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7)
- 2023(11151)
- 2022(9771)
- 2021(9277)
- 2020(8098)
- 2019(18984)
- 2018(18756)
- 2017(36138)
- 2016(19682)
- 2015(22087)
- 2014(22173)
- 2013(22012)
- 2012(20512)
- 2011(18316)
- 2010(18217)
- 2009(16880)
- 2008(16585)
- 2007(14956)
- 2006(12889)
- 2005(11436)
- 学科
- 济(84060)
- 经济(83961)
- 业(55056)
- 管理(54609)
- 企(42223)
- 企业(42223)
- 方法(40554)
- 数学(36427)
- 数学方法(35934)
- 农(27010)
- 财(22184)
- 地方(21376)
- 中国(20531)
- 农业(18887)
- 业经(17263)
- 学(16213)
- 制(15377)
- 贸(14716)
- 贸易(14705)
- 易(14224)
- 务(13271)
- 财务(13224)
- 财务管理(13191)
- 企业财务(12497)
- 银(12081)
- 银行(12053)
- 环境(12008)
- 和(11968)
- 理论(11781)
- 融(11694)
- 机构
- 学院(275434)
- 大学(275089)
- 济(112942)
- 经济(110502)
- 管理(108349)
- 理学(93502)
- 理学院(92473)
- 管理学(90754)
- 管理学院(90236)
- 研究(89002)
- 中国(68114)
- 京(56751)
- 科学(55203)
- 财(52227)
- 农(48766)
- 中心(44385)
- 所(44378)
- 江(43614)
- 业大(42497)
- 财经(41307)
- 研究所(40293)
- 农业(37987)
- 经(37292)
- 范(36713)
- 师范(36361)
- 经济学(34706)
- 北京(34697)
- 州(34232)
- 院(31797)
- 经济学院(31521)
- 基金
- 项目(187641)
- 科学(147788)
- 研究(136250)
- 基金(136103)
- 家(118089)
- 国家(117077)
- 科学基金(101103)
- 社会(86319)
- 社会科(81725)
- 社会科学(81700)
- 省(75977)
- 基金项目(72658)
- 自然(66065)
- 自然科(64528)
- 自然科学(64508)
- 教育(63802)
- 自然科学基金(63322)
- 划(62577)
- 资助(55875)
- 编号(55717)
- 成果(44747)
- 重点(42339)
- 部(41707)
- 发(40765)
- 创(38838)
- 课题(38130)
- 科研(36514)
- 创新(36351)
- 教育部(35816)
- 国家社会(35273)
共检索到404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但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仍然面临产业扶贫亟待加强、"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构建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解决"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克泉 夏能权 侯丽华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聚焦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精锐尽出,冲锋陷阵,服务脱贫攻坚。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了122所职业院校参战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情况,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和数据。采取比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据模型法等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职业院校在深度贫困县教育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八个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方法,展现了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贡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深度贫困县 脱贫攻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娟 潘文献 梁艳鸿
近年来,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广西重点深度贫困村的调研表明,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和增收困难,内生动力不足,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高等。应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落实责任,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精准破解深度贫困村农民增收瓶颈,全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加快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多管齐下全面激发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大对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领域风险监测防控管理。
关键词:
广西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路径优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弯海川
新疆脱贫攻坚任务重,尤其是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有162万未脱贫人口。自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自治区财政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南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遵循"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加强财政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强化扶贫政策落地,强化扶贫资金保障,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切实履行好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决支持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南疆四地州 攻坚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经球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深度贫困具有特殊的指向。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具有分布区域整体性、目标达成难度层次性、致贫因素多重叠加性、贫困状态持续性、治理效益递减性、脱贫脆弱性等特征。深度贫困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好立足点,突破关键点,强化支撑点,协同共振点。
关键词:
