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1)
- 2023(11676)
- 2022(10420)
- 2021(9840)
- 2020(8340)
- 2019(19394)
- 2018(19284)
- 2017(37110)
- 2016(20518)
- 2015(23002)
- 2014(22921)
- 2013(22812)
- 2012(21082)
- 2011(18815)
- 2010(18626)
- 2009(17018)
- 2008(16352)
- 2007(14322)
- 2006(12405)
- 2005(10899)
- 学科
- 济(77549)
- 经济(77463)
- 管理(56416)
- 业(54176)
- 企(46179)
- 企业(46179)
- 方法(37266)
- 数学(31817)
- 数学方法(31431)
- 学(22013)
- 农(20600)
- 中国(19368)
- 财(19357)
- 业经(17375)
- 地方(15516)
- 制(14562)
- 理论(13843)
- 农业(13610)
- 贸(13259)
- 和(13256)
- 贸易(13246)
- 易(12851)
- 务(12411)
- 财务(12352)
- 财务管理(12330)
- 技术(12072)
- 环境(11971)
- 企业财务(11748)
- 银(11093)
- 银行(11015)
- 机构
- 大学(292613)
- 学院(288550)
- 管理(112066)
- 济(107050)
- 经济(104602)
- 研究(102452)
- 理学(97899)
- 理学院(96690)
- 管理学(94750)
- 管理学院(94266)
- 中国(73786)
- 科学(69949)
- 京(63954)
- 农(57283)
- 所(54030)
- 业大(50378)
- 研究所(50092)
- 财(47340)
- 农业(45540)
- 中心(45415)
- 江(41764)
- 北京(40188)
- 财经(38559)
- 范(38330)
- 师范(37775)
- 院(37439)
- 经(35197)
- 州(33635)
- 技术(32488)
- 经济学(31258)
- 基金
- 项目(207555)
- 科学(161311)
- 基金(150393)
- 研究(143731)
- 家(135241)
- 国家(134169)
- 科学基金(112888)
- 社会(86951)
- 社会科(82103)
- 社会科学(82075)
- 省(81372)
- 基金项目(80559)
- 自然(78424)
- 自然科(76553)
- 自然科学(76528)
- 自然科学基金(75167)
- 划(70279)
- 教育(65455)
- 资助(62447)
- 编号(57425)
- 重点(47588)
- 成果(46205)
- 部(44622)
- 发(44108)
- 创(42861)
- 计划(41394)
- 科研(40727)
- 课题(40180)
- 创新(40085)
- 大学(37747)
- 期刊
- 济(114643)
- 经济(114643)
- 研究(81217)
- 学报(57912)
- 中国(53830)
- 农(51604)
- 科学(50607)
- 大学(41675)
- 管理(40957)
- 学学(39481)
- 农业(35710)
- 财(34455)
- 教育(31156)
- 技术(23242)
- 融(21491)
- 金融(21491)
- 业(18666)
- 业经(18453)
- 财经(18331)
- 经济研究(18154)
- 图书(15891)
- 业大(15887)
- 科技(15644)
- 经(15601)
- 版(14998)
- 问题(14978)
- 理论(14059)
- 资源(13833)
- 林业(13521)
- 技术经济(13299)
共检索到41175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学芳 王利凯 周竹青
以淹水处理的小麦品种华麦8号(耐湿)和华麦9号(不耐湿)为材料,对次生根显微结构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小麦次生根通气组织形成方式以及品种间耐湿差异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淹水144 h后,华麦8号次生根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且结构保持完整,而华麦9号次生根虽然也能够形成通气组织,但根的结构却失去完整性。次生根孔积率变化研究表明,华麦8号孔积率增长幅度大,华麦9号孔积率增长幅度小,且在同一淹水时期,华麦8号孔积率均大于华麦9号。对华麦8号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淹水12 h后,细胞核变形;24 h后,染色体发生凝集,核膜变模糊,细胞壁变透明;48 h后,核膜破裂,细胞核解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陈刚 魏志敏 张吉科 贾建明 王新玉
通过直接测量沙棘次生根鲜质量和吸水后质量以及次生根直径和皮层厚度,并与小叶杨做对照研究了沙棘次生根皮层贮水功能,结果表明,沙棘根系贮水组织主要是沙棘次生根皮层。还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沙棘次生根皮层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沙棘次生根皮层细胞的中央液泡化是蓄贮水分的场所,具活力的细胞质环带是水分蓄释的调控中心,庞大的线粒体群是水分蓄释的动力,质膜与胞间层的液泡系与吞噬泡以其表面特有的功能单位为信号调控着水分、物质的胞间交换,细胞中某些不明贮藏物可能起着渗透调节功能。沙棘耐旱的机理是次生根生理贮水,节约用水,耐旱程度与根部蓄水量有关。沙棘是一种生活型的适应旱生植物。
关键词:
沙棘 根系 皮层细胞 超微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泗城 杨其伟 孙建华 毕平
用透射电镜观察镉处理对冬小麦幼苗根端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dCl_22.5H_2O浓度较低时(10×10~6),可见被观察的细胞表现为核膜凹陷、胞核变形、染色质稍显凝聚;同样浓度下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CdCl_2 2.5H_2O浓度较高时(80×10~6),则见细胞核膜破裂.崩解、染色质显著凝聚;线粒体内膜解体,嵴模糊或消失,表现为不可逆转性变化.
