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
2023(18)
2022(12)
2021(17)
2020(13)
2019(24)
2018(23)
2017(42)
2016(30)
2015(27)
2014(25)
2013(28)
2012(25)
2011(19)
2010(15)
2009(22)
2008(20)
2007(17)
2006(23)
2005(13)
作者
(62)
(53)
(51)
(48)
(32)
(32)
(30)
(24)
(22)
(22)
(22)
(19)
(19)
(18)
(18)
(18)
(16)
(16)
(16)
(15)
(15)
(15)
(14)
(14)
(14)
(14)
(13)
(12)
(11)
(11)
学科
(65)
(52)
经济(52)
(48)
企业(48)
管理(39)
(28)
(28)
银行(28)
(26)
数学(25)
方法(25)
数学方法(24)
(22)
(20)
(20)
(20)
贸易(20)
制度(19)
(19)
业务(18)
电子(18)
网上(18)
网上贸易(18)
(18)
金融(18)
中小(17)
中小型(17)
(17)
乡镇(17)
机构
大学(247)
学院(222)
(209)
银行(203)
(191)
中国(181)
(123)
人民(121)
支行(121)
经济(117)
人民银行(114)
中心(111)
国人(102)
中国人(101)
中国人民(101)
中国人民银行(95)
管理(95)
(90)
(77)
研究(73)
理学(72)
管理学(72)
理学院(71)
管理学院(71)
(68)
农业(59)
市中心(58)
(57)
财经(56)
(55)
基金
项目(151)
科学(122)
基金(121)
研究(116)
(104)
国家(102)
科学基金(94)
社会(76)
社会科(72)
社会科学(72)
自然(67)
自然科(67)
自然科学(67)
自然科学基金(67)
(62)
基金项目(53)
资助(53)
教育(47)
(43)
编号(41)
(38)
(37)
青年(36)
创新(34)
(34)
金融(34)
(33)
国家社会(33)
(33)
(32)
期刊
(262)
金融(262)
研究(147)
(125)
经济(125)
中国(87)
(79)
农村(56)
(56)
农村金融(50)
(42)
理论(35)
管理(34)
大学(32)
实践(32)
(32)
武汉(31)
(31)
学报(30)
学学(27)
中国金融(25)
(23)
(22)
浙江(22)
科学(22)
财经(22)
(20)
审计(20)
(20)
农业(19)
共检索到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骆燕  
案例背景近年来,由于贷款期限长、创利持久稳定、风险相对较小,房地产按揭业务历来是银行“必争之地”。伴随着“低风险”的惯性思维,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内部业绩考核高压下,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和业务人员为抢占市场、做大信贷规模,放松了对房地产按揭业务的调查、审查,形成风险隐患,
关键词: 放贷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莹  叶琼瑶  
案例背景农信系统致力于全方位开展普惠金融服务,而普惠金融衍生出来的“增户扩面”考核触发了部分员工潜在欲望,风险背后“人”的问题时有发生。为此,T农商行在支行跨区域贷款审计时采取逆向思维,对员工某些特定行为进行分析以圈定走访重点,巧用审计访谈,发现客户经理张三违规发放贷款且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风险线索,引起该行管理层高度重视。
关键词: 层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其武  
近两年来各地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发生,钢贸圈、物流圈、互联互保圈风险此起彼伏,担保、小贷公司老板频频失联,企业、储户存款频频失踪,凸现出作为社会融资主要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经营行为失范不是个别现象。2014年底,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布置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商业银行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雍少宏  花丽娟  朱丽娅  
以破坏型领导损组织行为为线索,以逻辑思辨的方式构建了"以人查事"的审计判断路径。个人化魅力型领导、自我化权力需求、自恋的领导个体特征;基本需求没有得到适度满足、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低、心理不成熟的下属特征;处于改革动荡期、人们对竞争威胁的明确感知、在强调不确定性规避、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大的组织文化、在相互制衡和制度缺失或制度机制操作不规范、形式主义严重等组织情景特征的企业基层领导者容易产生损组织行为,应成为审计重点监控对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叶美英  
<正>案例背景2021年,某农商银行在原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贷款客户属地管理进行了调整,经营性贷款只要有营业执照的,可不受支行管辖区域限制。该项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客户经理营销积极性,促进了贷款业务的发展,但数据显示,近两年新增不良贷款中“跨区域”贷款占比高达40%。在这样的背景下,某农商银行审计部门于2023年8月对辖内支行跨区域贷款进行了专项审计。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信东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公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产生的影响来揭示违法违规事件公告的信息传递效应。以交易所披露的违法违规事件公告为样本,将公告公司行业内其他公司股票构建为投资组合,通过该投资组合的累积非正常收益来衡量违法违规事件公告的行业传递效应。结果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公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且公告的披露存在内幕效应,细分后的违法违规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各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建明  黄晓蓓  张新民  
本文从外部治理的角度考察了分析师对业绩预告违规的影响及其对监管制度的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进一步控制分析师跟踪规模后发现,有明星分析师跟踪以及来自高声誉券商的分析师数量越多、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低,预测越准确,这种治理作用越显著。但是分析师的监管作用仅在上市公司受监管较弱时有效,对受监管力度较强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违规行为则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分析师对业绩预告的治理效应仅在监管力度较弱时发挥作用,成为监管制度的有效替代。本文拓展了我国分析师研究的领域与视角,并为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振杰  顾亮  李维安  
