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1)
2023(8618)
2022(7410)
2021(6674)
2020(5834)
2019(13326)
2018(12927)
2017(24747)
2016(13844)
2015(15316)
2014(15285)
2013(15148)
2012(14056)
2011(12728)
2010(12684)
2009(11850)
2008(11915)
2007(10833)
2006(9126)
2005(7932)
作者
(44230)
(37223)
(37135)
(35194)
(23420)
(18148)
(16810)
(14749)
(13799)
(12936)
(12595)
(12187)
(12121)
(11844)
(11626)
(11604)
(11559)
(11056)
(10737)
(10682)
(9636)
(9103)
(8919)
(8588)
(8282)
(8279)
(8251)
(8174)
(7654)
(7548)
学科
(56723)
经济(56662)
管理(38339)
(38234)
(30151)
企业(30151)
方法(29303)
数学(26481)
数学方法(26245)
(15973)
(15262)
(13693)
中国(13278)
(12769)
贸易(12769)
(12425)
业经(11678)
农业(10706)
地方(10159)
(10085)
(9770)
财务(9756)
财务管理(9731)
企业财务(9194)
环境(8532)
技术(8473)
(8335)
银行(8280)
(8176)
(7914)
机构
大学(205930)
学院(204339)
(82741)
经济(81154)
管理(77187)
研究(70277)
理学(67873)
理学院(67075)
管理学(65827)
管理学院(65468)
中国(51061)
科学(47750)
(46861)
(42614)
业大(38780)
农业(37859)
(37830)
(35660)
研究所(35159)
中心(32322)
(29940)
财经(29428)
(26754)
北京(26143)
经济学(25713)
农业大学(25354)
(25035)
(24885)
师范(24445)
经济学院(23679)
基金
项目(143855)
科学(111037)
基金(104599)
研究(95599)
(95263)
国家(94483)
科学基金(78559)
社会(60519)
社会科(57401)
社会科学(57378)
(56995)
基金项目(56439)
自然(53998)
自然科(52766)
自然科学(52742)
自然科学基金(51840)
(49026)
教育(43621)
资助(42191)
编号(36878)
重点(33133)
(31351)
(30735)
计划(30175)
(30022)
科研(29184)
成果(28496)
创新(28170)
科技(26982)
(26590)
期刊
(82274)
经济(82274)
研究(51584)
学报(43269)
(40774)
科学(35888)
中国(33630)
大学(30657)
学学(29558)
(27902)
农业(27090)
管理(24195)
(15410)
金融(15410)
技术(15294)
(14977)
教育(14668)
财经(14344)
业经(14184)
经济研究(14127)
(12224)
(11990)
问题(11798)
业大(11665)
科技(10596)
技术经济(10445)
商业(10337)
农业大学(9852)
(9649)
统计(9562)
共检索到280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会荣  关梦冉  张莎莎  李爱琴  张丹丹  赵晓雅  徐小牛  
[目的]探究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为混交林营造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了246篇文献617条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不同混交树种类型(阔叶混交、针灌混交、针阔混交、针叶混交和竹针混交)、混交比例(指目的树种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比例,分为≥0.1~<0.2、≥0.2~<0.4、≥0.4~<0.6、≥0.6~<0.8和≥0.8~<0.8时显著促进林分生长,而混交比例≥0.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海燕  莫晓勇  梅嘉仪  刘丽婷  
【目的】研究桉树人工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生长的最佳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省雷州半岛,选择尾巨桉(DH32-29)分别与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混交的试验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并在各样地四角以及中心设5个土壤采样点,采集表层0~20 cm的土壤,测定试验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结果】(1)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均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马占相思>团花>湿加松;4个林分间桉树胸径存在显著差异,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团花和马占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皆大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而湿加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均远小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3)各类型混交林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桉树湿加松混交林>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桉树团花混交林,混交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总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则以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最大,桉树团花混交林次之。(4)桉树与团花混交后,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林地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湿加松混交后,林地仅土壤pH和全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结论】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最好,林分整体蓄积最大,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林分质量最好,林分结构最稳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佐吾  
