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6)
2023(13280)
2022(10922)
2021(10085)
2020(8481)
2019(18890)
2018(18871)
2017(36326)
2016(19308)
2015(21071)
2014(20542)
2013(19989)
2012(17976)
2011(15923)
2010(16602)
2009(16454)
2008(15867)
2007(14138)
2006(13148)
2005(12251)
作者
(51939)
(43117)
(42590)
(40635)
(27127)
(20158)
(19448)
(16257)
(16137)
(15264)
(14507)
(14251)
(13769)
(13331)
(13242)
(13169)
(12530)
(12509)
(12219)
(12162)
(10606)
(10523)
(10344)
(9744)
(9669)
(9646)
(9586)
(9490)
(8420)
(8375)
学科
(81745)
(78640)
经济(78538)
(73905)
企业(73905)
管理(72494)
方法(31569)
(29521)
业经(29104)
(27974)
金融(27973)
(27805)
中国(27638)
(26984)
银行(26978)
(26212)
(24991)
数学(23719)
数学方法(23532)
(20821)
财务(20798)
财务管理(20764)
企业财务(19684)
农业(19650)
环境(18616)
(18015)
技术(16896)
(16875)
体制(15841)
理论(15660)
机构
学院(269982)
大学(261437)
(117812)
经济(115542)
管理(106987)
理学(90276)
理学院(89478)
管理学(88412)
管理学院(87920)
研究(84471)
中国(76486)
(61792)
(54520)
财经(47405)
科学(46385)
(42828)
(41938)
(41223)
中心(40714)
(40194)
研究所(36402)
经济学(36118)
北京(34930)
财经大学(34817)
业大(33964)
(33854)
经济学院(32772)
商学(31025)
(30938)
农业(30913)
基金
项目(165514)
科学(131942)
研究(128159)
基金(120127)
(101700)
国家(100712)
科学基金(88475)
社会(83641)
社会科(79435)
社会科学(79415)
(66150)
基金项目(63352)
教育(57210)
自然(53777)
(53408)
编号(52564)
自然科(52414)
自然科学(52401)
自然科学基金(51492)
资助(48061)
成果(41796)
(38080)
(37296)
重点(37063)
(36672)
(36217)
课题(35822)
(35036)
创新(34775)
国家社会(34645)
期刊
(139990)
经济(139990)
研究(85278)
中国(53672)
(50731)
管理(44924)
(43498)
金融(43498)
(38251)
科学(31799)
学报(30759)
业经(25949)
农业(25435)
教育(25171)
大学(25005)
财经(24006)
学学(23855)
技术(23739)
经济研究(21940)
(20675)
问题(18011)
(15133)
(14901)
技术经济(14734)
现代(14223)
商业(14189)
财会(13950)
理论(13570)
国际(13262)
经济管理(12215)
共检索到42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泓  胡甲庆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已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场的主体结构、客体结构,从而也对现行的分业监管理念和模式提出了严重挑战。为适应混业经营的现实需要,应加快我国金融立法的一体化进程,确立金融业统合监管理念和模式,并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磊  
国际上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是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际金融监管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加入WTO后,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也进一步加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因而,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必须完善金融监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俊  
迈入新世纪以后,混业经营成了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预见混业经营也 将成为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的方向。但与之对应,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却表现 出了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金融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不能顺应经营体制转变的趋势 而进行适时的变革,无法为金融经营体制的顺利转变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笔者对 已实行混业经营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加以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 监管组织结构的改革提出了“三步走”的设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涵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典型的多边分业监管体制,但是结构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混业经营以及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已大量存在。金融实践已经对传统的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法律安排提出了挑战。积极顺应金融混业监管的全球趋势,并恪守我国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实践,应当尽快吸收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立法经验,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法律安排框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军  
混业取向的改革受到目前监管水平的约束,不能只追求效率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应该以谨慎客观的态度来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利弊,对其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应有充分的防范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场金融危机都是新一轮金融变革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萧条导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诞生,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直到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正式进入混业时代。而在随后的十年中,与混业经营模式密切相关的交叉风险传染和被掩盖起来的过度风险积累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吴博  刘睿  
金融结构演化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要求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金融证券化型的三个层次金融结构,分析了每一金融结构下金融风险结构的特征及其监管要求。通过比较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三类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本文认为短期我国可采用类似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中长期可以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者"或者英国的"单一监管者"模式为改革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慧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危机以来的历次G20峰会及国际论坛,各方都聚焦国际金融监管并达成了一定共识。本文在介绍国际金融监管新举措的基础上,对美国、英国、欧盟等提出的监管方案重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全球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克·卡尼  牛筱颖  
影响改革成效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这些改革是否能够及时、一致以及彻底地实施金融领域的改革主要包括:建设有弹性的金融机构;终止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局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通过完善OTC衍生品交易市场及相关改革创建持续的核心市场。影响改革成效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这些改革是否能够及时、一致以及彻底地实施。目前的情况是,改革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实质进展,但进展不尽均衡,我们仍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有待去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尹振涛  
由于英国此次所受到的冲击主要是外源性的,所以其改革在对现有体系进行修补与微调的同时,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方面,以体现英国的利益诉求,巩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全先银  闫小娜  
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于其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体系的新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的理念与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爱林  尹振涛  
肇端于美国、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会冲击法国的金融市场,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备受诟病的金融监管问题,也同样摆在了法国面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沈逸涛  
在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已经逐渐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上有中国的声音。党的十九大、"两会"站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我国现实需要的角度上,对金融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经济进入疲软期,这就需要我国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对我国深化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为主要方向,通过阐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这些挑战规划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促进金融监管的稳步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静明  张莹  
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从"一行三会"时代正式跨入了"一委一行两会"时代。金融监管体制又一次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监管框架是否能够提升监管效力,满足金融发展的需求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为例,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有效性,并以我国监管体制沿革为基础,从分业与混业监管、机构与功能监管、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不同阶段金融监管的成效,并在此视角下,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成效做出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