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3)
2023(10311)
2022(8763)
2021(8059)
2020(6772)
2019(15301)
2018(15087)
2017(29134)
2016(15194)
2015(16964)
2014(16101)
2013(15369)
2012(13361)
2011(11913)
2010(12408)
2009(12007)
2008(10701)
2007(9377)
2006(8335)
2005(7587)
作者
(40166)
(33034)
(32908)
(31414)
(20906)
(15805)
(15032)
(12672)
(12624)
(11868)
(11254)
(11138)
(10399)
(10398)
(10242)
(10060)
(9726)
(9683)
(9464)
(9368)
(8194)
(8151)
(8084)
(7644)
(7566)
(7424)
(7327)
(7268)
(6690)
(6506)
学科
(57354)
经济(57301)
管理(44480)
(43867)
(38442)
企业(38442)
(27519)
金融(27518)
方法(26227)
(25835)
银行(25831)
(25022)
数学(23506)
数学方法(22929)
中国(22112)
(16820)
(16812)
(15571)
业经(14883)
地方(13527)
(11876)
财务(11828)
财务管理(11803)
理论(11591)
企业财务(11235)
中国金融(11215)
(10973)
贸易(10960)
(10725)
(10667)
机构
学院(198714)
大学(193242)
(80097)
经济(78245)
管理(78147)
理学(66835)
理学院(66251)
管理学(64736)
管理学院(64407)
研究(59964)
中国(55705)
(39207)
(39148)
科学(35182)
中心(31260)
财经(30704)
(29770)
(29723)
(28938)
(27726)
业大(27660)
研究所(25991)
(25214)
经济学(24635)
北京(24482)
农业(23014)
财经大学(22999)
(22860)
师范(22608)
(22448)
基金
项目(133028)
科学(105136)
研究(98401)
基金(95784)
(82427)
国家(81740)
科学基金(71620)
社会(62239)
社会科(59303)
社会科学(59286)
(54624)
基金项目(49603)
教育(46288)
自然(46222)
自然科(45275)
自然科学(45269)
(44651)
自然科学基金(44437)
编号(41122)
资助(40398)
成果(32138)
重点(30254)
(29079)
(29003)
课题(28592)
(28102)
创新(27104)
项目编号(25778)
科研(25570)
国家社会(25304)
期刊
(86351)
经济(86351)
研究(57347)
中国(41052)
(36454)
金融(36454)
(30919)
管理(30513)
(28242)
学报(26973)
科学(25478)
教育(21593)
大学(21348)
学学(20361)
技术(19169)
农业(18249)
业经(15939)
财经(14981)
经济研究(14484)
(12747)
统计(11530)
(10783)
问题(10264)
理论(9759)
商业(9708)
技术经济(9701)
(9650)
决策(9573)
实践(8828)
(8828)
共检索到30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我国法定的分业监管体制遇到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管,必然出现监管空白和重叠。在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与各金融机构之间是信息不完全的非对称博弈。分析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首先需要明确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策略,才能提高监管效率和实效。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和一致,既是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金融全球化下国际金融监管趋同的长远需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伟  刘志荣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均放弃了对金融分业经营的严格规定,实行混业经营,金融混业经营浪潮再度掀起。随着各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渐明显,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显然已经缺乏发展的基础。从前瞻的角度看,分业监管模式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有序竞争的监管功能方面面临弱化的处境。因此对目前的中国而言,选择一个适当的金融监管模式,对金融业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正是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对美国1999年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前后的金融监管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伟  刘志荣  
我国金融业实现全面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统一监管是最适合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我国当前的分业监管模式刚刚建立不久,实现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平稳转变应该分两步来进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善华  
面对国外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及国内的竞争压力,国内金融机构纷纷进行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的业务界限,逐渐走上了金融混业经营之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原有的适应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不能适应这一挑战,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条件下的金融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及金融监管的发展变化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冠华  司翼  高飞  
金融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与科学的金融监管密切相关。针对中国金融科技的实际情况,构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科技监管者与从业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可以得出监管所耗费的成本、鼓励创新的手段和处置违规经营的强度等与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成效存在密切的联系。监管部门应依靠对监管成本的控制优化、对金融创新的积极鼓励、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惩处等手段,来促进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涵  
在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金融混业经营以及混业经营的载体——金融控股集团已大量存在。顺应世界范围的金融混业经营大势,并尊重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实践,加强金融混业形势下的监管协调与创新以及金融立法已是当务之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仙慧  
在跨国金融机构的竞争、示范效应和国内金融机构效率追求的双向驱动下,我国混业经营趋势日渐迅猛,而这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2015年6月的股灾,所昭示的证监会和银监会的不协调,更是凸显了当下协调机制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法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革新,并通过绩效分析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方案,得出:在国务院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专司三会协调及与人民银行的协调,是较为得当的选择,同时就中国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制度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初步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廖凡  
对金融混业经营及其载体金融集团的监管有单一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不同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协调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更为适当。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充分,亟需在功能性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建立由中央银行作为牵头监管者的常设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柳钦  
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德国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了一套高效而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柳钦  
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而其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一套高效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德国的金融监管系统,是一个法律和法规相当完备、自我监管和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相结合、法律裁决作为终审判决的有机整体;完备的监管体系使其能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德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特点以及严格的监管体系使其稳步发展,即使在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时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劲松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仅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专业监管机构,还应包括国家审计和财政部等非专业监管机构。而且国家审计等非专业监管机构在我国金融监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将这一特色变为我们的优势,建立新型合作监管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韦荣真  吕旭红  
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且由于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导致了金融监管的不协调。为了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迫切需要依法建立经常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希平  
自2011年国务院批设喀什经济开发区后,喀什的金融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喀什经济开发区的金融要保持健康、有序、持续、活跃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监管者们携起手来,建立更加符合喀什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的迫切要求。喀什经济开发区正处在建设起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锋  成明峰  左淋丞  
建议尽快建立省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明晰履职边界和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地方金融监管问责机制目前由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关于省级金融监管协调的相关制度办法尚未正式出台,各地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和金融监管协作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金融风险形势复杂严峻、"三大攻坚战"任务繁重的背景下,亟须尽快建立省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