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6)
2023(6818)
2022(5716)
2021(5155)
2020(4252)
2019(9445)
2018(8982)
2017(16732)
2016(9194)
2015(9902)
2014(9343)
2013(9244)
2012(8492)
2011(7662)
2010(7558)
2009(6835)
2008(6814)
2007(5951)
2006(5304)
2005(4624)
作者
(31029)
(25707)
(25532)
(23975)
(16447)
(12626)
(11338)
(10178)
(9950)
(8876)
(8854)
(8513)
(8508)
(8251)
(8184)
(8024)
(7971)
(7624)
(7478)
(7422)
(6798)
(6384)
(6096)
(5957)
(5871)
(5776)
(5555)
(5527)
(5300)
(5271)
学科
(36310)
经济(36264)
(26926)
管理(26243)
(22174)
企业(22174)
方法(17576)
数学(15333)
数学方法(15171)
(10049)
(9789)
(9626)
(9393)
贸易(9392)
(9176)
中国(9086)
业经(8978)
(7302)
农业(6772)
技术(6257)
(5859)
财务(5856)
财务管理(5843)
地方(5740)
环境(5686)
(5589)
企业财务(5579)
(5567)
银行(5523)
(5249)
机构
大学(136027)
学院(133872)
(54634)
经济(53721)
研究(50625)
管理(50119)
理学(44456)
理学院(43926)
管理学(43038)
管理学院(42838)
中国(36210)
科学(35290)
(34950)
(28754)
农业(28389)
业大(28031)
(27715)
研究所(25956)
(22437)
中心(21825)
(19448)
农业大学(18842)
(18749)
财经(18614)
北京(17598)
(17144)
经济学(16871)
(16640)
(16015)
科学院(15941)
基金
项目(99803)
科学(77448)
基金(74341)
(70146)
国家(69605)
研究(62007)
科学基金(57614)
自然(41226)
社会(40464)
自然科(40333)
自然科学(40317)
自然科学基金(39663)
基金项目(39516)
(38544)
社会科(38468)
社会科学(38457)
(34007)
资助(30161)
教育(27502)
重点(23218)
计划(22377)
编号(21447)
(21367)
(21070)
(20941)
科研(20518)
科技(20023)
(19824)
创新(19783)
国家社会(17548)
期刊
(52988)
经济(52988)
研究(34262)
学报(33610)
(29882)
科学(27607)
中国(23939)
大学(23823)
学学(23122)
农业(20227)
管理(17830)
(16225)
(11390)
(10146)
金融(10146)
业大(10139)
经济研究(9967)
财经(9158)
业经(8896)
技术(8633)
农业大学(8513)
(8265)
教育(8186)
(7866)
科技(7714)
问题(7449)
林业(7264)
(6547)
商业(6546)
国际(6200)
共检索到18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邹扬东   王春胜   尹海锋   贾宏炎   董琼   曾杰  
【目的】探究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生长及其竞争状况的影响,为其合理混交配置进而实现其混交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6年生西南桦和红锥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为对象,开展1∶1、1∶3和1∶5(西南桦∶红锥)混交处理以及西南桦和红锥纯林的生长调查,采用Hegyi方法计算种内、种间竞争指数,对比分析各混交处理间林木生长及竞争差异,阐明林木生长与竞争的相关性。【结果】与纯林相比,各混交比例处理对西南桦的树高、胸径、冠幅、胸高断面积、冠长、树冠体积和树冠表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红锥而言,仅1∶1混交处理的胸径、冠幅、冠长、冠体积和冠表面积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分内西南桦的种内竞争指数随红锥占比增大而显著下降,而红锥的种内竞争指数随红锥占比增大而显著增加;西南桦的种间竞争指数以1∶1混交比例处理为最高,而红锥的种间竞争指数以1∶3混交比例处理为最高。西南桦和红锥的种内竞争指数均与其自身的胸径、树高、冠幅、胸高断面积、冠长、冠体积、冠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径比、冠比率显著正相关;西南桦的种间竞争指数与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胸高断面积、冠体积、冠表面积显著负相关,而红锥的种间竞争指数仅与树高呈负相关。【结论】综上所述,1∶1混交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西南桦与红锥混交林营建的推荐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嘉麒  邓海燕  张港隆  胡中洋  莫晓勇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桉树-红椎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石岭林场种植了4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桉树-红椎混交林: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3,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1,桉树与红椎行间混交1∶1,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5∶1,以桉树纯林(CK)作为对照,经过5 a生长后,对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4种不同比例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保存率均比桉树纯林高,且带状混交3∶3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养分;带状混交3∶3、带状混交3∶1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均可有效促进桉树生长,带状混交5∶1桉树-红椎混交林抑制桉树生长;各混交林中红椎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大小表现为带状混交5∶1>带状混交3∶3>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1;4个林分间桉树和红椎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各林分类型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为纯林(CK)>带状混交3∶1>带状混交5∶1>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3;红椎单位面积蓄积量为带状混交3∶3>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1>带状混交5∶1,林分单位面积总蓄积量以带状混交3∶1桉树-红椎混交林最大,带状混交3∶3桉树-红椎混交林次之。