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7)
- 2023(17735)
- 2022(15170)
- 2021(14246)
- 2020(11924)
- 2019(27474)
- 2018(26795)
- 2017(51402)
- 2016(27950)
- 2015(31384)
- 2014(31024)
- 2013(30754)
- 2012(28210)
- 2011(25576)
- 2010(25254)
- 2009(23602)
- 2008(23484)
- 2007(20410)
- 2006(18101)
- 2005(16337)
- 学科
- 济(108431)
- 经济(108278)
- 管理(81981)
- 业(77082)
- 企(64364)
- 企业(64364)
- 方法(50417)
- 数学(44222)
- 数学方法(43777)
- 财(31711)
- 中国(31054)
- 制(29867)
- 农(28644)
- 银(25748)
- 银行(25600)
- 业经(24303)
- 行(24156)
- 学(23232)
- 贸(22440)
- 贸易(22424)
- 易(21892)
- 融(20253)
- 金融(20250)
- 务(20229)
- 财务(20155)
- 财务管理(20118)
- 企业财务(19142)
- 地方(19103)
- 农业(18978)
- 体(17744)
- 机构
- 大学(400474)
- 学院(395134)
- 济(162417)
- 经济(159105)
- 管理(153873)
- 研究(138046)
- 理学(133047)
- 理学院(131551)
- 管理学(129358)
- 管理学院(128650)
- 中国(110701)
- 京(86115)
- 科学(84916)
- 财(76595)
- 农(72002)
- 所(69976)
- 研究所(63928)
- 中心(63006)
- 业大(61973)
- 财经(61197)
- 江(57337)
- 农业(56881)
- 经(55838)
- 北京(54728)
- 经济学(50060)
- 院(49456)
- 范(49341)
- 师范(48746)
- 州(46350)
- 财经大学(45851)
- 基金
- 项目(271559)
- 科学(212480)
- 基金(199031)
- 研究(193213)
- 家(176141)
- 国家(174733)
- 科学基金(148532)
- 社会(123374)
- 社会科(117084)
- 社会科学(117055)
- 基金项目(105273)
- 省(103357)
- 自然(97662)
- 自然科(95356)
- 自然科学(95326)
- 自然科学基金(93656)
- 划(88371)
- 教育(88005)
- 资助(82483)
- 编号(76094)
- 成果(61796)
- 重点(61238)
- 部(60690)
- 发(56891)
- 创(56292)
- 创新(52726)
- 课题(52687)
- 科研(52443)
- 教育部(51811)
- 国家社会(51695)
- 期刊
- 济(172702)
- 经济(172702)
- 研究(120839)
- 中国(76924)
- 学报(69113)
- 农(64727)
- 科学(61193)
- 财(59029)
- 管理(55474)
- 大学(51863)
- 融(49334)
- 金融(49334)
- 学学(49212)
- 农业(42442)
- 教育(38191)
- 技术(30820)
- 财经(30643)
- 经济研究(28528)
- 业经(26400)
- 经(26074)
- 问题(22603)
- 业(22460)
- 理论(19577)
- 科技(19533)
- 版(19483)
- 贸(19177)
- 技术经济(18280)
- 业大(17737)
- 实践(17614)
- 践(17614)
共检索到589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乐 韩立岩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讨论入手,考察混合所有结构变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总结深化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大股东持股比率增加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外资持股比率的增加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会使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而国有股、民营金融机构投资股及未流通法人股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无显著影响。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在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大力加大民营资本的引入力度,适当规范国外"财务"投资者行为,积极引进有长期合作意愿的国外战略投资。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不良贷款 产权制度 市场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耀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既有诸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不良资产剥离等内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等外在原因。文章通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国有企业利润,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一定的负相关,并给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银行 不良贷款 企业 坏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盼盼
本文采用2004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提高利率会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正向冲击,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D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负向冲击,但综合影响是正向冲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平稳趋势,但规模持续增加,风险不断积累。不良贷款是由经济波动、行政干预、不合理信贷规模和结构三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带来的后果是,提升了银行信贷风险、影响银行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经营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基于此,应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控制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提升银行经营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艾永芳
消除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劳动价格扭曲的影响最大,能源价格扭曲的影响次之;第二,要素价格扭曲的传递机制主要依赖于供给端和需求端效应,供给端产能过剩中介效应比例为32.23%,需求端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介效应比例为24.36%;第三,中西部地区要素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赫国胜 李晓斌
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38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银行ESG表现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行ESG表现与不良贷款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银行提升ESG表现通过降低风险承担和提升流动性两个渠道降低了不良贷款率;(3)非国有银行和资本充足银行提升ESG表现可以更加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4)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倒逼银行通过提升ESG表现降低不良贷款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涛
文章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恶化趋势,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增长率、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水平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动趋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娅萍 王译 柴智纯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始建于1979年,自1999年开始通过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接管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统计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规避因银行不良贷款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的风险。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 影响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林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进行信用创造,扩大了社会货币供应总量。以往的研究注重了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以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等因素对信用创造量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货币创造是负相关关系。我在调研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时,发现逾期未还的不良贷款对银行的信用创造有很大影响。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大。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根据典型抽样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约占6%~7%,不良贷款比例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