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7)
- 2023(13602)
- 2022(11873)
- 2021(11001)
- 2020(9009)
- 2019(20668)
- 2018(20708)
- 2017(38936)
- 2016(21667)
- 2015(24352)
- 2014(24274)
- 2013(24094)
- 2012(22503)
- 2011(20516)
- 2010(20460)
- 2009(18497)
- 2008(17905)
- 2007(15686)
- 2006(13874)
- 2005(12363)
- 学科
- 济(89004)
- 经济(88921)
- 管理(57012)
- 业(56359)
- 企(44283)
- 企业(44283)
- 方法(36038)
- 数学(30785)
- 数学方法(30452)
- 中国(25900)
- 农(25540)
- 地方(24210)
- 学(21571)
- 业经(20897)
- 财(18348)
- 农业(17669)
- 贸(15196)
- 贸易(15183)
- 环境(14898)
- 易(14637)
- 制(14439)
- 技术(14430)
- 和(14260)
- 理论(13924)
- 银(13737)
- 银行(13682)
- 发(13493)
- 融(13421)
- 金融(13418)
- 行(13189)
- 机构
- 大学(306836)
- 学院(306747)
- 管理(117417)
- 济(117066)
- 经济(114381)
- 研究(110851)
- 理学(101198)
- 理学院(99918)
- 管理学(98108)
- 管理学院(97587)
- 中国(80625)
- 科学(73441)
- 京(67494)
- 农(61253)
- 所(58186)
- 研究所(53417)
- 业大(52025)
- 财(51441)
- 中心(49234)
- 农业(48410)
- 江(45955)
- 北京(42786)
- 范(42043)
- 师范(41502)
- 财经(40865)
- 院(40098)
- 州(37637)
- 经(37098)
- 技术(35385)
- 省(35076)
- 基金
- 项目(212798)
- 科学(165024)
- 研究(151632)
- 基金(151383)
- 家(134526)
- 国家(133365)
- 科学基金(112311)
- 社会(92151)
- 社会科(87167)
- 社会科学(87146)
- 省(85411)
- 基金项目(80631)
- 自然(75075)
- 自然科(73269)
- 自然科学(73244)
- 划(72144)
- 自然科学基金(71891)
- 教育(68655)
- 资助(62363)
- 编号(61855)
- 成果(49994)
- 发(49923)
- 重点(48466)
- 部(45208)
- 创(44385)
- 课题(43707)
- 创新(41455)
- 科研(40923)
- 计划(40811)
- 发展(38802)
- 期刊
- 济(133520)
- 经济(133520)
- 研究(90192)
- 中国(63058)
- 农(57070)
- 学报(56767)
- 科学(50230)
- 管理(43821)
- 大学(41351)
- 农业(40346)
- 学学(39060)
- 教育(36933)
- 财(36430)
- 技术(26779)
- 融(25854)
- 金融(25854)
- 业经(23263)
- 业(20965)
- 经济研究(20683)
- 财经(18950)
- 图书(17532)
- 问题(17238)
- 科技(16543)
- 经(16087)
- 业大(15755)
- 版(15327)
- 理论(14940)
- 技术经济(14846)
- 资源(14013)
- 现代(13923)
共检索到45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亮亮 张苗 施娟娟 李荣 沈其荣
以膨化羽毛粉和菜粕为生物有机肥添加原料,研究了其对根际促生拮抗功能菌(PGPR)固态发酵以及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及效果。结果表明:2种蛋白原料均能显著增加生物有机肥中PGPR菌株的数量,最适添加量(以干质量计)均为100 g·kg-1。添加蛋白原料制成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40 d时,施用添加菜粕或膨化羽毛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分别是化肥对照的1.26倍和1.16倍与1.18倍和1.12倍,与未添加外源蛋白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28.7%和31.2%与20.6%和26.9%;70 d时,与施用不添加蛋白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晓锋 李爱科 姚军虎 张晓琳 周乃继 郝淑红 潘雷
【目的】研究采用假丝酵母(Candida sp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棉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后,棉籽粕中棉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中蛋白的降解规律。【方法】利用5株假丝酵母和2株黑曲霉,分别对棉籽粕进行单菌种及复合菌种固态发酵,试验设灭菌不接种组(灭菌组),灭菌分别接假丝酵母C1、C2、C3、C4、C5和黑曲霉A6、A7菌组,及灭菌接C1和A6复合菌组,共9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比较固态发酵前后棉籽粕底物中游离棉酚(FG)和结合棉酚(BG)的含量,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发酵前后棉籽粕底物中蛋白质和小分子肽分子质量的分布范围。【结果】(1)在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对棉籽粕底...