以2009—2017年间386家违规上市公司和386家未违规配对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董事长是否拥有最高非正式层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公司违规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董事长是否拥有最高非正式层级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非正式层级的作用发现,相对于社会关联非正式层级,董事会公司关联非正式层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防范公司违规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秀良   徐世莹   刘佳宁  
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参与者和信息知情人,其非正常离职行为通常会为公司治理状况的解读提供重要信息。文章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层非正常离职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信号作用,研究发现:与不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相比,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更高,通过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内在逻辑分析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仅对公司违规倾向具有信号作用,而对违规稽查的信号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会使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呈现出差异化的信号特征,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和非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下,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对公司违规具有更好的信号作用;投资者能够识别管理层非正常离职事件传递出的风险信号,但其也会在短期内淡忘风险。文章为解读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供新的视角,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预判上市公司的违规风险提供了独特的解读信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勇  饶艳超  
本文假设博弈方均为有限理性,建立了基层银行违规问题的进化博弈模型。首先,建立基层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辅以情景分析。然后,建立基层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各种可能情况。最后在模型与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建议是:在银行方面,要提高合规收益,加大违规成本,切不可"法不责众",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在监管部门方面,加大对监管部门的奖惩,降低监管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频发,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以200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引起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影响机制上,管理层过度自信促使企业选择进攻型战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力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公司违规行为。研究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股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也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秦辉  
近年来,我国基层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情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违规风险,有的还十分严重,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对基层保险公司的违规风险进行剖析,提出了防范对策,即着重强调通过建立健全违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违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违规风险管理责任、构建违规风险管理体系等有效识别和化解违规风险,并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海燕  陈华  
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至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违规监管对管理层薪酬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外部监管在解决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功能,发现国有企业更为注重其外部声誉和社会形象;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公司会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现金薪酬处罚,从而约束管理层的市场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违规监管会显著影响管理层薪酬,对管理层进行薪酬处罚能有效约束管理层行为,从而减少公司的违法违规事件。因此,外部违规监管在缓解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中发挥了显著的公司治理功能。另外,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对国有企业的违规监管处罚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公司治理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震  李艳辉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理论视角,对2006~2009年间受到中国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的违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管人员薪酬、薪酬—业绩敏感性与公司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违规发生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过低的年度薪酬会增加公司违规的概率;与配比公司相比,业绩较差的违规公司有着较低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高管可以依据公司的业绩选择利己的薪酬—业绩敏感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涤  
A公司向B省自然资源厅邮寄"要求查处某林场违法征地行为的申请",反映该公司承包地块中有25亩土地被违法征收、已有的地上建筑物被非法拆除且没有任何主体与其就补偿问题进行协商。A公司请求B省自然资源厅依法查处该违法征地行为、暂停征收土地的相关报批手续及施工行为、责令相关当事人依法对其予以补偿。B省自然资源厅收到该申请后将A公司提交的举报材料通过信访渠道转送涉事地所属的C市自然资源局办理,但B省自然资源厅未向A公司做出答复或反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