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6)
- 2023(6862)
- 2022(5728)
- 2021(5069)
- 2020(4227)
- 2019(9364)
- 2018(8910)
- 2017(16341)
- 2016(9143)
- 2015(9925)
- 2014(9381)
- 2013(9265)
- 2012(8686)
- 2011(7795)
- 2010(7452)
- 2009(6776)
- 2008(6598)
- 2007(5766)
- 2006(4972)
- 2005(4345)
- 学科
- 济(33267)
- 经济(33219)
- 管理(24401)
- 业(24041)
- 企(18415)
- 企业(18415)
- 方法(16199)
- 数学(14593)
- 数学方法(14456)
- 学(11201)
- 农(10238)
- 财(9121)
- 中国(8446)
- 贸(8299)
- 贸易(8298)
- 易(8116)
- 业经(7435)
- 农业(7138)
- 环境(6050)
- 制(5924)
- 技术(5878)
- 务(5503)
- 财务(5497)
- 财务管理(5485)
- 企业财务(5227)
- 地方(5074)
- 银(4870)
- 银行(4815)
- 融(4775)
- 金融(4774)
- 机构
- 大学(134526)
- 学院(132359)
- 研究(52824)
- 济(51088)
- 经济(50200)
- 管理(46468)
- 理学(41330)
- 农(40836)
- 理学院(40775)
- 管理学(39779)
- 管理学院(39589)
- 科学(38790)
- 中国(37001)
- 农业(33495)
- 业大(31209)
- 所(30002)
- 京(29031)
- 研究所(28194)
- 中心(22910)
- 农业大学(22097)
- 财(20856)
- 江(19591)
- 省(19015)
- 院(18979)
- 室(18544)
- 业(18325)
- 科学院(17734)
- 北京(17615)
- 实验(17327)
- 财经(17223)
- 基金
- 项目(100932)
- 科学(77128)
- 基金(74523)
- 家(71634)
- 国家(71108)
- 研究(60000)
- 科学基金(57839)
- 自然(42569)
- 自然科(41582)
- 自然科学(41561)
- 自然科学基金(40864)
- 基金项目(39801)
- 省(39581)
- 社会(38192)
- 社会科(36206)
- 社会科学(36194)
- 划(35024)
- 资助(30102)
- 教育(26535)
- 计划(24077)
- 重点(23858)
- 科技(22282)
- 发(21405)
- 部(21309)
- 创(21251)
- 科研(21010)
- 业(20263)
- 编号(20250)
- 创新(20032)
- 农(18707)
共检索到184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婷 佟忠勇 张广才 潘林林 姜雪楠 叶超 张雅楠 李丽 关连珠
为了探明北方水稻土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并为稻草合理还田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培养法,研究了添加腐熟稻草(F)、稻草生物炭(S)、未腐熟稻草(Z)对北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不同形态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全磷含量呈现略微下降趋势,而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CK)相比,添加不同形态稻草的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无机磷组分中Ca_2-P、Ca_8-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河仙 王凯荣 谢小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同一土壤在淹水植稻和旱作玉米条件下,不同量氮肥和稻草配合施用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产量均随施N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且氮肥在玉米上的产量增益作用显著大于水稻。稻草还田(土)的产量效应因氮肥水平、秸秆施加量和作物不同而异。稻草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明显,其中稻草施加1.5 g/kg(相当于3.6 t/hm2)与施加化肥N 0.054 g/kg(相当于130 kg/hm2)的配比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增益。稻草还土对玉米的增产效应以施稻草1.5 g/kg与化肥N 0.108 g/kg(相当于260 kg/hm2)配比最大。稻草施加量超过4.5 g/kg之后(相当于10.8 t/h...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氮肥 水稻 玉米 产量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玉槐 魏晓梦 魏亮 祝贞科 葛体达 张艳杰 鲁顺保 吴金水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 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_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著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著负相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栗方亮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目的】高养分浓度可能对土壤的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研究高养分浓度下添加葡萄糖对土壤中碳氮的转化调控及其微生物变化特征,可为正确认识特殊条件下养分转化过程特性,提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中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水稻土样品,设置不同硫酸铵用量和葡萄糖添加量处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土壤中NH4+-N、NO3--N、矿质氮、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与不添加葡萄糖处理相比,高硫酸铵用量处理下,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NH4+-N、NO3--N和矿质氮变幅分别为-4.3%—10.2%、-8.0%—41.8%和-3.9%—10.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杨为芳 江立庚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津雯 王钰皓 陶宏扬 卫婷 高飞 刘恩科 贾志宽 张鹏
【目的】研究西北旱作区长期地膜覆盖农田添加不同量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旱作覆膜农田地力提升、作物的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连续多年双垄沟覆膜农田基础上,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全膜双垄沟覆盖种植和传统平作不覆膜种植2个处理,副区为生物炭添加水平,分别为不添加(N)、低量添加(L):3 t·hm~(-2)、中量添加(M):6 t·hm~(-2)和高量添加(H):9 t·hm~(-2)。测定生物炭不同添加量对覆膜农田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生物炭连续添加两年后,各覆膜处理能显著提高0—60 cm土层土壤大粒级(>0.25 mm)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6.1%—8.7%)及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15.9%—83.6%),玉米产量可显著(P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MR_(0.25))和湿筛>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WR_(0.25))分别平均提高6.8%和29.6%,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增幅逐渐增大。此外,生物炭添加提高了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其中以高量添加(9 t·hm~(-2))效果最好,分别提高13.9%和25.9%。玉米产量与生物炭添加量显著相关(λ=0.42,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洪霞 肖和艾 谭周进 杨喜爱 盛荣 葛体达 黄道友
