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4)
2023(3644)
2022(3023)
2021(3025)
2020(2409)
2019(5346)
2018(5240)
2017(10059)
2016(5512)
2015(5912)
2014(5713)
2013(5786)
2012(5396)
2011(5057)
2010(5159)
2009(4925)
2008(4791)
2007(4511)
2006(4233)
2005(3650)
作者
(15279)
(13839)
(12899)
(12426)
(7955)
(6500)
(5633)
(5227)
(4967)
(4684)
(4486)
(4337)
(4104)
(4066)
(3964)
(3950)
(3939)
(3828)
(3621)
(3585)
(3519)
(3391)
(3290)
(3252)
(3047)
(3028)
(2985)
(2855)
(2764)
(2679)
学科
(43308)
农业(28805)
(26144)
经济(26122)
(23951)
业经(11268)
农业经济(9605)
(8816)
农村(8806)
(7320)
管理(7142)
土地(6757)
(6635)
(6477)
中国(6475)
劳动(6475)
发展(6426)
(6424)
农业劳动(6264)
地方(6161)
人口(6088)
收入(5949)
动力(5747)
劳动力(5707)
农业人口(5663)
方法(5605)
分配(5563)
(5541)
建设(5521)
及其(5483)
机构
学院(80228)
大学(74000)
(38753)
(37103)
经济(36498)
管理(31525)
农业(28995)
研究(28973)
理学(27832)
理学院(27586)
管理学(27164)
管理学院(27047)
中国(23784)
业大(21224)
农业大学(17473)
科学(17346)
(15369)
(14848)
中心(14640)
(13662)
研究所(13404)
经济管理(13275)
(12633)
(12506)
(11585)
(11262)
发展(10690)
(10675)
科学院(10672)
(10402)
基金
项目(53740)
科学(42628)
研究(42119)
基金(38882)
(33729)
国家(33297)
科学基金(28264)
社会(27583)
社会科(25590)
社会科学(25585)
(24561)
(22620)
基金项目(21123)
编号(19339)
(17213)
教育(16981)
自然(16805)
自然科(16393)
自然科学(16392)
自然科学基金(16099)
成果(14170)
资助(14046)
(13364)
(12601)
(12242)
课题(11672)
(11558)
重点(11556)
国家社会(11334)
(11173)
期刊
(50166)
经济(50166)
(46641)
农业(31622)
研究(20619)
中国(18576)
业经(16862)
(13724)
学报(13257)
科学(13034)
农业经济(12996)
农村(12561)
(12561)
大学(11234)
学学(10968)
(10449)
金融(10449)
问题(8492)
农村经济(8482)
经济问题(7420)
世界(7348)
(6858)
(6854)
管理(6291)
社会(6279)
社会科(5885)
社会科学(5885)
技术(5879)
业大(5631)
资源(5539)
共检索到122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林思祖  
混农林业的演变历史及展望林开敏,俞新妥,林思祖混农林业(agroforestr)是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生物性的生产组合。1977年提出这名词,其定义是指一种持续有效的土地使用管理体系,即在一片土地.上,根据当地经济背景和经营水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王伟  
本文阐述了混农林业的传统模式与建立实践模式两种不同的调查和评价方法,介绍了混农林业类型的划分、组分间关系及与环境相互效应的研究,提出混农林业是解决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技术之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钢  
介绍了世界混农林业研究动态.针对我国混农林业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在今后的混农林业研究及实施中,应始终把“农民第一”作为准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亚力  陈丽荣  
由于对社会因素考虑不足,很多混农林业项目末能获得成功。因此,在混农林业实践中项目者的设计者和执行者都应学习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并应用其解决各自的问题。具体说社会学可以为混农林业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帮助:(一)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信息可以帮助确定同生态和自然科学有着各种联系的那些社会问题的范围;帮助解释自然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及影响自然资源利用的途径;帮助我们预测一些正在进行的发展和恢复资源活动的结果。(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有关混农林业的信息,谁可以参加,在什么地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丽  
以云南山地为例,分析了在山区开发中推行多效林业、农林结合的优势,并研究了现代混农林业与传统的林农间作的本质区别,提出了在山区实行混农林业脱贫致富的几种设想及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乃元  王广斌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结合制度背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形成及演变进行梳理,认为受到历史条件等因素限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并不符合现代产权理论逻辑,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建设,发挥其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服务农户、衔接市场的功能,就必须以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针对当前集体产权面临的法律赋权不足、主体能力不强和社会认同不高等具体问题,提出强化法律赋权,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制度;提高产权主体行为能力,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社会认同,推动集体产权主体市场化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琛  彭超  孔祥智  
基于农户分化的演化逻辑以及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农户数据,对当前农户分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户分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的演化逻辑是由制度政策放活和农业转型发展驱动两大变异因素所诱导,并在演化历程中通过影响变异因素而实现进一步演化发展。其中,制度政策的放活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空间移动由"严格控制"转变为"规范引导"和"服务保障",再转变为"带动提升";农业转型发展的驱动主要表现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涓滴效应",以及城镇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农村就业结构变化的"一拉两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显示,当前农户分化态势明显,纯农户比例不断下降而非农户的比例不断上升。未来兼业农户将是农户的主流类型,纯农户比例进一步下降且种粮纯农户的经营规模将会逐步扩大,非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退出农业生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立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各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和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必须尽快转变农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探索构建全新的低碳型经济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平衡。由林而达、郭李萍、韩雪、李迎春等著、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低碳农林业》一书,围绕农林业生产活动中的低碳策略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低碳施肥、土壤固碳、低碳种稻等作用机理,并结合碳交易相关知识,阐述低碳农林业发展机遇,具有较好的参考性和借鉴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妮笛  舒澍成  肖腊梅  
