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9)
- 2023(6584)
- 2022(5476)
- 2021(4915)
- 2020(4068)
- 2019(9014)
- 2018(8531)
- 2017(15768)
- 2016(8822)
- 2015(9436)
- 2014(8820)
- 2013(8670)
- 2012(8051)
- 2011(7200)
- 2010(6986)
- 2009(6382)
- 2008(6150)
- 2007(5412)
- 2006(4714)
- 2005(4014)
- 学科
- 济(31989)
- 经济(31943)
- 管理(23508)
- 业(23085)
- 企(17803)
- 企业(17803)
- 方法(15340)
- 数学(13805)
- 数学方法(13663)
- 学(10665)
- 农(9593)
- 财(8794)
- 中国(8294)
- 贸(7942)
- 贸易(7941)
- 易(7755)
- 业经(7249)
- 农业(6718)
- 环境(5717)
- 制(5690)
- 技术(5618)
- 务(5254)
- 财务(5252)
- 财务管理(5240)
- 地方(5167)
- 企业财务(5002)
- 银(4751)
- 银行(4703)
- 融(4689)
- 金融(4689)
- 机构
- 大学(127284)
- 学院(124853)
- 济(49608)
- 研究(49248)
- 经济(48781)
- 管理(45516)
- 理学(40361)
- 理学院(39866)
- 管理学(38992)
- 管理学院(38812)
- 农(35713)
- 科学(35655)
- 中国(35072)
- 业大(28892)
- 农业(28573)
- 京(27845)
- 所(27451)
- 研究所(25834)
- 中心(21208)
- 财(20012)
- 农业大学(19105)
- 院(18870)
- 江(18212)
- 北京(17408)
- 省(17181)
- 室(16609)
- 财经(16514)
- 科学院(15726)
- 实验(15483)
- 研究院(15423)
- 基金
- 项目(95786)
- 科学(73652)
- 基金(70753)
- 家(68043)
- 国家(67525)
- 研究(58234)
- 科学基金(54983)
- 自然(39972)
- 自然科(39038)
- 自然科学(39019)
- 自然科学基金(38387)
- 基金项目(37926)
- 社会(37372)
- 省(37103)
- 社会科(35446)
- 社会科学(35434)
- 划(32950)
- 资助(28515)
- 教育(25540)
- 重点(22473)
- 计划(22240)
- 科技(20551)
- 发(20227)
- 部(20107)
- 创(20058)
- 科研(20037)
- 编号(19781)
- 创新(18865)
- 业(18488)
- 专项(17032)
共检索到174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文瑞 刘鑫 张金池 王玲 谢德晋 袁颖丹 王金平 王鹰翔
【目的】探究野外林地环境下不同类型酸雨对麻栎细根的影响,为研究酸雨污染类型转变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林业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在麻栎林中距树干1.0 m处选取120个长2 m、宽0.6 m的样方,其020 cm表层土壤的pH为4.25,交换性Al3+和H+含量为4.90和0.30 cmol·kg(-1)。按照摩尔物质量比配置5∶1、1∶1和1∶5共3种硫氮比酸溶液,均于野外用山间溪水稀释成pH为4.5、3.5和2.5共3种梯度的酸溶液,用来模拟不同类型酸雨。将南京地区2002—20
关键词:
麻栎林 酸雨 硫氮比 pH 细根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倩葳 于水强 曹雨婷 邵慧妹 王维枫
[目的]研究添加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影响,探讨细根在不同富养斑块的觅养特征,为研究细根养分捕获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林龄约30年的麻栎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根系生长袋法,设置对照(CK)、氮添加(N)、磷添加(P)、多养分添加(NPK)、凋落物添加(F)共5个处理,探究细根生长特征(细根生物量、总根长)和形态特征(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分枝比、分枝强度)以及细根中N、P含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1)与CK相比,NPK处理麻栎1~3级细根的总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2)不同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并不一致。与CK相比,P、NPK、F处理总体使麻栎细根直径减小,而N处理使3级根直径显著增加(P0.05),但N处理使2~3级细根的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显著增加(P0.05),但NPK和P处理细根的P含量均较CK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NPK处理最高,较CK的增幅为128.8%。[结论]同时增加土壤N、P养分时,麻栎通过增殖根长和细根生物量来获取更多的养分,而将N、P肥单独作为外源养分添加时,麻栎则通过改变细根形态特征来提高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添加凋落物对麻栎细根生长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可知麻栎对不同类型外源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问宇翔 冯坤乔 童冉 吴统贵 王高峰
[目的]研究水杉细根和粗根碳(C)、氮(N)、磷(P)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揭示细根和粗根N、P养分分配格局的变化,为科学认识水杉对N沉降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水杉人工林进行长期N添加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1))、低N(LN,56 kg·hm~(-2)·a~(-1))、中N(MN,168kg·hm~(-2)·a~(-1))、高N(HN,280 kg·hm~(-2)·a~(-1))4个N添加处理,测定水杉细根(直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辉 李炎朋 熊雪 成月 孙逍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况下,10g·m(-2)氮输入也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而且显著低于添加磷肥的处理(P<0.05)。另外,与高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相比,低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显著降低土壤大量元素(钾、钙和镁)、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和毒性元素(铝和锰)(P<0.05),而且还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闫文德 梁小翠 张超 赵亮生
采用人工氮添加试验,研究樟树林生长对不同氮添加水平(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5 g.m-2a-1;高氮HN,30 g.m-2a-1)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促进了樟树林的胸径生长,LN、MN和HN处理的胸径生长率分别高出CK处理5.29%、4.82%和14.10%。氮添加对树高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其对树高生长率的促进作用有微弱增加,LN、MN和HN处理林分胸径生长率分别高出CK处理,7.69%、8.23%和10.66%。施氮处理能明显促进低径阶林木的生长率,但对于中径阶林木起抑制作用。施氮处理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氮含量,L...
