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9)
2023(8908)
2022(7444)
2021(6735)
2020(5679)
2019(12451)
2018(11998)
2017(22708)
2016(12700)
2015(13542)
2014(13038)
2013(12793)
2012(12014)
2011(10598)
2010(10258)
2009(9381)
2008(9091)
2007(8046)
2006(6803)
2005(6024)
作者
(41555)
(34651)
(34585)
(32549)
(22217)
(17171)
(15416)
(13622)
(13369)
(12230)
(12153)
(11599)
(11464)
(11281)
(10920)
(10902)
(10731)
(10417)
(10218)
(10047)
(9231)
(8554)
(8281)
(7954)
(7940)
(7873)
(7483)
(7471)
(7180)
(7179)
学科
(45296)
经济(45232)
(34421)
管理(33323)
(27205)
企业(27205)
方法(22232)
数学(19865)
数学方法(19657)
(14237)
(13252)
(12949)
中国(11681)
(10251)
贸易(10249)
(10015)
业经(9751)
农业(8948)
(8938)
(8473)
财务(8463)
财务管理(8444)
技术(8324)
企业财务(8145)
(7801)
银行(7740)
(7592)
金融(7591)
(7351)
环境(7171)
机构
大学(181205)
学院(178321)
(69234)
研究(68735)
经济(67946)
管理(62897)
理学(55724)
理学院(54967)
管理学(53675)
管理学院(53397)
(49138)
科学(48900)
中国(48731)
农业(39991)
(38542)
业大(38184)
(38093)
研究所(35664)
(30332)
中心(30293)
农业大学(26287)
(26164)
财经(24936)
(24730)
(23399)
北京(23301)
(23038)
(22678)
科学院(22155)
经济学(21878)
基金
项目(133512)
科学(103186)
基金(99242)
(93897)
国家(93199)
研究(82369)
科学基金(76657)
自然(55114)
自然科(53913)
自然科学(53889)
社会(53043)
自然科学基金(52998)
基金项目(52767)
(51764)
社会科(50339)
社会科学(50321)
(45607)
资助(40423)
教育(37056)
重点(31407)
计划(30157)
(28722)
编号(28568)
(28047)
(27994)
科研(27529)
科技(27223)
创新(26406)
(25968)
大学(23208)
期刊
(66773)
经济(66773)
学报(47575)
研究(45527)
(43451)
科学(37708)
大学(33586)
中国(33512)
学学(32626)
农业(29818)
(22900)
管理(21683)
(16304)
(15012)
金融(15012)
业大(14880)
农业大学(12713)
经济研究(12500)
财经(12495)
教育(12404)
(12105)
技术(11201)
(10681)
业经(10639)
科技(10236)
林业(9501)
问题(9192)
中国农业(8789)
自然(8330)
资源(7720)
共检索到250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栗方亮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目的】高养分浓度可能对土壤的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研究高养分浓度下添加葡萄糖对土壤中碳氮的转化调控及其微生物变化特征,可为正确认识特殊条件下养分转化过程特性,提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中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水稻土样品,设置不同硫酸铵用量和葡萄糖添加量处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土壤中NH4+-N、NO3--N、矿质氮、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与不添加葡萄糖处理相比,高硫酸铵用量处理下,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NH4+-N、NO3--N和矿质氮变幅分别为-4.3%—10.2%、-8.0%—41.8%和-3.9%—10.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明  李忠佩  路磊  车玉萍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培养条件下水稻土(黄泥土)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为正确认识集约化农业利用条件下,施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的黄泥土表层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整个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碳含量情况为:化肥配施2%秸秆或2%猪粪>对照及化肥配施0.5%秸秆或0.5%猪粪>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化肥配施2%秸秆>对照、化肥配施2%猪粪或0.5%秸秆>单施化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俊仙  李忠佩  车玉萍  
【目的】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转化特征以及添加葡萄糖的影响,可为正确认识碳源影响氮素转化的作用机制、并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氮素养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性水稻土,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特征以及添加葡萄糖对氮素转化作用的影响在不同肥力土壤间的差异。【结果】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强度均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培养的第一周,高肥力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量和反硝化速率分别是相应中、低肥力土壤的1.9、5.3倍和1.1、2.9倍。添加葡萄糖后土壤氮素矿化量显著降低,但不同肥力土壤降幅不同,高、中、低肥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李闯  黄璇  蒋桂韬  邓萍  刘胜利  李昊帮  戴求仲  
选用240只50周龄健康的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第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第2、3、4、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预试期7d,正试期63d。试验结束后测定供试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指标及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产蛋后期蛋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无显著影响;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组降低了回肠中变形菌门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及盲肠中变形菌门和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回肠中肠杆菌属及盲肠中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第2组回肠中属、种水平的OT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最高,回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最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综上可知,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降低了回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的适宜添加量为0.1mg/kg(以硒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李闯  黄璇  蒋桂韬  邓萍  刘胜利  李昊帮  戴求仲  
选用240只50周龄健康的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第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第2、3、4、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预试期7d,正试期63d。试验结束后测定供试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指标及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产蛋后期蛋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无显著影响;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组降低了回肠中变形菌门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及盲肠中变形菌门和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回肠中肠杆菌属及盲肠中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第2组回肠中属、种水平的OT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最高,回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最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综上可知,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降低了回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的适宜添加量为0.1mg/kg(以硒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赵博  杨璐  赵秀海  张春雨  闫子超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 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3)接种蚯蚓(SE);(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SE处理使SMBC和q 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 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尤金成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占月  吴森  