【目的】中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小农户,探究小农户参与现代农林业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中国农林业现代化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方法】从有限理性理论视角切入,整合区间二型模糊集(IT2FS)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两种方法,辅以问卷调查,围绕小农户、物质条件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提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林业生产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的IT2FS-DEMATEL分析框架,定量计算15个影响因素的原因度与中心度,并归纳总结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和核心因素。【结果】1)互联网普及率(C_6)、土地规模(C_8)和地方财政支农力度(C_(13))共3个指标不仅是系统中的核心因素,对小农户参与现代农林业生产行为至关重要,而且是原因组中关键影响因素,极易对系统中其他因素产生影响;2)农林业机械化水平(C_9)、农林业生产托管服务(C_(11))和农产品产销服务(C_(12))共3个指标为结果组中关键影响因素,在系统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从长远看,原因因素组关键影响因素应优先给予重视,从短期看,结果因素组关键影响因素应给予重点激励改进,并建议动员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创新农林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灾害预警体系和加大政策支农力度等措施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林业发展有效衔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刚  冯宗炜  孔红梅  秦宜哲  
本文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分布最广的农林业系统两种类型泡桐—小麦、玉米,沙兰扬—小麦、玉米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分析,並与当地传统的农田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农林业系统的现存量分别为34985.1和34253.4kg/hm~2;9年累积生物量分别为257940.1和3257404.3kg/hm~2;生物生产力分别为29560.1和30457.4kZ/hm~2·a;经济生产力分别为8436.7和8371.77元/hm~2·a,9年累积经济生产力分别为89151.16和87769.45元/hm~2:光能转化率分别为1.835%和1.7405%:物质年归还量分别为3366.6和3102.3kg...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霍有光  张伟  韩小青  
祁连山为河西走廊平坦川道单位面积(不合南、北山区)提供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单位面积的5倍多,也是以色列的4.56倍。国家加速开采黄河中上游水资源,使黄河下游断流及盐碱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河西均为内陆河,过去流经走廊的河流多被渗漏与蒸发。用系统哲学思想精心规划和充分配置河西水、土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高效节水型农林业,不仅不会损害邻区利益,反而还将带来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发生彻底变化,使河西走廊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林基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陈建衡  
一、农林复合经营区域分析农林复合经营区域是一个土地经营区域,是农林牧诸业兼营的土地利用体系。农林复合经营除了必须依据农、林、牧诸业自身特点外,还必须把农林牧诸业合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有效配置。从生态关系看,林业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生态防护功能;从社会经济关系看,林业对农牧业发展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滨  雷显凯  杨冬梅  康小兰  
采用江西省17个县市753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基于林农视角,从林农家庭资源禀赋、林农个体资源禀赋、林业经营资源禀赋和区位资源禀赋等4个维度进行研究假设,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影响林农林业单户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总面积、林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性、家庭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林农是否从事林业有关的经营活动、林农的一技之长、林业经营资金的畅通性、家庭人口数量、距离县城的远近和林农文化程度等变量对林业单户经营模式选择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地理环境、林业经营收入以及林农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变量对林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建议积极鼓励流转林地使用权、积极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并确保林农林业经营资金的畅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广东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利用 ,加上人口压力 ,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干扰 ,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 ,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 ,通过综合整治 ,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 ,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丘陵山区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践中所构建的“林—果—草— (牧 )—鱼”复合生态系统 ,是高产、高质、高效的复合农林业模式 ,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滨  雷显凯  杨冬梅  康小兰  
采用江西省17个县市753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基于林农视角,从林农家庭资源禀赋、林农个体资源禀赋、林业经营资源禀赋和区位资源禀赋等4个维度进行研究假设,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影响林农林业单户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总面积、林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性、家庭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林农是否从事林业有关的经营活动、林农的一技之长、林业经营资金的畅通性、家庭人口数量、距离县城的远近和林农文化程度等变量对林业单户经营模式选择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地理环境、林业经营收入以及林农的年龄、性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