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0)
2023(12167)
2022(10673)
2021(9980)
2020(8457)
2019(19315)
2018(19139)
2017(36889)
2016(20254)
2015(22479)
2014(22126)
2013(21945)
2012(19903)
2011(17843)
2010(17418)
2009(15848)
2008(15341)
2007(12996)
2006(11195)
2005(9304)
作者
(60696)
(50394)
(50123)
(47371)
(31887)
(24366)
(22546)
(20049)
(19222)
(17783)
(17120)
(16912)
(15962)
(15789)
(15582)
(15409)
(15372)
(15052)
(14350)
(14191)
(12927)
(12290)
(12020)
(11403)
(11363)
(11157)
(11144)
(10964)
(10238)
(10091)
学科
(77043)
经济(76956)
管理(57084)
(54878)
(45614)
企业(45614)
方法(38791)
数学(33956)
数学方法(33607)
(20334)
(19217)
(18923)
中国(18775)
业经(17114)
(15213)
贸易(15209)
地方(15075)
(14727)
农业(13837)
技术(12864)
(12742)
环境(12640)
理论(12490)
(12364)
(12347)
财务(12306)
财务管理(12290)
企业财务(11650)
(10875)
(10511)
机构
大学(286282)
学院(283755)
管理(114508)
(107421)
经济(105144)
理学(101234)
理学院(100074)
管理学(98155)
管理学院(97693)
研究(94706)
中国(66676)
科学(63889)
(60492)
(54431)
业大(50105)
(48680)
(46148)
研究所(45347)
农业(43345)
中心(41984)
(38873)
财经(38499)
北京(37593)
(36332)
师范(35853)
(35180)
(34444)
(31853)
经济学(31234)
技术(30082)
基金
项目(208113)
科学(161644)
基金(150881)
研究(144050)
(134845)
国家(133743)
科学基金(113444)
社会(89573)
社会科(84835)
社会科学(84811)
(81832)
基金项目(81651)
自然(77702)
自然科(75880)
自然科学(75856)
自然科学基金(74506)
(69607)
教育(65440)
资助(61737)
编号(57384)
重点(46568)
(44634)
成果(44464)
(43481)
(43415)
科研(40748)
计划(40526)
创新(40525)
课题(39099)
大学(37802)
期刊
(108734)
经济(108734)
研究(76589)
学报(55207)
(47925)
科学(47442)
中国(46940)
大学(40120)
管理(38874)
学学(38275)
农业(33226)
(32732)
教育(27220)
技术(21934)
业经(18993)
(18920)
金融(18920)
经济研究(17932)
财经(17731)
(16925)
科技(16007)
业大(15361)
(14973)
(14658)
问题(14484)
图书(14176)
理论(13546)
林业(13147)
技术经济(13115)
商业(13079)
共检索到386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亚琦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竹种,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木混交经营模式。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阔叶树冠幅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混交比例,设置10种不同混交比: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和50%以上,以物种竞争理论为基础,结合毛竹地上生物量指标,从树种间的生态关系,林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聂道平  王兵  沈国舫  董世仁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三乃  翟明普  贾黎明  
该文从养分的角度对混交林树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合述评 .文献表明 ,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可通过种间相互作用改变林地地上、地下凋落物的组成、数量、性质及其分解模式和养分释放过程 ,提高林地养分总水平、养分有效性和养分利用效率 ;合理配置的混交林树种间可通过养分吸收的时空差异性、养分转移等机制达到种间养分互补、协调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混交林种间养分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黄宝龙  洪伟  俞新妥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 :目的树种 (杉木 )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 ,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 ,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陈新芳  刘金福  董建文  陈世品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 ,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 ,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 4 5 %和 12 5 5 % ,即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永慧  萧江华  陈双林  吴柏林  吴明  张德明  
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类农用林业模式。以人为干扰较少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竹阔混交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空间分布以及阔叶树对毛竹生长影响及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阔叶树对周围不同环形带内毛竹立竹数以及新竹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阔叶树周围单位面积内毛竹立竹数随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由1.5 m内平均0.27株.m-2增至5.7 m内平均0.42株.m-2。从立竹数而言,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达6.0 m。②随距阔叶树基干距离的增加,新竹平均胸径迅速增加。阔叶树对毛竹胸径影响的最大范围可达到7.0 m,且7.0 m内新竹平均胸径为10.4 c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科  刘振华  童方平  陈瑞  吴敏  蒋龙  龚发武  李贵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栎类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栎类混交造林模式。【方法】在湖南宁乡市坝塘镇林场选择5个不同混交比例的栎类混交模式:栎类(L10)、3栎类7枫香混交(L3F7)、7栎类3枫香混交(L7F3)、5栎类5杉木混交(L5S5)、7栎类3杉木混交(L7S3),以栎类模式作为对照CK,经过12 a生长后,对各模式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5个模式间栎类的生长具有显著差异,除L5S5模式外,其他3种混交模式的栎类平均胸径均大于L10模式,各模式的栎类单株平均材积排序为L7F3> L3F7> L7S3> L10> L5S5;L10模式的径阶分布范围比其他4个混交模式宽1~2个径阶,但平均单株材积均小于其他栎类混交模式;各模式的蓄积量大小排序为L7S3> L10> L7F3> L5S5> L3F7。