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1)
- 2023(9534)
- 2022(8617)
- 2021(8189)
- 2020(6803)
- 2019(15807)
- 2018(15827)
- 2017(30250)
- 2016(16598)
- 2015(18683)
- 2014(18569)
- 2013(18358)
- 2012(16598)
- 2011(14890)
- 2010(14585)
- 2009(13082)
- 2008(12566)
- 2007(10574)
- 2006(9099)
- 2005(7679)
- 学科
- 济(62502)
- 经济(62436)
- 管理(46398)
- 业(43320)
- 企(36660)
- 企业(36660)
- 方法(31170)
- 数学(26994)
- 数学方法(26647)
- 农(16190)
- 中国(15168)
- 学(14854)
- 财(14569)
- 业经(14341)
- 地方(13392)
- 理论(11389)
- 环境(11380)
- 农业(10948)
- 和(10814)
- 贸(10504)
- 贸易(10499)
- 易(10177)
- 技术(10166)
- 制(10132)
- 务(9742)
- 财务(9682)
- 财务管理(9668)
- 划(9451)
- 企业财务(9173)
- 教育(9032)
- 机构
- 大学(231199)
- 学院(230052)
- 管理(94139)
- 济(84172)
- 理学(82707)
- 经济(82132)
- 理学院(81794)
- 管理学(80282)
- 管理学院(79889)
- 研究(75723)
- 中国(52586)
- 科学(50958)
- 京(49398)
- 农(40348)
- 所(38538)
- 业大(38248)
- 财(36505)
- 研究所(35738)
- 中心(33899)
- 农业(32024)
- 江(31504)
- 北京(30933)
- 范(30368)
- 财经(30200)
- 师范(30056)
- 经(27519)
- 院(27488)
- 州(26733)
- 技术(25679)
- 师范大学(24399)
- 基金
- 项目(167941)
- 科学(130500)
- 基金(120451)
- 研究(120375)
- 家(106011)
- 国家(105131)
- 科学基金(89753)
- 社会(72842)
- 社会科(68916)
- 社会科学(68894)
- 省(67201)
- 基金项目(65183)
- 自然(60718)
- 自然科(59281)
- 自然科学(59262)
- 自然科学基金(58154)
- 划(56416)
- 教育(54873)
- 资助(49581)
- 编号(49292)
- 成果(39095)
- 重点(37351)
- 部(35921)
- 发(35443)
- 创(35125)
- 课题(33833)
- 创新(32701)
- 科研(32506)
- 计划(31681)
- 大学(30935)
共检索到316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博 吴才文 蔡青 应雄美 刘新龙 苏火生 黄应昆
本研究利用对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2免疫的甘蔗品种NCO376作为寄主材料,在云南开远蔗区搜集黑穗病孢子,依照浸渍、割苗涂抹、抖黑粉孢子、菌液浇灌等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甘蔗黑穗病菌的侵染实验,针对NCO376的抗性和黑穗病生理小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5×106个孢子/mL的浸渍组试验中对照的侵染率为16%,割苗涂抹侵染率为25.8%,侵染率最高,菌液浇灌侵染率最低为2.5%;清水浸渍组试验中菌液浇灌侵染率为0,割苗涂抹侵染率为13%,抖黑穗孢子侵染率为0。材料NCO376在浸渍组中,割茎涂抹处理侵染率>抖黑穗病孢子处理>对照>菌液浇灌处理;清水浸渍组中,割茎侵染率较高,菌液浇灌和抖黑穗...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NCO376 侵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杨湛端 刘福业
为探明甘蔗品种(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浸渍接种与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对34个甘蔗品种(品系)进行新植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品种(品系)有00-319、01-121、00-256、01-125、01-79,占供试品种的14.7%;抗性水平为抗(R)的品种(品系)有01-120、粤糖03-233、CP93-1634,占8.8%;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品种(品系)有粤糖96-86、99-57,占5.9%;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品种(品系)有01-246、粤糖95-168、01-160、粤糖91-1...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品种 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杨湛端 刘睿 陈健文 邓海华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廷速 李松 张金莲 覃晓娟 刘红坚 谭裕模 袁照年 李杨瑞
研究菌根对甘蔗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枝菌根球囊霉菌株Glomus sp1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其对侵染甘蔗根系形成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Glomus sp1能很好的侵染甘蔗根系,根系有明显的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泡囊和孢子;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表现在植株高度、叶长、绿叶数和茎径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甘蔗 丛枝菌根(AM) 菌根侵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双 曾泽鉴 沈万宽 徐刚红 吴夏明 罗明珠 陈培寿
为探明甘蔗亲本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湛江雷州市)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人工浸渍接种的方法,对34个甘蔗亲本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亲本有Q171、ROC1、内江57-614,占供试亲本的8.8%;抗性水平为抗(R)的亲本有福农95-1702、N∶CO376、CP93-1382、CP65-357、赣蔗95-108、ROC5,占17.6%;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亲本有巴西618、粤糖89-113、台优,占8.8%;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亲本有粤糖86-368、ROC16、Q179、Q191、HO CP95-988、台糖8...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亲本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红明 黄应昆 吴才文 范源洪 赵培方 崔杰
