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8)
- 2023(20680)
- 2022(17751)
- 2021(16434)
- 2020(13918)
- 2019(31542)
- 2018(30990)
- 2017(60335)
- 2016(32253)
- 2015(36247)
- 2014(36091)
- 2013(35453)
- 2012(32676)
- 2011(29419)
- 2010(29797)
- 2009(28009)
- 2008(26813)
- 2007(23631)
- 2006(21040)
- 2005(18903)
- 学科
- 济(141484)
- 经济(141346)
- 管理(95977)
- 业(92559)
- 企(76459)
- 企业(76459)
- 方法(61082)
- 数学(53483)
- 数学方法(52697)
- 中国(39417)
- 财(37507)
- 农(34490)
- 融(30843)
- 金融(30841)
- 银(30754)
- 银行(30711)
- 地方(30441)
- 业经(30074)
- 行(29400)
- 制(28467)
- 学(27970)
- 务(24613)
- 财务(24524)
- 财务管理(24476)
- 贸(24118)
- 贸易(24100)
- 易(23397)
- 农业(23375)
- 企业财务(23255)
- 理论(23014)
- 机构
- 学院(456330)
- 大学(456122)
- 济(191632)
- 经济(187534)
- 管理(179155)
- 理学(154033)
- 研究(152801)
- 理学院(152388)
- 管理学(149414)
- 管理学院(148604)
- 中国(123769)
- 京(95897)
- 财(91430)
- 科学(91116)
- 所(75984)
- 财经(72451)
- 中心(71646)
- 农(70019)
- 研究所(68712)
- 江(67301)
- 经(65826)
- 业大(64768)
- 北京(60849)
- 经济学(59158)
- 范(57575)
- 师范(57031)
- 院(55314)
- 州(54798)
- 农业(54425)
- 财经大学(53946)
- 基金
- 项目(304932)
- 科学(240420)
- 基金(222492)
- 研究(222490)
- 家(193012)
- 国家(191396)
- 科学基金(165559)
- 社会(141550)
- 社会科(134277)
- 社会科学(134245)
- 省(118283)
- 基金项目(116564)
- 自然(107758)
- 自然科(105300)
- 自然科学(105276)
- 自然科学基金(103372)
- 教育(102844)
- 划(99147)
- 资助(93528)
- 编号(90071)
- 成果(73114)
- 重点(68239)
- 部(67422)
- 发(64624)
- 创(62896)
- 课题(62076)
- 创新(58711)
- 教育部(58444)
- 国家社会(58331)
- 科研(58204)
- 期刊
- 济(211278)
- 经济(211278)
- 研究(140415)
- 中国(87296)
- 财(71216)
- 学报(68429)
- 管理(67388)
- 科学(63067)
- 农(62663)
- 融(57977)
- 金融(57977)
- 大学(53128)
- 学学(50426)
- 教育(45675)
- 农业(42323)
- 技术(41194)
- 财经(36073)
- 经济研究(35208)
- 业经(32275)
- 经(30983)
- 问题(26448)
- 技术经济(23342)
- 统计(23201)
- 理论(22444)
- 贸(21457)
- 业(21320)
- 策(21038)
- 版(20216)
- 现代(20204)
- 实践(20159)
共检索到688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通常,当实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基于货币数量的调控更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反之,当压力主要来自于金融系统时,基于价格的调整则收效更佳。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宏观经济稳增长和金融系统防风险的双重压力,这也使得有关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配合使用,共御经济金融风险的探讨成为了货币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将资产价格要素纳入至货币政策规则框架,构建了含有货币数量和利率价格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据此系统地对比了不同货币政策调控范式对经济下行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经济行为的调控力度最大,混合型次之,数量型最小,但纯价格型规则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特别是在平抑产出和资产价格波动时会引起通胀层面的不确定性,不宜用于平衡多重调控目标。相比而言,倘若对利率在混合规则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调整,构建"价主量辅"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更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增长和金融系统防风险的共同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数量与价格工具协调并用的事实,分别构造了“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规则下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结果发现:中央银行更关注利率政策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多是出于相机目的;预期冲击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预期管理将在价格型政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含预期的“量价并行”规则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崧耀 崔百胜
在国内经济下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的背景下,我国名义利率受到较大下行压力。为此,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下,基于零利率下限约束的视角,构建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冲击、技术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社会福利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模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了产出的增长,相比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效果更好,但也提升了通胀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福利损失。当名义利率受到零利率下限约束时,由于名义利率工具失效,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升通胀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利率,使得家庭消费得到更大提升。但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波动更为剧烈,造成了更大的福利损失。当前,我国政策利率应避免落入零利率下限区间,依据稳增长与稳物价目标之间的权衡,根据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的有效组合,制定最优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使得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综合考虑全年的情况,根据模型预测,2016年我国GDP增长约6.7%,CPI增长2%左右。