【结论】带状混交3∶3桉树-红椎混交林的营造模式可作为种植桉树-红椎混交林推荐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科  刘振华  童方平  陈瑞  吴敏  蒋龙  龚发武  李贵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栎类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栎类混交造林模式。【方法】在湖南宁乡市坝塘镇林场选择5个不同混交比例的栎类混交模式:栎类(L10)、3栎类7枫香混交(L3F7)、7栎类3枫香混交(L7F3)、5栎类5杉木混交(L5S5)、7栎类3杉木混交(L7S3),以栎类模式作为对照CK,经过12 a生长后,对各模式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5个模式间栎类的生长具有显著差异,除L5S5模式外,其他3种混交模式的栎类平均胸径均大于L10模式,各模式的栎类单株平均材积排序为L7F3> L3F7> L7S3> L10> L5S5;L10模式的径阶分布范围比其他4个混交模式宽1~2个径阶,但平均单株材积均小于其他栎类混交模式;各模式的蓄积量大小排序为L7S3> L10> L7F3> L5S5> L3F7。2)相对于纯栎类林分,栎类与枫香/杉木混交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有机质均有显著提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磷、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表现为逐渐降低,pH值表现为逐渐增加;除有效磷每层之间差异均显著外,其他有效养分20~40 cm层变化大于40~60 cm层的变化,说明40 cm土层深度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减缓。3)整体上看,林分生长与林地的pH值、全氮、全钾、速效磷及有机质5个因子显著相关,与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各模式土壤养分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L7F3> L3F7> L7S3> L5S5> L10。【结论】栎类+枫香/杉木混交造林模式均优于纯栎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栎类混交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杨章旗   颜培栋   吴东山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M4H1)、6∶1(M6H1)、9∶1(M9H1)及马尾松纯林对照(10∶0,M10)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林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结果】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不同混交比例林地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呈“V”形变化,均在M9H1时最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和渗透性均在M9H1时最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混交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M6H1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最大,M9H1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最大,M4H1中全钾的含量最大,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在M4H1中最小,显著低于M6H1和M10密度类型。林地的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持水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混交比例林地的综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以M9H1密度类型最大,其次是M6H1密度类型。【结论】在对森林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仅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而应综合考虑林分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功能,建议在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的同龄林种植过程中以9∶1的混交比例较为合适,其次为6∶1的混交比例,而应避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杨章旗  颜培栋  吴东山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M4H1)、6∶1(M6H1)、9∶1(M9H1)及马尾松纯林对照(10∶0,M10)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林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结果】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不同混交比例林地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呈“V”形变化,均在M9H1时最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和渗透性均在M9H1时最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混交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M6H1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最大,M9H1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最大,M4H1中全钾的含量最大,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在M4H1中最小,显著低于M6H1和M10密度类型。林地的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持水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混交比例林地的综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以M9H1密度类型最大,其次是M6H1密度类型。【结论】在对森林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仅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而应综合考虑林分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功能,建议在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的同龄林种植过程中以9∶1的混交比例较为合适,其次为6∶1的混交比例,而应避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永慧  萧江华  陈双林  吴柏林  吴明  张德明  