2)相对于纯栎类林分,栎类与枫香/杉木混交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有机质均有显著提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磷、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表现为逐渐降低,pH值表现为逐渐增加;除有效磷每层之间差异均显著外,其他有效养分20~40 cm层变化大于40~60 cm层的变化,说明40 cm土层深度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减缓。3)整体上看,林分生长与林地的pH值、全氮、全钾、速效磷及有机质5个因子显著相关,与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各模式土壤养分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L7F3> L3F7> L7S3> L5S5> L10。【结论】栎类+枫香/杉木混交造林模式均优于纯栎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栎类混交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爱珍  杨宽  王福升  刘国华  刘新华  
以遂川县不同比例的上阔下竹混交林Ⅰ(18.6%)、Ⅱ(25%)、Ⅲ(27.5%)和毛竹纯林(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0~60 cm)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的排列顺序为Ⅳ(1.04 g·cm-3)Ⅲ>Ⅰ>Ⅱ;土壤有机质由大到小依次为Ⅲ>Ⅰ>Ⅱ>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容重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系;土壤最大蓄水量和蓄水深度均表现为Ⅳ>Ⅲ>Ⅱ>Ⅰ。采用TOPSIS法对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物理结构综合评价,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 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 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 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 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彤   宋鑫彧   任允泽   毛亮亮   高然   董希斌  
【目的】为探讨抚育间伐对枯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枯落物与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深入解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枯落物分解对温度循环次数的响应,探究抚育间伐强度对针阔混交林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块未抚育间伐对照样地和6块抚育间伐强度分别为10%、15%、20%、25%、30%、35%样地,采用外业与内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循环次数,分别选取夏季3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代表温度进行试验,2个温度交替培养12 h为1个循环,共循环90次,分别在温度循环的第0、3、7、15、30、60、90次取出培养盒。研究夏季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2种分解程度包括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的质量残留率、质量损失速率和枯落物与土壤有机碳对温度的响应过程,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地中的枯落物在温度循环中的分解程度及有机碳释放动态。【结果】半分解枯落物比未分解枯落物更易分解。夏季末期半分解枯落物质量损失显著,35%间伐强度时,未分解枯落物质量残留率最低;半分解枯落物分解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先上升再下降,20%间伐强度时,枯落物质量残留率最低。0%~15%和35%间伐强度下,夏季结束后枯落物有机碳上升;25%、30%间伐强度时,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均下降;间伐强度为20%时,未分解枯落物有机碳下降,半分解上升。15%间伐强度下,未分解枯落物土壤有机碳下降,半分解上升,其他间伐强度下土壤有机碳上升。20%间伐强度时,枯落物分解程度最高,未分解枯落物中有机碳释放到半分解枯落物和土壤中。25%、30%间伐强度下,枯落物分解使其中的碳元素释放到周边环境中,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均下降。【结论】夏季结束后半分解枯落物比未分解枯落物分解程度更高。凋落物一般在分解初期分解较快(易分解物质较多)而在后期分解较慢(易分解物质的消耗和难分解物质的积累)。抚育间伐不仅有利于枯落物分解,也有助于枯落物和土壤固碳。研究表明,在夏季,35%间伐强度林地枯落物分解程度高,枯落物和土壤固碳能力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子霖   窦啸文   汤孟平  
【目的】研究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立地因子对林木更新的影响,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将林木更新因子与土壤因子、地形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再利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土壤、地形因子间林木更新的差异性,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来定量描述林木更新与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更新树种为79种,其中优势树种为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润楠Machilus pingii、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榧树Torreya grandis、山胡椒Lindera glauca、柃木Eurya japonica、豹皮樟Litsea coreana。(2)速效钾与更新树种总株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海拔与更新树种总株数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质与更新树种种数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钾与更新树种种数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等级坡向和速效钾的更新树种总株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等级坡度和有机质的更新树种种数有显著差异(P<0.05)。(4)在以更新树种总株数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中,速效钾、海拔的回归系数显著(P<0.05)。【结论】在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中,海拔、坡度、坡向、有机质和速效钾对林木的更新产生显著影响。图3表5参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