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GDP增速有望增长6.5%,CPI增长2.1%。针对下行压力和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一步凸显等问题,需要重新构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下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此,要在"稳增长、守底线"的目标下稳步化解我国债务风险,持续推进债务分类甄别工作,完善国家及各级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实现债务转移,中央政府适度加杠杆;根据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适时运用债转股工具,缓释短期债务风险。此外,应持续推进金融改革,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态势,防范局部泡沫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调控政策要突出结构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债务风险 稳增长防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货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尚友芳 方意 和文佳
在当前实体经济低迷及金融市场明显波动的背景下,研究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风险溢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混频溢出指数和混频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溢出的静、动态特征和传导渠道。从溢出结果来看,混频溢出指数能够较好地识别危机和重大事件。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部门的风险净输出方,外汇市场对实体部门的冲击最大,其次是股市、债市。不同时期,因内外部环境差异,风险溢出结构显著不同。从溢出渠道来看,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存在直接冲击渠道与间接冲击渠道,其中,“政策渠道”显示了宏观政策变量在风险溢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预期理论”在新冠疫情期间风险溢出中发挥主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运用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下,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政策效果的稳定性更强;未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存在背离,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一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高洁超
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引发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广泛讨论。本文构建包含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的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据以系统比较存在和不存在零利率下限约束两种情形下宏观经济波动异质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差异。研究发现,总需求下降时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下产出下降和通缩程度更为严重;总供给下降不会引致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以致宏观经济波动演变无明显差异;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下央行数量型调控的有效性显著降低,价格型调控则完全失效。本文认为考虑零利率下限约束的建模更宜刻画现实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效力,忽视零利率下限约束会对宏观经济预判和政策调控有效性的认识产生偏误;需求低迷环境下"数量型调控为主、价格型调控为辅"的政策组合仍为央行合意的货币调控范式,央行须更加关注降低实际资金利率;政府应注重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与货币政策发挥有效政策合力,促使实体经济趋稳高质发展以摆脱利率下限约束困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面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复杂多变,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 动态调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黎鹰
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波动性。不过这个时期的波动与以前历次波动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过去历次波动通常是由商品市场上的变动引起的:过度投资改变了积累和消费间的比例,在压低消费的同时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80年代的增长波动却与货币市场上的变动密切联系:投资的膨胀或压缩不是通过积累-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即通过货币数量的膨胀或收缩实现的。过多的货币供给在加大社会供求缺口、拉动物价水平上涨的同时,也支撑了经济增长。于是,通过金融宏观调控以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便出现了。本文试图从货币、信贷供给过程内生性的角度对此发表一些意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瑞安 潘龙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莹
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压力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一问题倍受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构建了时变权重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并通过MS-VAR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体系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非线性:在金融压力时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弱化。这意味着此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关键词:
金融压力 货币政策 非线性 MS-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武江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加大了银行运行的整体风险,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从而改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状态,银行经营模式限制了宏观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建军 张冬阳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