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8)
2023(3210)
2022(2831)
2021(2682)
2020(2227)
2019(5389)
2018(5435)
2017(10221)
2016(5819)
2015(6563)
2014(6443)
2013(6268)
2012(5752)
2011(4967)
2010(4785)
2009(4265)
2008(3954)
2007(3347)
2006(3034)
2005(2576)
作者
(15821)
(13511)
(13232)
(12586)
(8710)
(6815)
(6045)
(5581)
(5112)
(5036)
(4944)
(4622)
(4610)
(4186)
(4164)
(4145)
(4043)
(4037)
(3988)
(3869)
(3367)
(3325)
(3262)
(3239)
(3065)
(2986)
(2969)
(2943)
(2829)
(2758)
学科
(21524)
经济(21500)
地方(12581)
管理(9907)
(9815)
(9245)
中国(7972)
农业(6674)
方法(5693)
地方经济(5488)
(5448)
企业(5448)
人口(5215)
数学(5206)
数学方法(5148)
(4893)
(4466)
业经(4432)
环境(3955)
(3950)
城市(3846)
发展(3510)
(3507)
(3459)
(3172)
城市经济(3141)
土地(2899)
资源(2861)
农业经济(2796)
(2555)
机构
学院(70508)
大学(69577)
研究(28152)
(24401)
管理(24062)
经济(23665)
理学(20560)
中国(20207)
理学院(20172)
管理学(19675)
管理学院(19538)
科学(19527)
(17811)
(16675)
(16540)
(14938)
业大(13831)
研究所(13730)
中心(13467)
农业(12883)
(12591)
(12005)
师范(11904)
(10588)
(10532)
(10049)
师范大学(9672)
北京(9268)
科学院(8871)
农业大学(8838)
基金
项目(52956)
科学(40616)
研究(37831)
基金(36548)
(32651)
国家(32341)
科学基金(27128)
(23412)
社会(22989)
社会科(21474)
社会科学(21467)
基金项目(20666)
(18258)
自然(18247)
自然科(17684)
自然科学(17679)
自然科学基金(17336)
教育(16196)
编号(15740)
资助(13849)
(12717)
成果(12268)
重点(12075)
(11797)
课题(11600)
(10347)
(10289)
科研(10034)
计划(10031)
发展(9959)
期刊
(31860)
经济(31860)
研究(21324)
中国(17151)
(15684)
学报(13122)
科学(13001)
农业(10197)
大学(9396)
学学(8819)
(7822)
资源(7137)
教育(7107)
管理(6994)
业经(6161)
(5940)
金融(5940)
(5389)
技术(5368)
(4934)
问题(4642)
(4467)
林业(4293)
图书(4261)
(4254)
城市(4013)
人口(3815)
业大(3719)
现代(3649)
经济研究(3632)
共检索到110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游欢孙  曹树基  
市镇周边乡村农民以兼业的方式部分或暂时实现由农民向手工业工人的转化,其实质是江南的“乡村工业化”而非“人口城市化”。没有现代工业支持的江南市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因而对整个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树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景熹  
我国目前城镇的设置以县属镇一级为基层。吴江县是江苏省县属镇设置最多的一个县份。全县现有7个县属镇,其人口规模都超过五千人。七镇在该县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它们集中了全县10%的人口,80%的工业产值。通过对吴江县七个镇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城镇结构体系中县属镇这一层次的特点和问题。吴江县位于江苏省的东南角。西依太湖,北界吴县,东与上海市,南与浙江省接壤。全县总面积1,234余平方公里,总人口72.7万。吴江县有江南水乡地理环境的典型特点,境内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悦  
产业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城镇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影响城镇体系是比较模糊的。文章选择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聚焦一般工商业和蚕桑丝织业这两种产业类型在明清至今这一长时间段内与市镇体系的互动演变过程,从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和空间分布三个层面考察产业对市镇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因素与市镇体系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一方面,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市镇体系的发达程度;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产业形成不同的市镇体系,其中,一般工商业对应网状市镇组织模式,蚕桑丝织业对应枝状市镇组织模式。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都应该重视产业与市镇体系的关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包伟民  黄海燕  
作者以浙江乌青镇为个案 ,对“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作了角度独特地评论 ,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认为 :蚕桑业固然是乌青镇农村经济中粮食作物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若说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进而规定了市镇经济的“专业性” ,则有夸大之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伯重  
十年前,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与《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市镇的发展》三篇论文,却早巳不胫而走,在大陆明清史学界广泛流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杪将上述三文汇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一书,于1987年刊出,以餐读者。此书不仅是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台湾学者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专著,而且也是1980年代国际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潇  
