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6)
- 2023(3516)
- 2022(2851)
- 2021(2295)
- 2019(4072)
- 2018(3929)
- 2017(7614)
- 2016(3726)
- 2015(4268)
- 2014(4339)
- 2013(4454)
- 2012(4496)
- 2011(4431)
- 2010(4638)
- 2009(4464)
- 2008(4056)
- 2007(3737)
- 2006(3653)
- 2005(3464)
- 2004(3136)
- 学科
- 济(46460)
- 经济(46441)
- 地方(14058)
- 地方经济(11393)
- 方法(10782)
- 管理(10509)
- 数学(9812)
- 数学方法(9796)
- 中国(7786)
- 业经(6939)
- 业(6844)
- 学(6791)
- 经济学(5961)
- 企(5085)
- 企业(5085)
- 环境(5069)
- 农(4913)
- 融(4883)
- 金融(4883)
- 产业(4720)
- 发(4500)
- 总论(4223)
- 体(4119)
- 制(4091)
- 信息(4030)
- 资源(3957)
- 和(3903)
- 银(3854)
- 银行(3854)
- 行(3807)
- 机构
- 学院(67610)
- 大学(67180)
- 济(42877)
- 经济(42275)
- 研究(27689)
- 管理(23075)
- 中国(20544)
- 理学(19324)
- 理学院(19100)
- 管理学(18891)
- 管理学院(18759)
- 财(16654)
- 经济学(15220)
- 科学(13888)
- 所(13875)
- 经济学院(13335)
- 京(13295)
- 财经(13282)
- 研究所(12354)
- 经(11922)
- 中心(11392)
- 江(10117)
- 财经大学(9622)
- 院(9431)
- 科学院(8933)
- 社会(8913)
- 经济研究(8861)
- 北京(8673)
- 范(7967)
- 师范(7926)
- 基金
- 项目(38414)
- 科学(30583)
- 研究(28688)
- 基金(28618)
- 家(24094)
- 国家(23932)
- 社会(21464)
- 科学基金(20513)
- 社会科(20478)
- 社会科学(20473)
- 基金项目(14496)
- 省(14414)
- 资助(11922)
- 教育(11907)
- 划(11295)
- 济(11245)
- 经济(11156)
- 自然(10819)
- 自然科(10536)
- 自然科学(10534)
- 自然科学基金(10332)
- 发(10178)
- 编号(10058)
- 国家社会(9645)
- 发展(9053)
- 展(8943)
- 重点(8716)
- 部(8517)
- 成果(8221)
- 社科(7804)
共检索到11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春尚
区域发展不协调成为广东经济迈上新台阶的软肋,广东省提出深莞惠经济圈(3+2)以加速河源、汕尾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测度模型对深莞惠经济圈(3+2)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深莞惠经济圈(3+2)协调发展对策,改善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关键词:
深莞惠经济圈 经济协调发展 协调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文博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建立工业生产函数模型,对2006-2015年深莞惠3+2经济圈5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弹性和劳动力投入弹性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的效度,重点对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汕尾市4市的技术创新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汕尾市的技术创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并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深圳市、东莞市的技术创新相关程度最高。
关键词:
深莞惠 工业经济 技术创新 索洛余值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存华
本文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文章选取地区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乡工农业产值比、城乡消费水平比等20个指标构建了经济协调状态、经济协调动力和经济协调保障指标评价体系,经过评测,得出济南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尚处于初级水平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交通网落的通达度都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实证研究 济南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彦东 张红星
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每个传递环节并不总是必然协调的。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对全国31个省份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情况各有不同,差别较大。随着经济的增长,不同区域的教育投入均有所增加,而教育投入的增加到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发展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过程均不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门可佩 蒋梁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根据1999~2007年统计资料,确定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关于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江苏复合系统的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的动态分析,其结果呈现"U"型,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寨 张红凤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兰
通过选取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程度的8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的环境保护并不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环保准入、用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开展环境安全专项行动、壮大环保产业、树立生态理念等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安徽经济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分析发现,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英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需要,更是关系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章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力资本对湖南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论证了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湖南省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宁 吴刚 许庆瑞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及克服办法。下文即是针对水泥制造这一高污染行业的现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进行的实记性分析。我们希望,由此引起各个有关领域进行更多的高层次、实记性、综合性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门可佩 魏百军 蒋梁瑜 唐沙沙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本文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我国人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构建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两个子系统、3个子系统、4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对1999—2008年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复合总系统的整体发展呈"U"型状态,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关键词:
复合系统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晓红 陈雪莲 梁甜 沈佳
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揭示成渝地区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格局可为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10—2020年的数据,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四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四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态势,整体向良性协调发展,在空间特征上,成渝地区四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双核”周围,但四个系统的空间相关性并不显著;(3)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各城市2021—2025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在整体上将缓慢改善,但达到四个系统互补协调发展还需更长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