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 路径创新 民族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芸 吕开宇 张姝
做好产业扶贫贡献的识别和测算,既是脱贫攻坚成效总结的重要部分,也是稳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在界定产业扶贫贡献范围、明晰产业扶贫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20年7省28个贫困县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期间的产业扶贫贡献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发现,(1)产业扶贫对贫困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13.3%、17.1%,对贫困人口下降贡献率为37.6%。(2)行政村支柱产业发展有起色,带贫能力明显提高。2019年的样本村村支柱产业年度产值比2015年提高了95%,产业扶贫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率从18.7%提高到28.2%。(3)产业扶贫主要通过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其对2019年贫困户、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3%,对2015—2019年间贫困户、非贫困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52.3%。因此,本文建议以壮大产业、提升价值及带贫能力为重点,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为脱贫地区群众增收持续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产业扶贫 贡献率 脱贫攻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冬 曾以禹 熊晓斐
近期,调研组赴山西、陕西两省吕梁山深度贫困片区开展林业扶贫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一起探讨脱贫新模式、好办法。研究发现,两省林业抓住片区生态恶劣这一要害,集中火力攻坚,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典型模式有造林合作社扶贫、红枣产业开发扶贫、生态护林员扶贫,成效丰硕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文章在剖析这些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做法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林业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冬 曾以禹 熊晓斐
近期,调研组赴山西、陕西两省吕梁山深度贫困片区开展林业扶贫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一起探讨脱贫新模式、好办法。研究发现,两省林业抓住片区生态恶劣这一要害,集中火力攻坚,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典型模式有造林合作社扶贫、红枣产业开发扶贫、生态护林员扶贫,成效丰硕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文章在剖析这些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做法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林业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国防
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落后,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个短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脱贫攻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交通 水利 网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志乐 张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县考核机制作为顺利实现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经历了贫困人口从收入考核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考核,党政领导干部从以GDP为主转向注重脱贫实绩的考核,考核机制从单一式、独立式考核到全程式、参与式考核的转变。目前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的四梁八柱体制机制建设,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程序的综合布局,在政策实践上构建了以第三方评估为特点的上下联动考核体系。但是贫困县考核机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考核检查互补性有待加强,交叉重叠性需要尽量克服,尤为重要
关键词:
考核机制 贫困考核 脱贫攻坚 演进完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统筹衔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机制 路径选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原 曾维忠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深度贫困县脱贫进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地区脱贫压力、脱贫状态和政府响应等脱贫进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到2020年,四川深度贫困县整体性脱贫目标可达成;(2)深度贫困县脱贫基础与脱贫速度各异,脱贫进程呈现"集中+分散"的分布特征;(3)深度贫困县内部脱贫进程不均衡,脱贫面临潜在挑战。脱贫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应加快由脱贫速度向脱贫质量转变,引入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重点谨防"暂时脱贫"陷阱,将重心放在稳定脱贫,注重巩固脱贫成果和脱贫质量;而脱贫基础较弱的大凉山彝区现阶段仍需聚焦脱贫速度,依靠经济发展的益贫作用打破深度贫困陷阱。在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县的同时,还需细分片区内部差异,避免"平均主义"倾向和行动趋同,提高政策瞄准度。
关键词:
PSR模型 深度贫困 脱贫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方松海 赵苹
脱贫减贫效果是检验精准扶贫脱贫系列政策的试金石。为近距离观察现有脱贫减贫政策效果,本文采用横向对比分析法,选取A贫困县贫困户和B非贫困县贫困户为观察样本,对两类地区贫困户现状、家庭"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贫困户家庭收支情况进行了比对,发现脱贫减贫政策下,相比B县贫困户,A县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愁吃也愁穿"者犹存,住房安全缺乏保障者超半数,看病支出和人情支出更高。总体来看,两类地区1/3的贫困户生活消费中均负有外债,吃饭消费与人情消费位居前列。究其原因,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是贫困主因。解决穷人的困境,任何阶段皆非易事,扶贫脱贫依然在路上,下一步应摒弃"富裕社会"的幻觉,重点针对"甄别不准""脱而未退""纸上扶贫"等突出问题,矫正和改进扶贫工作。
关键词:
脱贫减贫 贫困户 政策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