该文利用贵州省台江县马尾松造林技术试验林 4~ 10年生林分的逐年测定资料 ,以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为基准变量、各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和林分年龄为说明变量 ,对建立马尾松林分生长的数量化回归模型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数量化回归途径建立马尾松林分生长的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且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但用于拟合回归模型的数据以采用林龄为 4a以上的测定资料为宜 .通过对回归模型偏相关系数的定量分析 ,可以确定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立地控制、遗传控制和密度控制 ;同时 ,还可根据各项造林技术措施和林分年龄 ,预测马尾松林分的生长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辉华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ure stand and a mixed stand of Chinese fir and Alniphyllum fortunei planted on the poor site in Jianou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growth proces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ments of tree heighe,DBH and volume of pure stand and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怀江  张忠辉  张春雨  郝珉辉  姚杰  解蛰  高海涛  赵秀海  
【目的】在东北次生针阔混交林开展不同强度采伐试验,探讨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合理地开展营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次生针阔混交林内建立4块面积1 hm~2的标准地,于2011年冬季对其进行采伐处理,采伐强度(胸高断面积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7.24%(弱度采伐,LT),34.74%(中度采伐,MT)和51.87%(强度采伐,HT),从每块标准地中分别选取5块20 m×20 m样地,采伐2和4年后测定并分析林分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探讨采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采伐处理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与对照相比均呈增加趋势,除LT处理显著增加外(P0.05);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增长量与CK相比均降低,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比对照小,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LT和MT处理提高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HT处理降低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伐2和4年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总体多度均有明显增加,但HT处理降低了乔木层多度;与采伐2年后相比,采伐4年后草本层多度降低;采伐未改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但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其中MT处理对物种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影响最为明显;各处理间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为中度相似或极相似水平。【结论】短期内,采伐对林分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能促进林分树高的生长;采伐虽未对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合理的采伐强度能提高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同时能够促进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东北近熟针阔混交林的最适宜采伐强度为34.7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德志  魏志恒  程勇  吴际友  陈明皋  黄小飞  刘欲晓  郭文平  贺文明  陈德云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李瑞成  刘仲君  刘耀荣  
对分别在1974年和1984年实施清除混交乔、灌木,把原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的两片毛竹林分内,于1985年各设立固定标准地20块,自1985年至1995年对改造后处于自然肥力条件下的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毛竹纯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为期11a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竹木混交林改成毛竹纯林后的较长经营期中,各生长因子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新竹个体数量增长和粗度下降期(1~4a),主要特征是林分年新成竹数量迅速增加,4a中平均比改造前混交林内的增加50%,井在第3年时达到96株/600m~2的成竹峰值,且该时期新竹粗度低于混交林时的水平,但新竹产量上升;新竹粗度和产量上升期(5~11a),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华  李玫  王沙生  汪涛  
该文通过封闭循环系统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一年生杨树、刺槐及两者混植在全营养、缺氮、缺钾和缺磷条件下的生长和杨树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栽植第一个生长季节,缺氮培养的刺槐根瘤固氮主要用于本身,后期才开始影响杨树,杨槐混交能消除缺钾对刺槐的胁迫。两树种在磷素吸收方面未发现明显相互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生  陈存及  
对17年生混交试验林(杉木×乳源木莲)中的乳源木莲冠层特性与单株材积生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指数D2H与各冠层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除单株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密度CLD外,单株总叶面积TLA、树冠表面积TCA及冠形率CSR与单株材积指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TCA对单株材积生长的=1 2013),是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的主导因子,TLA、CLD、CSR是通过TCA起作用的,以上5直接作用最大(Pyxi个主要冠层参数对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为:TCA>LAI>TLA>CSR>CLD。在分析冠层空间结构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中发现:垂直方向,冠层中、下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明  张会儒  
秩和检验法是非参数统计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对设置在汪清林业局经过不同间伐强度处理的16块落叶松样地计算断面积生长率及蓄积生长率,利用秩和检验法检验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是否显著,并与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秩和检验法能够替代参数统计中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而且计算简单和方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力  周健平  