【目的】为探究补饲不同剂量双歧杆菌对欧拉羊生长性能及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况一致的6月龄欧拉羊母羊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组)、低剂量补饲组(BIFlow组)和高剂量补饲组(BIFhigh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IFlow组和BIFhigh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双歧杆菌5×10~(6)、5×10~(7 )cfu/g。补饲30 d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采集肠道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补饲双歧杆菌后,欧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下同),BIFhigh和BIFlow组的Chao1指数和Richness指数显著高于CG组。比较三组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差异显著OTUs发现,BIFlow组与CG组、BIFhigh组与CG组、BIFhigh组和BIFlow组之间丰度差异性OTUs分别为70、81和23种。对三组属水平肠道微生物中丰度差异显著的微生物进行数量统计发现,BIFhigh组与CG组之间Phocaeicola等7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上升,消化杆菌属(Peptacetobacter)等4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下降。BIFlow组与CG组之间冻丝菌属(Kineothrix)等6个属丰度显著上升;消化杆菌属等7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下降。BIFhigh和BIFlow两组肠道差异微生物主要表现为Mediterraneibacter、无杆菌属(Agathobacter)等2个属丰度显著上升。对照组与补饲组在细胞进程、细胞运动等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补饲双歧杆菌后提高欧拉羊的平均日增重,改变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各组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等细菌丰度有显著差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引起了微生物功能的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丽娟   欧翔   连海   邱静芸   刘峥   钟云平   肖江平   雷小文  
为探讨复合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对饲料桑(Morus alba)与脐橙(Citrus sinensis)渣混合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K,无添加)、复合菌制剂组[(J组,添加0.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0.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复合酶制剂组(M组,添加0.01%纤维素酶和0.1%木聚糖酶)、复合菌酶制剂组(JM组,添加0.1%植物乳杆菌、0.05%枯草芽孢杆菌、0.01%纤维素酶和0.1%木聚糖酶),青贮发酵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J组和JM组的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 <0.05);J组、M组和JM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下降,M组和JM组的酸性洗涤纤维极显著下降(P <0.01),而J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与CK组相比,J组、M组、JM组的pH均极显著降低(P <0.01);J组和JM组的氨态氮/总氮含量极显著下降(P <0.01),而M组无显著差异(P> 0.05);J组、M组、JM组的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 <0.01),M组的乙酸含量最高,而JM组的丙酸含量最低,且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在门水平上,各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且相对丰度以JM组最高;其次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以CK组最高。在属水平上,CK、M组优势菌属主要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为主,而J、JM组优势菌属主要以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维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综上所述,单独添加复合菌制剂或复合酶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饲料桑与脐橙渣混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还能改善其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但联合添加复合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的青贮效果更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婷  佟忠勇  张广才  潘林林  姜雪楠  叶超  张雅楠  李丽  关连珠  
为了探明北方水稻土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并为稻草合理还田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培养法,研究了添加腐熟稻草(F)、稻草生物炭(S)、未腐熟稻草(Z)对北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不同形态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全磷含量呈现略微下降趋势,而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CK)相比,添加不同形态稻草的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无机磷组分中Ca_2-P、Ca_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梦扬  魏健  葛高波  孙铭  冯秀智  吴可人  李永春  徐秋芳  
应用氯仿熏蒸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菜地土和松林土喷施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剂后,土壤微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土喷施Bt杀虫剂后,土壤微生物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松林土喷施Bt杀虫剂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种土壤均在喷施1 315 g·hm-2的Bt杀虫剂后,微生物量碳达到最大值。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菜地与松林土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带型有较大的差异,菜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土壤类型是决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东  毛晖  曾辰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氧化铁、铬酸盐和葡萄糖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铬( )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源及Cr( )、Fe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 )和Cr( )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和氧化铁后,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显著减小土壤中铬( )浓度;添加Cr( ),将导致土壤中铁还原滞后;厌氧水稻土中Fe( )和Cr( )的竞争还原机制为,有机电子供体导致氧化铁发生微生物还原,产生的Fe( )引起土壤中Cr( )的化学还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红亮  魏春兰  李磊  高人  尹云锋  杨玉盛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添加葡萄糖(C量水平分别是0,100,300,1 000,2 000,5 000 mg·kg-1)对土壤氮含量、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添加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比例,硝态氮的降低幅度大于铵态氮;但是没有降低可溶性有机氮(SON)和pH值,甚至提高SON的比例。添加葡萄糖降低氮素净矿化和硝化速率,氮素矿化作用受到抑制。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添加,亲水性氮所占比例显著降低,这与氮的固持和转化有关,导致SON比例增加;分析表明,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提取液全氮中所占比例成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02)。研究发现,1 000 mg·kg-1的葡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全国明  徐华勤  秦钟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