关键词:
樟树 生长率 氮添加处理 土壤有效氮含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樊蓉 唐盛兰 吴文 张于卉 喻方圆
【目的】娜塔栎为壳斗科栎属树种,最早由北美引入长三角。研究生物炭添加对娜塔栎容器苗的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娜塔栎容器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设置秸秆炭和竹炭各3个处理,共6个处理和1个对照,试验结束后,每处理每重复随机抽取5株娜塔栎容器苗,对形态指标、根系指标及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生物炭添加对娜塔栎苗木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生物炭添加对娜塔栎容器苗的生长整体上产生正面影响,不同含量的秸秆炭和竹炭对其促进效果各异。在4%秸秆炭处理下各项指标总体上最优,娜塔栎容器苗苗高为57.23 cm、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5.65 g、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2.76 g、总生物量为28.42 g。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97%、53.58%、76.49%、63.15%。同时,一级侧根数平均为16.07条,根系总长为696.94 cm,根系表面积为466.94 cm~2,根系体积为26.55 cm~3。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2.82%、43.26%、35.71%、65.73%,娜塔栎容器苗的根系形态得到明显优化。营养状况方面,添加适量的生物炭显著提高娜塔栎容器苗根系可溶性糖及淀粉的积累,增加根、茎中的氮含量,降低碳氮比,对其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结论】生物炭可显著优化娜塔栎容器苗的各项形态指标和根系形态,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BS2(4%秸秆炭)处理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运 宋崇林 陈健 史作民 肖文发 赵广东 袁小平 吴建国
[目的]揭示10年生杉木人工林叶片、细根功能性状对土壤磷添加的响应,为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0年生杉木人工林中设置P_0(对照)、P_1、P_2、P_3、P_4、P_5共6个处理,土壤施磷量分别为0、60、120、180、240、300 kg·hm~(-2)·a~(-1),进行了3年模拟磷沉降控制试验,分析了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根长(SRL)、比根表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可塑性指数(P_I)的响应及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土壤磷缺乏情况下,随着施磷浓度程度的增加,杉木的LA、SLA、SRL、SRA均先增加后降低,LTD、LDMC、RTD均先减小后增加。在不同施磷处理下,杉木叶片、细根功能性状的PI平均值分别为0.21、0.16,CV的范围为3.9%~15.9%,属于较弱变异。杉木叶功能性状LTD与LA、SLA在P_0、P_2处理下呈显著(P <0.01)负相关。[结论]杉木通过协调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的耦合关系响应不同梯度的土壤磷添加,进而形成应对土壤磷含量变化的生存策略。本研究表明,适当的磷添加(P_2、P_3)有利于10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吸收和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勇 吴际友 刘球 陈明皋 张珉 陈家法 吴哲 廖德志 吴玲 陈德云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关键词:
氮磷钾配比 青冈栎 苗木生长 施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峰 李林妍 谢鑫 薛占军 王俊玲 高志奎
以韭菜品种新世纪雪韭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N)、低氮(N 12g/m2,L)、中氮(N 24g/m2,M)、高氮(N 36g/m2,H)4个氮素水平,结合4 g/m2硫磺(S)对韭菜进行土施处理,分析氮硫互作对韭菜叶片硝酸盐(NO3-)累积及NO3-还原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NO3-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干物率则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中氮水平达到最高。土施硫磺可降低不同氮水平下韭菜硝酸盐的累积,提高NA、GOT和GPT的活性,各酶活性...
