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3)
2023(11489)
2022(9064)
2021(8469)
2020(7362)
2019(16737)
2018(16670)
2017(33736)
2016(17575)
2015(19922)
2014(19680)
2013(19632)
2012(17739)
2011(15809)
2010(16540)
2009(16425)
2008(15657)
2007(14219)
2006(12903)
2005(12045)
作者
(49421)
(40781)
(40491)
(38647)
(25976)
(19169)
(18494)
(15664)
(15433)
(14774)
(13803)
(13633)
(13223)
(12730)
(12604)
(12468)
(12119)
(11937)
(11595)
(11593)
(10250)
(10087)
(9885)
(9370)
(9222)
(9149)
(9129)
(9014)
(8010)
(7905)
学科
(82768)
经济(82681)
(82301)
(74628)
企业(74628)
管理(65696)
方法(39193)
数学(31503)
数学方法(30977)
业经(28903)
(27285)
金融(27284)
(27132)
(26676)
中国(26618)
(26087)
银行(26084)
(25316)
(21574)
(20083)
财务(20042)
财务管理(20022)
农业(19416)
企业财务(18935)
技术(17266)
理论(16194)
(15734)
(15182)
(14950)
贸易(14933)
机构
学院(261315)
大学(254017)
(117110)
经济(114962)
管理(108511)
理学(92610)
理学院(91876)
管理学(90512)
管理学院(90054)
研究(76313)
中国(70631)
(57820)
(52297)
财经(45636)
(41178)
科学(41022)
(39360)
(38486)
中心(37313)
(37047)
经济学(35844)
财经大学(33600)
业大(33544)
北京(33372)
研究所(32698)
经济学院(32525)
(32114)
商学(31167)
商学院(30902)
农业(29873)
基金
项目(159100)
科学(127286)
研究(120574)
基金(116905)
(98438)
国家(97522)
科学基金(86583)
社会(78913)
社会科(75185)
社会科学(75166)
(63208)
基金项目(60812)
教育(54826)
自然(53989)
自然科(52841)
自然科学(52831)
自然科学基金(51960)
(50792)
编号(49331)
资助(49314)
成果(39112)
(36557)
(35695)
(35393)
重点(34955)
(34629)
创新(33310)
课题(33034)
国家社会(32474)
(31937)
期刊
(132531)
经济(132531)
研究(79684)
(47006)
中国(46970)
管理(46428)
(41406)
金融(41406)
(36880)
科学(30745)
学报(28870)
技术(25943)
业经(24777)
农业(24484)
大学(24165)
财经(23506)
学学(23205)
经济研究(21257)
教育(20540)
(20205)
问题(17580)
技术经济(16491)
统计(14782)
(14603)
商业(14523)
(14243)
(13946)
现代(13752)
理论(13423)
财会(12972)
共检索到399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建中  
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变迁与模式演进的动因出发,对我国选择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目前进行混业经营模式选择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我国现阶段混业经营模式应分步实施的方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贺萍  
我们不能总是以封闭来规避风险,加入WTO后,我们所能选择的将不再是分业模式或是混业模式,而是将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混业的问题。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混业的最优选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构架集规模性与灵活性于一体,并能较好地耦合信息革命,是金融混业经营的最高层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仁彩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两种经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金融分业制度的国家也大多转向了混业经营制度。在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我国金融企业将直接面临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巨无霸的挑战。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也不健全,金融监管水平也比较低下,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的漫长过程,所以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走一条渐进式的金融混业经营道路。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王效俐  毕玉升  
分析中国目前混业经营状况,结合光大银行混业经营案例,给出了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混业经验的最佳模式和路径选择,即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同时还分析了我国金融业目前开展混业经营的一些主要障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渝萍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也开始出现了混业经营模式,国内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可先推广风险较小的纯粹金融控股公司,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最后再逐渐过渡到全能银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银  李璐彤  
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在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当今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德国式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模式和美国的纯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混业经营的效益和风险上各不相同。基于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状况,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是较为适合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怀霞  
当今世界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直接结合经营模式、间接结合经营模式和混合结合经营模式。这三种经营模式各有优劣,互有长短。实践中各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做出相应选择。我国目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为分业经营,有关金融立法也相应以分业经营为主要规制对象。随着全球金融业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混业经营逐渐成为金融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我国应顺应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之潮流,放松金融管制,实施金融创新,选择混业经营模式,并变革和制定相应的金融法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小寅  
一、我国金融业经营业务的演变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截然分开的分业经营模式。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公司也不得从事存、贷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从实践看,我国这种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制度建设及监管体系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是在改革中已经启动了利益驱动机制,但金融企业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特别是自负盈亏的责任制尚未落实,混业经营易滋生盲目追求利益而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二是有关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鹏  
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要实现中部崛起,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提出在中部地区进行金融业混业经营试点,以成立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整合金融资源,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分散银行信贷风险,遏止中部经济中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优化产业结构。真正为中部地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萧劲东  梁海峰  
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但我国金融的现状又潜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金融防火墙的设置,可以防止风险扩散,较为平稳地实现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丽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制度,从而界定了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范围。这在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对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秩序、约束金融机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已相当明显,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它随时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秀渊  
我国的金融业资本单一,业务范围单一,而西方国家的金融业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经验丰富。如何应对外来"金融航母"的挑战,成为摆在我国金融业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个紧迫问题。目前,虽然发生了金融危机,国际上流行趋势仍然是混业经营和统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伟  范宇  杨晏忠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业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其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交叉、融合在一起。因此,金融业的发展为其走向混业经营提供了现实的生长点。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金融业应从自身实际和我国国情出发,确定适当的经营模式,而不能一味地追随潮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