区域性生民强烈的生态意识。涉林碑刻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具体包括内化于心的生态思想、外化于行的生态实践两个方面,其间透露出古人对森林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又表现出规约的可操作性,从而促使规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进而内化为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涉林碑刻 黔西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