关键词:
硫 韭菜 硝酸盐累积 还原同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丹丹 李婧 郭琪 张浩伟 杨春 徐小牛
【目的】研究氮添加条件下杉木人工林土壤氮有效性、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pH值的变化规律,为氮沉降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庐江县洋河村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定对照(CK,0 kg/(hm~2·年))和氮添加(N,100 kg/(hm~2·年))处理,通过测定2013-2015年连续3年氮添加后土壤不同土层(0~10和10~30 cm)和月份的氮有效性、DON和pH值,研究氮添加条件下土壤氮有效性、DON和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处理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增加(P<0.05),不同月份氮有效性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它们的变化幅度在不同土层存在明显差异。(3)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处理降低了土壤pH值,不同月份pH差异显著(P<0.05),pH总体上表现为1月和3月较高,7月和9月较低,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上升。(4)与土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相比,增加相同程度的铵态氮后,土壤pH值降低的幅度更大,酸化程度更强。【结论】氮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有效性和溶解性有机氮的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影响程度在月份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氮添加降低了土壤pH值,相较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而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更能引起土壤的酸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红岩 陈孝煊 阳会军 刘永坚 田丽霞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mg...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幼鱼 锌 生长 抗氧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亮亮 黄旭雄
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60、180和540 μg/mL的硫酸链霉素(STRS),研究STRS作用下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Chlorella pyrenoidosa SHOU-1002)生长、细胞组成及α-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前6 天,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各STRS处理组,第10 天对照组生物量及单个细胞干重均显著大于各STRS处理组。STRS处理组的生物量随培养液中STRS浓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对照组、20、60和180 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540 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前4 天快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α-亚麻酸是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细胞脂肪酸组成中的优势脂肪酸,且4 天后各STRS处理组藻细胞中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 天,180 μg/mL STRS处理组藻细胞α-亚麻酸的绝对含量(mg/g)最高(52.09 mg/g),较对照组提升了108.19%;同时180 μg/mL STRS处理组的α-亚麻酸产量(35.34 mg/L)也最高。藻细胞色素(%DW)和脂肪酸(%)的相关性分析显示α-亚麻酸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培养液中STRS降低蛋白核小球藻SHOU-1002叶绿素a含量和生物量的同时促进了藻细胞中α-亚麻酸的蓄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南 安婷婷 张久明 汪景宽
【目的】作物秸秆和根茬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经微生物作用以微生物残体形式累积在土壤中,是稳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不同肥力土壤作物秸秆和根茬还田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贡献,以期为增加土壤碳氮的库容和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利用~(13)C~(15)N双标记方法和氨基糖生物标识物技术,土壤中分别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后进行室内培养,在培养第30天和第180天采样,分析土壤中外源碳(秸秆碳和根茬碳)的残留率、外源氮(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TN)的贡献率。【结果】培养第180天,秸秆碳和根茬碳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6.3%和31.7%,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平均分别为95.8%和79.3%。添加秸秆和根茬处理SOC中外源碳含量与TN中外源氮含量的比值(~(13)C-SOC/~(15)N-TN)在培养第180天平均分别为17.6和28.5,与培养第30天相比平均分别下降了47.9%和28.2%。培养期间,高肥土壤真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17倍左右,细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31倍。第180天,添加秸秆处理土壤微生物残体(真菌和细菌)碳和氮含量平均比添加根茬处理增加了8.5%左右。培养结束后(第180天),真菌残体碳对高肥和低肥土壤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7.0%和33.8%,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1.2%和9.2%;添加秸秆和根茬的处理真菌残体碳对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6.0%和34.7%,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0.8%和9.6%。第30天,真菌残体氮和细菌残体氮对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5.2%和16.3%;培养第180天,真菌残体氮对低肥和高肥土壤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63.5%和60.5%,细菌残体氮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6.4%和17.5%。培养180天与初始土壤相比,细菌残体碳和氮对高肥土壤SOC和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增加了4.8%和7.4%,对低肥土壤平均分别增加了20.3%和32.5%。【结论】真菌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氮库的扩容起着重要的作用。添加玉米秸秆较根茬更有利于微生物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累积。低肥土壤添加秸秆和根茬有利于细菌残体碳和氮向土壤有机碳库和氮库的转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闫文德 梁小翠 张超 赵亮生
人类活动造成了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的迅速增长,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为揭示树干呼吸对高氮背景输入的响应,试验采用人工氮添加方法,研究不同氮输入条件(CK,0 g m-2a-1;低氮LN,5 g m-2a-1;中氮MN,15 g m-2a-1;高氮HN,30 g m-2a-1)下亚热带樟树林、湿地松林的树干呼吸。结果表明:施氮会抑制樟树、湿地松林的树干呼吸,抑制作用大体表现为随施氮浓度增大而增强,但组间差异不显著;2种林分中的树干呼吸与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关系。
关键词:
樟树 湿地松 人工氮添加 树干呼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