关键词:
冬小麦 镉 根端细胞 超微结构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泗城 杨其伟 宇克莉 毕平 夏文 李德森 周之杭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镍化合物对蚕豆和冬小麦根端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镍不同程度地引起蚕豆和冬小麦细胞的损伤。在15μg/ml浓度下,镍化合物可诱导蚕豆根端细胞核变形,液泡内有凝聚物断续性附着于液泡膜内侧。在相同浓度下,硫酸镍对冬小麦根端细胞内部结构影响较小。在80μg/ml浓度下,冬小麦细胞液泡有凝聚性变化,质壁有轻度分离。而蚕豆在此浓度处理下,核固缩,核膜崩解,细胞内部电子密度明显升高,结构呈凝聚状,欠清晰,液泡出现凝聚性变化,质壁出现重度分离。以上结果意味着镍化合物对蚕豆的损伤程度要高于对冬小麦的损伤程度。
关键词:
镍,蚕豆,冬小麦,细胞毒害,超微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顿新鹏 朱旭彤
以 4个耐湿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观察了渍水条件下其次生根结构。结果表明 ,渍水处理后 ,小麦的次生根以两种方式产生通气组织。各品种处理期间产生的次生根和耐湿性强的品种处理前产生的次生根经渍水处理后多以方式Ⅰ产生通气组织 ,通气组织形成是由单个细胞凹陷 ,内容物消失 ,最后细胞壁完全叠合并彼此连接而形成的 ,通气组织呈矩形并且不易破裂 ;不耐湿的品种处理前产生的次生根经处理后皮层以方式Ⅱ产生通气组织 ,通气组织是由多个细胞融合 ,内容物消失而形成的 ,通气组织形状不规则 ,易彼此贯通导致机械组织及表皮的脱落。
关键词:
小麦 耐湿性 次生根 通气组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祥希 杨宗武 郑蓉 陈立松 刘星辉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研究铝胁迫对龙眼叶、根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铝胁迫造成龙眼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叶绿体的破坏 ,表现为叶绿体膜系统受损加重 ,基粒片层扭曲紊乱 ;其次是细胞壁的降解 ,细胞之间间隙变小 ,部分液泡膜破裂 ,液泡消失 ;线粒体膜系统受到破坏 ,嵴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铝胁迫下龙眼根端膨大 ,根尖变粗变短 ,从外表皮到中柱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 ,且随铝浓度的提高 ,这种伤害程度不断加重 ;根伸长区细胞细胞壁发生降解 ,细胞间距变小 ;膜系统遭到破坏 ,核膜、线粒体膜破裂 ;细胞中淀粉粒明显减少 ,甚至消失 ;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核变形 ,细胞核数量大...