采用澳大利亚抗甘蔗黑穗病鉴定评价方法,对14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采用的对照品种在澳大利亚和云南两地试验的平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品种平均发病率和标准分级的回归方程为对数函数,经回归计算的分级值,其抗性反应型分类与统计学分类能实现良好的统一,澳大利亚的鉴定方法可用于云南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关键词:
抗黑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甘蔗 应用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刚红 沈万宽 吴夏明 陈双 罗明珠 陈培寿
为研究来源于不同遗传类群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侵染寄主甘蔗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采用注射接种法,将5个不同遗传类群的代表分离物(分离物编号依次为16,24,25,47,89号)侵染抗病甘蔗品种Q171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测定甘蔗与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互作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5株分离物侵染引起的寄主甘蔗SOD、POD、CAT活性变化曲线中均存在2个酶峰值,抗病甘蔗品种Q171中PPO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中PAL也存在2个酶峰值,接种后1 D出现峰值Ⅰ,接种后3~5 D出现...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黑穗病菌 防御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转娣 昝逢刚 吴才文 李文凤 卢文洁 黄应昆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分离 检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 TPCRG反应体系的Mg2+、d 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 TPCRG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 NTPs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 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王明强 王晓燕
本研究利用尿素混合液直接从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鉴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2个甘蔗黑穗病样品进行病菌基因组DNA提取,将甘蔗黑穗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为420 bp的预期DNA片段条带。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维兴 黄玉新 周珊 张保青 高轶静 杨翠芳 刘昔辉 张革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文 李吉崇 郭玉海 董学会
为明确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玉米抗病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转Bt基因玉米株系和其受体亲本郑58为材料,比较了接种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Clint.)后转Bt基因玉米防御酶系统、激素水平及次生代谢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转Bt基因玉米对病害抗性的相关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丝黑穗病菌后,转Bt基因玉米在吐丝期的发病率达到24%,单穗总粒重较对照下降18%,百粒重下降12%,而郑58发病率为15%,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防御酶活性比郑58玉米在抵御病害侵染时表现的较弱,丙二醛...
关键词:
玉米 转Bt基因 丝黑穗病菌 保护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国辉 许东林 陈晓琴
【目的】揭示侵染中国甘蔗及玉米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mosaicvirus,SCMV)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品种培育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株叶组织总RNA抽提物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获得了华南地区SCMV26个甘蔗及玉米田间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部分相应序列,采用序列比对及分子系统进化树重建方法,对SCMVCP基因序列的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国SCMV可分为3个分子组群,各组群分别对应于各自来源的寄主,即杂种甘蔗(糖用甘蔗,Saccharuminterspecifichybrids)、玉米(Zeamays)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NTPs 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0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泽平 刘璐 高轶静 罗霆 段维兴 张保青 杨翠芳 周珊 张革民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度20℃、葡萄糖浓度0.02%、黑暗、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F.proliferatum在孢子浓度8×106、温度35℃、葡萄糖浓度0.05%、紫外光、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