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9)
- 2023(9800)
- 2022(8951)
- 2021(8582)
- 2020(7260)
- 2019(16814)
- 2018(16866)
- 2017(32838)
- 2016(17988)
- 2015(20306)
- 2014(20207)
- 2013(20060)
- 2012(18322)
- 2011(16442)
- 2010(16233)
- 2009(14787)
- 2008(14373)
- 2007(12335)
- 2006(10685)
- 2005(9126)
- 学科
- 济(69219)
- 经济(69138)
- 管理(52299)
- 业(49855)
- 企(42528)
- 企业(42528)
- 方法(34704)
- 数学(29945)
- 数学方法(29598)
- 农(17883)
- 学(17145)
- 财(16987)
- 中国(16455)
- 业经(15339)
- 地方(13860)
- 理论(12289)
- 农业(12001)
- 贸(11989)
- 贸易(11984)
- 制(11877)
- 和(11727)
- 易(11585)
- 务(11322)
- 财务(11262)
- 财务管理(11245)
- 技术(11213)
- 环境(10756)
- 企业财务(10697)
- 划(9908)
- 银(9574)
- 机构
- 大学(257174)
- 学院(254390)
- 管理(104239)
- 济(94966)
- 经济(92823)
- 理学(91834)
- 理学院(90782)
- 管理学(89109)
- 管理学院(88687)
- 研究(83915)
- 中国(59217)
- 科学(55741)
- 京(54544)
- 农(45150)
- 所(43186)
- 业大(42428)
- 财(42205)
- 研究所(39956)
- 中心(36933)
- 农业(35754)
- 江(35239)
- 财经(34996)
- 北京(34051)
- 范(33047)
- 师范(32668)
- 经(31880)
- 院(30429)
- 州(29241)
- 技术(27163)
- 经济学(26964)
- 基金
- 项目(182541)
- 科学(142564)
- 基金(132479)
- 研究(129800)
- 家(116719)
- 国家(115736)
- 科学基金(98930)
- 社会(79598)
- 社会科(75224)
- 社会科学(75205)
- 省(71752)
- 基金项目(71494)
- 自然(67290)
- 自然科(65739)
- 自然科学(65721)
- 自然科学基金(64556)
- 划(60680)
- 教育(59423)
- 资助(55015)
- 编号(52724)
- 成果(42332)
- 重点(40412)
- 部(39845)
- 创(38011)
- 发(37840)
- 课题(35971)
- 科研(35480)
- 创新(35322)
- 计划(34143)
- 大学(33694)
共检索到351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福贵 周嘉熹 杨雪彦
通过观察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选择寄主的行为,认为对不同抗性寄主,它选择寄主的行为不同。它能通过复杂的感觉行为和一定的时间找到混交林中的感性树种并造成严重危害和它们种群密度在感性树种上的上升。这种天牛选择寄主在远距离一般以植物气味定向,近距离则以性信息素调控增加种群密度。除视觉外,它的主要感觉行为是触角摆动和胫节磨擦,选择到达合适寄主是通过逐步的感觉阶段完成的。树皮粗糙程度、叶片特征、枝条特征及混交林密度对这种天牛选择寄主过程中的爬行、飞翔和栖息行为有一定影响。这种天牛取食不同树种后其行为表现差异很大。碧桃、香椿、刺槐、木槿、女贞...
关键词:
黄斑星天牛 抗虫性 行为学 寄主 混交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兵 徐锡增
利用3年生臭椿、新疆杨在室内建立混交林进行光肩星天牛成虫放飞试验。结果表明:臭椿、新疆杨混交林对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有显著影响,天牛成虫的交尾行为只在新疆杨植株上进行;天牛成虫在林内植株上着落的总虫次随新疆杨株数的减少而下降,交尾次数也减少;臭椿、新疆杨植株数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在一定范围时,天牛成虫在新疆杨和臭椿上着落的虫次比均趋于稳定;新疆杨与臭椿以行状3∶2和2∶3混交时林分的抗虫效果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刘益宁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寄主选择 判断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王宏乾 徐邦新 郑世锴 王希群 龚益鸿
在室内用多树种混合和单一树种的嫩枝饲养云斑天牛成虫,结果表明:用蔷薇、白蜡饲养的才产卵,较用旱柳、枫杨、Ⅰ-69杨、白榆饲养的取食量大、寿命长。成虫的取食量、寿命及产卵量与植物体内的含糖量呈正相关。用蔷薇作诱饵树辅杀云斑天牛,经两年试验后,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94.4%下降为17.8%。
关键词:
云斑天牛,补充营养,诱饵树,防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紫薇 徐华潮 张娓娓 王佩星
为了探寻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寄主选择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健康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i-214’枝条挥发物进行成分分析。室内"y"型嗅觉实验结果显示:5种树种对天牛引诱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5种树种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p<0.05),苦楝和垂柳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守慧 李从心 吕长利 原忠林 王忠钰 祁金玉 葛芳 钟馨
以在东北地区适生的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杂交品系杨树为材料,对其酚酸及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青杨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杨树所含酚酸及酚类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年生的银中杨、欧洲黑杨和小青杨的韧皮部中能够检测到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未检测到香豆酸和阿魏酸,酚酸的总含量顺序为小青杨(0.410mg·g-1)>欧洲黑杨(0.24mg·g-1)>银中杨(0.053mg·g-1);韧皮部中均含有苯酚和邻苯二酚,银中杨的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小青杨次之,欧洲黑杨的含量最低;在3年生的银中杨、新疆杨、荷兰3930杨、107杨、中黑防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桂华 唐燕平
