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8)
2023(10426)
2022(9255)
2021(8825)
2020(7388)
2019(17064)
2018(16953)
2017(32234)
2016(17784)
2015(19866)
2014(19775)
2013(19472)
2012(17722)
2011(15880)
2010(15585)
2009(13991)
2008(13489)
2007(11551)
2006(9944)
2005(8461)
作者
(53708)
(44425)
(44102)
(41845)
(28323)
(21492)
(20075)
(17790)
(16882)
(15745)
(15289)
(14838)
(14151)
(14041)
(13767)
(13743)
(13643)
(13286)
(12628)
(12449)
(11323)
(10795)
(10778)
(10050)
(10028)
(9962)
(9859)
(9728)
(9135)
(8929)
学科
(65575)
经济(65506)
管理(49165)
(46353)
(39300)
企业(39300)
方法(32416)
数学(27920)
数学方法(27527)
(17401)
(17337)
中国(16083)
(15614)
业经(15213)
地方(13671)
理论(12191)
农业(11645)
(11394)
技术(11102)
(11040)
贸易(11034)
(10970)
环境(10805)
(10693)
(10306)
财务(10244)
财务管理(10226)
企业财务(9681)
教育(9526)
(9518)
机构
大学(249575)
学院(247727)
管理(99197)
(88858)
理学(87304)
经济(86692)
理学院(86227)
管理学(84438)
管理学院(84020)
研究(83191)
中国(58594)
科学(57678)
(53505)
(47469)
业大(43643)
(43254)
研究所(40157)
(39078)
农业(37733)
中心(37010)
(34451)
北京(33606)
(32582)
师范(32190)
财经(32101)
(30390)
(29269)
技术(28546)
(28540)
师范大学(26083)
基金
项目(180985)
科学(140072)
基金(129655)
研究(126780)
(115506)
国家(114550)
科学基金(97104)
社会(76337)
(72404)
社会科(72150)
社会科学(72127)
基金项目(70029)
自然(66813)
自然科(65244)
自然科学(65223)
自然科学基金(64023)
(61154)
教育(58054)
资助(53480)
编号(51361)
重点(40842)
成果(40793)
(38420)
(38156)
(37920)
课题(35681)
科研(35486)
计划(35342)
创新(35340)
大学(33036)
期刊
(93303)
经济(93303)
研究(67604)
学报(48371)
中国(44017)
(42804)
科学(41767)
管理(35448)
大学(35294)
学学(33502)
农业(30475)
(27788)
教育(27423)
技术(21225)
(16140)
金融(16140)
业经(15891)
(15365)
财经(14476)
经济研究(14379)
科技(14145)
图书(14074)
业大(13913)
(12814)
理论(12495)
(12113)
林业(12044)
问题(11900)
实践(11791)
(11791)
共检索到343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刘庆玉  来世鹏  陈志丽  张文基  
为使秸秆更好的降解和利用,提高其生物降解效果,采用菌株S和菌株SN混合发酵处理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菌株S和菌株SN混合在同一个PDA平板上相互融合生长,菌落间无明显对峙状态,说明二者无拮抗现象。通过采用混合菌种对玉米秸秆在最优降解条件下的降解试验表明:混合菌种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在25d时,达到53.2%,比出发菌株S木质素的降解率(50.73%)提高了4.87%,比出发菌株SN木质素降解率(47.6%)提高了11.76%,研究结果证明混合菌种的发酵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菌种的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青格尔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王志刚  王振  闹干朝鲁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 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 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 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 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 H 6.0—9.0条件下继代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婷   黄越   李吴晗   周琪欢   陈翔   莫建初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共生微生物在秸秆综合性应用中的潜能,为生产上秸秆的生物降解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黑翅土白蚁肠道和菌圃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为分离培养基,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7种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潜力的微生物。进一步鉴定后,测定木质纤维素降解优势酶活并进行菌株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构建固-液发酵体系,评估不同微生物与其组合菌系对玉米(Zea mays)秸秆的降解效果;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晶体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玉米秸秆生物降解前后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得到的二叉毛壳属(Dichotomopilus sp.)真菌F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处理12 d即能对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有28.74%的降解率;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 sp.)