江南市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清及当代时序上的两次兴盛期。但是这两次兴盛表征背后所展现的社区发育逻辑有很大的不同。以上海市郊七宝古镇为例,其第一次兴盛的机理是在国家悬置的背景下,依靠其内部产业发展及市场交易带动而实现的近代市镇繁华;而第二次兴盛则是在国家介入以后,通过政府规划设计社会工程,以旅游业为突破口,而带来的当代市镇的再度发展。两次繁盛背后的一个重要转变在于市镇已从一个商品交易的中介转变为消费的终端市场。在国家介入市镇发展以后,市镇原有的传统发生了变迁,社会资本网络的拓展,经济与生活的分离,宗教影响的式微,昭示着市镇社区内部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以七宝为代表的江南市镇社区两次发育的不同机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忠平  
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学文  
明洪武末年,日本虽由北朝统一,但失败的南朝武士、政客、浪人、海盗互相勾结为倭寇,不时骚扰中国。至嘉靖朝,日本处于战国时期,王权失控,在领主支持下,倭寇更勾结中国奸商、豪主、海盗,釀成一代倭患。烧杀掳掠,生灵涂炭,幸赖戚继光等将领联合人民奋起抗御,平息倭患,而浙江人民爱国爱乡,筑城堡、练乡兵,现遗存的烽堠城堡就是实物见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  徐枫  
吴江把推进新型城镇化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通盘谋划,坚持布局集中助推城乡规划一体、产业集群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农经集合助推城乡发展一体、资源集约助推城乡生态一体,以及服务集成助推城乡保障一体。但目前面临土地瓶颈问题突出、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农村资源和农民资产市场化程度较低、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法制空间不够明确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吴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殷俊  陈爽  彭立华  
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和尺度的作用区,利用吴江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9个水质监测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分析不同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与溶解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园林地同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所有尺度带状作用区和部分尺度的圆形作用区上存在显著负相关;耕地同溶解氧在圆形和带状部分尺度作用区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吴江市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负面影响,而耕地和园林地则会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多用地类型与水质的偏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忠  
长期以来,对失地农民主要采取的是一次性货币补偿的安置方式。计划经济时代,征地要安排就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不能再由政府靠行政手段给予安排。但当时给的征地费又花光了,怎么办?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为数不多的征地费无法给他们长久的生活保障。所以要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必须要积极探索或实行新的安置方法。本文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对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安置制度创新方法进行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新焕  徐建刚  马晓冬  
位于上海大都市边缘的吴江东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群,这一地区具有区位双重性、经济高速发展、空间本底碎化、生态环境脆弱、水乡文化多元化等特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城镇群分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该区的行政区划、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城市化与文化等方面。然后,基于吴江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以该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良好契机为背景,针对已经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重新定位和空间整合规划的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主要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次集聚”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新水乡文化”的文脉传承模式对该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新焕  徐建刚  于兰军  
本文以吴江市芦墟镇为例,以2000年和2004年SPOT影像中提取出的用地信息为基础,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定量与定位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SPOT影像的前期处理与用地信息的提取过程,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然后依据解译的信息对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研究期内各类用地的增长规模、变化速率与变化强度的变化,并通过GIS中的叠置功能分析出各类用地的转移矩阵,以此解释不同类型用地之间的消长关系;接着剖析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空间问题,主要表现在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镇区空间快速无序的扩张、建设用地过于分散这3个方面;最后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