在连续 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基础上 ,本文初步报道了锈色粒肩天牛与文献报道中的几种寄主树种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根据室内饲养下成虫对不同树种的取食及产卵情况和在不同树种上接种 (卵 )的幼虫情况 ,可将几种寄主树种分为 4类 :高感树种 (国槐 )、低感树种 (云实、黄檀 )、抗虫树种 (刺槐 )、免疫树种 (旱柳 ) ;(2 )酚酸类物质在旱柳中的含量 (3 0 3~ 9 73mg·(10 0g) - 1 ) ,显著高于其它树种中的含量 (1 71~5 39mg·(10 0g) - 1 ) ,可能是锈色粒肩天牛在旱柳上表现拒食、拒产卵、拒钻蛀的重要原因。氨基酸含量较高、组分相对最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凯文 吴守欣 张冬勇 吴佳昊 杜永斌 樊建庭
【目的】研究不同种群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方法】通过室内取食和产卵试验,测定余姚种群云斑天牛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的取食和产卵行为差异。【结果】取食试验结果显示:余姚种群云斑天牛与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余姚种群取食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连木、女贞、白蜡和大叶杨,余姚种群最喜欢取食黄连木。在选择性条件和无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分别为(1 520.00±34.79)和(1 815.50±42.13) mm~2。临安种群取食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女贞、黄连木、白蜡和大叶杨。临安种群最喜欢取食女贞,在选择性条件和无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分别为(1 347.33±51.95)和(1 173.00±75.54) mm~2。产卵结果试验显示:余姚种群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表现出比较一致的产卵偏好性,都喜欢在大叶杨上产卵。余姚种群产卵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叶杨、女贞、黄连木和白蜡,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在大叶杨上的刻槽数分别为(72.00±5.87)和(82.00±7.64)个,产卵数分别为(60.00±6.19)和(58.00±5.66)粒。临安种群产卵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叶杨、女贞、白蜡和黄连木,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在大叶杨上的刻槽数分别为(35.00±5.22)和(30.00±3.85)个,产卵数分别为(22.00±4.51)和(25.00±3.08)粒。【结论】余姚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为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取食偏好寄主不同。余姚种群云斑天牛偏好取食黄连木,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偏好取食女贞。2个种群云斑天牛产卵偏好寄主相同,均为大叶杨。图3参2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艳 高晓余 季爱兵 何月秋 肖春
【目的】揭示石斛篓象成虫对不同寄主的选择行为机制,发展新型害虫防治技术。【方法】采用陷阱式嗅觉测量仪、叶碟法分别测定石斛篓象成虫对4种石斛茎、叶的嗅觉反应和取食反应,采用罩笼试验测定成虫对4种寄主整株植物的选择行为。【结果】供试的4种寄主石斛中,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1年生叶对雌、雄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1、2年生茎的气味对雌、雄成虫选择反应差异不显著。石斛篓象雌、雄成虫均最喜食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尤其喜食球花石斛1年生茎、叶。罩笼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对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斛,而对1年生球花石斛的选择性又显著高于2年生。【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采用鼓槌石斛1年生茎、叶气味物质和球花石斛品种的科学组合或不同石斛品种科学搭配的栽培方法来控制该象甲危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高尚坤 张彦龙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艳丽 肖浪涛 胡先奇
【目的】明确晚疫病菌毒素对马铃薯的毒害作用,及不同生理小种产生的毒素对不同抗病品种的毒性差异。【方法】将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在液体培养基(每升用黑麦粒60g,含10%番茄汁)中,置于17℃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个月,4层纱布过滤,滤液用(NH4)2SO4盐析,透析后的液体为毒素液。将该毒素液作为介体来测定马铃薯3个品种(叶片和薯块)的抗性。【结果】接种该毒素的马铃薯的叶片和薯块产生的症状与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产生的症状相似。马铃薯品种不同对不同浓度的毒素稀释液和源于不同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毒素的反应不同。推测毒素介导下马铃薯和晚疫病菌间的特异性是存在的。马铃薯的叶片和薯块对毒素的反应是不同的,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毒素 品种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杨立军 刘拉平 刘惠霞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颖颖 孙绪艮 王秀利 张霞 孟繁玲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槐小卷蛾 寄主选择 挥发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犀 周祖基 杨春平 周宇爝 胡霞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的触角感觉器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肿腿蜂触角上的板状感器和坛状感器的形状和数量在不同代间有明显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