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40)
2023(22050)
2022(19053)
2021(17619)
2020(15035)
2019(34348)
2018(34209)
2017(65180)
2016(35731)
2015(40170)
2014(39876)
2013(38965)
2012(35607)
2011(32099)
2010(32205)
2009(30179)
2008(30087)
2007(26496)
2006(23046)
2005(20591)
作者
(102539)
(85742)
(85111)
(81271)
(54368)
(41214)
(38924)
(33298)
(32349)
(30714)
(29043)
(28884)
(27214)
(27025)
(26658)
(26400)
(26051)
(25320)
(24690)
(24638)
(21256)
(21049)
(20836)
(19385)
(19147)
(19097)
(19077)
(19051)
(17417)
(16909)
学科
(138401)
经济(138216)
管理(106579)
(100624)
(86286)
企业(86286)
方法(65547)
数学(56808)
数学方法(56027)
(42253)
(37203)
中国(35833)
(32662)
业经(31932)
(30542)
(27080)
财务(26984)
财务管理(26922)
地方(25902)
企业财务(25632)
(25290)
贸易(25281)
(24518)
理论(24386)
农业(24213)
(23169)
银行(23106)
(22885)
(22427)
金融(22421)
机构
大学(506778)
学院(505115)
(198023)
管理(194622)
经济(193635)
理学(168269)
研究(166985)
理学院(166373)
管理学(163151)
管理学院(162215)
中国(124668)
(106977)
科学(104191)
(96963)
(84521)
(83622)
财经(76750)
研究所(76633)
中心(76286)
业大(75912)
(75044)
(69649)
北京(67307)
(67020)
师范(66334)
农业(65634)
(60858)
经济学(60386)
(60210)
财经大学(57080)
基金
项目(341504)
科学(267716)
基金(247351)
研究(247330)
(216147)
国家(214385)
科学基金(183794)
社会(155116)
社会科(146843)
社会科学(146806)
(133770)
基金项目(130172)
自然(120654)
自然科(117852)
自然科学(117818)
教育(115996)
自然科学基金(115702)
(112686)
资助(102708)
编号(100966)
成果(82680)
重点(76861)
(75429)
(71308)
(70506)
课题(70073)
创新(65862)
科研(65797)
教育部(64802)
大学(64243)
期刊
(214992)
经济(214992)
研究(146658)
中国(96770)
学报(83318)
(78110)
(75204)
科学(74053)
管理(70916)
大学(63303)
学学(59475)
教育(58677)
农业(50990)
(45152)
金融(45152)
技术(43925)
财经(38034)
业经(35539)
经济研究(34788)
(32556)
问题(27662)
(26701)
(25269)
图书(24672)
统计(24007)
技术经济(23483)
理论(23471)
科技(22987)
商业(22121)
(21940)
共检索到738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平  凌士显  吕风光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异质性大股东治理效应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8—2017年发生并购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并购价值的视角,实证检验异质性大股东的治理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大股东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能显著提高企业并购价值;机制检验发现,异质性大股东通过监督控股股东、激励管理层、为非国有企业提供异质股权"扶持效应"三种路径来提升并购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异质性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累计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越集中时,异质性大股东对并购价值的治理效应越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诚达  
多个异质大股东并存的股权构成对公司治理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深层次结构化问题。以2011年至2016年上市的国有竞争类公司为样本,整合前十大股东中的国有、外资、民营和自然人四类股东的持股比例,选择企业规模作为异质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非国有大股东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从正到负地递减,结果显示:混改能促进改善大部分国企的绩效,但提升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于较大规模的国企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国企混改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美英  陈宋生  曾昌礼  曹源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从风险承担视角考察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研究发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引入多个大股东有利于加强对内部人的监督和制衡,促进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且其他大股东的监督能力越强,对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国企混改中引入国有、民营和外资性质的其他大股东,都能够优化公司治理机制;非国有大股东的相对持股比例越高,越能够促进国有上市公司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不同类别、层级以及处于不同市场化进程的国企中,多个大股东的治理结构都提升了风险承担水平。研究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多个大股东股权治理领域文献,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济含  刘淑莲  
基于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背景,深入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非国有股权比例,这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少而优"的并购,即降低并购发生的可能性,但所选项目能够获得优质的并购绩效,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大股东参与国企公司治理时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混改国企处于竞争性行业或属于地方国企时,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加凸显。所得结论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利用市场化力量"混"股权、"合"治理以及实现国企价值创造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吉玖男   张俊瑞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不断出台颁布,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推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文章使用2014—2020年间我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对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预期后果,并且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投资效率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效率水平明显得到提升,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减缓委托代理问题、改善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强化融资约束导致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洽  刘志明  
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ESG表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质大股东治理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主要通过监督效应、互补效应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升效应三种路径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大股东治理会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异质大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丰富了异质大股东治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从企业股权治理的角度探究了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因素,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治理对ESG表现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芳  醋卫华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兰京  汪平  
本文以2007-2013年我国公共事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公共事业行业这一特殊行业的大股东性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当引入民营资本、提高股权制衡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绩效;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共事业公司需要合理地提高股权集中度,通过大股东的有效控制,提升价值创造实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运潮  王任祥  徐凤菊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公司治理能力评价问题。本文从股权结构、股东权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其他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治理绩效、风险管控十大模块,构建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10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并选择10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61%样本企业公司治理指数高于平均水平,说明样本公司治理能力总体较好,10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体制和治理模式已初步规范。在此基础上,分析样本的行业、区域和上市板块评价结果,并探讨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的四个核心指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丹丹   李向亮   王婕  
绿色技术创新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键力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对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非国有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手工搜集并整理了2008—2019年国有上市企业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委派高管数据,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衡量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的程度,实证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企业类型和环境规制压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非国有股东治理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股东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民营股东可以发挥有效的治理效应,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第二,非国有股东治理的促进作用通过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风险承担水平三种路径实现。第三,对于不同类型和环境规制压力不同的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如果国有企业属于商业一类国有企业或面临较高环境规制压力,非国有股东治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推动国有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新红  薛泽蓉  张行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本文以2014-2016年制造业的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混合度、研发投入与国有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当股权混合度低于56.04%时,股权混合度会削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当股权混合度高于56.04%时,股权混合度会强化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意  谭洪涛  
本文对1113家公司从2005年至2010年大股东与公司价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股改后一年,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但股改与否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同时还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股权制衡制度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沚清  许多  
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国企绩效的综合路径主要包括三大路径:通过国有股减持和各大股东间的相互制衡影响国企绩效,通过实施高管薪酬与股权激励影响国企绩效,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国企绩效。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国有持股占比度对企业绩效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呈U型相关;而通过提高股权牵制制衡度和股权聚集集中度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绩效;通过优化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绩效;通过政策性负担的降低可以提升企业绩效,通过市场竞争、资本市场成熟度的调节作用而影响企业绩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分红监管政策对于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监管政策类型、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等维度,实证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及其间分红监管政策发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证实: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有负向影响,但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区分所有制类型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国有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区分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之企业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实施差异化分红政策增强成长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成熟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下的企业代理理论,能够为改进监管政策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翠苹  郭泽光  李校红  
立足于“治理”与“管理”相融合的视角,选择2008—2020年A股主板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路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降低双重代理成本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在竞争类国有企业与垄断类国有企业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在垄断类国有企业提升空间更大。研究结论揭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融合、“治理”融合层面,还需要“管理”融合,有助于认识到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意义,为混改实践中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提供了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