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6)
2023(15089)
2022(12753)
2021(11640)
2020(9470)
2019(21587)
2018(21070)
2017(40081)
2016(21337)
2015(23779)
2014(23416)
2013(23258)
2012(21960)
2011(20105)
2010(20780)
2009(19233)
2008(18706)
2007(16439)
2006(15038)
2005(14003)
作者
(60937)
(51146)
(50956)
(48311)
(32816)
(24392)
(23045)
(19748)
(19524)
(18601)
(17530)
(17218)
(16451)
(16422)
(15921)
(15849)
(14981)
(14723)
(14690)
(14557)
(13025)
(12557)
(12468)
(11773)
(11594)
(11475)
(11250)
(11097)
(10506)
(9959)
学科
(113909)
经济(113807)
管理(62206)
(59245)
方法(43952)
(43938)
企业(43938)
数学(39316)
数学方法(38870)
中国(29917)
地方(29717)
(28773)
业经(22852)
(21428)
环境(20836)
农业(20413)
(19765)
(18077)
(17290)
贸易(17274)
地方经济(17240)
(16583)
(16436)
金融(16435)
(15648)
银行(15636)
(15197)
(15189)
理论(14473)
(14390)
机构
学院(307825)
大学(306035)
(137286)
经济(134529)
管理(116983)
研究(109264)
理学(99764)
理学院(98624)
管理学(96929)
管理学院(96347)
中国(84134)
(64925)
科学(62832)
(61315)
(54272)
中心(49818)
研究所(48562)
财经(48093)
(47517)
(46128)
(43588)
经济学(43427)
(42075)
北京(41825)
师范(41704)
业大(40398)
(39678)
(38861)
经济学院(38851)
财经大学(35507)
基金
项目(201404)
科学(160000)
研究(151551)
基金(145926)
(125841)
国家(124784)
科学基金(107698)
社会(99756)
社会科(94550)
社会科学(94525)
(78968)
基金项目(75756)
教育(69982)
(65663)
自然(65660)
自然科(64059)
自然科学(64050)
自然科学基金(62901)
编号(60984)
资助(60084)
成果(50251)
(48531)
重点(46090)
(44769)
课题(43497)
国家社会(42111)
(41849)
发展(39765)
教育部(39225)
创新(39126)
期刊
(161949)
经济(161949)
研究(96420)
中国(68459)
(45393)
管理(45272)
(42891)
学报(42483)
科学(40987)
教育(36260)
大学(33573)
(32217)
金融(32217)
学学(31297)
技术(29306)
农业(29226)
经济研究(26745)
业经(25073)
财经(24947)
(21580)
问题(20713)
图书(17599)
统计(17378)
技术经济(16783)
(16703)
(15761)
(15712)
世界(14953)
国际(14651)
资源(14344)
共检索到484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晓龙  刘明月  张崇尚  仇焕广  
在把握贫困和生态脆弱的规律性基础上,探究如何兼顾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与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有效路径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态服务型经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本文在生态服务型经济概念界定基础上,揭示生态服务型经济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利用青海省的典型案例调查数据,评估生态服务型经济的实施成效。研究表明,生态服务型经济是一种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和居民、社会企业、消费者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服务型经济将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新亮点,并为我国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提供良好的思路和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自强  
一、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人们多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缓的原因归之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开发资本相对匮乏,人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等,但是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和对贫困地区原料、资本和技术的支援,贫困依然没有得到改观。贫困象一个“黑洞”使得再多的投入也并不能获得应有的产出,既使一些地方勉强摆脱了贫困,但不久贫困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锋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问题往往成片出现。为此,我国推进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必须做到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由奉钦亮、王亚明和马龙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研究——以云南怒江、四川阿坝为例》一书,立足国家脱贫攻坚时代背景,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扶贫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和数据上的调研分析,并从政策执行角度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系统阐述了其建设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扶贫政策的落实、取得脱贫攻坚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江鑫  颜廷武  
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市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和生态脆弱三大特征叠加。文章对昭通市1995~2011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拟合,发现通过各指标赋权构建的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缺乏拟合特性,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不成立。可能的原因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易受生态脆弱的限制而落入生态贫困陷阱。基于经济增长极限理论和生态贫困陷阱理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该曲线不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连片特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仇焕广  张祎彤  彭奎  
以政府转移支付为主的生态保护方式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且无法突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根本矛盾。生态服务型经济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界定生态服务型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以社区为核心和以社会企业为核心的两种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揭示了每种模式中参与主体的特征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利用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的实践逻辑及其效果。根据社区不同的资源禀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服务型经济模式能够激活社区内部动力,有助于稳定、可持续地提高社区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广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社区示范推广,培育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的能力,构建生态服务型经济的激励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惠兰  黄雪莹  
创新产业发展理念,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严苛的发展条件下,实施"美食驱动"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本文首先对大化"美食驱动"战略的实施背景与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战略实施中大化所采取的康养美食业与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举措与成效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最后对完善大化的县域产业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祁毓  陈建伟  李万新  宋平凡  
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是困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以生态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为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模型,讨论了在环境保护目标下,地方政府在面临经济激励和政治激励后的行为反应及其策略选择。本文利用2003~2014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识别了两类制度安排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影响及其差异,关注了背后的激励扭曲效应。实证结果发现:(1)生态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了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努力程度,但是改善程度和努力程度呈现出递减和弱化趋势;(2)两类制度所带来的环境改善是以弱化发展(工业发展)激励为前提的,但是也带来了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支出上升、收支缺口扩大,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下降;(3)在生态功能区县(市)或享受生态转移支付的县(市)中,财政收支缺口越大时,生态县(市)发展工业的激励越强,工业发展水平越高时,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更高,但带来了环境污染加剧,这是激励扭曲一种表现;(4)生态功能区制度政治激励不足所产生的扭曲效应显著高于转移支付制度,其与绿色晋升激励不足(缺失)有关。在绿色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会因制度安排不全和激励不足产生扭曲,当现有制度安排无法有效弥补县(市)因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时,地方政府为了保障机构运转和公共服务需要,则会通过发展一定规模的工业来弥补公共服务成本,进而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政治激励不足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扭曲效应。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式中的生态因素权重,适当扩大生态功能区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设置差异化生态绩效考核梯度,建立和推行绿色晋升机制,对解决激励扭曲效应和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纪文  
1长江经济带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流域能够为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生态与物质基础,因此古代文明的发源与流域有很大关系,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流域的生态保护也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凡是古代文明能够传承至今的国度,都是流域生态得到持久保护的地方。因为流域的断流导致生态环境变迁,一些古代文明走向衰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既是对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历史规律总结,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劲松  
反贫困、尽快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当代中国谋求发展面临的重大而严峻的课题。深入研究中国的贫困问题,为贫困地区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系统而有效的方略,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峰  黄常青  陈小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沙江.艾力  瓦尔斯江.阿布力孜  
贫困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地处我国最西部的新疆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是与边疆稳定、团结少数民族等政治目标相联系。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单纯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在贫困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二欧亚大陆桥的沟通,新疆的外向型经济和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这些成就在新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道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地区变化不大,有的则出现了反复,贫困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这些贫困地区的存在,始终影响着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其贫困特征及原因,指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仕林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良好开端,此外,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环首都贫困地区及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为环首都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以既是燕山——太行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河北省14个环北京县、市、区之一的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秋宝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杨秋宝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制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具体的体制、机制、组织形式:权利关系、行为规则等。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而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