细菌G1、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G2、二叉毛壳属真菌F1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真菌F2四种菌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相对最佳,处理12 d对玉米秸秆的干重、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3.65%、23.84%、46.39%和27.08%。同时,玉米秸秆表面结构分崩离析、结晶度由38.02%下降至33.63%、木质纤维素有关化学键强度减弱。[结论]本研究发掘了极具秸秆降解潜能的菌株二叉毛壳属真菌F1,以其为基础构建了高效的四菌降解菌系,在产业化利用上具有进一步开发潜能,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青格尔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闹干朝鲁  王振  胡树平  高琳  胡海红  
【目的】研究施用秸秆腐解菌剂对玉米秸秆的促分解效果、养分释放规律及土壤理化特性、养分含量、腐殖质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低温地区秸秆快速、高效腐熟以及有机废弃物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秸秆作为供试材料,选用低温复合菌剂GF-20、中农绿康秸秆型有机物料腐熟剂(以下简称绿康菌剂)、世明生物发酵菌种(以下简称世明菌剂)作为试验菌剂,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CK),土壤+玉米秸秆+不施用菌剂;对照2(B),土壤+无玉米秸秆+不施用菌剂;GF,土壤+玉米秸秆+菌剂GF-20;LK,土壤+玉米秸秆+绿康菌剂;SM,土壤+玉米秸秆+世明菌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10℃黑暗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俊伟   刘雪纯   张朋振   薛琳琳   赵龙妹   曹平华   范收武   李旺  
【目的】研究不同菌株组合及不同矿物元素含量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风干粉碎过2 mm筛的玉米秸秆为供试样品,以预试验筛选的降解玉米秸秆细菌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及真菌菌株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供试菌株(分别命名为HL-1、HM-6、MN-1、M1-2),根据菌株的多样性,以丰富度为依据,用4株菌株组配了15组降解组合,并通过抽样分析确定4株菌株在复合菌系中的贡献程度,以降解秸秆中粗纤维(CF)质量分数为指标来筛选最佳复合菌系。在确定最佳复合菌系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含量P、N、Ca对秸秆CF降解的影响;最后以CF质量分数为主要指标、活菌数及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酶(FPAase)活性为辅助指标,确定最佳矿物元素含量组合。【结果】(1)由菌株多样性和抽样效应分析结果可知,复合菌系J(HL-1+HM-6+M1-2)降解效果最好,秸秆降解后CF质量分数为31.59%,较原始玉米秸秆CF质量分数(34.65%)降低了3.06个百分点,CF降解率达到8.83%。(2)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向复合菌系J中添加0.7 g/kg P、0.7 g/kg N和0.5g/kg Ca,降解6 d后秸秆中活菌数为10.73×10~8 CFU/mL,CMCase和FPAase活性分别为8.12和2.51 U/g,CF质量分数为27.49%,较原始玉米秸秆下降了7.16个百分点,CF降解率达到20.66%。【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向筛选的最佳复合菌系J(HL-1+HM-6+M1-2)中添加适宜矿物元素P、N、Ca,有利于玉米秸秆的降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强  格根图  高静  荣磊  贾玉山  
【目的】依据组合效应原理,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Medicago sative L.)干草与玉米(Zea mays L.)秸秆混合饲草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的饲草搭配比例,以降低饲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缓解饲草供需矛盾。【方法】设置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的质量比分别为1∶0,7∶3,3∶2,1∶1,2∶3和3∶7的6组混合饲草,以饲喂玉米秸秆为对照,选择体质量20~25kg的3~3.5月龄健康小尾寒羊21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平均分为7组进行单笼饲养,每组每天饲喂一种比例的混合饲草2kg,并补饲0.2kg玉米籽实,正式饲喂期为60d,每天测定1次采食量,每10d测定1次体质量增加情况,饲喂期结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志远  罗晶  冯志珍  林星华  段军娜  安德荣  
【目的】构建具有生防功效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并有效防治植物病害。【方法】通过对可产芽孢的11株纤维素降解菌(X1~X11)、17株半纤维素降解菌(B1~B17)、19株木质素降解菌(M1~M19)及1株生防菌(L)间亲和性的测定,构建复合菌系。测定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系;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组成最优复合菌系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小麦种子发芽指数(GI)为指标,利用模拟堆肥试验研究最优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腐熟进程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最优复合菌系对番茄生长、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通过亲和性试验初步构建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萨如拉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目的】为加快北方高寒地区玉米秸秆降解速度,筛选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方法】以富含纤维素的腐烂物为菌源,通过滤纸崩解初筛、酶活和秸秆降解率为指标复筛进行玉米秸秆降解菌系的筛选,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腐烂的树叶和高原锯末中筛选到两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1号和8号。