关键词:
龙眼 铝胁迫 叶 根 细胞超微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东华 蒋悟生 李海峰 高秀芝
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对大蒜 (AlliumsativumL )根生长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Cd2 + 浓度的范围内 (10 - 5~ 10 - 2 mol/L) ,随Cd2 + 浓度增加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 ,根的生长速率递减或停止 ;Cd处理出现最明显的特征是在 10 - 3mol/L浓度处理组中 ,细胞质中沉积许多电子稠密颗粒 ,这些颗粒大小不等 ,外部着色较深 ,中心部分较浅 ,多分布于细胞质中大、小液泡周围 ;大部分细胞核中的核质高度凝集 ;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细胞器严重受损 ;大部分细胞液泡化程度提高。X 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电子稠密颗粒中均未含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平 金晓萍 张训蒲 赵雅心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鳜鱼咽腔中除了味蕾以外的其它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鳜咽腔表皮中的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孤立化学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其它硬骨鱼的表皮细胞结构极为相似。孤立化学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味蕾的感觉细胞的结构也极为相似;鳜鱼咽腔孤立化学感受器极为丰富,是对其味觉功能的一个补偿。
关键词:
鳜鱼 表皮细胞 超微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克兵 许林 涂炳坤 沈宝仙
选取耐涝的I-69杨和不耐涝的小叶杨为试材进行对比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伤害,显著抑制叶片的光合性能,且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严重:淹水8天时,I-69杨与小叶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略有下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淀粉粒大量减少、嗜锇体数量略有增加、类囊体略有膨胀,少部分片层出现轻微扭曲等现象,但2者间差异不明显。淹水15天时,2者间出现明显差异。I-69杨仍然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片超微结构,从而保持较高的Pn,Fv/Fm,叶绿素含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颖章 韩碧文 赵云云
菊苣花梗薄层培养花芽分化中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在花芽原基的形成中细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大量增加,且始终可见线粒体的分裂增殖,大量增加的线粒体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为花芽分化合成新的结构蛋白和新的功能蛋白。花芽分化是一强烈的代谢过程。此外,壁旁体多处可见,且常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相邻分布,其功能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
关键词:
菊苣 薄层培养 花芽分化 超微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扬花结实期旗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和基粒垛数。结果表明,从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基质浓厚,易形成突起;线粒体嵴发达,充满浓厚基质。从灌浆中期至灌浆末期,叶片结构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和叶绿体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解体,基质淡薄,嗜锇颗粒增多,线粒体嵴和基质减少。还发现从扬花期至灌浆中期,高基粒片层数增加,灌浆中期之后,高基粒片层数减少。
关键词:
小麦 叶片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叶绿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振生 王瑶 黄丽丽 魏国荣 赵杰
采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系统研究了非亲和组合中小麦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非亲和组合分别由小麦品种牛朱特与条中 2 8号小种、杂种 4 6与条中 2 9号小种、天选 882与条中 2 9号小种组成 ,对照亲和组合由小麦品种辉县红与条中 2 9号小种组成。观察结果表明 ,小麦条锈菌在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上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病菌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 ,菌落形成延迟或败育 ,病菌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数量明显减少。寄主细胞的坏死与条锈菌的发育受阻密切相关 ,免疫组合中病菌的受抑程度高于近免疫组合的。电镜观察发现 ,在抗病品种上 ,病...
关键词:
小麦 小麦条锈菌 抗病性 组织学 细胞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国红 王瑶 康振生 魏国荣 朱之堉 李振岐
应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 ,比较研究了洛 10和冀麦 3号及其相应的单基因系L r2 6和 L r3Bg接种小麦叶锈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洛 10和 L r2 6的组织学表现极其相似 ,呈典型的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 ,导致侵染结构败育 ;冀麦 3号和 L r3Bg的组织学表现出一定差异 ,锈菌在 L r3Bg上的发展要快于呈现出慢锈特征的冀麦 3号。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小麦叶锈菌在洛 10和冀麦 3号上的发育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抑制 ,表现为锈菌和寄主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有一系列变化。过敏性坏死反应和胼胝质的形成是 2个重要的抗锈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仕光 朱玮 岳红艳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菌 杨树 组织病理 超微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荣瑞芬 冯双庆 赵玉梅
为揭示UV-C诱导采后果蔬抗病性机制的细胞结构基础,对比观察经2.4 kJ/m2UV-C照射后存于24℃下第4天和第8天的绿熟番茄佳粉15果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人工接种链格孢菌的抗病性。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使果皮细胞中叶绿体等细胞器衰老延缓,细胞壁和细胞质变得致密和粘稠,电子透明度减小,中胶层分解推迟;人工接种后第3天,处理果发病率较对照降低31.67百分点,第10天降低15.27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16.90。2.4 kJ/m2UV-C照射可提高番茄果实抗病性,增强果皮细胞壁防御能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