为探讨林分生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次生杂木林为例,构建了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林分生长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三大硬阔(水曲柳、黄波萝和胡桃楸)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立地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541,直接路径系数为0.597;其次为林分结构,总影响系数为0.402,直接路径系数为0.451;树木多样性对三大硬阔蓄积量存在负影响,直接路径系数为-0.190,无间接影响。对全林分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林分结构,总影响系数为0.776,直接路径系数是0.720;其次为立地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394,直接路径系数为0.153;树木多样性、三大硬阔蓄积量对全林分蓄积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海波  郭丽  张真  孔祥波  张苏芳  刘福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 880株、占地18 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 40棵样树,剪取4个方向、长度40 cm的枝条,将受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归为4类,按1/4、1/2、3/4、1这4个参数计算受害率。【结果】2016―2019年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栽植方式影响。其中银中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增加(P<0.05),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减小(P小黑杨>小黑杨-14>迎春5号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介于4个纯林树种(品种)之间,连续3年银中杨纯林与混交林叶片受害率相对稳定;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2017、2018年的混交林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树混交种间(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栽植方式的影响,银中杨是4树种(品种)中的优势树种,迎春5号杨是相对弱势树种。混交林中杨树各树种(品种)间表现出加性效应,种间的生长竞争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混交林中的抗虫表现有差异。混交林叶片受害率连续3年相对稳定,与优势树种银中杨纯林相似,其他3种(品种)杨树叶片受害率变化较大,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最大。除银中杨外,混交林中各树种(品种)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纯林,表现出联合抗性的非加性效应。杨树人工林造林要加强树种或品种的多样化配置,最好是在优势树种(品种)间混种,这可以提升联合抗性,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率,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士韬   欧阳林男   陈少雄   杨嘉麒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的间伐与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对间伐和修枝处理下尾巨桉林分生长的预测作用,为尾巨桉的高效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20%、40%和60%间伐与38.18%、42.39%和48.18%修枝强度的尾巨桉为对象,在处理后连续7 a调查林分生长指标,计算累积增量,分析不同间伐和修枝处理对林分生长增量的影响,并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5种林分生长累积增量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预测模型,以均方根误差、Kappa值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判断最优模型。[结果 ]间伐促使尾巨桉林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但不促进树高增长和出材量增加,60%间伐的样地尾巨桉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量最高,20%间伐的冠幅增量最大,不间伐的树高增量最高。修枝促进尾巨桉胸径增长,对树高和蓄积量增长无影响,38.18%修枝的胸径增量最高,60%间伐+48.18%修枝是处理中有助于尾巨桉林分生长的组合。间伐和修枝均能促进尾巨桉林分径阶分布右偏,但修枝的效果不如间伐显著。综合来看,隐含层节点数为4的尾巨桉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低,Kappa系数和r值最高,可预测7 a内的间伐和修枝效果。[结论 ]间伐和修枝均显著促进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径阶分布右偏。高强度间伐和修枝相结合更有助于尾巨桉人工林生长和大径材培育。合理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间伐和修枝对林分生长的促进效果,是林分生长预测的优异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光耀  范少辉  何宗明  杨旭静  应金花  卢善土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 1) BL3 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3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其次为 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 2 ) BL1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 3 ) 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 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 4 )除了 BL3 BM0 处理与BL1BM0 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志龙  周成军  周新年  郑群瑞  陈辉荣  李智丰  
选择以杉木和木荷为优势树种的中亚热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树种组成Ⅰ和Ⅱ,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杉木和木荷以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为主,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5和0.52,树种空间配置较简单,林分树种混交程度较低;杉木、木荷和苦槠大小比数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在0.5左右;其余树种大小分化明显,平均大小比数在0 0.88之间,既有占优势的树种(泡桐、马尾松和丝栗栲),也有受压的树种(柯木、漆树、枫香、青冈和虎皮楠),林分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0和0.52,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乔木层树种不稳定;在角尺度研究中,相对空间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