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7)
- 2023(10812)
- 2022(8831)
- 2021(7873)
- 2020(6424)
- 2019(14377)
- 2018(14197)
- 2017(25552)
- 2016(14652)
- 2015(17010)
- 2014(17458)
- 2013(16464)
- 2012(15181)
- 2011(13711)
- 2010(13977)
- 2009(12507)
- 2008(12399)
- 2007(11719)
- 2006(10400)
- 2005(9259)
- 学科
- 济(52813)
- 经济(52725)
- 管理(43341)
- 业(36762)
- 企(31196)
- 企业(31196)
- 中国(17675)
- 农(16433)
- 方法(16384)
- 制(16203)
- 业经(15645)
- 财(14611)
- 地方(13939)
- 理论(13187)
- 数学(13123)
- 数学方法(12896)
- 体(12391)
- 产业(11268)
- 技术(11262)
- 学(10692)
- 教育(10625)
- 农业(10242)
- 教学(10145)
- 银(9775)
- 银行(9750)
- 行(9383)
- 融(9382)
- 金融(9375)
- 体制(9353)
- 环境(9026)
- 机构
- 学院(206025)
- 大学(197006)
- 济(76637)
- 经济(74618)
- 管理(70752)
- 研究(69474)
- 理学(59205)
- 理学院(58523)
- 管理学(57356)
- 管理学院(56971)
- 中国(50630)
- 京(42972)
- 科学(41556)
- 财(38901)
- 江(35044)
- 所(34645)
- 农(33511)
- 中心(31660)
- 研究所(30903)
- 技术(30850)
- 财经(29119)
- 业大(29035)
- 范(28200)
- 师范(27858)
- 州(27434)
- 北京(27016)
- 职业(26605)
- 经(26130)
- 农业(25944)
- 院(25939)
- 基金
- 项目(132909)
- 研究(105207)
- 科学(103490)
- 基金(89362)
- 家(76985)
- 国家(76260)
- 科学基金(64802)
- 社会(63117)
- 社会科(59532)
- 社会科学(59521)
- 省(57748)
- 教育(51990)
- 划(46669)
- 基金项目(46665)
- 编号(45752)
- 自然(38724)
- 成果(38346)
- 自然科(37747)
- 自然科学(37736)
- 自然科学基金(37036)
- 资助(35711)
- 课题(35375)
- 重点(31343)
- 发(30496)
- 制(29875)
- 年(29427)
- 创(28997)
- 部(28623)
- 项目编号(27045)
- 性(26950)
- 期刊
- 济(94486)
- 经济(94486)
- 研究(61974)
- 中国(55865)
- 教育(41290)
- 农(32354)
- 财(31825)
- 学报(31118)
- 管理(29416)
- 科学(27214)
- 技术(24491)
- 大学(24463)
- 学学(22510)
- 农业(21941)
- 融(17521)
- 金融(17521)
- 职业(17017)
- 业经(16580)
- 财经(15001)
- 经济研究(13938)
- 经(13158)
- 坛(12103)
- 论坛(12103)
- 问题(12001)
- 业(11317)
- 技术教育(11097)
- 职业技术(11097)
- 职业技术教育(11097)
- 科技(10743)
- 图书(10460)
共检索到326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雪松 李胜祺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范本。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不仅是校企双方相互依赖的内生性诉求,也是高职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育人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能够有效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功能对接,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共用,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育人特色。根据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特点,应加快构建以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准绳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规制的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能力提升为模型的保障机制。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必须明确其建设内涵与规范,树立标准基线;建立健全配套支持体系,夯实建设基础;建立评价体系,严把质量红线。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共同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绍秋 臧智强 娄晓静 呼明环 李蕊 侯捷
混合所有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但如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相时而动、因时而化、顺势而为,创新了混合所有制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明晰了资本、知识、管理、技术、设施设备等要素的产权,构建了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丽巍 孔原
自由劳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挖人外部性问题和企业师傅劳动竞争安全问题是困扰现代学徒制推进的主要瓶颈。为此,文章提出基于校企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建设路径,同时认为在提供政策、经费和实训基地保障的前提下,应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开发三阶段工学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产学一体、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骁 毛洪涛 陈秋生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进,持续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一些高等教育的诘难者似乎认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的责任应由高校独立承担;而在诸多关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建峰 陈加明 魏宏玲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小班化的教学以及师带徒个性化的培养,在人力(师资)、物力(设备设施)及财力(耗材等)投入巨大。单靠政府和学校项目化地推进和投入,实现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以电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例,依托行企校三方共同成立的股份制电梯学徒培训中心,在此基础上成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集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素,推进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高职院校探索现代学徒制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现代学徒制 企业培训中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益群 杨泽宇
高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形成一批案例,其中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吸引外资与新加坡企业共建的"中新国际海事培训中心"案例颇具特色,这是一个"小混合"层面上的混合所有制"国际化校企共同体"模式,研究该案例,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荻
现行高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源自20世纪初的德国,在我国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多年探索尝试。这一模式关注实践教学、倡导产学结合,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100年来时代变化翻天覆地,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理念也有巨大发展,因此在模仿借鉴时必须进行改造,而不能僵化地照搬。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汲取了现有模式的优点,运用了学习研究领域新的成果,顺应了新的时代要求,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俊鹏 朱华兵
产业学院是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推动办学体制机制的多元创新,激发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高职产业学校建设中的办学定位不清,长期性战略规划缺乏,产权难以得到有效界定与保护,治理模式不成熟,校企协同性差等问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探索高职产业学院建设与改革发展出路,需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制定产业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健全产权管理办法,明晰产业学院产权归属,加强产权保护与流通,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构建校企联合育人共同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跃东
高职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在高职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实践操作中,面临着独立性不足、行政色彩浓厚、运作成本高昂等问题,需要不断加强法律建设,赋予二级产业学院独立的法人地位,建立现代化的治理结构,创新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构建多层次的能力提升机制,多措并举削减办学成本,为二级产业学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二级产业学院 校企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文伟 郭建英 王博
作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资本交叉融合投资兴办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从诞生之日起,便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学习者、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等四个层面的需求,扮演着企业办学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要平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平台、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等多重角色。未来应围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展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包括从制度层面确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完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收益分配机制等。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生成逻辑 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岩 王泗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明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办学要求。本文剖析了国内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结合青岛市的探索与实践,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学徒制融合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辛宪章
以命运共同体为纽带,搭建"政校企行"合作桥梁,促进"政校企行"命运紧密相连,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命运共同体互融共生,既是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现实之举,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精准方略。文章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缘起入手,分析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并提出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大力开展新型人才职业培训;推进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内"双师型"教师双向流动的"旋转门"机制;为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提供政策支撑;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双元"育人机制。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羽 王伟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对传统公办高职院校组织形态的创新,也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产物,具有治理体系多元化、服务面向产业化、教育功能综合化等特征。推动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应以校企共建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互利共赢为追求,加快构建校企利益平衡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具体路径包括:积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外部环境;面向产业链建设专业群,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产教资源共享,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增强产业服务能力,打造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优质品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艾 祝志勇
以专业群对接行业企业,或产业园区,或区域经济,构建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盟群,在联盟群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上择优组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艳芳 雷世平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公办高职院校利用经营性资产和社会资本合办的,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和产业服务功能,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国家出台混合所有制办学相关政策法规时,可考虑基于独立法人视域,规划产业学院办学,并效仿《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产业学院采用分类管理的立法体例。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独立法人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