关键词:
棉籽粕 固态发酵 棉酚 脱毒 蛋白质降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艳婷 徐莉娜 郭霄飞 朱敏 南晓洁 李银生 郭尚
【目的】对采自山西吕梁山南段的关帝山地区的桦褐孔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固态发酵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桦褐孔菌形态特征鉴定、分子生物学分析、环境条件研究、品质鉴定等来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山西常见的10种杂粮谷物对桦褐孔菌进行了固态发酵研究。【结果】发现山西桦褐孔菌形态与采自大兴安岭的桦褐孔菌相比基本一致,环境条件相差很大,而品质则不分高下,尤其是多糖含量与钾元素含量极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结论】试验采用的10种杂粮谷物都可以用来作为"桦菌谷物发酵食品原料",发酵过程中的菌丝体生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同一发酵基质中的不同阶段,其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在实际生产"桦菌谷物发酵食品原料"时,可以根据其生长特点选择特定的装料量和发酵时间,来减少生产投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并获得最优质的桦褐孔菌谷物发酵产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云颖 赵苗苗 双胡尔 吴哲 玉柱
为研究刈割时期及添加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个茬次,现蕾、初花、盛花3个时期刈割,并以无添加(CK)、丙酸钠(SP,0.5%)、乳酸菌(LD,106 cfu·g(-1))3种处理进行苜蓿青贮制作,在贮存45d后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青贮苜蓿pH值呈下降的趋势;丙酸钠及乳酸菌添加剂的添加对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同一茬次生育期的延长,青贮苜蓿中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时期可显著
关键词:
苜蓿 青贮 发酵品质 CNCPS蛋白组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增波 薛泉宏 梁军锋
采用杯碟法研究了4株拮抗性放线菌固态和液态发酵产物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aus)、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及青霉(Penicillium)4株供试靶标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放线菌固态发酵生产农用抗生素的思路是可行的。供试的04,07和08号3株放线菌大米固态发酵产物与黄豆粉液态发酵产物对靶标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aus)的相对抑菌环宽度分别为4.0mm/g与0.7mm/mL,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相对抑菌环宽度分别为...
关键词:
放线菌 固态发酵 农用抗生素 抑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北忠
传统方法生产丹贝 (大豆发酵食品 )都以静态方式进行固态发酵 ,发酵过程中热质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 ,会产生温度梯度 ,且气体组分不均匀 ,从而导致发酵产品质量不稳定。滚筒式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以促进热质传递 ,使物料均匀发酵 ,且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笔者参予设计制造了 4 50 L的滚筒式生物反应器 ,并利用其进行了固态发酵生产丹贝的应用研究。以 2株根霉为发酵剂 ,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固态发酵的对照试验 ,并对发酵过程中物料的化学组分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滚筒式固态发酵产品质量可靠 ;不同的菌株对搅动有不同的反应 ,其中微孢子根霉对搅动有适应能力 ,适用于滚筒固态发酵
关键词:
固态发酵 滚筒式生物反应器 根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斌 吕燕萍 高孔荣 邓子新
从蔗渣腐烂域筛选出一株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特异青霉(P.notatum)YB-5,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一突变株YB-7,其生长快,产孢子多且无毒性。并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在正交优化的固体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下,60h时CMCase、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可达29.4IU/ml、8.40IU/ml和25.1IU/ml。
关键词:
蔗渣 特异青霉YB-7 纤维素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萌 王远亮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正可 刘国华 李阳 郑爱娟 常文环 陈志敏 蔡辉益
【目的】通过优化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工艺以提高菜籽粕营养价值,为发酵菜籽粕在我国畜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3种菌株,以硫甙降解率(X%)、总酸增加率(Y%)、多肽增加率(Z%)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加权法以M为综合评价指标(其中M=0.7×X+0.15×Y+0.15×Z)评价发酵效果。其中,试验一以3株菌的不同添加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9(34)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各菌株添加量及不同的菌株组合方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配置混菌发酵液,以发酵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接种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16(45)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的最佳工艺,并结合最佳工艺进行中试验证。【结果】(1)试验一对以总变化率M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最佳混菌组合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1﹕3﹕2,在该条件下,硫甙降解率为23.5%,总酸增加率为179.2%,多肽增加率为375.0%。