本文探讨了添加稻草和选择性抑制剂下红壤旱地和淹水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期间,旱地土壤中添加稻草(Str)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271.4%~518.8%和2900%~3608%;添加稻草+放线菌酮(Str+A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增加34.1%~81.4%;添加稻草+四环素+链霉素(Str+Sm+T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 r处理下降14.3%~43.5%,而真菌增加17.1%~37.6%。淹水稻田土壤中,St r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CK增加115.3%~362.2%,而真菌数量下降5.8%~27.8%;Str+Ac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明 李忠佩 路磊 车玉萍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培养条件下水稻土(黄泥土)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为正确认识集约化农业利用条件下,施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的黄泥土表层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整个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碳含量情况为:化肥配施2%秸秆或2%猪粪>对照及化肥配施0.5%秸秆或0.5%猪粪>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化肥配施2%秸秆>对照、化肥配施2%猪粪或0.5%秸秆>单施化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恒甲 叶金云 郭建林 王友慧 沈斌乾 陈建明 潘茜
选用初重为(39.68±3.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设5种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 U/kg、750 U/kg、1 000 U/kg、1 250 U/kg、2 500 U/kg),另设2个对照组,对照组1: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只添加1.5%的无机磷;对照组2: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不添加植酸酶和无机磷,通过60 d的试验,探讨和研究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及各组织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1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与对照组2相比较,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
关键词:
草鱼 植酸酶 生长 体成分 磷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玲 连娟 郭再华 张秀 杜爽爽 何兴龙 赵竹青
【目的】阐明磷肥用量以及水稻磷营养特性对砷污染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探讨降低水稻砷污染的农艺措施。【方法】以2个耐低磷(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和磷高效利用型品种580)和1个低磷敏感型水稻(99056)为材料,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对中、高度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稻米P、As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无砷处理相比,50 mg.kg-1的砷略微增加水稻的生物量,但降低水稻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和产量;100 mg.kg-1的砷显著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但产量在磷用量为30 mg.kg-1时最高,磷用量为150 mg.kg-1时最...
关键词:
水稻 磷 砷 产量 生物量 食品安全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文 陈杰 韩正康
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痿管的海子母水牛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稻草日粮条件下添加羟甲基尿素对瘤胃内纤维素消化代谢的影响。实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结果表明:添加羟甲基尿素后,瘤胃内总脱氢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显著上升;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明显提高;纤维素消失率显著增加。可见,稻草日粮条件下添加羟甲基尿素能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活力,尤其是纤维素分解力,从而对瘤胃内纤维素消化代谢有一定的改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珍川 谢桂先 刘强 袁浩凌 孙锡斌 彭迁 范晶晶 李靖旋
以猪粪和水稻秸秆为材料,采用发酵槽内堆置,分别设置低量秸秆、高量秸秆和纯猪粪三个处理,分析堆肥33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纤维素类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堆肥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水稻秸秆对堆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量秸秆堆肥处理的升温速率最佳,纯猪粪处理的水分散失率大于其他两个处理。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p H值为8.46-8.66,电导率稳定在1.4-2.4 ms/cm,E4/E6降至3.12-3.37,堆肥达到了腐熟;高量秸秆处理的(终点c/N)/(初始c/N)介于0.53-0.72,其堆肥效果较好、腐熟程度较高。各处理堆肥产品的全磷含量均有提高;纯猪粪处理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总降解率...
关键词:
猪粪 水稻秸秆 物质变化 腐熟 堆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镇平 陈杰 韩正康
4头装有长久性气垫式瘤胃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血管插管的雄性水牛冬季舍饲,以稻草为日粮(对照),试验期每头牛添喂羟甲基尿素(FDU)80g/d和混合精料1kg/d。添喂FDU和混合精料后,水牛瘤胃液pH明显下降(P<0.001),瘤胃液稀释率提高44.269%(P<0.001),容积有所增加。氨氮(NH3-N)一昼夜平均增加83.34%(P<0.001),微生物蛋白增加62.88%(P<0.001),血清尿素氮浓度提高95.13%(P<0.001)。表明水牛冬季饲喂稻草添喂FDU和少量精料,能明显改善瘤胃氮代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杨珠 吴名宇 李顺义 刘学军 黄运湘 尹力初 周卫军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旱地改水田后不同稻作制、地下水深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全锰、有效锰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红壤旱土相比,红壤性水稻土耕层土壤全锰、氧化锰和有效锰总量明显下降,但易溶态锰含量明显升高。稻作制对土壤锰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最明显,稻-稻-冬泡处理的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处理,且不同处理之间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锰的淋溶损失较持续淹水更为严重。有机肥处理土壤全锰含量均高于化肥处理,且常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之间全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
关键词:
水稻土 稻作制 全锰 有效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