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类农用林业模式。以人为干扰较少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竹阔混交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空间分布以及阔叶树对毛竹生长影响及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阔叶树对周围不同环形带内毛竹立竹数以及新竹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阔叶树周围单位面积内毛竹立竹数随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由1.5 m内平均0.27株.m-2增至5.7 m内平均0.42株.m-2。从立竹数而言,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达6.0 m。②随距阔叶树基干距离的增加,新竹平均胸径迅速增加。阔叶树对毛竹胸径影响的最大范围可达到7.0 m,且7.0 m内新竹平均胸径为10.4 cm...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亚琦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竹种,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木混交经营模式。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阔叶树冠幅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混交比例,设置10种不同混交比: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和50%以上,以物种竞争理论为基础,结合毛竹地上生物量指标,从树种间的生态关系,林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建雄  林志远  骆秀琴  赵有科  刘元  朱林峰  
该文通过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 (包括弦、径向 )的测量 ,讨论分析了以上 3个因素对上述两种木材横向干缩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南北向的不同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 ;高度位置的不同对红锥径、弦向干缩影响均不显著 ,而对西南桦径、弦向干缩的影响极为显著 ;径向位置的不同对红锥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及西南桦的弦向干缩无显著影响 ,但对西南桦的径向干缩则有极显著影响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建雄  骆秀琴  蒋佳荔  赵有科  刘元  朱林峰  
为了研究树木南北向与径向位置的变化对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与气干密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红锥、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南北向、近髓心和近树皮2个不同径向位置的力学性质以及气干密度进行测定,分析了南北向和不同径向位置2个因素对两种木材力学性质和气干密度的影响,以及木材密度与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大多数力学性质测定项目和气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仅有红锥的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径向握钉力和西南桦3个面的表面硬度表现为南北向差异显著.近髓心和近树皮径向位置的不同对红锥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气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但对西南桦的影响则全部达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竞争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间竞争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本研究将树木间竞争影响范围分为两部分 :相邻树木存在树冠和根系接触部分称为内圈 ,树木间竞争影响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 ;内圈以外称为外圈 ,树木间竞争主要来自地下。同时依据竞争木树种划分竞争指数分量 ,由此构建竞争指数模型。以年材积生长量为因变量各竞争指数分量为自变量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中树木个体生长的竞争效应模型 ,模型拟合效果好 ,回归结果与林分实际相符 ,从而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理论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永慧  李生  陈存及  詹步清  
Fixed sample plots were set up for researching competi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glietia yuyuanensis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17-year-old M.yuyuanensis stands mixed wiht C.lanceolata.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intensity in different mixed stand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competition 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范迎新  李传荣  许景伟  韩芳  赵飞  王卫东  葛文华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胶南市环海林场人工混交林种群竞争强度和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树木受到的竞争强度与其胸径、树高和冠幅呈负相关.2黑松刺槐混交幼林竞争强度较小,成林竞争强度较大.3多树种混交林种间竞争强度的大小顺序为侧柏>火炬松>刺槐、黑松>白蜡.4多树种混交林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为火炬松>白蜡>黑松>刺槐>侧柏.生态位重叠较大,其中刺槐与黑松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729,火炬松与侧柏的生态位重叠最小,为0.15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陈新芳  刘金福  董建文  陈世品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 ,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 ,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 4 5 %和 12 5 5 % ,即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