(2)在试验一的基础上设计试验二并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3℃、料水比:1﹕1、时间:84h、接种量:6%,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中试验证测得硫甙降解率为48.8%,总酸增加率为499.7%,多肽增加率为148.4%,总变化率为131.4%,符合试验预期;对各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水平温度(31℃)总变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 0.05);2水平(1﹕1)的料水比总变化率高于其他水平,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水平(84 h)的发酵时间总变化率高于其他水平,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接种量各水平之间对总变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3)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微生物固态发酵增加了菜籽粕粗蛋白含量(从37.05%到40.90%)并降低了粗纤维浓度(从17.47%到16.72%);发酵菜籽粕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发酵增加了菜籽粕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尤其是Asp,Thr,Ser,Glu,Pro,Ala和Lys;发酵后菜籽粕硫甙含量从36.08μmol·g~(-1)降至18.48μmol·g~(-1);发酵增加了菜籽粕中多肽含量(从0.84%到2.09%)和总酸含量(从1.01%到6.05%);菜籽粕发酵前后粗脂肪含量相似(4.31%和4.39%)。【结论】通过本发酵工艺对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可有效降解菜籽粕中的硫甙,并提高菜籽粕中多肽和总酸的含量,菜籽粕营养价值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菜籽粕 混菌 固态发酵 正交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新 刘起丽 李学梅 吴云锋 马威 姜秋会 梁树才
以麸皮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采用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n)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并对 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碳源和氮源配比、外加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培养基碳源和氮源配比以麸皮:玉米芯为3:2时最适合;外加氮源以质量分数0.8%硝酸铵产纤维素酶 活性最高;培养基初始pH值为3.0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是对照的1.37倍;表面活性剂以质量分数0.50%“奇 强”洗洁精对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的作用最显著,较对照提高12.4%;培养时间为72 h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关键词:
康氏木霉 纤维素酶 固态发酵 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巨秀 李志西 黄海瀛
以根霉、白地霉、啤酒酵母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研究了发酵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影响条件,初步确定了果渣固态发酵的适宜条件,即发酵温度为32℃,物料质量比(果渣∶麸皮)为85∶15(水分含量在660g/kg),发酵料投放量为150g,采用自然pH值,发酵周期为72h左右。
关键词:
苹果渣 菌体蛋白饲料 发酵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凤行 赵玉洁 周可 张峰峰 李亚玲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和溶解氧等对秸秆发酵生物添加剂生长的影响,优化了秸秆发酵生物添加剂的发酵参数。通过5 L发酵罐上罐试验确定秸秆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合成,温度30℃,pH 5.0,搅拌速度300 r/min,通气量4 L/min,发酵周期24~27 h,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最大菌液浓度分别可达2.00×108,2.55×109个/mL。
关键词:
秸秆发酵 生物添加剂 工艺参数 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晓辉 沈昌 沈爱光
利用豆粕为主要原料,接种筛选所获灵芝菌株进行发酵,获得成熟发酵液,其湿菌体含量为32%,蛋白含量为4.0%,脂肪含量0.41%,灵芝多糖含量0.38%。经调配试验表明,该发酵液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可调配成色泽宜人,口感良好,营养保健功能较高的蛋白饮品。
关键词:
灵芝 深层发酵 大豆蛋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艳萍 马惠玲 陈长友 杜宏强
以鲜苹果渣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选择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菌种为混合野生苹果酵母YA+YC,适宜发酵时间为5d;纤维素酶的最佳用量为每克苹果渣添加0.3334μmol/s,最佳酶解时间为6h,在此酶解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原料还原糖净增率为27.7%;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5℃;采用果胶酶、淀粉酶与纤维素酶共同预处理时效果最好,苹果渣的乙醇产率达65mL/kg。
关键词:
苹果渣 酒精发酵 发酵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佳梅 蒋雅君 郑亚凤 吴芳彤 郑宝东 田玉庭
【目的】以籼米为原料,优化富含辅酶Q10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影响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的4个关键固态发酵条件(初始ph、接种量、籼米初始含水率、亚油酸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为响应值对上述4个关键发酵条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红曲分段控温发酵策略。【结果】初始ph、接种量、亚油酸添加量对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影响显著(p0.05),优化确定的红曲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红曲霉接种量12%,籼米初始含水率50%,亚油酸添加量64m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