1号和8号复合菌系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中,15℃培养15 d,玉米秸秆分解率分别达到30.21%和32.21%;1号复合菌系包含木霉和多种细菌,8号复合菌系含青霉和多种细菌;两组复合菌系优势细菌均为梭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菌种。【结论】筛选到的菌系在低温(15℃)实验室条件下能降解玉米秸秆,菌系主要组成是木霉、青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琳琳   张朋振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目的】筛选高效实用的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株,并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及降解效果。【方法】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发霉饲料和土壤样品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DNA测序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培养时间为变量对菌株生长速率和ZEN降解率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测定菌株不同活性成分及失活处理后的ZEN降解率对降解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对比探究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分别为30%,40%,50%,60%,70%和8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单宁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和20 mg/m L;聚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6,8,10,12和14 mg/m L)对粗降解酶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最后以菌株和粗酶液调节霉变玉米粉的水分质量分数,测定ZEN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试验菌株XJ-140,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在培养24 h时可降解93.75%的ZEN(2μg/m L)。菌株XJ-140以胞外酶降解ZEN为主,同时辅以细胞壁吸附。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饱和度60%)和单宁-聚乙二醇法(最优单宁质量浓度为10mg/m L,最优聚乙二醇质量浓度为10 mg/m L)提取粗降解酶的ZEN降解率分别为37.14%和51.49%,单宁-聚乙二醇法提取效果更优。初步推断目标活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1 ku或28 ku。此外,菌株XJ-140的发酵液和粗酶液均能够降解霉变玉米粉中的ZEN。【结论】筛选的菌株XJ-140通过胞外酶降解ZEN,实际应用中对ZEN污染的玉米粉有一定清除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成启明  格根图  项锴峰  刘丽英  范文强  蔡曙光  贾玉山  
为改善我国饲草料供应不足现状,扩大饲料来源,本研究针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玉米(Zea mays)秸秆的混合比例(70∶30、50∶50、30∶70)和酶制剂添加量(0.05%、0.10%、0.15%)两个因素设计试验,对营养物质变化、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各营养指标有效降解率(potential effective digestibility,PED)和饲草组合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混合饲草微贮可以显著增加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明显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含量(P<0.05);2)混合饲草进行微贮后其DMI显著高于未加工处理的单一饲草(P<0.05);3)混合饲草微贮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营养指标的PED,其中处理Ⅲ(70%柠条+0.15%酶制剂)OM的PED,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干物质(DM)、OM的PED和处理Ⅸ(30%柠条+0.15%酶制剂)的DM、OM、ADF的PED显著高于CK1(未进行微贮的柠条)和CK2(未进行微贮的玉米秸秆)(P<0.05);4)通过组合效应分析,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的DM、NDF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处理Ⅲ和处理Ⅵ(50%柠条+0.15%酶制剂)的DM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综合考虑,柠条和玉米秸秆混合微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和干物质采食率,有效改善饲草的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的降解率,其混合微贮最佳条件为30%柠条+70%玉米秸秆+0.05%酶制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海明  
