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8)
- 2023(9142)
- 2022(7623)
- 2021(6918)
- 2020(5768)
- 2019(13090)
- 2018(12854)
- 2017(23613)
- 2016(13099)
- 2015(14286)
- 2014(14107)
- 2013(13639)
- 2012(12104)
- 2011(10868)
- 2010(11077)
- 2009(10644)
- 2008(11274)
- 2007(10084)
- 2006(9398)
- 2005(8826)
- 学科
- 管理(54496)
- 济(45913)
- 经济(45825)
- 业(44523)
- 企(41398)
- 企业(41398)
- 财(21652)
- 制(19586)
- 方法(17978)
- 数学(14470)
- 数学方法(14283)
- 务(14123)
- 财务(14082)
- 财务管理(14047)
- 业经(13691)
- 体(13629)
- 企业财务(13361)
- 中国(13073)
- 农(12478)
- 体制(11918)
- 银(11337)
- 银行(11329)
- 行(10624)
- 划(10354)
- 融(9563)
- 金融(9561)
- 理论(9122)
- 策(8646)
- 度(8308)
- 制度(8304)
- 机构
- 大学(179235)
- 学院(178554)
- 济(73591)
- 经济(71859)
- 管理(71730)
- 理学(59423)
- 理学院(58833)
- 管理学(58096)
- 管理学院(57698)
- 研究(57431)
- 中国(47530)
- 财(43460)
- 京(37575)
- 财经(31914)
- 科学(31165)
- 江(29228)
- 经(28880)
- 所(27613)
- 中心(27115)
- 研究所(24143)
- 农(23820)
- 财经大学(23729)
- 北京(23586)
- 经济学(22877)
- 州(22684)
- 范(21687)
- 业大(21678)
- 师范(21488)
- 院(21168)
- 经济学院(20412)
- 基金
- 项目(112040)
- 科学(89378)
- 研究(85648)
- 基金(82164)
- 家(70457)
- 国家(69855)
- 科学基金(61238)
- 社会(56252)
- 社会科(53374)
- 社会科学(53359)
- 省(43399)
- 基金项目(42704)
- 教育(40434)
- 自然(37298)
- 自然科(36445)
- 自然科学(36438)
- 划(35933)
- 自然科学基金(35805)
- 编号(34097)
- 资助(32508)
- 成果(29054)
- 制(28064)
- 部(25716)
- 重点(25406)
- 课题(24577)
- 国家社会(24125)
- 创(23940)
- 教育部(22899)
- 发(22829)
- 性(22651)
共检索到289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苏三妹 刘微芳
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之一是健全公司治理,盈余管理是公司治理重点控制的对象。本文从盈余管理视角,基于渐进性DID模型,检验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减少盈余管理,且受企业功能属性、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使在强盈余管理动机下,该治理效应仍然有效;进一步检验非国有股东的调节作用,发现非国有大股东制衡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强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而股东多样性则无助于这一效应的发挥;最后从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层面分别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渠道机制及其经济后果。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混合股权治理效应、强化国企分类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关注盈余管理方向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莉艳 付晨曦
资本监管政策和会计政策的收紧凸显出企业核心盈余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引致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受到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利用2013—2019年A股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管理层能力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越大,越容易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能力者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治理机制优化效应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激活效应;而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桂良军 于洋
本文以2008~2014年度我国A股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的双重视角,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盈余管理方式对信贷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融资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倾向通过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来获取信贷融资,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更加倾向通过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来获取信贷融资。进一步来看,国有持股比例对通过盈余管理获得信贷融资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震
一纸公告,标志着中信国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偷偷摸摸"地完成了。结果就是中信集团从100%控股变为持股20.945%,完全丧失了控股权,而5家民企以56.6亿元现金共同获得了国安集团近80%股权。为什么说是"偷偷摸摸"地完成?是因为整个过程,包括资产定价、股东遴选等所有环节都没有任何的公开信息发布。对于宪法中规定的"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这样的做法怎能不引起大家的诟病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琳 陈一帆 张萌 沈怡菁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心。它以国企为出发点,通过上市、合资和重组等方式引进民资,通过治理机制的创新提升国资效率,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新发展。相应国资管理机构也将分设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分类对国资进行管理,前者关注战略和国家安全,后者关注国资效率的提高。新加坡淡马锡是可以借鉴的一种制度,但是如何同时实现政企分开与党管干部,需要具体的机制设计。包括国资委、财政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关系和分权等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汉民 陈阳雯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混改")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以及效应的持续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方式下的国企混改具有不同的混改效应和影响机制,国企的完全混改主要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而国企的部分混改主要通过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显著下降使其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文章为综合评价国企混改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民共进"发展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改效应 影响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杜媛 黄聪 张书秀 平思宇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政府鼓励我国各企业集团探索在集团公司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本文以中信集团整体上市为例,对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上市前后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卫
我国职业院校治理属于行政性治理,致使职业院校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职业院校治理的价值性目的是"产教深度融合",操作性目的是"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底线目的是"变革行政性治理"。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可能成为改善职业院校治理的一个突破口。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发展的制度条件主要有:尽快落实顶层设计,调整教育产权政策,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职业院校治理 性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富全 陈先彬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股权结构变化对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国有股比例低于48.6%的子样本中,真实盈余管理与非国有股比例显著负相关,说明非国有资本对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国有股比例高于48.6%的子样本中,二者则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国有股比例较高时,非国有资本难以发挥这种抑制作用。按国企层级区分样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国企的非国有资本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强于央企。研究结果肯定了国企混改成效,对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林 周桂瑾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体制机制变革的突破口,目前无论是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困境。鉴于此,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及治理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可以通过以深层资本关系为纽带,从办学理念、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来确保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混合所有制办学 困境 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章彬
由于产权主体虚置和投资主体单一,致使我国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学校缺乏办学活力,突出表现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部人控制、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改革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通过开展以多元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进一步明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和办学活力。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高等职业院校 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玲 王亚星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国有企业完善产权制度、重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通过聚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四个维度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路径,重点探讨公司党委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与新三会产生治理协同的有效路径,提出改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督效率的相关措施,探索管理层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以期建立更完善的治理结构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发展,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公司治理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曙光 冯璐 徐余江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形成多元均衡的公司治理、提升国有企业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机制。以2013年以来国有股权变动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国有股权与党组织治理同时纳入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探讨,得到如下结论:国有股权占比与公司治理指数呈U型关系,私营化或国有化程度较深的企业均可达到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党组织治理与国有股权改革存在交互效应,党委会的制度安排可影响国有股变动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效果;党组织治理并不会因国有股权的增减持而被同等幅度地增强或削弱,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灵活权变来提升国有股变动对公司治理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党组织治理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英 童露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对我国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公司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股权结构不明确,二是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党政干部管理企业的做法依然存在。根据进一步发展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改革目的,首先应该明确不同行业中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股权结构,并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增加非公有资本的话语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效率。而作为外部环境和制度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志刚
2015年我国国企将掀起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幕。国企公司治理的现状是:部分国企凭籍市场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形成与民企的不公平竞争,面临公众对国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的不满和愤怒;目前政府除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链条"管资本"外,还通过至上而下的人事任免体系和国企官员晋升考核事实上对企业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国企成为存在代理冲突的"新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由于产生来源、更迭机制中经理人权力的影响和董事会任人唯亲文化的存在,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预期的监督经理人的作用。因而,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特征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事实上遵循的历史逻辑是:平抑公众对国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的不满和愤怒;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公司治理 混合所有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