为明确2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以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和菌株的生长量为依据,考察了混合菌不同配比和不同环境因素对混合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菌株的比例为1∶1(V/V)时,对8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最高。混合菌的最适接种量为8%(V/V),添加葡萄糖有助于菌株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毒死蜱的降解,偏碱性环境对菌株的生长和毒死蜱的降解都有利。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毒死蜱的残留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毒死蜱初始浓度较高时,呈现"双峰"降解曲线。两菌株混合时能够耐受20~70 g/L的NaCl浓度,且对80 mg/L毒死蜱的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轶冰  张翠丽  杨改河  卜东升  楚莉莉  任广鑫  冯永忠  
【目的】探索牲畜粪便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量与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农村户用沼气原料和最佳发酵温度,为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猪粪、牛粪和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条件下进行批量试验,在25~40℃,每5℃设一个温度梯度,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质量比为1∶1,2∶1,3∶1)配比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产气量及发酵时间的影响,并用SAS软件对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最优值。【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25~4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阴法庭  张凤华  
以盛花期刈割收获的饲料油菜(Brassica napus)与玉米(Zea mays)秸秆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营养品质分析,探讨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1)饲料油菜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2)混贮处理后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均介于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单贮之间,营养品质均得到显著改善,达到提高青贮品质的目的;3)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混贮处理的CP、EE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单贮与3∶7的混贮处理,而ADF与N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单贮与3∶7的混贮处理(P<0.05);4)混贮处理的pH较玉米秸秆单贮与饲料油菜单贮处理显著降低(P<0.05),其中7∶3混贮处理的pH最低;5)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混贮处理的V-Score青贮发酵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单贮与3∶7的混贮处理。综合比较分析发现,以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的混贮处理较好,可作为较佳的混贮配比模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康  董国云  喻春明  陈平  高钢  陈坤梅  王晓飞  朱爱国  
以青刈苎麻(Boehmeria nivea)与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秸秆为原料,调制鲜苎麻∶玉米秸∶水稻秸重量比分别为1∶1∶0 (ZY)、1∶0∶1 (ZD)、2∶1∶1 (ZH)、1∶1∶1 (ZL)及苎麻∶蔗糖重量比为99∶1 (ZT)的混合青贮饲料,并以全苎麻青贮为对照(ZQ),通过感官评定和营养品质分析,探讨苎麻混合青贮的可行性及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1)苎麻可单独调制青贮饲料,并可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摄入量(dry matter intake, DMI)和相对饲料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但造成23.6%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损失,且因pH高、饲料质地差,导致发酵品质较低;2)单独添加外源糖分(蔗糖)可减少CP损失但整体饲用价值下降;3)添加玉米、水稻秸秆可显著减少CP损失、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衡养分结构,但提高NDF、ADF含量,整体降低饲用价值;4)苎麻与水稻秸秆混贮饲用价值优于与玉米秸秆混贮,但苎麻与玉米秸秆混贮对保存CP效果更为明显;5)苎麻、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三类原料混合青贮劣于苎麻与其中一类秸秆混合效果。本研究认为与鲜苎麻混合青贮是挖掘南方青粗草料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但需针对NDF、ADF含量调控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轶  刘雨秋  谷士艳  敖永华  刘庆玉  
为解决玉米秸秆在发酵中难降解的问题,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通过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和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探讨各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0%NaOH溶液后加入绿秸灵的处理方式秸秆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32.98%;添加混合菌的处理方式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51.46%;添加8%NaOH溶液后加入绿秸灵和添加10%NaOH溶液后加入绿色木霉的处理方式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39.28%。3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有显著影响,对木质素的降解影响不显著。3种预处理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